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2655

查看

7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2-4-18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罗丹的雕塑名称很简单,就叫《吻》。
shinelb 发表于 2012-4-17 19:26

马捷尔的这套《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勾起多少对以前发烧岁月的回忆,这套唱片录音极好,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发烧元素又多,SHOW系统的好材料~~~现在反而很少听了。看来是要拿出来回顾一下了!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2-4-17 22:52:09 | 只看该作者
和骑士版主要严重握手,哈哈。我没有全集。都是组曲。
我贴的那个版本是希腊指挥家Mitropoulos指挥纽约爱乐 ...
shinelb 发表于 2012-4-17 18:14


其实我认为组曲的完成度更高,其中每一段都非常的讲究,可以说是音响性与音乐内容兼具的一部作品;记忆深刻的是朱丽叶得知罗密欧遭遇不测时的惊鸿一笔,这一笔要比茶花女的独白朗诵更加悲壮、更加精妙;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部作品中将艺术家、剧作家、以及诗人的情怀集结于一身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2-4-17 23:56:22 | 只看该作者


别忘了普罗科菲耶夫还有《灰姑娘》,也是相当好听的东西,这是前段时间在坛上乔治亚斯兄那儿接手的。十几年前自己都经手过无数套,十几年没听了,再听才发现录音出奇的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可是4D录音呀  发表于 2012-4-18 15:36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2-4-18 00:3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同拥护~~~
记得当年与此套索性一并拿下的还有阿诗肯纳吉/克利夫兰的《灰姑娘》,刚好一双演录俱佳的普罗芭蕾,DECCA为二者设计的卖相也讨人喜欢,登对得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2-4-18 00:54:38 | 只看该作者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题材而引申出的一系列音乐作品中,我首先就是喜爱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其次是柏辽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4-16 23:38

别忘了还有Nino Rota 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版)配乐。



就主题旋律脍炙人口而言,Nino Rota在历史上该题材的所有音乐创作中肯定压倒性优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2-4-17 16:29:12 | 只看该作者
马泽尔那套上了TAS榜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2-4-17 17:06:18 | 只看该作者
诸位,这次纯属巧合,没有宣传之意,请别误会,呵呵;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确实喜欢这套(飞利浦50周年系列2C ...
670707 发表于 2012-4-17 14:49



这版我没有听过,不过能够入选PH50周年,应该很有水准了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2-4-17 19:26:52 | 只看该作者
冲着罗丹的雕塑也要搞套老版
谢谢念经兄。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4-17 09:06
这个罗丹的雕塑名称很简单,就叫《吻》。


点评

这件雕塑搭配普罗这部芭蕾作品简直妙绝;大理石坚硬的质地与直白的气质,另又因表面包浆而散发出的细腻且柔和的光泽,再加之雕塑本身的题材;这是对这部芭蕾作品最形象的解说。  发表于 2012-4-17 23:03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2-4-17 14:49:39 | 只看该作者
诸位,这次纯属巧合,没有宣传之意,请别误会,呵呵;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确实喜欢这套(飞利浦50周年系列2CD),文中的一些意见我在器材中聆听,认为作者写得是中肯的。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2-4-17 17:4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oseknight_gao 的帖子

回版主,在这篇转载的文章中,我没有别的话要说了,买来听肯定是不会感觉后悔的,呵呵。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2-4-17 14:41:53 | 只看该作者
中文名称: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文名称:Prokofiev:Romeo and Juliet
版本:Kirov Orchestra, Philips
发行时间:1991年
专辑歌手:Valery Gergiev
地区:俄罗斯
语言:英语
作曲:Sergei Prokofiev
指挥:Valery Gergiev
演奏:Kirov Orchestra, Mariinsky Theatre, St Petersburg
录音:Kirov Theatre, St Petersburg, August 1990
CD编号:Philips 432 166-2

专辑介绍:
很少有几个作曲家写音乐有像普罗柯菲耶夫那样前后正确地一致。特别使人感兴趣的是他的音乐并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今天你在他的作品中认识的特点和风格,同样可以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找到。他的音乐经常伴随一种感染人的“不客气”和“冒冒失失”。讽刺挖苦的音调,突然跳跃的旋律以及辛酸刻薄而又经常不连贯的和声,还有那从简结、朴素的织体突然变到复杂和出乎意外等等——这些都是在普罗柯菲耶夫绝大部分作品中能找到的几个“指纹”。它有一些固定的特异性时隐时现。譬如,一个主题开始似乎是出于陈旧的形式,但突然它使人费解地跃入到意识外的音程;或者故意在有趣而独特的和声上安排了平凡的音调;或者在崭新的音程关系中利用了教科书中简单的和弦,无论是这些或那些手法的出现——虽然它们是被期待的——它们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奇和愉快。

由于普罗柯菲耶夫尝试把音乐从文学、玄学和不可思议的联系中解放出来,使音乐真正表现为音乐,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他的讽刺气质当然也就变得出名了。但是,以为他只是“一根弦的七弦琴”——就是认为他只有讽刺和诙谐,那就错了。事实上(尤其在他后期作品中)普罗柯菲耶夫也能写出具有戏剧性效果的、感情突出的、沉思冥想的以及构思宏伟的音乐。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相当大型的芭蕾舞剧,1935年在莫斯科大剧院(bolshoi Theater)首次公演。象许多标准的俄罗斯芭蕾舞剧一样,它也要好几个小时的演出时间。普罗柯菲耶夫将舞剧的音乐汇编成两个组曲。第一组曲于1936年11月24日由尼古拉斯•塞约诺维奇•戈洛瓦诺夫(nicolas Semjnowitsch Golowanow)指挥在莫斯科演出,不到一个月第二组曲也接着问世。  

