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6751

查看

38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cfan

121#
发表于 2011-8-22 13:16:32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够体面,有赚便宜的嫌疑。
不过,我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买票的时候,因为开场前买 ...
alma 发表于 2011-8-22 13:13
不管怎样。我佩服兄台敢站出来澄清一下。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1-8-22 13:23:58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样。我佩服兄台敢站出来澄清一下。
shinelb 发表于 2011-8-22 13:16


谢谢。音乐会混座位这招,在上海和北京还行,但是在香港是不行的,因为香港的音乐会基本满座。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1-8-22 13:32:26 | 只看该作者
兄也是老游击队员了?
alma 发表于 2011-8-22 13:15

不是。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1-8-22 16:12:4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够体面,有赚便宜的嫌疑。
卖票的lady说:“开场以后,前面有空位你就往前坐”。O(∩_∩)O~。 anyway, 这事确实不漂亮...
alma 发表于 2011-8-22 13:13


哈哈,老李别忙着自责。东艺的领座员也对我说过,随便你坐哪儿,别坐“这一排”就行。

开演前,换一个较好的空座,这是全世界音乐厅里不成文的规矩。

类似的规矩还有,

音乐开始后,一般是不能再放人进去的(表扬一下拜罗伊特对传统的维护);

即便放几个人进去,他们也失去了坐自己票位子的权力(行走会影响所有已落座的观众,和台上的演员),只能坐在音乐厅在最后方放置的几个临时座椅(几年前东艺还这么干过,可惜没能坚持下来)

乐章间不赞成鼓掌,这点大家都熟了。不过其实精彩的乐章后面,是可以适当鼓掌的,很多国外的音乐会现场录影可以证明。另外,歌剧里的每一个精彩的唱段后,可以随意鼓掌。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1-8-22 17: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cfan 的帖子


    另外,唱歌剧的如果唱得不好,观众有权喝倒彩。Boo他没商量!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1-8-22 20:3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另外,唱歌剧的如果唱得不好,观众有权喝倒彩。Boo他没商量!
haskil 发表于 2011-8-22 17:54


对,Boo他没商量!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1-8-29 20:19:48 | 只看该作者
2012

哈丁将率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BRSO)访华
2012年2月28号——3月11号,哈丁将率领巴伐利亚广交 ...
scfan 发表于 2011-4-14 08:47



“9月8日 上海大剧院 Peter Serkin/斋藤纪念乐团/马修斯 (老柴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巴托克钢协3,柴四)
9月7日 上海大剧院 巴托克《蓝胡子的城堡》Matthias Goerne !!!
9月6日 上海大剧院 斯特拉文斯基《士兵的故事》”

最新消息,小泽征尔来不了了。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1-8-29 20:46:39 | 只看该作者
最新消息,小泽征尔来不了了...
alma 发表于 2011-8-29 20:19


看来只需要斗一场Peter Serkin独奏会即可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1-8-29 21:1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cfan 的帖子


    咱票已在手了。我要看三场。真是时间不够用。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1-9-2 15:30:02 | 只看该作者
下周蓝胡子开演,筒子们注意了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1-9-5 20:55:48 | 只看该作者
不锈钢老许乐评

没有小泽,还有蓝胡子 (2011-09-01 22:57:33)

    也许这是一场大玩笑,如果没有小泽,打死我们也不可能在国家大剧院看到巴托克创作于整整100年前的《蓝胡子城堡》。

     今晚,我们仿佛用60分钟时间审视了20世纪初欧洲歌剧的多重面貌,浓重的心理分析情节(勋伯格的Erwartung),萎靡的晚期浪漫主义情绪(施特劳斯),对印象派的逼真描摹(德彪西《大海》、《佩利亚斯》),当然还包括巴托克赖以生存的东欧民间元素,只是作为他的一部中早期作品,这些都隐含在他精密的形式构架之下和当时的潮流之中,让它反而具有了其晚期作品的成熟与包容素质(比如《乐队协奏曲》)。

