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167134

查看

56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512
512

181#
发表于 2013-10-7 10:10:11 | 只看该作者
      3035还有一个强顶就是声场的表现十分优秀,比3033大了一圈,随便拿张二重唱的人声碟,男,女两人的口型位置明显拉得更开,而且前后层次也十分清晰,伴奏的乐器明显推得更深更后。按现时K1的摆位(喇叭面板距背墙2.6米,中轴距侧墙0.5米),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穿墙破壁"的境地(绝无夸张)。我们都知道要让声场在两喇叭连线的后面呈现并不困难,但要让声场宽度拓展到喇叭侧墙之外,则并不容易。而现在K1就做到了,"看到"声场中的乐器在K1后面的侧墙以外处发出声音这真让人开心过瘾,我知道K1那特殊的造型和前后单元共同发声对声场的营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3035也功不可抹!我觉得在一般家庭环境中要想取得好的声场表现,喇叭距背墙的距离最少要有1.5米,通常来说高素质的转盘+解码以平衡输出到前级会比一般合并CD机(RCA输出)更容易取得既宽又深的声场表现。
      行笔至此,我忽然想到早年<音响论坛>的一位资深评论员在论坛十年感言中说的一段话(十分有趣):人们总以为新的器材各方面表现更好,就真的带领我们进入了全新的音响境域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如果每次评论每台新机器时,都会得到更大更好的音场,那么以十年的时间而言,仍旧还在写这种评论的写手,他家的音场现在想必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了吧。想想看,可能吗?(哈哈)

使用道具 TOP

512

182#
发表于 2013-10-7 16:37:14 | 只看该作者
      说了半天,全是有赞无弹,真是卖花的赞花香,仿佛3035毫无破绽,天下无敌,呵呵,当然不是!只是3035中性,质优的全面表现在现时的环境和现时的搭配中真的十分匹配,尤其它的低频表现凝聚,弹跳,量感恰好,丝毫没有3033那种略带松散,拖泥带水的感觉(比较而言),完全展露出K1那又软又弹又Q的迷人低频,每每听来,让人着迷。当然,我不敢保证换了环境,换了组合3035仍有这种优越表现,这点相信你我都懂。要苛求一点的话,我希望3035在现时的组合中增加一点瞬变速度,让组合的表现更加生猛刺激,只是这种生猛刺激会否影响到宽松流畅呢?也许现时的中性不偏不倚的表现正是罗兰625个性的真实体现也说不准呢。你可能会说:这简单,把你的3米长的3035换成2.5米长就不用纠结了,还省钱!呵呵,英雄所见略同,俺也是这样想的。我把上述的想法告诉了小曹,小曹让力高直接发了付全新2.5米的线给我。可到手一看,线叉接驳处有些间隙(真是新不如旧),以我挑剔的性格难以接受,新线怕上机试听留下痕迹,所以当天便顺丰退回。写到此真的要称赞小曹,周总他们的宽宏大量,发自内心地要向他们说声:谢谢!

使用道具 TOP

512

183#
发表于 2013-10-7 18:14:25 | 只看该作者
该让625现一下身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2

184#
发表于 2013-10-7 21:13:3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结果又是再次突破预算,忍痛留下了这付试听了多日的3米长的3035。前面我把Zensati 3#形容为靓丽的女子艺术体操选手,身段迷人,婀娜多姿。3035呢,我觉得它就象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马王子,出身名门高贵,谈吐优雅文静,举止柔韧健硕,激情与儒雅兼顾,奔放与温馨并存,让无数黑,白天鹅为之倾倒,缠绕在它的膝间.....。
      关于升级的困惑到此要告一个段落了,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捧场。 下一个阶段我将进行交叉搭配,用625配小名琴,用安铁龙配K1,有关试听的心得陆续奉上,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使用道具 TOP

zzz

185#
发表于 2013-10-10 13:39:41 | 只看该作者
顶!

使用道具 TOP

186#
发表于 2013-10-10 21:37:13 | 只看该作者
顶,兄好文采

使用道具 TOP

512

187#
发表于 2013-10-12 14:50:0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晚上终于试着卸下K1,驳上小名琴开始试听。说实话625+K1的组合自己还没听够,在黑+和3035的协助下K1的声音非常迷人,让我总想着把各种题材的唱片听个过,享受着美妙音乐带来的惬意和愉悦。前几天听了钱舟的那张<美国音乐之旅>(马可波罗公司出品),弦乐钢琴两件乐器表现的质感真实,小提琴丝滑润泽,即使是高把位快板也不生涩刺耳,真的不易。ABC公司的那张<遇见鲍比达>,是张动态爆棚的民乐改编的电子音乐佳作,单听最后一首<黄河>,就让你感觉到什么是触手可及的定位和乐器实体感,什么是逼真的场面感和迫力!还有雨果公司的那张刘星主奏的<一意孤行>,让你循入意境,享受着若有若无的深潜低频的轻抚细摸,虚无漂渺,人天合一......,还有还有....,要不是许诺要写听感,真不愿就此暂别K1。(隔壁畗盛说K1只卖八万多,这回我可是亏大了!!)

