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9614

查看

28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明

169#
发表于 2016-8-6 18:12:47 | 只看该作者
牛人,牛帖子,期待箱体部分的制作分享,和电路相比,有同样重量。

插一句,楼主的分频器,有否想过用搭棚方式连接原件,DIY就是可以不求效率,不求批量,不求格式,单求最美。

使用道具 TOP

170#
发表于 2016-8-6 20:59:4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阿明兄是怎么调校和测试音箱的相位的? 最近听了几次高级DIY的箱子,相位问题都比较突出。

使用道具 TOP

171#
发表于 2016-8-6 21:09:36 | 只看该作者
相位主要靠仪器测量,再以听音来验证

使用道具 TOP

172#
发表于 2016-8-6 21:12:15 | 只看该作者
阿明 发表于 2016-8-6 21:09
相位主要靠仪器测量,再以听音来验证

测量这些需要在标准消声室内进行吗?

使用道具 TOP

173#
发表于 2016-8-6 23:4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8-7 14:27 编辑

    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在家居环境的半混响室进行扬声器测量成为成熟的技术,并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具体的测量技术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扬声器理论、声学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要全面掌握测量技术的话,还是要认真看几本书的。其中美国扬声器泰斗Joseph D'Appolito著的《实用扬声器测量》就是很好的教材。

具体的测量理论,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发一束含有低频到高频信息的脉冲声波,通用话筒来收集喇叭发回的信号,然后分析扬声箱的各种性能指标。
这里边最重要的就是二个理论:一个是时间窗理论,因为喇叭到话筒的直达声音传播距离最短,直达声最先到达,地面和周边反射声稍后到达,此时电脑在直达声到达时开始收集信号,在反射声到达前切断话筒收集的声波,这就是电脑分析的有效声波,这样就相当于消声室了。当然在实测时因为低频波长和周期较长,无法在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完成一个周期的信号收集所以需要用近场测量来合成。二是傳里叶变换和反傳里叶变换,这使脉冲信号和频率响应互换,以及数摸转换和计算机测量成为可能。

以下相关图例摘自Joseph D'Appolito著的《实用扬声器测量》。
测量时通过d1计算直达声到达的时间,计算机软件通过时间窗切除c‘反射波,简要原理见下图。。



下图是一个7英寸扬声器安装在一个15升的导相箱上,箱子离地面高度38英寸,测量话筒和扬声器同一水平轴线上,话筒距离扬声器系统水平距离为36英寸,测量的前15ms脉冲响应见下图。



计算机在做上图所述的箱子性能分析时,人工输入测量距离36英寸,并根据测量环境输入时间窗3.5ms,计算机就只截取2.7ms至6.2ms这一段有用的信号进行分析,2.7-6.2ms时间段中的信号只含有喇叭自身发出的的声音,没有任何地面、墙面、天花以及室内杂物产生的反射声,这样就可以消除地面和墙面、天花、杂物的反射影响,这也就相当于消声室效果了。所以这样的测量环境也叫半混响室。
我们在测量时,如何能找到一个相对空旷、开阔的空间,只要扬声器离地面、墙面、天花有一定的距率,通过远场测量音箱的中高频频率和相位响应(一般在200hz),通过近场法或地面法测低频的频率和相位响应(可以准确测量200hz以下的频响),在电脑软件中进行相位和频率合成,就可以准确得知全频段的频率响应、相位响应。另外测量阻抗曲线和周边墙面反射关系不大,测量就更简单了。

具体的测量软件有mlssa和clio系统等,其核心都是基于上述原理的MLS方法。我现在主要用lspcad软件中自带的mls测量软件进行频响、相位、阻抗、分频器斜率、Q值等方面的测量。

