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46852

查看

177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1681#
发表于 2013-3-29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完全贴。

使用道具 TOP

1682#
发表于 2013-3-29 14:02:13 | 只看该作者
再推荐一部《地下》,又译《没有天空的都市》

使用道具 TOP

1683#
发表于 2013-4-3 23:15:0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遇上西雅图 (2013)

导演: 薛晓路
编剧: 薛晓路
主演: 汤唯 / 吴秀波 / 海清 / 宋美曼 / 宋美慧 / 金燕玲 / 买红妹 / 布莱德·汉特 / 李绮虹

真好,还能遇到爱情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情节很简单,甚至有点俗套,讲述的是汤唯饰演的“小三”文佳佳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利坚公民的身份独自去美国待产,期间与吴秀波饰演的西雅图离异男Frank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

电影《晚秋》中,汤唯饰的犯人因母亲逝世才有了三天假期,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爱情;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她是一个在物质生活一路飙升,内心世界沉入谷底的“小三儿”,戏到一半,唯一能够炫耀的资本金钱也因情人的入狱被冻结在一张银行卡里,如同她被冻结的情感。同样都在西雅图,汤唯在两部电影中的命运截然不同。在《晚秋》结尾冷冷的风中,她等着自己的爱人,来或不来都是缘分;而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汤唯最终看清了自己要走的道路,洗尽铅华,回归生活的本质。

吴大叔Frank(个人认为留了胡子的吴大叔真是帅到了掉渣)一个满面胡渣、性格沉闷的“软饭男”,因来美国陪伴女儿读书而放弃国内医生职业,经济来源基本靠他的女强人前妻。文佳佳的出现,点燃着中年男人已渐渐平静的内心,两人互补的性格,以及彼此的遭遇的感同身受就引发了诸多共鸣,Frank决心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自尊,文佳佳在入产房前的那句话鼓励了他:“你当医生的样子太他妈的帅了”。



除了爱情的主基调外,影片还有很多对现实问题的拷问,比如婚外恋、同性婚姻、异国生育、企业高管的情感生活、华人在海外的生活窘况等等,但导演将这些因素处理成了一部温情喜剧,重大的社会问题都被推到了幕后。在电影并不激烈的剧情里,吴秀波和汤唯努力不着痕迹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汤唯从焦躁的、虚荣的富豪情人变成踏实的、从容的单亲妈妈,吴秀波从懦弱的、匍匐的软饭主夫变成进取的、强韧的单亲爸爸。他们让我们忘了小三和阜外医生的标签,把两个如现实中你我一样龃龉而并不那么可爱的人变得值得同情和尊敬,也把一个美好得很难相信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甚至真实。纵观整部电影,有笑点,有泪点,但与略显乏善可陈的情节相比,更大的亮点是导演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给影片带来的那份温暖和感动,犹如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细腻感人。


情人“老钟”再次出现在佳佳的生活里,并给了她一直求不来的“名分”。在《Angel》感人的乐曲中,佳佳踏上了回归的路。只是此时的她,心里已没有了他(老钟)。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一句普通的话,从一个经历了爱情跌宕与生活起伏的女子口中说出,徒增了一份力量与感伤。北京小三和西雅图离异男带着各自的伤疤,相遇、相知,最终走到一起,这伤痕累累的外表下,是无比柔软的内在,是岁月让他们变得更宽宏,让他们去忘记生活中曾经做错的事。看完电影,也许你会忘了故事,但你不会忘记那种暖意,那种希望,西雅图的雨天不再寒冷,而北京的天空也总有一天会放睛!