在美国,第一组曲是在1937年1月27日,由普罗柯菲耶夫亲自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作首次演出。作为客人,他于1938年3月25日又指挥了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次演出了第二组曲。3月31日以后,谢尔盖•库什维茨基(serge Koussevitzky)和波士顿乐团向纽约介绍了此曲。 评论界对这两个组曲的反映不一,有的认为象这样一个浪漫的主题,其音乐太枯燥无味了,但有的却对其刺激性和色彩大加赞赏。普罗柯菲耶夫的古典主义是和他的浪漫主义作比较的。有一位评论家说,假如我们能够接受普罗柯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为真正的古典,那么我们也必须接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为真正的浪漫。这冷漠、悲哀、枯燥的音乐(一定不是爱的音乐)贯穿整个篇章。普罗柯菲耶夫还被责备说他对爱情故事的描写“就象它是一道代数题目一样”。  

《纽约时报》的奥林•唐纳斯于1938年3月31日听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后,在他的评论中说:“音乐主要是讽刺性的……有部分意见认为它是悲哀沉痛的,就是缺乏感情,它好像罗密欧和朱丽叶毫无关系似的,可以放上任何一个标题而照样是芭蕾舞曲”。 其他人却对普罗柯菲耶夫大加赞赏,说这音乐结实而有弹性,非常典型地扎根于实实在在的音响、色彩和构思。普罗柯菲耶夫在回答别人不断地对他攻击并说他的音乐缺乏感情和旋律时声称:   
“有些人一直怂恿我,要我在我的音乐中多放点感情和旋律。我自己却觉得这东西已不少了。我从来也不避开感情的发挥,我经常渴望创作旋律,但它是新的旋律。或许有些听众对它的简朴性并不认识,因为它并不象他们习惯于听到的那种旋律。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我特别努力去寻求和完成一种简炼纯朴的东西,希望它能直接打动听众的内心。假如说在这个作品中找不到旋律和感情,我将非常难过,但是我可以肯定,不久或者以后,他们终究会找到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被认为是苏俄音乐中,继柴科夫斯基的《睡美人》之后最优秀的芭蕾舞剧,也是普氏舞台作品的最高成就。脚本所依据的就是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再现了那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由于音乐的美仑美奂,使得这部舞剧真正无愧于莎翁名作。 不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初却是很不走运的,遭到当时的苏联各大剧院一再拒绝,而竟是在捷克的布尔诺首次被搬上舞台。无奈之际,普氏从芭蕾总谱中编出两套供音乐会演出的管弦乐组曲,亦即我们如今通常听到的形式,而全剧分四幕九场共46曲:   
一、《蒙泰古和加波莱特家族》(“有力地快板”)讽刺地描绘了这些贵族的高傲拔扈的神气和个性。有一段三重奏形象地显示了朱丽叶和帕利斯跳舞的情景。  
二、《劳伦斯修道士》(“充满感情的行板”)。以两个主题来形容这位修道士。大号、大管和竖琴宣告了第一主题,大提琴则奏第二主题。  
三、《假面舞会》(“似进行曲的行板”)。音乐陪衬着加波莱舞会的情景,并刻划出罗密欧和他的两位朋友带着假面具潜入舞会的情景。  
四、《蒂巴尔特之死》(“迅速进行着”)。这段音乐描写了两次决斗。第一次决斗中,蒂巴尔特刺死了梅古齐奥;另一次决斗,罗密欧为朋友复仇刺死了蒂巴尔特。加波莱脱接着痛骂、指责了罗密欧。
(美丽元素)  
在这张全曲长达145分钟的专辑里,你听到的将是舞剧的全曲唱片。格吉耶夫及圣彼得堡基洛夫音乐厅管弦乐团提供了优美而温和的诠释,他们成功吸取了普罗科菲耶夫音乐语言中的俄罗斯舞蹈元素,演奏起来感觉丰常芭蕾化,自始至终洋溢着舞蹈气息——毕竟在舞蹈中才有舞剧的戏剧性可言。1991年的录音温暖、宽广、平衡良好,低音扎实,弦乐部音色迷人。
瓦列里•格吉耶夫是俄罗斯知名指挥家和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剧院)的指导。同时他还是鹿特丹爱乐乐团,大都会歌剧院和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  
格吉耶夫1953年生于莫斯科一个奥塞梯家庭,在高加索度过了其童年。儿童时的他并没有显露过多的音乐才华,到了初中才学习钢琴,后来去到圣彼得堡的音乐学院学习。
1978年,他在基洛夫剧院里到了尤里•塔米卡诺夫底下做助理指挥。在那里他初次登台,指挥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 。他在1981年到1985年间是美国国家乐团的首席指挥。  
1991年, 格吉耶夫在慕尼黑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演出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东诺夫,同年他首次登台美国,指挥的是战争与和平。从此他就以此两部歌剧走遍世界。格吉耶夫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节,他与鹿特丹爱乐乐团和基洛夫乐团录制了很多唱片。最近他录制的肖斯塔柯维奇交响曲就动用到这两支乐队。  
他早在1988年就被俄罗斯政府指派成为基洛夫剧院的指挥和艺术指导。1995年成为鹿特丹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97年,又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客席指挥。  
格吉耶夫在演出前非常仔细研读总谱,指挥大方热情,还会在指挥台上嘟哝。他指挥的俄罗斯音乐味到正宗,节奏紧凑。  
格吉耶夫是主张乔治亚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调停和解。  
2005年他被任命接替科林•戴维斯成为伦敦交响乐团下一位首席指挥。(全部资料来源于网络)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2-4-17 12:39:09 | 只看该作者
试试Gergiev和LSO的新录音?MDT正在打折
scfan 发表于 2012-4-17 12:25

以Gergiev现在的状态,未必理想。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13:40, Processed in 0.051840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