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80146

查看

61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121#
发表于 2011-2-12 01:04:38 | 只看该作者
2月12日

1797年
维也纳,海顿的《皇帝赞歌》和新国歌在奥地利皇帝的生日宴会上演出。其音乐如此动人,以至于德国人借用了其中的旋律来谱写他们自己的国歌《德意志之歌》(Deutschland,Deutschland uberalles)。

1844年
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是第一部登录澳大利亚舞台的歌剧。

1894年
64岁的著名指挥家、钢琴家汉斯.冯.彪罗(Hans von Bulow,1830——1894)在开罗疗养期间去世。他发明了“三B”的说法,指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他在汉堡的葬礼给古斯塔夫.马勒提供了《第二交响曲》中“死亡祭奠”乐章的灵感。

汉斯.冯.彪罗

1824年
乔治.格什温在纽约风神音乐厅演奏了《蓝色狂想曲》,这是一场由保罗.怀特曼(Paul Whiteman,1890——1967)举办的爵士音乐会。“天正下着雪,但是男男女女推搡着、争先恐后地想挤进门来,仿佛他们是在棒球场,或者在争夺大奖,又像是在挤地铁。。。。。。(《狂想曲》)是为爵士乐队而作,我不相信别人可以把这完成得如此地道。。。。。我的23名乐队成员那天演奏了36种乐器。”[1]

保罗.怀特曼和他的乐队

[1]《星期六邮报》怀特曼语。——原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1-2-13 15:49:47 | 只看该作者
友情帮顶。。。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1-2-13 23:13:09 | 只看该作者
2月13日

1741年
耋耄之年的作曲家、书呆子约翰.约瑟夫.弗克斯(Johann Joseph Fux,1660——1741)在维也纳去世,风光地葬于圣.斯蒂芬公墓。他最初的作品《通往帕尔索斯的台阶》(Gradus ad Parnassum)后来被德彪西在《儿童园地》中嘲弄了一番。

约翰.约瑟夫.弗克斯

1751年
在合唱曲《主啊,您的旨意如此阴鸷,回避了人们的视野》(How dark O Lord are thy decrees,all hid from mortal sight)中,亨德尔中断了他最后一部清唱剧《耶夫塔》(Jephtha)的创作,声明他“不能再继续,因我左眼的视力太差了。”

1867年
小约翰.斯特劳斯在维也纳的嘉年华舞会上试演了《蓝色的多瑙河》。“还不够吸引人。”斯特劳斯判断道。

1883年
“悲哀啊,悲哀啊,悲哀啊,”威尔第哀叹,“瓦格纳弃我们而去。”下午三点,理查德.瓦格纳死于威尼斯,终年69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1-2-14 01:40:03 | 只看该作者
2月14日

1813年
创作了《水仙女》的俄国歌剧先锋人物亚历山大.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出生在俄国图兰省的一个地主家庭。直到六岁的时候,他才开口说话。

亚历山大.达尔戈梅斯基

1861年
意大利第一次召开会议,威尔第被选为议员。

1883年
就像伊索尔德希望跟他的爱人特里斯坦同生共死那样,科西玛守在爱人瓦格纳死后,在他身边守了30个小时。在瓦格纳的棺材合上前,科西玛剪下所有的头发,把它们放入馆内。

1969年
汉斯.威纳.亨策的影射西柏林城中警察跟学生关系的《猪之文》(Essay on Pigs)在伦敦上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1-2-16 01:42:49 | 只看该作者
2月15日

1857年
52岁的俄国现代音乐之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格林卡(Mikhail lvanovich Glinka,1804——1857)在柏林因患感冒去世。“格林卡无甚个性,难怪他的音乐缺乏鲜明的个人色彩。”(大卫.布朗)

格林卡

1927年
维也纳歌剧院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罗马尼亚籍男高音特拉杨.戈罗扎维斯库(Trajan Grozavescu,1895——1927)在出门搭乘前往柏林的火车,被嫉妒成狂的妻子枪杀,年仅33岁。


特拉杨.戈罗扎维斯库


1947年
雅沙.海菲茨演奏了前维也纳神童埃里奇.沃夫冈.科恩古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1897——1957)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个评论家抱怨道:“真是玉米多过金子!”