PS:西雅图的风光非常的浪漫唯美,电影的插曲经典怀旧,触动人心。

电影插曲:

1、Someday We'll Be Together - Vonda Sheppard
2、When I Fall In Love - Celine Dion
3、Hello Seattle - Owl City
4、Angel - Sarah McLachlan
5、Silent night - Belly Gilman
6、What A Wonderful World - Louis Armstro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部片子主要是在温哥华拍的,呵呵。  发表于 2014-1-5 05:13

使用道具 TOP

1684#
发表于 2013-4-7 10:07:35 | 只看该作者



堂吉诃德外传

动画电影《唐吉诃德外传》讲得还是那个我们十分熟悉的故事,唐吉诃德为了拯救美丽却从未谋面的心上人杜尔西妮娅,与侍从桑丘一起踏上了一段有趣而鼓舞人心的冒险旅程。影片保留了塞万提斯原著中的精华,而之所以称为外传,是因为电影中桑丘的坐骑 -- 一头名叫卢西奥的贫嘴驴子,为唐吉诃德这段笑料百出的寻爱故事增添了很多乐趣。

小儿看完电影问我:“妈妈,那个唐叔叔是个疯子吗?”

“是的!”我这样回答他。

《唐吉诃德》对一个小孩来说,或许是深奥了一点,我小时候也不是一样?直到很多年后有机会再看,我才明白它讲的不是一个疯子。

要经历过人生许多事情之后,我们才会爱上唐吉诃德,并且为他流泪。

唐说,我们要去梦想那不可能之梦想。

要多少年后,我们才会被这一句所感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85#
发表于 2013-4-9 15:03:18 | 只看该作者





赛末点 Match Point (2005)


导演: 伍迪·艾伦
编剧: 伍迪·艾伦
主演: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 斯嘉丽·约翰逊 / 马修·古迪 / 艾米莉·莫迪默 / 布莱恩·考克斯

人生的赛末点

和闺蜜在一起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很少听音乐,因为一听音乐我就不想说话,让她很抓狂,所以我们就会选择放一部电影作背景。前些天,闺蜜来找我,我说选一部昆汀的吧,彻底渲泄一下,她说选库布里克的,结果还是选了伍迪·艾伦的《赛末点》,选它的原因是因为里面包含了十多部歌剧和音乐剧选曲,其中男主角与后来被他杀死的情人约会时,背景音乐就是歌剧《奥赛罗》的插曲。

片名《赛末点》,“赛末点”是个网球用语,确切地说是小球用语,是代表赢得比赛的最后一分,当赛末点来临,而球恰恰击中球网,向前或向后全凭运气。而运气成了贯穿全片的主题。

威尔顿是一名从爱尔兰到伦敦的网球教练,通过网球他结识了汤姆以及这个中产阶级家庭。汤姆的妹妹克罗伊对威尔顿一见钟情,但威尔顿却迷恋上汤姆的女友–来自美国的女演员诺拉,两个人都有一种寄人篱下同病相怜之感,并发生了一夜情。不久,威尔顿与克罗伊结婚,并成为海威特家族的商人,而汤姆却与诺拉分手。一段时间后,威尔顿于诺拉偶遇,两人旧情复燃。克罗伊结婚后一直想要个孩子,可总是不能如愿,正当威尔顿在善良而富有的妻子克罗伊和性感迷人的情人诺拉之间周旋时,诺拉突然怀孕了。她拒绝堕胎,要求威尔顿必须将实情告诉罗克伊并与之分手。影片讲述的是威尔顿和诺拉两个年轻人想要通过富人子女结婚而进入上流社会,剧情非常老套,有点现代版于连的味道,而正当我要给电影下结论时,诺拉的歇斯底里使威尔顿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挣扎中:爱情与物质、善与恶,该如何选择,也正因为这个选择,伍迪.艾伦让故事的套路来了个360度的转弯,威尔顿面临他人生的赛末点,他决定选择优越的生活而杀死诺拉......影片也从一场婚外恋变成了精心策划的谋杀案,影片的节奏也由平缓变成急促。在整个转换过程中,没有一丝的生硬痕迹,谋杀案发生后又变成一部破案的电影,最终一系列的巧合让威尔顿逃离了法网,整个过程颇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无论是网球还是歌剧都是上流社会的象征,两者都在影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者作为全片的主线贯穿影片始末,后者作为电影的配乐把影片所需的效果完美地衬托了起来。网球作为一个道具把伍迪.艾伦运用的淋离尽到致。电影一开场一个网球飞过天空的慢镜头,画外音是威尔顿是独白:“在比赛中,有时候会触网,那一刻它可能飞过球网,但也可能落到你这一边。如果运气好,球飞过去了,你将取得胜利......如果没有,你就输了......"正如这句独白,说明人的命运变化类似网球比赛中的擦网球,一切取决于偶然的幸运,是很现实的生活哲言。
  
