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5452

查看

3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13#
发表于 2012-11-10 15:00:49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实际是在不断发现更多的“幻像”,所以一种理论总会被另一个更新的理论代替,永无止息。。。 。。。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2-11-10 18:30:12 | 只看该作者
局部真理,可不是"围城"里的"局部真理"噢,哈哈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2-11-10 20:5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11-10 20:51 编辑
局部真理,可不是"围城"里的"局部真理"噢,哈哈
甲米 发表于 2012-11-10 18:30

   甲米兄别担心,人只能利用幻像。揭示幻像,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2-11-10 21:19:07 | 只看该作者
雨中独舞  发表于 5 小时前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哲学是任何学课的基础?
--------------------------------------------------------
  应该如此,最好的大师无不是超越了形而下的东西而创造出伟大的理论和作品。没有形而上的思想指导,人连生活中的问题都处理不好,何况更高的了,因为形而上造化并主导着形而下。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2-11-10 21:30:52 | 只看该作者
   就像河边的蚂蚁,明明河水的涨落在影响着蚂蚁的生活规律,可蚂蚁是不可能知道眼前有一条大河的。当然只是拿蚂蚁来做比喻,我们实际并不知道蚂蚁能不能感知到眼前是一条大河,不知道蚂蚁是怎么看世界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2-11-10 23:38:04 | 只看该作者
就像河边的蚂蚁,明明河水的涨落在影响着蚂蚁的生活规律,可蚂蚁是不可能知道眼前有一条大河的。当然只是 ...
ssjj 发表于 2012-11-10 21:30

估计它们觉得那是大西洋,哈哈!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2-11-11 10:0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2-11-11 10:41 编辑

胰岛素传奇


我是一个尤其爱看电影的人,喜欢看里面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故事,它可以带你回顾任意一段历史或是无限构想遥远的未来。当我着手准备这篇胰岛素史话的材料时,我发现关于这段历史的演绎有着不输给任何一部好莱坞励志大片般的精彩。无论是其中的历史人物或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可以说不用任何的渲染就应该是一部奥斯卡金像奖的好脚本。在这段历史里讲述的不止是人类文明永不会停歇的智慧探索和社会进步,更诠释着人生的执着与成功;忠诚与无私以及命运的波澜无常。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这段胰岛素的传奇中吧。

溯源
如果说胰岛素的成功是一个传奇的话,那么造就这个传奇的最终力量应该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疾病-糖尿病。
距今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就已经有对糖尿病的简单叙述,两千多年前,希腊医生亚的阿勒特奥斯把这种主要症状为“排泄多且甜的尿液”的疾病命名为“Diabetes”即糖尿病;1675年,英国医学家托马斯威尔士给这个疾病的用拉丁文定义了一个新的标注“Mellitus”,意为“蜜”,而到了1776年,马修多不森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尿液中的甜味确实是糖分。东方也很早就对糖尿病有所认识,我国东汉名医张机就在《金匮要略》中对糖尿病症状写下诸多描述;而隋末唐初的《古今录验方》对糖尿病也有记录。
一直以来,人们只能做到识别这种疾病而全无任何应对方法。古印度人发现如果谁的小便会招来蜂拥而上的蚂蚁,谁就肯定患上了这种疾病。我国民间有的说法是,猪跟着谁跑,谁就有糖尿病。还有就是狗会去舔糖尿病患者的尿夜,因为那很甜……直到时间转入二十世纪之前,人类对糖尿病完全束手无策。一旦患上糖尿病就等于被判死刑,患者只能坐以待毙,别无他法。但是就像恒古以来人类文明一次次的面对困扰而又总会迎来转机一样,这个“甜蜜”的疾病也许正在等待着可以“点化”它的人出现。

曙光
既然说胰岛素是一个传奇,那么传奇的开端总是富有戏剧色彩的,机缘与探索如命运安排般交织着它的序幕。繁文太长,在此仅以精简的段落陈诉出那一段段曾经的由来。
1869年,年仅22岁的德国医学院学生,兰格尔汉斯(Paul Langerhans)在毕业论文里描述了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胰脏周围组织不同的岛状细胞团(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胰岛”),并且推测说,这些岛状细胞团可能是分泌激素的。可这位天才并没有受到重视,评委认为他的论文毫无新意,认为那些所谓的“岛状细胞团”其实不过是一些淋巴结……天才兰格尔汉斯的运气实在太差,只能混个学位就卷铺盖走人,不到二十年之后,在他41岁时死于尿毒症。许多年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胰岛”也称为“兰格尔汉斯岛”。
1888年俄国科学家巴普洛夫对消化生理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狗的瘘管手术研究了食物与消化液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研究并确认了胰脏分泌物的消化功能。并因以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
1889年,受到俄国科学家巴普洛夫的启发,两个德国科学家梅林和明科斯基开始探索胰腺到底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但是在工作中他们却偶然发现了胰脏被切除的狗,尿液是含糖分的——被切除了胰脏的狗的尿液招来了大量的苍蝇——他们俩意识到这狗“患”上了糖尿病。通过尿液化验,他们发现那只狗的尿液里确实有很高的糖分。这次试验目的以外的发现却开启了另一扇将改变人类健康命运的大门。胰脏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得以确认。这个发现使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必须搞清楚胰岛所分泌的激素究竟是什么?又将如何提取这种神秘的激素?无数的人前仆后继,一晃好几个十年过去,却毫无进展。

