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3835

查看

101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133#
发表于 2013-8-24 06:4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麻烦施兄下两层,到132楼,有我MID-FI器材的说明,还有照片哩。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3-8-24 16:4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麻烦施兄下两层,到132楼,有我MID-FI器材的说明,还有照片哩。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8-24 06:47
这个环境和器材是可以轻松听音乐的,我觉得与其在器材上追求HIEND,不如把更多金钱和时间花在音乐上。对器材的追求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追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我觉得器材花个10W、八万就可以了,软件可以多追求一些。


点评

兄所言极是,完全赞同。我也觉得30平米起居空间内(专门听音室除外),10W可建立很好的系统,赏乐足矣,收益曲线最优段。  发表于 2013-8-25 06:06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3-8-24 16:41:52 | 只看该作者
您那部CD机好像是马兰士,我以前也用过,不知对不?

点评

是MARANTZ CD 17 KI,已用了十年有余。也不打算换了,希望它长寿,呵呵。  发表于 2013-8-25 06:03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3-8-26 11:53:38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昨天 06:03 删除

是MARANTZ CD 17 KI,已用了十年有余。也不打算换了,希望它长寿,呵呵。
-------------------------------------------------------------------------------------------------
马兰士17听人声不错,但听交响乐会差一些。因为声音比较厚,分析力不是太好。

使用道具 TOP

137#
发表于 2013-8-26 11:57:04 | 只看该作者




和黑胶毒友娱乐一下,这些是我经常听的一部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您可真是无巴赫不欢。我也听CD,正准备入数码播放器。据说北京大多卖家免费装2T的APE或FLAC文件,拓展一下软件资源吧。  发表于 2013-8-26 17:16

使用道具 TOP

138#
发表于 2013-8-26 21:53:37 | 只看该作者

老天朗+关氏+莲=调声小记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9-4 06:13 编辑



      这个周末在收拾音响。因为关氏MA1-2A3合并机功放入场,搅乱了原先的搭配和设置,一切要搬倒拆散重来。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爱折腾器材的原因之一,每次换主要器材都得重新布置和调整。极品的朋友可能看不上这套组合,两件古董货,一件有争议,都不是什么高端货色。因为看到深圳娄兄在163大量介绍关氏的博客,想着极品之外的朋友也许靠google搜索能够看到这个帖子,如果也对天朗、对关氏、对黑胶唱片感兴趣,愿意花更少时间折腾器材,花更多时间听音乐,于是把周末的一些感受记录下来,希望今后能派上一点用场。

      前面提到过,MA1和天朗BERKELEY的结合亦属巧合,亦有缘由。这部铜版MA1到家后,接上天朗一开声,我就知道必须要留下它。老关说它通透,确是一语中的,此前QUAD22+II前后级中缺失的细节被挖掘出来,比如格鲁米欧琴弦的鬃毛声,阿劳钢琴的一些残响。最为重要的是,这种透明感和细节捕捉带来了更深刻的音乐表现力,比如PAUL DESMOND在TAKE FIVE一曲开场时的萨克斯吹奏起伏强弱变化更为明显,他那股悠游劲儿扑面而来,令人赞叹他的细腻感触,而此前我听到的他吹得比较“愣”。

      到了我这个岁数,虽然还在听交响乐,偶而也和朋友玩个爆棚炫一炫,但多数情况下,站到一架子唱片前,最想找的是那些深沉内敛、言之有物,thought-provoking的“小”曲目,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小提琴或钢琴奏鸣曲,还有就是施纳尔贝兄不能割舍的巴赫,特别是大无、小无和大量的钢琴曲,交响作品回到海顿、莫扎特,声乐作品多为唱诗和艺术歌曲。而这些曲目的表现重在韵味、细节、节奏、色彩等,音乐的力量蕴含在琴声内部,似乎不那么在乎瞬间的爆发和冲击。所以这个只有3瓦单端直耦的功放,尺寸和力道比ARDEN小很多的天朗,以及被认为优美舒展但爆不出来的LINN唱机,便都成为我目前这个时间段内的优选器材。

