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241450

查看

37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ecords33

121#
发表于 2014-6-29 22:56:49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发烧友学习的一篇佳作。

点评

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4-6-30 14:37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4-7-10 23:08:37 | 只看该作者
经典中的经典!

点评

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4-7-11 07:02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4-7-13 09:4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20:57 编辑



      如期收到了P100 唱放卡, 先给 P-100 来几张靓照吧!


       SUITE 所有插卡的元器件选用的都是高级牌子,而且经过极其严格的筛选。


       早期黄卡上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思碧电解电容。


       安装前特意用卡尺测量了接线端子的尺寸,实际尺寸比我目测估计的要大,CELLO 使用的都是英制单位,接线端子是 1/4 英寸见方 ( 约 6.35*6.35*6.35mm ),高纯度铜制作,表面镀铑。用约 15 mm 的螺丝将端子与机内的 10 根相同材质相同截面积 ( 40平方 ) 的铜条连接锁定 ( 其中 5 条是电源通道,另 5 条是信号通道 ) ,其供电和信号的传输特性应该没有话说。


       两个传统的纽子开关设计的非常精致,CELLO 外形与所有音响的外观都不同,有一种特有的专业美和仪器的精密美。


       P-100 的电路板沿用了老马克的做法,厚铜箔镀银。


       P-100 的输入端子是费舍尔 104 平衡插。


       给 P-100 来个 “ 正照 ”。


       透过光线看,电路板的确像香港 CELLO 玩家所说半透明的虾玉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4-7-13 17:0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21:04 编辑



        安装一个单槽卡需要拆卸 20 枚螺丝。左边是后背板的固定 6 粒螺丝,中间 10 粒是插卡的信号通道和电源通道的固定螺丝,右侧的插卡前后面板的固定螺丝。


       为了让唱放卡减少外界对其的干扰,我把原先安装在 SUITE 左侧的线路放大卡拆下。腾出的左侧插槽可以安装 P100 了,P100 顺畅的插入 SUITE,先上信号和电源通道的 10 枚螺丝,然后再上插卡背后输入端子面板的 2 颗固定螺丝,最后拧上 P100 面板的 2 颗手拧螺丝。


       同样的安装方法,把拆下的线路放大卡 P201,移至 SUITE 右侧。最后安装大背板。



        慢慢把 SUITE 送回机架内,先连接 DC 电源线,再接信号线。


        取出早已准备好的 XLR / FESHER 转换插。



       先把升压牛的输出线的平衡头与转插接好,再连接插入 P100,最后接回主输出。OK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王兄,既然线都是自己焊的,为何要用转换头?  发表于 2014-7-14 10:19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4-7-14 09:25:24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照片拍得也靓。

点评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4-7-15 11:21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4-7-31 07:24:36 | 只看该作者
玩得认真...期待听感.

点评

多谢R版关心支持!  发表于 2014-8-3 07:31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4-7-22 04:48: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楼主的唱机量产否?感兴趣。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有小批量生产。  发表于 2014-7-22 06:03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4-7-31 06:39:23 | 只看该作者

越听越好听的 P-100 MM PHONO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3 21:08 编辑



       实话说,一直觉得试听报告不是太好写,这是因为用文字描述声音还是比较抽象。但是越听越好听的 P-100 MM PHONO 还是让我止不住的想谈谈直观的感受吧。

       CELLO 系统建立以来唱头放大器一直使用的是 BOULDER 2008。因此无论心理是否有 P100 与 2008 比较想法,最终总难免在心里形成印象上的对比。其实器材在达到一定档次之后,你很难去界定孰优孰劣,你需要的是寻找与你的见解、你的思维、你的修养最贴切的东西。通俗的说就是 “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 吧。