传奇
一转眼到了一九一七年,一个叫班廷的加拿大年轻人终于拾起了这把掌握着人类健康命运的钥匙,一段胰岛素的传奇就此展开。这个加拿大小伙起初的经历看起来时运相当不济——1917年他从多伦多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并未得到应有的完整的医学训练,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最后一年班廷没上什么课,整年只记了五页笔记,就被征召入伍成为陆军医官,并上法国前线参与了坎伯拉之役,战役中班廷英勇负伤。当时有医生主张给班廷截肢,班廷非常倔:“我非要留下这只胳膊不行!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没有胳膊,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战争结束之后,回国的他竟然找不到像样的工作,只能到一个边远的小镇开了个诊所,生意惨淡。为了糊口,他又跑到当地一所医学院兼课,他的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就是为了给学生讲课现学现卖的。1920年10月30日,班廷备课的时候读到一份病例报告说,一个病人的胰脏导管被结石堵塞之后,分泌消化酶的消化腺萎缩了,可是胰岛细胞却依然存活良好。这次偶然的阅读给班廷却铸就了人类历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胰岛所分泌的激素之所以难以提取,就是因为胰蛋白酶的存在——这种胰脏分泌的消化酶其实也是一种蛋白质,但是却能够降解其它的蛋白质;在班廷之前,早就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胰蛋白酶会降解他们想要提取出来的那种神秘激素。班廷的灵感说来也简单,他想的是:要是模仿结石阻塞的状况,把狗的胰脏导管用手术结扎,等消化腺萎缩之后,再提取神秘激素不就行了么!
小地方设备不够,班廷需要支持。于是,小伙子跑回母校多伦多大学,找到当时的糖尿病权威麦克劳德教授。这对班廷来说可是破釜沉舟,他关掉了自己的诊所,辞去了兼课的工作——还要面对亲友同事的善意劝阻。可是麦克劳德却不冷不热。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小伙子要解决的是无数人前仆后继都未能解决的,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怎么看着都像是异想天开而已。可是最终麦克劳德还是答应了班廷,不是因为他独具慧眼,而是因为班廷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容易满足了——他只要十条狗,一个助手,八个星期。麦克劳德给班廷分了个阴暗狭窄的小房间并派了个嘴上没毛的只有21岁的医科学生查尔斯·贝斯特,当然还有十条狗。两三年之后,这个叫查尔斯·贝斯特的傻傻地只知道听话的小伙子成了历史上运气最好的人之一。
试验的进展注定是不会顺利。给狗做胰脏导管结扎手术,对班廷来说显然是小菜一碟,贝斯特也是个勤奋认真的小伙子;可是他们从已经萎缩的胰脏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并不起作用。他们要先把一只狗变成糖尿病狗,然后再用给另一只狗做胰脏导管结扎手术,等到这只狗的胰脏萎缩之后,通过手术摘取出来,提取他们想要的物质,而后再注射到糖尿病狗的静脉中去——然后通过检测这条糖尿病狗的血糖水平来判断他们提取的物质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
八周很快就过去,狗一条又一条地死掉,实验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贝斯特早看出来班廷是不可能继续给自己开支的,就说,“反正我要跟你干完,将来有钱了呢,就把工资还给我;咱们要是没干成呢,就一笔勾销算了。”而麦克劳德对班廷和贝斯特的进展倒是不闻不问,自顾自去欧洲讲学去了。天气越来越热,实验环境越来越差,可是却真的出现了转机——终于有一天,贝斯特有点迟疑地说,“不知道我测的准不准,刚刚我们注射的那条狗的血糖降到了正常水平……”班廷和贝斯特死盯着那条狗,一小时内,眼睁睁看着那条糖尿病狗从连头都抬不起到可以坐起来,再到竟然可以站起来!
那个无数医生、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神秘物质终于被这两个年轻人揭开了面纱。他们俩为之取名为“岛素”——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胰岛素”(Insulin)。
实验只成功一次显然是不够的,实验必须能够重复才算是成功的实验。动物来源很快成了问题,也许只有真实面临困境,才能情急生智。班廷想到了屠宰场,带着贝斯特跑了好几个屠宰场才搞到9只牛的胰脏。回来的路上两个人才想到其实根本就不用什么胰脏导管结扎手术——现在拿到的直接是胰脏,那就可以用酸化酒精破坏消化液,防止胰岛素被降解。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两个人反复慨叹这么简单的方法怎么才想到?其实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俩真的已经是无比的幸运了,因为尽管不停地遇到困境,但毕竟都在短短十几周内解决掉了;要知道有多少一点都不比他们笨、甚至可能比他们更勤奋的人努力了十几年、几十年,也竟然一无所获……
班廷和贝斯特从屠宰场回来后,把牛胰脏用酸化酒精处理之后提取出来的胰岛素果然好用,糖尿病狗的血糖在注射牛胰岛之后直线下降。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动物身上提取出来的胰岛素能否用在人的身上呢?班廷决定先在自己身上注射,但贝斯特认为应 当由他来冒险,理由是“你的技术更熟练,更应该受到保护的是你。”班廷当然不同意。两人争论不休,最后班廷表示再考虑一天,两人相约第二天再做决定。当天晚上,两人不约而同地各自偷偷在自己身上注射了牛胰岛素,完成了人体实验,确定牛胰岛素应用在人体是安全的,这种无私和无畏也终将带给他们好运。
幸运接踵而来。1922年2月8日,班廷医学院的一位同学乔由于患上了糖尿病,并迅速恶化,生命垂危之际利斯特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班廷的实验室,请求在自己身体上试用仍在试验阶段的牛胰岛素。贝斯特为他注射了一针牛胰岛素,而后大家静观其效。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大家却观察不到任何效果。班廷按捺不住了,不敢正视乔的眼睛,直接跑出了实验室。他觉得自己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来胰岛素对人体不起作用。而乔看着班廷冲了出去,明白过来自己的最后一线生机其实只不过是良好愿望,沮丧不已。犹豫中的贝斯特劝说乔再注射一定的剂量,而乔实际上现在连拒绝的力气都没有了。奇迹发生了,仅几分钟的功夫,乔表示说自己感觉好多了;有过一会儿,乔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觉得自己的脑子如此清醒,两腿也不再沉重了……贝斯特冲出大门,把好消息告诉了正垂头丧气的班廷。
乔吃了一顿正常食量的晚餐——几年来的第一次。乔大喜过望,以为自己痊愈了,可第二天症状又出现了。贝斯特按照昨天的总计剂量又给乔注射了一针胰岛素,乔再一次恢复。可是,困境马上又出现了——只不过两次注射,乔已经用光了班廷和贝斯特所拥有的所有胰岛素。直到这个时候,麦克劳德才开始觉得坐不住了。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观望下去。麦克劳德丢下手中所有的工作,调动自己的全部资源,投入了胰岛素实验的后据工作。草台班子变成了正规军。随后为了解决量产与杂质的问题,他们与美国的礼来药厂 (Eli Lilly and Co.) 合作,成功地从屠宰场取得的动物胰脏中,分离出足以提供全球糖尿病患使用的胰岛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胰岛素已在世界各地的医院使用,取得空前的成效。
一九二三年十月,瑞典的卡洛琳研究院决定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颁给班廷及麦克劳德两人。班廷得知消息后,马上宣布将自己的奖金与贝斯特平分;稍晚,麦克劳德也宣布将奖金与另一位参予研究的生化学者柯利普共享。
其实,班廷致死都没明白一件事情:实际上当初那个让班廷勇往直前的“灵感”实际上根本就是错误的。给狗的胰脏导管做结扎手术根本就是没必要的;甚至后来用酸化酒精处理牛胰脏也是没必要的——因为胰蛋白酶在没有被分泌出胰脏之前,是没有活性的,只不过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酶原”而已。
也许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传奇吧。太多通往奇迹终点的路都是无章可循的,有时候一次意外,一个错误反而却找到了那唯一的正确路径。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切伟大功绩的背后都印记着创造者的艰苦努力,命运总会把幸运留给最努力的人。

