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47915

查看

22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pcmsc

169#
发表于 2013-2-21 09:37:44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要写个关于“电子分频器”的文章。
不过,我还是那个观点,我写的内容是不够成熟和科学的,仅供参考之用。


关于电分我最早的接触可能跟其他朋友类似,这就是专业音响。在专业舞台音响的领域,好的系统基本全部采用电分的架构,之所以采用电分的架构这跟舞台音响的变幻莫测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不排除他们也追求更高的保真效果和最大的还原。

闲话少说,切入正题。

就目前的状态而言,电分器主要有两类,目前主流的专业领域基本用的都是数字电分,另外就是传统的模拟电分。

就数字电分而言,我尝试过深圳马云兄的方案,采用百灵达全套电分架构,这个架构的优势很明显,就是它本身带测量,带DA转换,带很多调整和EQ。经过实践放弃它的原因也很简单,调整的越多,喇叭最后反馈出来的东西的复杂成分就越多,事实上很多原本可控的参数,经过这些复杂设备之后变得不可控,甚至改变了本身的特质,这有悖HIFI的本质。

后来又选用了其他一些专业的电分装置。很多都是舞台用的专业电分,包括JBL等等,这些大都是模拟电分,被放弃的原因也比较简单,原因都差不多,也是调整参数越多,可控的东西就越少,声音变得跟复杂,直接表现就是声音变硬,变得锐利。所以最终都没能得到应用。

最后选用的是北京老朱的电子分频器,也就是他说的减法型电分装置,老朱的基础电路本非他自己发明,而是他在原有成熟的减法电分电路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去掉了很多改变声音特性的东西,比如电容耦合,所以,用老朱的话说,三分频以内不存在相位问题。我们知道,相位控制室传统功率分频最麻烦的问题之一,而现在用这个分频方式,相位完全没有问题,那是不是就变得容易控制多了呢?

还不简单如此。

这个电分对信噪比的控制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同时直流输出极小,接近0的状态。

换句话说,虽然分频点不可调,但很明显他这个设计都是以HIFI为前提的,所以,我选择了它来作为我的电分装置。经过试验对比,事实也证明它是非常HIFI的,可以信赖的一个小玩意。

正如我在前面阐述的功放要求,前级也是我自己的想法,这些在这个文章里面就不再罗嗦。

我不是推荐你一定要买老朱的电分,事实上他的电分也不值钱,因为他卖的很便宜,我只是想阐述一下我对电分器的认识而已,很多电分分频点可调,甚至是EQ都可以变化,当实际上玩HIFI的人都知道,这本非是发烧友追求的东西,因为可调的越多,电气特性就肯定会有较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电分器上的原件对声音的特性是有影响的,比如运放的转换速率,电源等等,而正是这些变化,也给我们带来的口味的适应。

选择什么电分,选择什么喇叭,选择什么设备。前提是你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还原,或者你需要什么音色的声音。

总之,不要轻易去否定一个东西,最好的方法还是PK。因为,只有实事求是的PK,才是辨别善恶丑美、真假是非的最佳途径。

写的比较乱,凑合看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使用道具 TOP

170#
发表于 2013-2-21 09:41:51 | 只看该作者





测量的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1#
发表于 2013-2-21 11:54:1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老方,玩得开心是最好的

使用道具 TOP

172#
发表于 2013-2-21 23:02:35 | 只看该作者
电分先行者的文章,建议对电分兴趣的朋友仔细阅读!


对于电子分频和功率分频,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 内阻与阻尼系数
  电子分频电路在功放部分之前,只负责处理小信号,与功放内阻没有关系,也就是说,电子分频不影响功放的内阻;而功率分频器串联在功放与扬声器单元之间,其直流电阻、阻抗及一些分布参数都需要计算在内,一些高阶或结构复杂的功率分频器的内阻更大,因此对于使用同样功率放大单元的音箱来说,采用功率分频器的有源音箱其内阻必然大于采用电子分频的音箱。
  阻尼系数可简单的理解为音箱(扬声器)额定阻抗与功放电路实际阻抗的比值,阻尼系数和音箱的低频表现、控制力都有直接关系,阻尼系数越高,对低频影响越小、控制力越强,而功率分频器的插入则会明显降低阻尼系数,经常DIY音箱的人可能有体会,同一只单元,直接接放大器试听时低频干净有力,装箱、接入功率分频器后低频力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从内阻和阻尼系数的角度来说,电子分频电路占有明显优势。


二 精度问题
  对于优秀的分频器来说,准确而稳定的分频点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点上电子分频明显优于功率分频器。
  电子分频电路的后级负载一般是功放或缓冲电路,阻抗很高,分频特性受影响可忽略不计,一旦元件参数固定,分频点也就固定了,不受外围电路的影响;而功率分频则不然,首先功率分频电路分频点直接受扬声器影响,在设计分频器之前必须要测量扬声器在分频点的实际阻抗值,直接套用标称阻抗得到的结果于理想值会有很大的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插入功率分频器后,扬声器的T/S小信号参数会发生变化,导致分频电路的不准确,也就是说,即使测量了扬声器单元在分频点的实际阻抗,最终设计的功率分频器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尤其是采用高阶、结构复杂的功率分频器时,这一点往往令大多数设计者非常苦恼。