现实生活也时候就是场网球比赛,要么过网,要么弹回来。无论威尔顿怎么努力,都不能让妻子怀孕。与诺拉在一起,一招不慎,激情热爱的结晶要招致谋杀。威尔顿杀害了诺拉和孩子,杀了房东老太太,为销毁证据,他将房东太太的戒指抛向了泰晤士河时,那个飞向泰晤士河的戒指以慢镜头的方式,巧妙、严谨地呼应了开场的擦网球。却又因为运气好,那枚从河岸栏杆上弹回的戒指如弹跳的网球般,落进被杀瘾君子的口袋,却似走运的赛末点网球一样,挽回了威尔顿的死局。

影片中威尔顿与诺拉一幕又一幕的性爱场景,在其中看到的是欲望的燃烧和灵魂与灵魂的厮磨,如果说两人第一次是两具同病相怜的肉体之间的慰籍,那么之后的情欲关系就夹杂了对物质的崇尚、对欲望的渴求,对发自内心情感的遍寻。对威尔顿来说,诺拉聚集了他所渴望性与爱;而对诺拉来说,更多的是无助情况下的一根浮木,但接下来变态的爱最终让她断送了卿卿性命。同样地,当财富与美人不能同时拥有时,威尔顿选择了财富,些许的爱意在欲望中并没有膨胀,而遭遇了残酷的现实,诺拉败了,败给了同样物质为上的威尔顿。
  
伍迪·艾伦在早年的电影《罪与罚》里,他列了一个等式:悲剧+ 时间= 喜剧。在《赛末点》中,他引用了古希腊悲剧诗人Sophocles的格言:有一个词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中所有的负担和痛苦,那就是“爱情”。但在影片中,这个等式和这个格言被颠倒。最后,主人公因为一个幸运的“赛末点”躲过了法律的制裁,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爱情、欲望、现实与运气的角逐下,最终胜出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也从中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价值的扭曲。



在影片中,歌剧与影片融为一体。片中大量使用世纪歌王卡鲁索的古老录音,在一首首威尔第、比才、多尼采蒂、罗西尼等浪漫作曲家的歌剧咏叹调中,成功地营造出复古、诡谲的黑色华丽。影片伊始,那如泉涌般大的意大利歌剧声,激动人心而缓缓道来,给人以一种观山不见的感觉。纵观整部影片,歌剧声总是恰到好处地响起,有时激情四溢,有时如歌如泣,有时急促不安,歌剧声总会不着痕迹地随着剧情的走向悄然而适宜地响起,让人有一种不知是剧情跟着歌剧走,还是歌剧跟着剧情走。

诺拉扮演者斯嘉丽.约翰逊非常的性感,但感觉上还是输于了她在《迷失东京》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86#
发表于 2013-4-15 21:45:56 | 只看该作者




女蛹 (2013)

又名: 女蛹之人皮嫁衣 / The Chrysalis
导演: 邱处机
编剧: 邱处机 / 玄武的鱼
主演: 张榕容 / 任泉 / 李威 / 崔杰 / 高蓓蓓 / 严千千


