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77

查看

16

回复
12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3-10-19 08:28:40 | 只看该作者
10楼有误,尼古拉耶娃第一次录制《赋格的艺术》是在1967年,而不是70年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3-10-20 17:01:47 | 只看该作者
版主,我说的是这套,在日本买的,应该是V公司的数码录音。[img][/img]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3-10-20 17:40:13 | 只看该作者
[img][/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3-10-21 15:21:45 | 只看该作者
版主,我说的是这套,在日本买的,应该是V公司的数码录音。[/img]
xmf888 发表于 2013-10-20 17:01

尼古拉耶娃有两套巴赫平均律,您这套是1985年旋律录音。
她另外还有一套1972年版,就是韩国版那套。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3-10-21 15:3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3-10-21 17:27 编辑



(注:这里有一篇文章介绍尼古拉耶娃85年巴赫平均律的,写得不错,供大家参考)

古典音乐是一种复制(演奏)艺术,它的价值不仅在作品本身,更多的是体现在复制上,不经“复制”,多好的作品也不会为绝大多数人所知,而复制的年代越久远,版本越多,价值就越凸显,其内在品值内涵被人们认知的程度就越高,道理很简单,每位演奏者自身的修养、品味、风格不同,对作品的挖掘、理解不同,技术特性不同,演奏出来的效果必是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不可能有一个版本是“唯一”的,只有接近、而没有“通吃”,任何一版演奏只能从一二个视角引伸开去,功底与能力就看你选择的角度、幅射的宽度与挖掘的深度,同样,从这个角度讲,对任何一版本盲目的崇拜与排斥都有狭隘之处。
      古典音乐的语言方式不同于文字叙述,就在于它是抽象的,因而具有不确定性,也才为多种风格的诠释与解读提供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古典音乐库也才能如此的丰富多彩,但真理与谬论只在一步间,具体到每部作品,它不可能被无节制、无限度的演化,任何作品都在不确定性中又同时表现着确定性,这确定性是它自身的“定性”,并由此形成它自身明确的“定力”,任何作品都概莫能外,都以它自身的定力与定性立足,古典音乐之所以丰富多姿,同样表现在每部作品自身的定性上,由于每部作品自身与众不同的定性,才使得乐库纷繁多彩,璀灿如星空,不要指望什么演奏都“正确”,不确定性不是“万金油”,演奏本身可以丰富多姿,从演绎的角度说,标准只有一个:是否贴近原作精神,你不能把柴科夫斯基演奏成贝多芬,也不能把巴赫演奏成肖斯塔科维奇,很简单,精神气质不同,时代不同,导致作品的精神风貌迥然不同,也就是说:好的、“正确的”演奏必是能在不确定中扼准确定性,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定力,只所以引申出上面的话,是想到了这版演奏:尼古拉耶娃的巴赫《平均律》。