三 功耗、发热与效率
  功率分频方式因分频线圈的直流电阻、分布参数等原因,会带来2---3dB的插入损耗,不要小看这2---3dB,在音频电路中,3dB就是一倍能量的概念,也就是说,假设扬声器需要的功率为30W,加入功率分频后,功放电路需要有60W的输出才可以满足要求。这还是一般情况,如果是多阶、高Q值或者结构复杂、线径较细的,损耗还会更高。
  在功率分频器增大损耗、增加发热的同时,功放电路的损耗和发热也会大大增加,最终反应在电源上,消耗的功率要远远大于扬声器额定功率,有可能达到100W甚至更高。
  电子分频方式处理的是小信号,损耗基本可忽略不计,功放电路直接驱动扬声器单元,因此效率很高,功放电路输出的功率完全作用在扬声器单元上,扬声器功率需求30W的话,最终的电源消耗往往达不到40W。


四 音色调整与补偿
  功率分频器除了调整、分配高低音信号外,还能对音色起到很强的调节作用。众所周知的是,扬声器的音质、音色和T/S小信号参数有直接关系,功率分频器和扬声器串联工作,可以通过调整自身参数来影响和改变扬声器的小信号参数,达到改变扬声器特性、校调出自己满意的音色的目的,这也是采用同一款扬声器单元的不同品牌的音箱,音色区别很大的根本原因所在。如著名的3/5A,获得BBC授权生产的有KEF、HARBETH、Spendor和Rogers四家,虽然都是KEF生产的单元,但音色各异。有经验的设计师都善于利用功率分频器来调整出自己满意的音色,或者是将不同的扬声器音色校调的非常接近。
  电子分频因为是功放电路与扬声器直接相连,无法通过影响小信号参数来调整扬声器音色,在这一点上电子分频方式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精心选择满足要求扬声器。

使用道具 TOP

173#
发表于 2013-2-21 23:0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cmsc 于 2013-2-21 23:08 编辑



    完善的电子分频电路都附带有一些专用补偿电路,需要指出的是,补偿电路已不属于分频器的范畴。


    电子分频方式在阻尼系数(音箱控制力)、精度、功耗、设计难度上都较无源分频方式有明显优势,在音色调整、电路补偿方面则是功率分频方式占优。

使用道具 TOP

174#
发表于 2013-2-22 06:1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2-22 07:37 编辑

        可以说功分调音色是以附加失真糊弄听感,串入电阻降低阻尼系数会减弱控制力,延长喇叭余震,听感貌似活泛不紧。在较大信号时,电容损耗和非稳态喇叭阻抗交互作用,直接扰乱相位影响音质。改变阻容电感诚然改变了声音味道,但欠hifi。就是用上上好元件,也只是量的变化,本质依然。
       传统恒压功放是恶声罪魁。电分后,由带修正功能功放调音是正解。

使用道具 TOP

175#
发表于 2013-2-22 13:04:1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HIFI、音乐、音效、器材,其实我也是有点想法的,我就借这个场合整理一下吧,想到哪里写哪里,有啥不同意见都可以,写写而已,别太过认真就好!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什么?理论上音乐是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表现。实际上,音乐也是人生,也血、是泪、是开心和快乐。那说到底音乐是什么呢?其实,音乐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HIFI是什么?字面上看,HIFI就是高保真。要真的是高保真就好了,因为高保真是有标准的,实际上呢,人们脑子里面的HIFI就是一种对还原音乐器材和实际行为的一种偏执方式,请记住是一种偏执。人们也把这种偏执定义为“发烧”。其实,中国字含义很丰富,把发烧用来定义对所谓HIFI的追求,还是十分准确的,发烧嘛,难免就会糊涂,啥是糊涂?就是自以为是的偏执。哈哈,即为发烧就有低烧,中烧,和高烧,甚至发烧转移为其它状态直到OVER的,也是一种存在。

     为啥要说音效呢?本来吧,HIFI也是一种音乐追求,但是随着HIFI队伍的扩大,时代的变迁,人们认识的变化,在HIFI的领域,追求音效的现象比较普遍,我把这一类偏离音乐本质追求的人们定义为音效发烧友。他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声音有极致的追求,而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可以忽略不计。我不认为这就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并不会直接对第三方产生伤害,何况你追求有何一样有意义的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你只要能深入透彻的研究任何一样技术,等到最后的归宿都是一个,终极目标都是相同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热爱音乐就非常高尚而热爱音效就低俗不堪,只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研究深入,那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接下来的名词解释就是器材了吧?所谓器材一般来说是指三大件吧,对吗?音源、功放、音箱。如果你认同,那么我继续。

