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在大草原的生活随着塞缪尔未婚妻苏珊娜(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饰)的到来而改变。苏珊娜年轻漂亮,给艾尔弗莱德带来了内心的震动。他暗恋她,然而苏珊娜心里却不由自主的迷恋上豪放粗犷的特里斯坦。出于道德的坚守,他们一直压抑着内心的感情。
直到塞缪尔壮烈牺牲在前线,事情有了变化。特里斯坦非常爱戴哥哥,无法面对已经爱上苏珊娜的现实,于是离家出走。而苏珊娜万念俱灰,答应嫁给了艾尔弗莱德,而特里斯坦在草原之外也已结婚生子。事情好像趋于了平静,但特里斯坦妻子的亡故又令事情有了波澜。
James Horner与《The Legends of the Fall》的音乐:
这是James Horner又一部力作,无懈可击,每一个主题旋律都美的无与伦比。James Horner的音乐一直都有很高的旋律性,但是同时有这么多的主题,而且每一首都十分优美的,大概也只有《燃情岁月》,独立欣赏也完全不会有问题的。应该感谢导演,片子很动情,让James Horner在音乐上可以为所欲为。出自James Horner之手的配乐永远是那么寒意隽语,宽广的音响与美丽的安第斯风景结合在一起,那一刻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音乐从头至尾几乎没有停歇一刻,时刻再渲染着人物的心理和情节发展。这部片子的音乐对James Horner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影片中很多地方没有对白,有的就是相视深深的凝望,颇有几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觉,而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恰恰是导演所要营造出来的,可是偏偏在这时James Horner把音乐加了进来,角色波澜不惊的外表下隐藏的火一般的激情瞬时迸发了出来!
影片前部特里斯坦和熊搏斗的场景中,音乐非常完美得刻画了熊的形态以及他在受到熊攻击时的动作,James Horner运用了日本洞箫这项音色十分古老萧瑟,深隧苍茫的乐器,来塑造主角“传说”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愤却又浑然天成的形象,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飘忽不定,时而呐喊悲呜,时而沈吟低语,可以说是James Horner这种手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表现。Horner利用这样的乐器来反映一种类似嘶鸣的怒吼,而这恰恰是隐藏在特里斯坦内心的那种熊性的化身,这个时候音乐已经高度概括化了。
紧接着其后的镜头,塞缪尔唱起了一段带有山歌似的旋律,这段旋律最开始是在钢琴上演奏的,也正是影片《燃情岁月》的配乐主题。随后,拉得鲁看着这些孩子们内心起了波澜,随着他的自述,主题旋律在弦乐上再现,紧接着镜头上出现了苏珊娜和三兄弟一起游戏嬉戏的场景。然后镜头一转,我们从苏珊娜的主观视角上看到了特里斯坦正在驯马,不过他失败了,随后我们又看到了三兄弟和苏珊娜在打网球,这时配乐才结束。这段配乐在《燃情岁月》的原声CD上叫做《The Ludlow》意为拉得鲁一家,收录在CD里的这首曲子结尾的时候还加入了一段在小提琴上再现的主题旋律,而这段小提琴上的主题旋律后来就演化成了特里斯坦和苏珊娜的感情主题。
战争场面以及塞缪尔死去的场面在处理上,导演没有使用大规模的场景和恢弘的场面,毕竟影片的主题不是战争,没有必要喧宾夺主。战场被安排在了夜里,可以看到影片在布景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这个场景拍的非常成功。音乐用紧凑的军鼓和一系列在低沉旋律上演绎的长号开始了这段配乐,为了渲染战争的惨烈,Horner用一种上行旋律反应了人们内心的希望和对战争的恐惧,这里他再一次使用了日本洞箫这个乐器,凄婉哀伤的旋律随着的塞缪尔死再一次向人们袭来,那一刻我是真的被感动了,不仅是战争为这个家庭造成的痛苦更是那种无以名状的悲慨。
《The Wedding》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配乐,这段配乐好像是一种大灾之后的欢愉,又好像是人们内心平静而充满激情的快活。这段在弦乐上充满欢快色彩的配乐出现在特里斯坦和小伊莎贝拉举行婚礼的场景中。那种隐藏在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好像是被隐藏了起来,其实只是没有显现罢了,似乎预示着某种灾难的降临。
