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57
97
教授级烧友
TOP
荣誉版主
生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文化资源几乎为零的农村。对文艺的萌芽始于家里的一台收音机。父亲喜欢听广播,无数次,辛苦劳作回家,简单的食物,和家人一起聆听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刘兰芳的《赵匡胤演义》……印象里第一首歌是《十五的月亮》。大约小学五年级家里买了十四寸黑白电视,节目很少,反复放两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来生缘》,算是港台歌曲启蒙。渐渐的,电视剧主题歌成了我喜爱的对象:《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渴望》,《便衣警察》等让我熟悉了刘欢,韦唯,毛阿敏,李娜,那英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前几年,心里痒痒“烧音响”,无奈条件不成熟。今年五月份,死灰复燃,开始想发烧的事。接触了几位本地音乐发烧友,慢慢步入古典音乐店堂。说实话,开始是有些“功利心”:古典音乐有点神秘,是雅致和精致的符号。心想,自己也算文化部门工作,作为常识,应该略知一二。唉,相见恨晚!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2-11-27 21:03
我喜欢古典音乐,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从小喜欢唱歌,小的时候在少年宫还学过一阵子乐器,后由于特殊原因而中断,但也打下了音乐的根基;中学时期,一直是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曾登台演唱也指挥过班级的合唱队;第二,进入大学后,由于我们学校有艺术系,所以经常看他们的演出,听冯季清教授(当时还是讲师)的古典音乐欣赏讲座,后来上海音乐学院著名的的谭冰若教授来我校举办古典音乐系列讲座,我也是一场未拉下,就是那个时候,开启了我欣赏古典音乐的大门。大学时代还学了吉他,曾经参加过著名声乐教育家廖一明教授的声乐辅导班。另外,大学时代曾和同学一起,组装过功放和音箱,土炮发烧也自得其乐。工作后,多次参加当地歌唱比赛,获得过十佳歌手称号。当然,本人不仅喜欢古典,好的爵士和流行一并收藏。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11-27 21:16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S兄所言不错。我个人感觉,从流行到古典,由国乐(非常喜欢二胡,尤其伤感的曲子,只是每每听后心情深受影响,现在不大敢了)及西方,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浮躁的心恐怕很难靠近,更不可能走进古典音乐。没有接触古典音乐前,觉得它生涩,离自己很远,现在则声声入耳。当然,更喜欢的是弦乐,小提琴,大提琴,独奏或协奏,最好旋律轻柔一些的。巴赫的风格就很喜欢。 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2-11-27 21:39
回复 根源就是古典音乐本身,也就是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和“美感”是其他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旱天雷 发表于 2012-11-27 21:33
甚至六年前,店家小二推荐俺买的古典碟如切利的马九SACD,那时即不知道马勒,更不知道切利,小二说好碟就买了,回家打开只听了—嗓子,就觉得这什么啊?这么难听!就扔到角落里啦。是极品人生论坛把俺带入古典之门,后来在此看到您们这些大佬们大谈古典音乐,俺就找来几张旧碟,一听,啊呀!这么美的声音!居然躺在书架最角落里好几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买碟啊买碟,几乎只买古典了。 ssjj 发表于 2012-11-27 21:44
乡村娃儿的成长过程中,可接触的与古典文化相关的资源是用极度贫乏来定义的。 田野外面是什么? 村庄外面 ...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2-11-27 21:41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5-4 16:38, Processed in 0.02590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