尾声
班廷时代的胰岛素现在看来只是粗制品。班廷和麦克劳德获奖二十多年之后的1955年,英国的圣格确定了胰岛素的结构,并完成了胰岛素的纯化工作,他也因此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再后来后来班廷和麦克劳德将胰岛素的专利以一元钱的价格转交给了多伦多大学。用人类最伟大的精神“奉献”给自己的功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1923年胰岛素作为商品上市,据粗略统计,当年有近8000名医师对25000多名糖尿病患者使用了该药。为纪念班廷的巨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班廷教授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班廷基金会也因此而诞生。美国著名糖尿病学家Elliott Joslin曾写下这样一段话:“1897年,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岁和 50岁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别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岁、30岁和50岁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却可继续生活45年、30.5年和15.9 年。”
八十余年来,胰岛素的剂型不断推陈出现,目前已发展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等多种剂型。从不同浓度到牛,猪、重组人胰岛素等不同来源;从结晶胰岛素、纯化胰岛素、人工合成胰岛素等不同纯度到皮下注射,胰岛素笔,胰岛素泵以及口服、经鼻、经眼、经直肠、经皮肤等无创途径。人类对胰岛素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并且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终将会彻底治愈糖尿病,摆脱对药物的依赖,续写人类战胜疾病的新传奇。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2-11-14 16:15:47 | 只看该作者
用LED灯上网