      其实这套音响听交响乐还可以,能够营造出一定的舞台感和音压气势。只是上上周去拜访一位年纪稍长的前辈,他用三台spectral后级推B&W老款800的上中下三部分,音场既深又阔,乐器的悬浮感特别强,我知道仅凭天朗HPD这一只单元,是无论如何无法与之匹敌的。所以干脆放弃了,不再以大乐队的体型和气势来要求器材的表现,把重点放在客观平衡的音色,所有作品在一定比例缩小后能够得到正确重播。只可惜,那位年兄系统的音质调较得偏硬,帕瓦罗蒂声音上有一层我认为不该存在的金属光泽,奥伊斯特拉赫的小提琴有明确的形体,但声音缺乏最终那点儿生动、柔和的质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3-8-27 00:2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8-27 08:17 编辑

(续上帖)于是参照其他网友的点滴经验,着手调试,努力将MA1融合到现有系统中。

      最先是线材。体会是,线材要根据器材特点选择,搭得好出好声,搭不好破坏平衡。我手里只有一般的Audioquest和Cardas连接线和音箱线,来回比较,发现两个牌子的声底特色与网上介绍的相似,前者中规中矩,相对平衡,后者属于醇厚型,重在中低音区。CARDAS不强调高音,再搭上本身高音就不突出的老天朗和2A3功率管,高音表现就偏柔弱了,整体偏闷,细节略少,乐器形体感差些,听乐时总想扭大音量,恰与老关说的小音量美学背道而驰。不是Cardas不好,只是此处不大适合。

      然后是唱机。体会是,底盘稳固太重要了,也要兼顾避震。那台上了年纪的LINN SONDEK LP 12,老骥伏枥,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动态稍欠但细致优雅,符合我听乐的偏好。因为给MA1腾地儿,暂时把唱机直接放在红豆杉的香案上(五年前迷上并酷爱古典家具,收集了一些柴木真品,品质和格调有好有坏),声音就变得缺乏生气,总是有些“乌”。这条百年老案经过整修,扎实稳固,我不信要比一般音响架差。试着在唱机下垫一块玻璃板,声音有所改善。最后索性还是把那块从工地上捡来、50多斤重的路砖用上,并用6颗木头棋子将机身架起来,不用(也不拆)原来的胶脚,再在棋子下垫一些卡片,一点点将唱机机身和转盘调至经纬平衡。机身稳固了,声音一下子就活泼起来,乐器形体有了边缘,音色也更明亮。看来网上说的软硬合垫的原理是对的,那粗大结实的香案吸收了许多震动波,看上去很灰很土气的水泥砖给了黑胶唱机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座。唱臂、唱头此前调过,这次没再费力。

      再者是音箱位置。体会是,慢慢找吧,别怕挪沙发、搬音箱,皇帝位只有一个。据说听天朗必须找到皇帝位,其他位置听感很不一样,要打些折扣。说是调整音箱位置,实际上是结合座位、室内环境一起动。因为要照顾家居,狗狗也还小(年龄小,个头不小),不得不长边靠墙摆放,也没法放地毯吸音,而MA1出声又特别细腻,需要静心专注,所以找皇帝位颇费一番功夫。一开始不仅低音有驻波,大提琴低音部会发朦,就连表现人声的中音都被房间共鸣干扰,定位不好,声音没有穿透力,某个频段上嗡嗡作响,座位后面的钢琴也许没起好作用。此前网友曾建议加大音箱内倾角,一试果然管用,声音更多直接入耳,受反射影响少了。也有网友说大单元天朗宜近场聆听,一试也管用,音箱与座位几乎呈等边三角形,音效最好的一段,前后距离不超过30公分。

      这算是初步搞定了。可以开始慢慢体会,老天朗15寸同轴单元+2A3电子管单端直耦+莲12软盘+黑胶唱片,魅力无穷。

使用道具 TOP

140#
发表于 2013-8-27 08:2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8-27 11:18 编辑

(续上帖)回到这个版块的主题,音乐唱片。新的器材组合让我更强烈地感受到黑胶唱片独特的韵致。

      钢琴三重奏包含了我最重视的三件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因此试听三重奏必不可少。BEAUX ARTS美艺三重奏团在PHILIPS录制的海顿三重奏是名家名演名录,上了GRAMOPHONE百大榜单。我有第一、三两卷再版盒装,灰蓝标。尽管是再版,PHILIPS透明、温润、有中度空间感的招牌音质依旧令人陶醉。三件乐器定位清晰,音色清正,韵味清凉。以下是网络截图,是我没有的第二卷。