     如果没有小泽,我们也不大可能在大剧院的舞台上看到Matthias Goerne汗Elena Zhidkova二位歌手的演唱,前者的最高成就虽然是德奥艺术歌曲,而他涉猎剧目在天朝上演的可能性看上低之又低,沃采克、马拉之死、伊莱克特拉,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标准的蓝胡子公爵,冷漠、麻木,以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控制欲望,他以往温厚的嗓音被打上了暗哑的色调,他当然不属于那种有着发动机般刚毅嗓音的男低音,但他在最大程度上融入了舞台,成为其全貌中的一环,蓝胡子仅有的抒情唱段却展现了Goerne明丽的优雅的嗓音,(“上帝祝福你的手,尤迪特”),使这位公爵变得魅力非凡,在尤迪特企图获得剩余三把钥匙时,他充满怜爱的演唱异常动人,而当他炫耀其自己的领土时,则瞬间变成了Wotan式的人物。

    Zhidkova塑造的尤迪特差不多是近年来北京歌剧舞台上最为动人的角色,今晚她的诠释具有相当的颠覆性,正是她刚柔并济的多姿的表演唱让尤迪特成为一位摇摆不定的人物,天真但充满占有欲(完全不亚于他的蓝胡子),脆弱而又果敢,虚荣和真挚互不相让,在大多数时间里,其阴郁的嗓音和靓丽的外表形成了完美的反差,她能在极为短促的唱段完成从高音区到低音的转移,换声不仅平滑,并且总能抓住瞬间的情绪变化。当第五扇门被打开的时, Zhidkova在乐团爆炸性的齐奏中以一个穿透性十足的高音C。

    同样如果没有小泽的话,我们也无法看到如此鲜活锐利的舞台制作,在这样一部缺少情节,无需交代,而重在气氛渲染和隐喻的剧目中,金森穰对于前者的关注显然多余后,他以灵魂舞者的形式表现了蓝胡子矛盾的内心,但并未将城堡与蓝胡子的内心真正紧密相连,七扇门的形象也十分暧昧,只有最后一道门的开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体来说,他的舞台设计和场面调度可观性颇强,但略显散乱,在这样一部音乐晦涩,语言陌生的剧目中,他似乎应该用更为明确有力的舞台为观众建立起视觉记忆,而他过早地将后景在第五扇门时打开,多少影响了终场前的震撼性。

    结果,我们真的没有小泽,但却拥有了以上的一切,就连训练有素的斋藤纪念乐团仿佛是舞台之外的第八扇门,无时无刻不奉上奇异的管弦乐画面,经过在松本的洗礼之后,小泽的蓝图依靠法国人Vallet实现,乐队纤细的肌体下用着隐忍而十足的爆发力,更关键的是,他们机敏地捕捉到了巴托克乐谱中那尖酸刻薄的意味(比如第六扇门打开前二人的对白),乐手的超高的音乐素养在上半场的弦乐小夜曲中就可见一斑,待到《蓝胡子城堡时》,那种对纷乱曲式和风格稳健把握让我们了解了巴托克的音乐全貌。

    “没有窗户,没有阳台,照不进阳光”,《蓝胡子城堡》宛如那道温柔阳光照从趣味壁垒间的缝隙中,照进了国家大剧院的的舞台,也许这真的是一场大玩笑,30岁的巴托克竟然把这部晦暗的作品献给了他新婚仅2年的夫人齐格勒,而小泽虽然未能献身,却凭借其在中国的独特影响力,成为了那个在壁垒上凿开缝隙的人。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1-9-5 20:57:53 | 只看该作者
不锈钢老许乐评

斋藤第二晚:光彩属于Serkin (2011-09-03 00:48:22)

     斋藤.松本节第二晚,SKFO从池子被端上舞台,管乐尽是多国部队,Sebastian Jacot同学当年19岁就在港乐作副首席,曾经是Zoon大拿的学生(跟他老师用的一种家伙),William Hudgins从1994年开始便是BSO的首席单簧管,圆号是多伦多交响的首席,长号美国人Jeremy是VPO的现役成员,那个Piccolo则姐姐则是克利夫兰的二声部,双簧管Eppendorf是科隆居尔泽尼希的干活,小号Charles Geyer是美国颇有名气的小号独奏和教授,类似于LFO的那个Friedrich,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Rainer Seegers。  