德国物理学家哈罗德·哈斯发现,LED 灯能以人眼觉察不到的速度高速闪烁,通过这种方式,LED 灯就可以快速传输二进制编码。只要把一个微小的芯片插入每一个潜在的照明设备中,这些照明设备就能成为高速数据传输的潜在载体。哈斯把这种用可见光无线传输信息的方式称之为 LiFi,这被《时代》周刊评为 2011 年最伟大的 50 个发明之一。

故事从一个德国物理学家的灵感乍现开始。有一天,哈罗德·哈斯(Harald Haas)盯着白色LED灯发呆,他突发奇想,如果世界每个角落的灯泡都能传输数据该多好?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立刻对这一设想展开论证:我们现在用来传输数据的是电磁波,准确地说,是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光也是电磁波,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他在爱丁堡大学开始了他的研究。他注意到LED有个特殊的性能,它很敏锐,能以人眼觉察不到的速度高速闪烁,通过这种方式,LED 灯泡可以快速传输二进制编码。

在 2011 年 7 月的 TED 全球大会上,他设计了一个演示装置:通过一盏装着价值 3 美元 LED 灯泡的普通台灯控制大屏幕的视频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高清视频,有光照就能继续,光被遮挡就停止。他环顾四周,向观众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设想:“看看我们的周围,哪里都有一盏灯。看看你的手机,它也有灯,LED 灯。它们都是未来高速数据传输的潜在载体!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一个微小的芯片插入每一个潜在的照明设备中。”他把这种用可见光无线传输信息的方式称为 LiFi,并为之申请了专利。

现在,日本、德国、英国、荷兰、美国和中国都在研究这种用灯泡传输信息的方式,最高 500mbps 的通信速度已经是 2010 年的纪录,如果采用特殊的 LED 灯,哈斯认为速度能达到 1Gbs 甚至更高。这就是说,传输一部10G的高清电影只要不到半分钟。《经济学人》评论说:“在这个 Wi-fi 和蓝牙横行的年代,使用闪光可能有点像回到用奥尔迪斯手提信号灯发送信息的年代。

事实上,他们正是有人称之为Li-Fi的高速、廉价的无线通讯系统的鼻祖。”



Li-Fi 的好处

在“云计算”已经成为人们寄予厚望的未来的现实下,数据爆炸的问题逐渐凸显。我们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但是无线电波能够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世界的需求,无线电波在整个电磁频谱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随着用户对无线互联网需求的增长,可用的射频频谱正越来越少。当你在咖啡店中上网时,如果周围上网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你会发现网速变得很慢,3G 移动网络也是如此。用无线电基站传输数据也十分浪费能源,因为现在的基站的效率非常低,只有 5% 能量被用来传输无线电波,剩下的 95% 都在冷却基站。

光传输信息是一种原始有效的方式,哈斯将 Li-Fi 描述为“类似于火炬发射摩尔斯码,但速度更快,而且使用了计算机能懂的字母表。”它是无线电传输以外另一种不错的选择:可见光仍有大量可供开发的空间,可见光频谱的宽度达到射频频谱的1万倍,这意味着可见光通信能带来更高的带宽,哈斯有信心,这项技术能带来高达 1Gbps 的数据传输速度;LED 灯本来就已足够高效,在无线电基站面前,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最重要的一点,在飞机上,在医院里,在这些无线电波使用受限的空间里,可见光无处不在。另外,如果你在家需要保护数据的隐私,拉上窗帘就可以——光到不了的地方,数据也就到不了。能穿透墙壁的无线电波,给窃听带来了可能。