爱情是一种病

一部融凄美绝恋、心理惊悚和完美谋杀于一体的文艺重口味电影。灵魂附体、变形整容、迷局谋杀,只为挽回爱人之心,不想却陷入万劫不复,这一场最绝望的爱恋,不可救赎的人性,只留下让人悲叹的凄美结局。一部狠到不留余热的电影,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个名字——东野圭吾。

情人节之夜,文静漂亮的理发师关文馨被闺蜜情敌戴安妮绑架,并在百般折磨下濒临死亡……三个月之后,关文馨躺在大雨如注的街道上,文馨失去了三个月的记忆,戴安妮的尸体也被发现,文馨尽管侥幸死里逃生,她却发现,生存其实比死亡更加恐怖……死去的安妮正慢慢吞噬她的记忆、操纵她的肉体,她的身上同时出现了安妮和文馨两个人,也就是寄生型人格分裂。并且这个人格分裂越来越强大,两个人格的较量致使她做出残忍和疯狂的行为。那么这失忆的三个月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浴室搏斗、绷带缠绕的尸体、滴血的手术刀、突如其来的车祸等情节一步一步凸显影片重口味的黑暗一面。

爱情是一种病,可以让人成魔,可以让人变疯,充满悬念的《女蛹》非常能挑战观众的推理能力,影片不断通过悬念氛围,铺陈推理线索,不断促进观众的探寻真相的好奇心,同时设置了“心理陷井”,让人不断地走入误区。如果说电影的前半部份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高亮快慢镜的切换,忽明忽暗的灯火晃动,歇斯底里的女人扭打场面,像极了国产一贯的惊悚片利用一惊一乍配以恐怖音效表面文章来吸引眼球的方式,那么影片的后半部份,文馨一句:“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葬礼。”让电影有了180度的大扭转,接着,之前的悬念被一一解开,事件的真相慢慢的浮出水面,先前电影中几处细节和台词看似漫不经心却在后面成为解开谜团的钥匙,可正当真相就要水落石出之势,整个事件又突然沉入水底,沉的非常之深。而当影片谜底最后揭开的一刹那,说实话还是被吓倒了,因为真相是如此地让人难以置信!原来世上最恐怖的不是凶灵闪现,而是因爱生恨。

电影片名中的“女蛹”是对女人两面性的一种隐喻:蛹是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必经过程,毛毛虫在蛹里面痛苦挣扎,长出新的翅膀蜕变成蝴蝶。陷入情感泥潭的女人在经历感情的创痛、挣扎时,召唤的不是理解关爱而是扭曲与变态,是选择与你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还是无法得到的恋人,当心中的魔性被彻底释放,得到的,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双重毁灭。

忽然想起蓝槿花的花语:在绝望中等待爱情,但有没有都无所谓。我喜欢这样的爱情姿态。



PS:本片的女主角张榕容是一大亮点,将陷入人格分裂的崩溃纠结、惶恐失措、扭曲变态演绎的丝丝入扣,最大程度上让观众跟着她走入其中。任泉是来打酱油的,演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学教授,软弱、逃避,间接杀了两个生命中出现过的女人。李威的光芒胜过男一号。导演居然是邱处机,难道是穿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87#
发表于 2013-4-22 09:02:1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Amour, 爱。很感动,但太沉闷了。


《爱》,凝视死亡如同凝视生命一般MANOHLA DARGIS
报道
2013年 ...
Jwang 发表于 2013-2-13 09:12

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能想到最残酷的事,就是看着你慢慢死去。《爱》

使用道具 TOP

1688#
发表于 2013-4-27 10:13:31 | 只看该作者



他只想生活在自己的“结界”里,他就是想要用他的孤独、沉默来对待这个不太友善的世界,只有足够高的围墙和足够多的沉默,才能保护好他的世外桃源。这样的男人,即使知道他是杀手,你也愿意与他共舞一生。因为,他的体贴在深处。