埃里奇.沃夫冈.科恩古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1-2-16 22:10:37 | 只看该作者
2月16日

1829年
第一首法国交响曲的作者弗朗西斯-约瑟夫.高瑟克(Francois-Joseph Gossec,1734——1829)以95岁的高龄在帕西谢世。

弗朗西斯-约瑟夫.高瑟克

1848年
肖邦在巴黎的最后一场演出中,体力虚弱到无法用应有的力度弹奏一首船歌,他“用正好相反的极弱来弹奏,但却有种引人入胜的精彩。。。。。。”

1892年
马斯奈(Massenet,1842——1912)的《维特》(Werther)在维也纳首演。“今天《维特》明天《苔伊斯》(Thais)……一部紧跟着一部……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能够持续地创作,再创作……您瞧,这就像伏尔泰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耕耘我们的花园!”

马斯奈

1908年
古斯塔夫.马勒倚在纽约大华酒店11楼的窗口,为从楼下经过的一位英勇的消防队长的送葬队伍而哭泣。扈从打出短促鼓点被他写进了《第10交响曲》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1-2-18 00:4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2-18 00:49 编辑

2月17日

1870年
26岁的爱德华.格里格在罗马谦卑地拜访了李斯特,后者一接过他的乐谱便弹奏起这首之前从未过目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整个乐曲,从主旋律到修饰,从小提琴到钢琴,分毫不差。他的演绎甚至更饱满、宽广。”

1889年
听完塞萨尔.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的《D小调交响曲》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演出后,古诺(Charles Gounod,1818——1893)大声宣布:“对无能的肯定促生了教条的冗长。”

塞萨尔.弗兰克


古诺

1904年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时遭到了观众的嘲笑、大叫和嘘声。当女高音洛西娜.斯托乔(Rosina Storchio,1876——1945)的和服前方鼓出一块时,剧院里的喧闹达到了顶点:“蝴蝶怀孕了!”

洛西娜.斯托乔

1917年
“一闪一闪亮晶晶”进入了厄斯特.冯.多纳伊(Ernst von Dohnanyi,1877——1960 )的“儿歌变奏”音乐会曲目中,该节目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并由作曲家亲自在柏林表演。

厄斯特.冯.多纳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1-2-18 01:19:23 | 只看该作者
2月17日

1870年
26岁的爱德华.格里格在罗马谦卑地拜访了李斯特,后者一接过他的乐谱便弹奏起这首之前从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2-18 00:47


这个多纳伊和现在还在世的大指挥多纳伊啥关系?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1-2-18 01:39: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多纳伊和现在还在世的大指挥多纳伊啥关系?
alma 发表于 2011-2-18 01:19

不好意思,吃夜宵去了。
没记错的话,指挥家多纳伊是厄斯特.冯.多纳伊的孙子。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1-2-18 01:42:58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吃夜宵去了。
没记错的话,指挥家多纳伊是厄斯特.冯.多纳伊的孙子。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2-18 01:39


我也瞧着眉宇之间有点像啊。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1-2-18 19:30:03 | 只看该作者
2月18日

1743年
《参孙》(Samson)在科文特花园上演时博得了满堂喝彩。“亨德尔用他的清唱剧挑战歌剧,并大获全胜。”

1869年
勃拉姆斯为纪念其母之死而费时11年创作的《德意志安魂曲》(German Requiem)在莱比锡上演,由卡尔.莱因纳克(Carl Reinecke,1824——1910)指挥。瓦格纳把这部作品称为“舒曼最后的沉思”,肖伯纳(G.B.Shaw,1856——1950)则认为这部《安魂曲》“只有死人才有耐心忍受”。

卡尔.莱因纳克


肖伯纳

1904年
普切尼无畏地发表了宣言:“我的《蝴蝶夫人》将保持原样,她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感人,最有表现力的一部歌剧。我一定能笑到最后,你们等着瞧,只要有一家没有心机,憎恨,狂热的小小剧院。在这儿,我收回我的歌剧,并且退还酬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1-2-18 21:50:53 | 只看该作者
2月16日

1829年
第一首法国交响曲的作者弗朗西斯-约瑟夫.高瑟克(Francois-Joseph Gossec,1734——182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2-16 22:10


“1908年
古斯塔夫.马勒倚在纽约大华酒店11楼的窗口,为从楼下经过的一位英勇的消防队长的送葬队伍而哭泣。扈从打出短促鼓点被他写进了《第10交响曲》中。”

今天听了上交演马勒第十,居然演的还行,最后一个乐章相当不错。看来,还是俄系指挥才能收拾上交。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20:35, Processed in 0.06276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