哈斯甚至设想了一种可见光通信和无线电通信互为补充的未来。如果手机使用光通信,而接收器被阻挡,信号被切断,而你又需要使用设备发送信息,那你可以无缝地切换至射频信号,就像现在的 3G 和 GSM 信号能无缝切换类似。



应用前夜

Li-Fi 被《时代》周刊评为 2011 年最伟大的 50 个发明之一。在2012年末,这项技术已经快要走入人们的生活。

让手机用上 Li-Fi,是 Li-Fi 走向大众消费市场的最快路径,已经有厂商在实验。卡西欧今年 3 月就发布了两部使用可见光进行数据传输的智能手机样机,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改变屏幕背光的亮度传输数字信号。光线闪动很微弱,人眼无法感知,但另一部手机的摄像头能够在十米的范围内检测到。虽然两部手机交换的信息量并不多,但足以让人兴奋,因为稍微发散一下就会有一大把颠覆性的点子:若是能对准商店的招牌读取灯光里的信息怎么样?二维码是不是可以退役了?麻省理工的学生们确实在研究通过可见光传输的隐形二微码,可以在手机间传输短链,打开就是视频。

现在的现实增强技术也不够好,比如那些拿起手机照相就能告诉你那是哪幢楼的应用,都是靠 GPS 定位系统和电子罗盘确立方向和位置,这些传感器到了室内就不灵光了。可见光通信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巨头们也积极参与这项技术的应用研发,三星在 2010 年就开始利用搭载 LED 背光的 LCD 平面显示器试验可见光通讯,西门子通过白色LED可见光通信,实现了最高 500Mbps 的通信速度。鉴于 Li-Fi 巨大的市场前景,卡西欧、三星甚至与 NEC、松下电气、夏普、东芝与 NTT 等企业一道成立了可见光通讯联盟。

在中国,清华大学的李漪阳博士已经在清华的实验室里模拟了家庭利用光源连接电脑、手机、电视机的环境,在实验室 20 米的范围内,运作良好。扬州世杰光电,一家留美博士徐正元创办的可见光通信公司已经做出了供矿井通讯使用的系统。矿工们用头盔上的 LED 照明灯就可以交换信息,只要用这盏小照明灯发送不会引起静电的波段,矿工手里的通讯设备就可以使用。利用矿井下隧道两侧的照明灯还能接入网络,及时将矿下数据与地面进行传输,从而使矿井更加智能。他们目前正在实验室开发让人们能在飞机上打电话上网的光通信产品。徐正元已经改造了他们的办公室,走进去,打开LED灯,电脑就能上网,这看起来让人惊奇的事情,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稀松平常了。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2-11-14 17:12:03 | 只看该作者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消费者普遍使用的信用卡将可具备一个屏幕,并且也许可以储存音乐与相片等档案。随着芯片体积的缩小与封装技术的改善,信用卡将可加入更复杂的半导体与其它组件。将LED (light-emitting diodes) 技术应用到薄膜上,之后可以嵌入许多装置中。目前AgiLight的LED条片可以放到镜子或玻璃上用来显示新闻标题或股价,而且该公司的NanoFlex封装技术也可容纳其它型态的芯片。而且相关技术也将应用于信用卡中。那么,为什么需要在信用卡上集成LED显示屏呢?这是因为它能够显示动态的安全号码,从而减少了以某种形式的信用卡诈骗活动的发生。窃贼必须拿到信用卡,而不仅仅是信用卡号码和资料,才能完成交易。  

LED是目前最高效的光源。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2-11-14 17:20:24 | 只看该作者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消费者普遍使用的信用卡将可具备一个屏幕,并且也许可以储存音乐与相片等档案。随着芯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1-14 17:12
小弟想到了一些不该想的应用,哈哈。。。

点评

是什么?说来听听,你最大的才识就是有科学家的思想,呵呵  发表于 2012-11-14 17:22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2-11-14 17:43:38 | 只看该作者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消费者普遍使用的信用卡将可具备一个屏幕,并且也许可以储存音乐与相片等档案。随着芯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1-14 17:12
城市灯光可不可以全球通信?城市灯光可不可以全球联网?传统的移动和网络可不可以变革?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2-11-14 17:45:09 | 只看该作者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1 分钟前
是什么?说来听听,你最大的才识就是有科学家的思想,呵呵
---------------------------------------------------------------------------------------
这个那个,这哪跟哪?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2:57, Processed in 0.032452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