其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起,那就是苏珊娜,女演员Julia Ormond以极其精湛的演技饰演了这个角色,她迷人的微笑足以迷倒所有男人。苏珊娜其实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她爱着特里斯坦却嫁给了塞缪尔,塞缪尔死后又被兄长艾尔弗莱德抢去,在特里斯坦去探监的时候她说出来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候的她其实已经进入了崩溃的边缘,这无疑也为她最后自杀埋下了伏笔。在描写苏珊娜的时候Horner的音乐无疑是非常具有抒情性的,他特意挑选了小提琴和弦乐来描写她,在很多地方主题都不止一次得反复出现。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由老帅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拉得鲁上校,他一直是一个反站主义者,并且痛恨政府,最终他却在战争中失去了小儿子,而他的大儿子也进入政府里工作,并成了议员。而拉得鲁上校在整个影片中其实是起着一个时间线作用的,当三兄弟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的头发是乌黑的,这应该算是影片的前部。当三兄弟中的一个战死沙场的时候,他的头发一夜变得花白,这可以算是影片的中部。有一天他看到了特里斯坦寄给苏珊娜的信上写有“忘记我,另找他嫁”的时候,他一夜之间头发全变白了并且慢慢中风了,这可以算是影片后部的开始。我喜欢这部影片有一半是因为配乐,另一半是因为安东尼.霍普金斯!当然,安德拉.皮特真的很帅,很性感。
影片最后的复仇情节,无疑是影片的高潮所在,影片用一种非常紧凑的剪辑手段描写了这个情节,此时的音乐用定音鼓有节奏的敲击让一切看起来是这样的危机四伏。特里斯坦杀了人他不可能再在家里呆下去了,所以他决定离开,这段配乐Farewell-descend into madness告别-陷入疯狂,是原声CD中的最后一首曲目,但是熟悉影片的朋友其实更应该知道的是最后兄弟之间化解矛盾并和好以后,影片转而变得温暖而闲适了。
随着老印第安人“一刀”的讲述,影片最后一句话“……他永远活在边境线上,永远活在你和我的心中”我们看到了特里斯坦最后一次与熊的搏斗,并看到了他最终死去,影片结束,长达8分钟的配乐段落Farewell-descent into madness告别-陷入疯狂也结束了。
但是另一首配乐并没有收录在原声CD中的是Alfred, Tristan, The Colonel, The Legend这是最后反击复仇的一个场景中出现的,我想看过影片的朋以也一定对最后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拉得鲁上校从袖管里掏出一把抢的镜头记忆深刻,最后他射杀了来袭的柯林兄弟,这段精彩之极。配乐同样精彩异常,先是排箫和女声无词歌形式的音乐来渲染紧张的气氛,随后弦乐进入,镜头上以慢镜头重放的方式表现了拉得鲁上校最后射出的子弹。小号作为引自,弦乐进入并以管弦乐齐鸣的方式进入了高潮影片的主题再现。艾尔弗莱德最终和父亲相拥在了一起,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James Horner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是另一个主演毫不为过!
另:2005年12月底,印度洋海啸引发强烈地震,当时我正在泰国的普吉岛,三天后中国大使馆派专机把我们接回了祖国。普吉岛机场播的音乐正是《燃情岁月》的主题音乐…..在生命的轨迹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很重的东西,回过身去再看,其实很轻……
原声CD曲目
CD1:
01. Legends Of The Fall [5:29]
02. The Letters [2:14]
03. Susannah Arrives [2:50]
04. The Ludlow [4:17]
05. Off To War [5:55]
06. To The Boys... [2:45]
07. Letters From The Front [1:42]
08. Samuel's Death [8:21]
09. Susannah Alone [1:01]
10. Tristan Returns [3:51]
11. Passion Consummated [1:01]
12. Alfred Moves To Helena [2:56]
13. Trapped Calf [1:28]
14. The Grizzly [0:54]
15. Farewell - Descent Into Madness [8:10]
CD2:
01. The Changing Seasons [1:37]
02. Wild Horses [1:45]
03. Tristan's Return [2:32]
04. Goodbyes [3:08]
05. The Quiet Heart [1:09]
06. The Wedding [3:03]
07. Recollections of Samuel [2:01]
08. Isabel's Murder [1:59]
09. You Have To Let It Go [1:05]
10. Prison Visitor [2:03]
11. Revenge [6:18]
12. A Moment Alone [1:05]
13. Alfred, Tristan, The Colonel, The Legend...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