再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最终温情离去。

喜欢吕克.贝松,“悲悯,不滥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89#
发表于 2013-4-27 10:51:4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喜欢吕克贝松和让雷诺,吕克贝松是欧洲导演,作品较有思想性,他去好莱坞,将他的理念和好莱坞结合起来,将深刻的东西平民化了,他在好莱坞大获成功。
这部《这个杀手不太冷》主题曲是斯丁唱的,非常好听的一首歌。

使用道具 TOP

1690#
发表于 2013-4-29 15:4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29 15:52 编辑



暴雨将至 Пред дождот (1994)

导演: 米尔科·曼彻夫斯基
编剧: 米尔科·曼彻夫斯基
主演: 凯特琳·卡特利吉 / 拉德·舍博德兹加 / Labina Mitevska / Jay Villiers / Milica Stojanova


马其顿,巴尔干火药桶,罗马、希腊、斯拉夫、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奥斯曼土耳其都曾争夺过巴尔干半岛的这片土地,之后两次世界大战中它又被一再瓜分、占领、转让,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和内部矛盾随着连年战事逐渐加深,这个从前南斯拉夫分离出来的小国,这个苦难深厚的小国到底发出了怎样的呐喊声?



《暴雨将至》,马其顿共和国第一部电影。米尔齐-曼彻夫斯基的处女作,影片由三个互相呼应的小故事构成。大部分时间里,电影都显得平淡无奇,但在影片最后时刻节奏忽然加快直至高潮,导演的意图和他高超的叙事方法豁然开朗,犹如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感受高潮之上的高潮,管弦乐和小鼓的离去,为的是堆积更丰厚的情感底蕴,影片中灰暗色的天空,宁静,廖旷,唱得却是暴雨将至前的挽歌。

影片在布局上采用了三个词语:“语言”“面孔”“照片”,每个词语形成一个单独的段落。影片以每段末即将来临的暴雨为契机,将三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形式上的圆圈。然而这三段的结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首尾相接,事实上每个段落彼此都是独立的。

语言“Words”

马其顿海边的修道院里,一名年轻的许了默誓的修士,救助了一名被匪徒追捕的穆斯林青年女子桑米拉。为了救助桑米拉,修士决定与其私奔。当他们双双逃出教堂之后,在路上遇到桑米拉的家人,桑米拉被自己的亲哥哥杀死。

面孔“Faces”

伦敦。安妮是一个摄影机构的画报女编辑,她同时深爱着两个人,一个是刚刚获得普利策奖的摄影师亚历山大,另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尼克。她怀孕了,怀了丈夫的孩子,在徘徊与抉择中,亚历山大离开了她,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马其顿。而丈夫尼克也在餐馆中受到一个种族主义者的枪击身亡。

照片“Pictures”

马其顿。亚历山大回到了阔别16年的故乡,不同民族的村民已经处于相互的敌视之中。他的初恋情人穆斯林女子哈娜已嫁他人为妻。亚历山大的表弟在企图强奸哈娜的女儿桑米拉的时候,被桑米拉杀死。夹在两个异族的冲突与对撞之中,亚历山大痛苦不已。作为一个摄影师,他曾拍摄过无数冷血残酷的黑镜头,此刻,作为一个人的良知和道义却让其勇于去承担责任。为了救那个善良的敌方的女孩,他毅然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女孩逃跑的机会。安妮匆匆赶到,恰巧目睹了情人的死亡。

桑米拉逃出村庄,朝着本地一座古老的教堂奔去。山那边,太阳下,年轻的神父科瑞和年长的神父正在太阳底下摘番茄。老神父说:“就要下雨了。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没有遵循时间顺序的逻辑线性,而在影片开始的第一段落,讲述整个故事的结尾部分,第二段落才是故事的开始。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三个看似连贯,实则充满矛盾、冲突的小故事里,诠释着这样的一个道理:时间的流逝是永恒的,拥有短暂生命的人作为世间的一个过客,只能顺延着这样的规则回环往复;但是看似重新开始的生命过程其实并不是原来的起点,一些微妙的改变已经发生。种族之别是一个国家永远的痛,仇恨引起的暴力相杀永远是不能停止的复仇。影片叙事体上的回环结构,象征了巴尔干半岛连绵不绝的战事。

