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解DSD规格文件是个趋势!(实质就是支持完全无损之盗版)
台湾的论坛上对于DSD的一些听感(EMM):
----溫暖醇厚又不失解析,聲音活生鮮明, 感染力很強, 音響性與音樂性兼具
-----(CDSD SE + DCC2 SE 分體機)除了 SACD Layer 常讀不到的問題之外, 其他的印象都是美好的... 高解析/高密度/醇厚的聲音, 真令人懷念它的好.
-----播高解析的dvd-a的時候(24/96 PCM),就對其多到快滿溢出來的細節和舞台資訊感到非常驚訝,其實有點像從(480-->1080p),而且在細節上有點太過銳化的傾向。如果要和dsd相較,大概可以這麼比擬,dsd也有豐富的細節,但是卻不會搶走音樂主體的風采,不會讓你只著眼於多出來的細節,卻失了對音樂整體的關注。或者可以類比說,dsd就是在retina螢幕上看高解析的畫面...一種無接縫般的自然
-----我也來說我的經驗吧!!
老實說,以聲音來說,EmmLab可以幹掉一堆同等級的CD機,某些時候(經常性),要越級挑戰也不是不可能.至少在我這裡,TSD1+DAC2X就把最高等級的dcs八假的,就算升頻的dcs也一樣!!
EmmLab的強項尤其是形體的3D立體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 缺點就是偶而的確會讀不到訊號.也就是LOCK不住的感覺
-----我用的是合體機CDSA
單是這樣的基本入門款
就成了我驅動整套Gryphon系統的唯一數位訊源
在音場深度及樂器定位和弦樂質感表現上
相信是物超所值無與倫比
對DAC2X感冒?? 評論很優秀。DAC2X是比MA1更高級的機種,我想更優秀應該是一定的。相對的MA1在CP值就是高到破表。
USB直播DSD沒問題,MA1相對的還比mytek還穩定。在韌體上,原廠說明年會有新的韌體,可以讓非USB以外的端子,接收DSD(DSD on PCM模式),屆時只要透過更高品質的USB to SPDIF Converter,接光纖線到MA1,那音質想必會更提升,而且可玩性更大。至於為什麼要選光纖不用同軸或平衡,那是因為光纖輸入仍是emmlab最厲害的輸入端,許多國外雜誌都不約而同,在聆聽結果上指出MA1的光纖相對比其他數位輸入端子優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