使用道具 TOP

512

188#
发表于 2013-10-14 10:1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512 于 2013-10-14 10:18 编辑

      说到小名琴我知坛上许多兄弟在用,而且大都用家和我一样同时拥有其它落地箱,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小名琴还是有它的局限性,当空间面积大于15平方米,你会觉得声音密度不够,尤其低频潜不下去少了半截。说到底玩大小名琴不过是世霸迷的一种"名琴情结"罢了,一旦拥有,你并不会"别无所求",随着发烧阅历的拓展,听音环境的改变,经济条件的富裕,你终将移情别恋。"老婆是别人家的好"这句话没错,"音响是自己家的灵"这就不一定了,呵呵。记得自己买小名琴那会心里想着这是升级的最后一对箱了,可以听过世了,没曾想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成了摆设。我的这对小名琴是03年产的,编号20xx,卖家说这是当年别超仅存的几对老款的库存,我是用大情人两代和商家换的,贴了大价钱哦!那大情人两代哪来的?用卓丽贵族2号换来的,有这等好事?你的贵族2号该不是捡来的吧!

使用道具 TOP

512

189#
发表于 2013-11-12 11:02:35 | 只看该作者
      625+小名琴的组合巳经听了有些日子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可又总觉得乏善可陈,有K1的优异表现在前,在现时的组合和环境下小名琴真的是占不到一点便宜,要说还有什么可取之处恐怕只剩下丝膜高音的弦乐木质味更浓了一点,人声的演绎带着名琴箱那种淡雅的签名韵味(孰真孰假?),好听而已,其它还有什么呢?我甚至觉得有了K1,还留小名琴何用呢,观赏?収藏?或者偶尔用V20来推一下寻找过去那种渴望拥有名琴的心境.......。这次听小名琴喇叭线用了3033,因3033两头正好是叉和挿,叉驳625,挿接小名琴,按理用3035可能声音密度更壮,可3035是为K1而选,两端均叉,硬驳真的怕把叉给扯坏,呵呵。开始数码线用的是高文,线条感是强了些,换回天仙配参考数码线声音恢复正常,但和K1比我觉得小提琴的线条还是有点瘦。其实625配小名琴只听了两周多,后来又回到625+K1的组合,通过比较,再次感慨小箱就是小箱,无法和多单元的大箱相提并论,以前总见刘总编用大,小水管的流量来形容箱子大与小声音表现的差异,这次自己有了更深的感受。

使用道具 TOP

190#
发表于 2013-11-12 18:48:4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继续

使用道具 TOP

512

191#
发表于 2013-12-4 16:00:2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气温渐渐转冷,寻思着该让安铁龙开声了,自打K1进门至今近半年了,中间只在夏季高温时段用安铁龙试推过一回K1,当时电压过低,喇叭线也没到位,效果并不理想。关于625与小名琴这个组合前面为什么没有过多的着墨,也是因为这个搭配并不是特别出彩,论音响性好象什么都不缺,但要论其声音能否感动人的程度似又差了一截。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小名琴始终不适合大功率后级,即便是以柔情似水著称的罗兰也不例外,625下的小名琴总带着一丝轻微的拘紧,远没有用V20驱动下的那种轻快和流畅。对于自己曾经草率说过的"625是小名琴的绝配"的言论在此收回!我越来越觉得用文字来描述听感这件事最不靠谱,说好说坏,说真说假全凭写者的文字功底,而且听感这东西记忆是最短的,我就常常听音过后觉得自己词汇短缺,一到下笔时词不达意,想着写着犹如泥牛入海,不知去向,呵呵惭愧啊!话说安铁龙本该驳上K1来听,可是K1已听了数月有点耳倦,还是先驳乌托邦新鲜一下,顺便做个比较。没想开声一听,又听出问题来了。

使用道具 TOP

512

192#
发表于 2013-12-4 16:41:29 | 只看该作者
      听出啥问题了呢?这个暂且按下不表。先说点好听新鲜的事:本周一(12月2日)我和老友又去了趟威虹(不是广告啊),周一赴宁当然是公私兼顾,去威虹做啥?听花瓶呀,最近坛上大侠的帖子着实火了一把,把众人的胃囗吊得.....,这两天倒没了动静?众兄弟要猜莫非老友和我也想升级花瓶,那到不是,我们两个既非土豪又不是大V,穷光蛋一对,此番前去,听花瓶是假找电源线是真。找啥电源线?这个嘛又要从老友身上讲起........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6:04, Processed in 0.028055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