至于相位,则通过保持测量话筒不变,通过实测高、中、低喇叭到达话筒的波形关系可以算出各喇叭上箱后的相位差。具体测量方法hifidiy论坛上有不少教程贴。



这只是最简单的一个介绍,具体理论和涉及电声要素非常复杂,非几句话能说清楚,有机会再深入交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4#
发表于 2016-8-7 07:49:59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正好有鸟音箱的测试报告。
http://www.stereophile.com/conte ... vbtEwlV4obBQd9wG.97

点评

sterophile测量也是用了我说的在家居环境,远场和近场没量进行合成的方法。  发表于 2016-8-7 14:28

使用道具 TOP

175#
发表于 2016-8-7 14:08:06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测试相位等指标绝对不可能在消声室的,包括好多音箱厂也未必有条件。

使用道具 TOP

176#
发表于 2016-8-7 16:00:5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箱子在哪里?啥时候来同场PK下。  发表于 2016-8-7 16:29

使用道具 TOP

177#
发表于 2016-8-8 14:35:53 |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的精神,音箱做的很好。但我说耐听是指stevencc的录音,事先并不知道stevencc的是大箱子,好在自然,我不觉得他的低频少,该有则有,没必要特意渲染低频,当然录音也不能说明全部,看来还是大箱听着舒服。

点评

谢谢赏识。阿明的箱子中频透明度很好,这个得益于他用的M-CAP电容;我的声音相对温暖,用的大部分是jantzen电容。还有我的线材也作了不少的贡献。  发表于 2016-8-9 11:39

使用道具 TOP

178#
发表于 2016-8-8 15:04:23 | 只看该作者
阿明有能力做大箱。只是家里一对B@W801在服役,所以暂时没计划。

点评

DIY音箱越久,越觉得里边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就越多,就越加小心翼翼,还是继续安心做好俺的二分频书架箱吧。  发表于 2016-8-9 10:11

使用道具 TOP

179#
发表于 2016-8-9 12:4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8-11 12:45 编辑

  最后的3%调整----却成了30%!
     分频器装箱后,原计划对吸音棉、导相管进行一下微调,以取得最后的3%左右音效提升,就可以完成整个音箱的调试工作了。
     但分频器装箱后,一开声让人极为失望!因为焊锡、线材和吸音棉用量都有了变化,声音和未装箱时完全不同,声音变得沉闷、单调、薄紧硬,完全没有音乐感染力,声音出不来,不流畅。当然,分频箱装箱后也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低音的控制力和下潜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因为部分线材从鳄鱼夹改为焊接减小了接触电阻,同时通过箱内线双线并联来减少线材内阻,降低了音箱系统的整体Q值。
    对于声音的失常,刚开始是怀疑焊锡的问题。在通过一系列排除法后,才找到了原因:在分频器装箱时吸音棉用多了,同时箱体的Q值也需要重新调整!
   在吸音棉调整时发现,箱子对吸音棉的用量和位置极度敏感,我这个箱子用的是3cm厚的聚酯吸音棉加m-cap Twaron Angel Hair纤维的组合,在调试中发现多加或小加8*10cm大小的一块吸音棉或2-3克的 Twaron纤维,就可以让声音从活生变成死闷。当然,导相管也一样,因为分频器装箱后整个电路内阻的降低造成了音箱Q值的减小,从面使箱内容积和导相管长度组合需要重新优化。我在实际调试时,用同一规格、不同长度的导相管试听从而找到最佳长度,导相管长度相差个5mm声音就不一样了。

  经过吸音棉、导相管的初步调试,现在声音的宽松度、活生感、音乐氛围都有较好的改善。原以为对声音3%的影响却变成了30%!先听几天再微调一下导相管长度(计划下一步略加长一点点以增加声音的清晰度)和箱体容积(减少一点点),也就可以收工了。
  






百度上的WAV文件:http://pan.baidu.com/s/1nvq6T8P
再放一首5月份的杜兰朵录音,可以看出这3个月反复调整所带来的声音变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0#
发表于 2016-8-9 14:02:1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阿明即将完成的音箱!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4-30 05:43, Processed in 0.043026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