      
      BEAUX ARTS TRIO的舒柏特三重奏则显得温吞了些,比OISTRAKH、OBORIN、KNUSHEVITSKY在EMI的录音相比,不够后者机敏和昂扬,音效也略输些。下图也是截图,蓝白标,我自己的封面残破了。



      此外,还有CORTOT/Thibaud/Casals、Czech Trio、Suk Trio、Serkin和Busch一家、Rubinstein/Szeryng/Fournier、Stern/Rose/Istomin的版本,不是同时听的,一下子说不上特点来。


使用道具 TOP

141#
发表于 2013-8-27 08:33:27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昨天 17:16 删除

您可真是无巴赫不欢。我也听CD,正准备入数码播放器。据说北京大多卖家免费装2T的APE或FLAC文件,拓展一下软件资源吧。
----------------------------------------------------------------------------------------------------------------
那些巴赫都是同一个曲目,您猜得到吗?由于喜欢黑胶,中毒颇深,总是不太适应CD了。

点评

赋格的艺术,充分体现巴赫数学能力的作品,嘿嘿。也能体现演奏者的变通能力。  发表于 2013-8-27 10:53

使用道具 TOP

142#
发表于 2013-8-27 08:36:2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周末在收拾音响。因为关氏MA1-2A3合并机功放入场,搅乱了原先的搭配和设置,一切要搬倒拆散重来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8-26 21:53
2A3音色很毒的,要换成古董胆的,起码也要换一对GE的。


点评

整流管也得换,过一阵儿再说吧。内人已经很烦了。  发表于 2013-8-27 10:54

使用道具 TOP

143#
发表于 2013-8-27 11:3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8-27 12:31 编辑

(续144楼) SZERYNG演奏的克莱斯勒小品集,我只有FONTANA再版(以下图片都是网络截图,但唱片是一样的),演奏和音效都很好。


      而谢霖的巴赫小无,我收的是EX LIBRIS公司的唱片(下图,似乎是瑞士出的),版本应该与DG版相同。声音非常好,谢霖平和中正的琴声令人心情爽朗。



      就巴赫的《恰空》而言,因为它是传说中巴赫悼念发妻所作,结构复杂,情绪多变,内力充沛,我更喜欢KREMER在PHILIPS的录音。可惜我仅有一套中的第二张。他比鲁宾斯坦的钢琴版更富于变化,第一段中几番变奏上不同情绪的渲泻、第二段进入思考状态时的意境变换十分到位。也许有人嫌克莱默太夸张,有点抽疯,没了巴洛克时期的味道。但卡萨尔斯的大无也不中庸啊。鲁老的录音里,有一段他使劲地敲击琴键,并持续发力,似乎力气用得太满了,缺少能量积聚的过程。



      还有其他钢琴、大提琴、人声和乐队的试听,不再冗赘。用上面几张唱片将MA1和其他器材调整到位,继续听各种唱片!





使用道具 TOP

144#
发表于 2013-8-27 13:11:30 | 只看该作者
但说实话,听过音乐会的听众对比唱片,会发现,有时候有一些所谓顶尖的唱片呈现出来的音场是极不真实的,不说音场的幅面远远超出狭小的听音室,而且音场的宽度、深度都甚至超出了一般的真实的舞台所能装得下的。这种类似于异度元空间的音场,听来极其过瘾,使人赞叹不已,但实则背离了音乐真实的本身。听过而已。
阿根塔的这张唱片,就是上面所说的典型,但他的艺术价值毋庸置疑。
Debussy Images pour Orcheste:Gigue,Iberia,Rondes de Printemps-L'Orchestre de la Suisse Romande,Ataulfo Argenta(London CS 6013,WB-ffss pancake,blue back,rec.5,1957 at Victorial Hall,Geneva)。这张唱片无迪卡宽标发行,这已经是头版头刻。威尔金森制造的音场雄伟而深阔,乐器的实体感、定位感确如石兄所说有种“悬停感”。但这种瑰丽的音响超出了一般的音乐会真实感,拿舞台真实感和唱片来比较的话,只能相信这种音响是像Victorial Hall 这样的超大空间的室内制造出来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听唱片,究竟是以还原或复制现场感为目标,还是将唱片本身看作像乐器一样的音乐载体,将唱片本身的美感发挥到极致?这个问题对电子音乐可能更重要。  发表于 2013-8-27 15:13
M兄此论倒引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听唱片  发表于 2013-8-27 15:05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3 17:06, Processed in 0.029432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