       言归正传,P100 一开声,电平似乎比较小,想想这也不奇怪,据这张卡的前用家说,他购买多年几乎没有通电使用过。30 分钟之后响度逐渐起来了,P100 逐渐恢复正常的输出电平。从实际聆听,P100 的增益要比 2008 高。CELLO SUITE 的使用手册上没有标注 P100 的增益,与 2008 MM H 档的 44dB 比,估计应该高出 3dB 甚至更多。P100 的信噪比实在令人吃惊,几乎与 2008 难分高低,即使耳朵紧贴 5 尺的低频喇叭也只有极其微弱的低频噪声。当然 P100 靜噪水平与 SUITE 的超短连接路径也是有关系的。

       在试听 P-100 的第二天就打算写点感受,后来还是中断了,原因是希望让 P-100 工作再稳定一些。果然两周后的 P-100 表现让我震惊,这再次勾起我对 ML-6B ( L2 MM ) 声音的回忆,因为 P-100 的声底酷似 Mark levinson ML-6B ( L2 MM ) ,更令我欣喜若狂的是  P-100 不仅有 ML-6B ( L2 MM ) 甘甜柔美,同时具备 2008 显微镜般的解析力和澎湃的动态特性!

       习惯性的先拿出几张室内乐来试听。

      首先是鲍罗丁四重奏团 上世纪 60 年代初在 DECCA 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第 8 弦乐四重奏,三张唱片是同为一个录音的三个版本,分别是 DECCA 钻石 A 无沟版、钻石 A 有沟版和大 LONDON 彩背首版。这是一张演绎和录音都无可挑剔的 LP !


      这张 DECCA 钻石 A 无沟版是十多年前购买的这是最常听的 LP 其中之一。 之所以常听是因为两首乐曲都太优美了,录音水准更是无话好说。尤其是肖斯塔科维奇第 8 弦乐四重奏是最让人着迷,这首四重奏五个乐章,鲍罗丁四重奏团的演绎堪称一绝,似乎是面对面在与你对话,弦乐器的质感几乎触手可及,历历在目。阴沉恐怖的前奏、催人泪下的悲情旋律、愤慨呐喊的强烈和弦、向往和平的动感圆舞曲节奏,每每聆听,次次都为之感动!
       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这张 LP 多年来给了我太多享受和美好的回忆。


       后来又买这张 DECCA 钻石 A 有沟版的肖斯塔科维奇第 8 弦乐四重奏,这次在 P-100 上做了仔细的比较。结果告诉我们,早期的版本还是好很多,也是值得购买和收藏的。 钻石 A 有沟版的声底厚度好,中频饱满,听感比较温暖。回过头再听无沟版就显得单薄一些,高频也略显得锐利一点。
           

       和有沟槽 DECCA 钻石 A 几乎同时购买的大 LONDON 头版,自然也参与的试听比较。我个人认为大 LONDON 头版并未超越有沟槽 DECCA 钻石 A 的音质。大 LONDON 头版的低频似乎略略延伸好一点,但高频的细腻与透明均不及有沟槽 DECCA 钻石 A 。这样的比较我早先也在安塞美的《天方夜谭》LP 的试听中得到了证实。
        价格上钻石 A 有沟版要比大 LONDON 头版便宜,多数二手唱片的状态也很好。由此看来,钻石 A 有沟版的性价比是非常好的,从聆听的角度出发是值得的。


       PHILIPS 室内乐系列是最受乐迷喜爱的。韦伯的黑管音乐作品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两首协奏曲最为著名,黑管五重奏同样分量不轻。 我收藏这首作品已经有了好几张,在看到这张 PHLIPS 的韦伯黑管五重奏之后没有任何犹豫就买下了。这张唱片不仅录有韦伯的作品,还有史博和瓦格纳的黑管作品。
       初次播放这张唱片时,发现 A 面是史博的作品,本想听韦伯的五重奏,后又怕翻个面麻烦,也就先听史博的八重奏了。嘿,这一听可不得了,史博的这首八重奏太棒了!仅仅几个乐句就牢牢的把我吸引住了。一个不太出名,但旋律、演奏、录音都迷死人的冷门作品!