      尼古拉耶娃的突出成就在巴赫和肖斯塔科维奇,她的巴赫亦获好评,这版《平均律》比李赫特走的还远,如果说李赫特的梳理改变主要在精神上,尼氏的改变则偏于“物化”——她将其最大限度的“钢琴化”了,她的《平均律》不仅展示出雄大刚强与浓重饱满,更以恬淡而优美如歌取胜,简单的说,和图雷克相比,尼氏的纹理结构并不突出,她并不侧重表现声部间的力度层次与清晰结构,却是稳健宏亮与淡泊和那种横向的向前的律性,支撑此的并非巴赫作品的本原本色,而是由现代音乐思维主导下的情感路径与现代图解色彩,她的演奏刚柔相济,这同样在第1、2首上体现,每位演奏家都希望将视野与演奏空间拉开,这两首也明显地表现出拉开的欲望,随后的演奏更为丰繁堂堂,神韵灼目,此版的弱点在于慢板章节段落略失之于松散,它将尼氏有些过于拖曳缓慢的节奏与并不轻灵的键感“放大”了,(主要在第一卷有些章节)而她所强调的情感表达也并未在几首富于情感的演奏中显出多大优势,如第4号d小调,情感与力度都显得过于铺陈,宽阔足够了,但根基略显飘移。
      尼氏真正精彩处在那些并不情感化的乐章上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音乐的表达贵在自然,老子说: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又说:少则得、多则惑,这思路在演奏巴赫时尤其如此,所谓神清气爽皆在心定,心定则神清,神清则语速自佳,听听第13、14、15号及所有类似乐段,没有什么刻意强调,却是音性笃定、娓娓道来。
       第2卷演奏风格有所变化,这从第1号赋格上能感觉出:技术上强调弹性,开始有意偏倚指键的精致和层次,演奏显得比第一卷情趣盎然,当尼古拉耶娃不那么感情用事时,她的巴赫其实更出色,美妙的由内心流淌出的自然气韵跃然于键盘之上,尽管依旧是现代的演绎思路,但在听感上反到比图雷克还轻松,有些段落演奏若轻云撩绕般,(如第5号赋格等等)尼古拉耶娃开始有意探寻巴赫此作的音乐性表达,这在随后几首演奏中有所展现,而一些精神上的诉求欲望得以平缓的控制,即始涉及,音色也更为的透澈深幽,也辅以更为沉稳的心态,第二卷里,她似并不要求“力”的深入,她对作品各种因素的宽泛表达与乐感的铺陈欲望超过了纵深考虑,因此,演奏挟裹着圣洁与几分空朦气色,(如第9号等),音色的松驰沉静与轻扬。说实话,尼古拉耶娃究竟对巴赫有精深研究,深厚的功底与出色的技术勿庸置疑,第二卷尤为令我满意,恬淡幽静、闲云野鹤般几乎是第二卷的“主题词”,她把巴赫弹的如天堂般飘渺淡定,演奏多姿多彩充盈丰韵,如雨花台下的鹅卵石,浸润而五光十色,特别是第四张(第10-17号)首首及妙,听来使人若梦,令人流涟忘返,这才是真正的尼古拉耶娃,尼氏这套《平均律》也以第二卷更为优异的表现而给我以深刻印像。
      后记:这是一版我个人欣赏的版本,尼古拉耶娃两录《平均律》,两版都很稀罕,尤以这个1985年版难找,淘宝上二手价格贵的离谱,但确是殿堂级演奏,个性非常鲜明,特别是第二册,多显人至羽化境界后如幻如仙般的反响,也许是我年过五旬渐有朽木之感,相对于气势如风的激烈动荡,我更欣赏恬淡如烟,她的灵动也夹带着人至化境之后的自如,演奏虽不在意于复调的线性,但现代钢琴的音色之美、巴赫键盘音乐的内蕴与尼奶奶那番陶然自得的解读仍有着不同寻常的魅力(听听第一册第9曲 第二册第16曲等等诸如此类乐曲),尼奶奶为人所知不多,网上她版本也不多,其实与李赫特、吉列尔斯、尤金娜一样都是前苏俄钢琴大家,我曾说过这版《平均律》比李赫特走的还远,钢琴使用就不同,李赫特选波森道夫琴,尼奶奶的巴赫则始终不改斯坦威,如果说李赫特在音色上还稍稍控制,尼奶奶则是放开,随性不仅在音色上,解读上也率性无拘,第一册开始几首能察觉出来,她最大可能的将风雅与意趣与古老的巴罗克复调音乐联姻,而且效果很不错,听她的《平均律》与古尔德、图雷克真是迥异,过于个性化的演绎可能距原作精神会偏远,但却在自身艺术理解与独特艺术品相上寻找到支撑,对原作无疑也是丰富。
转载自:http://hi.baidu.com/changqiaowopo/item/c733c25f00b8413d95eb05a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30 14:52, Processed in 0.02641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