    德式鼓配美式小号,法式长笛配德式双簧管,巴松好像也是法氏的,所以那个Eppendorf的声音在整个木管群里十分不搭配,加上日本人规整干净的弦乐又配上了美国式豪放开阔的铜管,然后又是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小年轻指挥,这下可就好玩了。

    不出所料,这个Diego Matheuz一统烟火派路线,基本跟Dudamel是一个路子,浓烈刚强,穷追猛打,欠点文化素养,好在罗朱柴四都是年轻指挥家把玩的好曲目,效果优先,不必计较。不过在柴四里面,这位同志还是显露出了学习前辈指挥家的苗头,比如一乐章的开始的Moderato con anima中顿挫过重,缓慢的速度(还能学谁啊)让后面单簧管开始的quasi andante时丧失了节奏对比的意义(不过后面木管的漫长的四重奏倒是精湛无比)。乐团本身谈不上什么太多的风格归宿,所以听之任之,其实这个乐队的弦乐还是非常适合那种明亮的法国作品,比如罗朱序曲里,呈示副部里有个用弱音器演的小插段,那种甜嗖嗖,亮晶晶的响动才是这个乐队最拿手的,当然还有巴托克的第二乐章。

     我对乐团刮目还是在三乐章的Pizzcato,让我直接就想起98年小多纳圈带克利夫兰在北京加演的那个柴四三乐章,那种凌波微步,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清晰效果至少在我听的所有中国乐队里,没有做出来过的,不是细碎拉杂,就是模棱两可,Piccolo的小华彩十分漂亮,让那个技术多少有点一般的双簧管Eppendorf骤然失色。

     其实,昨儿晚上最大的亮点其实是Peter Serkin,名门之后就是不一样,这一比就无论是斋藤乐团,还是委内瑞拉小伙儿,都显得有那么点底蕴不足。Serkin那种明亮的音色,富于灵感的触键,高贵的音响格调,让这部巴托克的天鹅之歌无比清新爽朗,完全有别于前一晚阴郁的《蓝胡子城堡》。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又是作曲家献给自己夫人的,只不过是2婚的那位。

     斋藤绵柔的小提琴再次让 Adagio中开始的卡农异常耐人寻味,巴托克的复合风格帮助Serkin显露出了其全面的音乐素养和广泛的音乐趣味,从东欧的宗教式咏颂,再到从巴赫、贝多芬们的影子,都被他一一洞悉,而他明丽亮多彩的音色变化又让那个极端风格化的中段气象万千,且饶有趣味,他那宏大而凝练的,他与乐队联手奉献的这个段落成为了昨晚最值得回味的时刻。

     连续两个晚上,斋藤表现出了在亚洲范围内相当明显的优势,至少其在两个巴托克中的表现,有着和世界级乐团抗衡的资本。弦乐干净整齐,训练有素,但和欧洲乐队比,还是少点味道,同时也不那么有弹性,拉一些重复音型显得有的刻板(柴四里很多),但他们乐队能够以极为程序化的方式面对各种指令,还拿柴四第一乐章举例,134小节开始的Ben sostenuto il tempo prendente中,Matheuz同学明显加重夸张的幅度,小提琴上前一个p连接着后一个pp(光总非说小样把柴四弄得连个一个p都没有),不过这都是凭空加上去,显露出他过于浪漫化的倾向,斋藤的小提琴完好无损地将这些夸张的表情一一作了出来。

     亚洲领衔的水准,准世界级的素养,加上日本人一丝不苟的精神,打进所谓20强,还是有相当道理的,这一点很像日本男足,比上未必十足,但比下绝对有余。如果管乐能够少些外国面孔的话,我一定会对这支近邻乐团五体投地。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3 19:35, Processed in 0.027053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