电影是青年才俊的处女作,却沧桑如老人的额头,皱纹纷杂断裂,让你辨别出的只有深藏在智慧里的沉痛与光芒。在马其顿这片土地上,长期的内战和仇恨早已耗尽了这个国家的精力,那里的土地永远那么干涸,树没有枝叶,草很少有绿色,如同荒漠一样的山丘,而生活在这里的人却还依然记着几百年的仇恨,不断杀戮争夺。这种祖国的沉沦,永远在无穷的恶性循环里的噩梦让人心碎。电影是对这个国家无比的敬意。

暴雨将至,雨,无声无息地,飘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矛盾、蔑视、杀戮,由人类自己制造又施于自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91#
发表于 2013-5-1 10:3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5-1 10:34 编辑




刺猬的优雅 Le hérisson (2009)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我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一个能感受到自己的人,那人未必是恋人,他可能是任何人,就像电影中的荷妮与芭洛玛,就像电影中的小津先生。在偌大的世界中,我们会因为这份珍贵的懂得而不再孤独。

《刺猬的优雅》,可以是我一个人的时候再看的电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92#
发表于 2013-5-7 21:1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5-7 21:51 编辑




芭芭拉 Barbara (2012)
又名:为爱出走

导演: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编剧: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 尼娜·霍斯 / 隆纳德·泽荷菲德 / Rainer Bock / Christina Hecke / Claudia Geisler


柏林墙下的爱情

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女人,一个隐藏得很深的故事,一部关于德国柏林墙的故事。因为有个西德情人,芭芭拉从东柏林被流放到乡下的医院,并刻意和周围的一切保持距离,因为她筹划着逃亡,到那边去和她的情人会合。她忍受着当地警察经常无理由地到她家搜查,甚至忍受裸身搜查的耻辱。那时候,她所有的希望都在那一边,翻过山坡,越过大海。她只想在这里做短暂的停留,即使是对她十分热情的医生安德烈,她也表现的冷漠疏离。



故事从她来到乡下医院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叙述起。整部电影都如同芭芭拉的那辆旧单车,平静地向前走着,没有回顾没有转折,但这种波澜不惊只是表象,其内里已渐成波涛汹涌、跌宕起伏之态,仿佛一直在悸动,却始终没有提供出口,就像德意志这个民族一样,历经磨难却不动声色。



安德烈与芭芭拉有着相似的命运,他曾经在柏林是有希望与前途的医生,因为一次工作失误导致下放到乡下。他也想离开这个因家,他向往海牙,他有精湛的医术的同时也热爱艺术,甚至在条件简陋的乡下也拥有自己的科学实验室,他会和芭芭拉聊解伦勃朗的名画《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或小说《乡村医生》,他为她做法式地三鲜,为她修理电器。然而,他同时还要给政府提供所需要的情报,也要帮秘密警察(来监视芭芭拉)的妻子治疗癌症。他仿佛给芭芭拉展现的是另一种生活,或者说是生存。



他打动了她,但也许并不是爱情,更重要的是他给了她一种在这里继续挣扎生存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当她有机会出逃的时候,她把机会留给了从劳改营中多次出逃的怀孕少女斯特拉。

芭芭拉最后时刻选择了留下,柏林墙仍旧存在,倒塌的一日还遥遥无期,把机会给女孩,需要很大的决心。影片结尾,她与他对望的眼神是如此地复杂,这到底是不是爱,无所谓。可以肯定,那比奔向自由与爱情更要勇气。有时候,爱情的力量不是让我们逃离灰暗而让人窒息的生活,而是生出,超越它的勇气,为此停留,微笑而非叹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06:57, Processed in 0.03491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