    严格的说,世界革命,尤其是工业革命发生后,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广博的,有了工业革命才会有现代科技,有了现代科技的进步,才会有录音,才会有录音的还原,才会诞生这么多发烧和手段。

     在HIFI的领域,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工业革命后时代的产物,革命从未停止,工业从未止步,现代科技方兴未艾,而信息化革命的脚步确悄悄来临。

     不得不说,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渐进的、对人生的态度也是逐步形成的。在HIFI上也难以逃脱这个规律,有时候甚至会反复。比如说当年的留声机出现后,人们都津津乐道,那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一种美好的情绪释放,是一个非常值得拥有的东西,最起码你不用到音乐厅也可以欣赏到大师的演奏,但随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能更好地表现现场的器材在诞生,越来越具有高保真的特性。但是,人们却会对当初第一耳朵的东西恋恋不忘,甚至会之身寻找甚至成为一生的遗憾。当然,这不排除是情感所致,但很多时候人的耳朵随人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突然发现某个放弃的东西,变得异常的动听,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在说一个东西,那就是音乐,我要强调的是,HIFI起源于音乐,发展于音乐,最终也会为音乐而“牺牲”!

    音乐的灵魂是情绪,音乐的要素是旋律,节奏和和声,音乐的还原就必须得借助HIFI设备了。不是吗?

   未完待续。

使用道具 TOP

176#
发表于 2013-2-23 15:24:15 | 只看该作者

加入吸音棉第一次调整后的结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7#
发表于 2013-2-23 15:25:47 | 只看该作者
200处的坑,是房价反射造成,已经验证,不用起理会。

使用道具 TOP

178#
发表于 2013-2-23 18:33:54 | 只看该作者
有人问我频响曲线平直的问题,借这个地方,啰嗦一二,还是那句话,个人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1、SPL即频响曲线,是不是平直就好?

     这个是肯定的,但就箱子而言,箱子是用来还原录音的最后一关,比较理想的测试方法,不仅仅是对箱子进行全频扫描,而是从前级之前就插入频率扫描设备,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频段扫描,因为SPL的曲线就是为了反映整个系统的响度的平衡性。这样测量的好处很明显,无论是那个设备或者哪里里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最后一级得到反应,如果发现问题,你可以分别再进行测试,直到找到问题所在,一般来说,还是音箱出来的问题较多。

    音箱的SPL曲线,反应的是各个频率的响度,所以,十分重要。

    说这个重要,是因为所有的HIFI设备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真实、可靠的还原录音,如果录音时候的响度反应在最后的还原上出现了凸起或者深谷,那很显然,肯定不是HIFI,这也是失真。

    所以,那种说好听的箱子不一定SPL平直,平直的SPL不一定好听的说法,跟你做箱子或者买箱子看SPL的曲线平直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2、好听不好听跟SPL的关系

    好不好听,是个人的喜好问题,就跟看美女一样,很多时候标准是在变化的,或者说是不同的。好听不好听有更多复杂的因素,跟个人的修为,认识,态度,文化素质,家庭背景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而SPL的平直只是音箱忠实还原录音的一个基本前提。

   不要说录音时候的SPL的基数,因为如果录音的时候SPL的基数不能调平,那这个录音室也就是垃圾中的极品了。

   辩证的说,好听跟个人因素有关,跟音源有关,更多的时候好听是个综合因素,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但就音箱而言,好听不好听,跟SPL的关系是,好听的一定是平直的SPL,但平直的SPL不一定好听,不好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因为决定声音的不仅仅是SPL,SPL不过是响度反应罢了。

3、单独说音箱,整个音箱的素质是由一些基本因素决定的,比如喇叭,比如箱体材质,比如分频器原材料,比如设计方法等等,但是,这一切的开始,总有一个基本目标和前提是用来作为依据的,请记住这就是HIFI,即:高保真。

     从SPL谈到高保真,其实SPL的平直就是高保真的一部分,一切失真的音响、设备、音箱都是违背发烧的第一原则的,盲目追求所谓失真味道的做法,应该不是真发烧的类型,从我的角度来看,所谓味道发烧,最多属于音效发烧的范畴。说起来跟音乐关系不是很大,因为音乐的录音已经损失了很多的乐器的表现,如果还原的时候再去刻意损失一些东西,那么音乐表现出来已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已经跟HIFI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点评

说的对。就象许多人对一张经过PS的高反差照片津津乐道一样,其实他只追求了效果,而原片的质量细节已经损失了很多。  发表于 2013-8-26 12:56

使用道具 TOP

179#
发表于 2013-2-23 23:58:32 | 只看该作者
老方还是很执着的

使用道具 TOP

180#
发表于 2013-2-24 20:11:41 | 只看该作者
加了吸音棉后第二次调整,这次似乎更耐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22:17, Processed in 0.036703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