       史博 (Ludwig Spohr, 1784-1859),德国作曲家。14 岁作为小提琴演奏家参加不伦瑞克公爵宫廷乐队,1815 年前一直在维也纳歌剧院任首席,是最早使用指挥棒的指挥之一。史博也是一位多产作曲家,创作有大量作品,其中小提琴协奏曲的数目很是惊人。其歌剧和清唱剧也曾经十分流行。他的作品中小提琴协奏曲和一些室内乐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现在他的室内乐也日渐引起关注,其中这部 E 大调八重奏,作品 32 号就是一例。这张唱片录音于1968 年,作品配器是:黑管、 2 只圆号、小提琴、2 把中提琴、大提琴和贝司。参与演录的八重奏团来自柏林爱乐的各声部首席,水准之高无人能敌。
       这张 LP 原先是冲着韦伯的《黑管五重奏》购买的,没有想到 “ 歪打正着 ” 的更加喜欢上史博的这部精品《八重奏》。PHILIPS 的录音不同于其他唱片公司,娇艳的音色十分柔美,让人爱不释手,这一特点在这张史博的八重奏里,第一小提琴那娇艳滑顺的质感表现的极为充分。两个声部的圆号圆润饱满,音色又各有不同,交替的声部展现出了宽广的演录空间。华丽浓郁的黑管音色以及质感主导者贯穿整个乐曲。中提琴并没有突出的乐句,但精妙的衔接和小提琴和大提琴以及贝司的音域过度。慢板乐章中弦乐声部的拨弦,展现的出位置和空间给人以无比的精致感。这一切都在 P-100 和 SUITE 配合下彻底的解析出来了。P-100 MM PHONO  越听越好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l一直非常欣赏理性,客观,真实的听感分享,谢谢王兄美文,期盼有机会聆听学习  发表于 2014-7-31 09:34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4-8-16 00:46: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对唱机很感兴趣。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4-8-16 19:43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4-8-25 20:27:27 | 只看该作者

扬声器和 Performance II 摆位的调整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6-1-24 09:07 编辑


      扬声器与听音点的座标位置通过一年试听,反复调整后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聆听尺寸。Performance II 的位置也一并调整了一下,原先叠层的放置改为分离放置。


      夏日来临,原本温度就比较高的均衡器 MIV 在 Performance II  的热风包围下 ( 尽管空调已经打开 )  温度高的实在是让人担忧。在杜兄的提醒下,决定把 Performance II 的安放位置调整一下。


       将 Performance II  向前移动了约 50cm,Performance II  的两个风口与器材架完全交错开了。再行试听时,MIV 的温度大大降低。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将 Performance II  向前移动不仅解决了MIV 温度高的问题,还有另外的好处,那就是 Performance II 距离五尺的距离非常近了,这样喇叭线就可以进一步的缩短,这对减小喇叭线的电阻十分有利,因为五尺的阻抗太低了。实际测量, 130cm 的长度的喇叭线就够了,放宽松一些,以后计划喇叭线的长度定为 150cm 最为合适。早先计划 200cm 的喇叭线又缩短了 50cm。


       安放 Performance II 周围的空间比较小,进出容易踢碰 Performance II  。到建材市场为 Performance II 定制了四块蒙古黑花岗石底座。折腾一个下午,终于把  Performance II  请上了 “ 座 ”。


      每个花岗岩底座重约45Kg,应该足够稳重
。Performance II 的放大播放和电源播放各就各位后,靜噪也得到提高。


      垫了花岗岩后,初听略显生硬,车了16只红木脚垫,垫在放大器和电源的脚下,声音一下柔顺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4-10-9 12:01:5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王老做什么都专业啊

点评

时兄过奖了,有空来玩吧。  发表于 2014-10-10 12:56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4-10-20 00:10:0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实现双后级系统

点评

谢谢hpstudio兄!确实有此计划,但愿能够早日实现。  发表于 2014-10-20 21:07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22:42, Processed in 0.056209 second(s), 2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