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139

查看

2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牛仔

13#
发表于 2010-6-28 05:50:33 | 只看该作者
合奏民乐古代大概只存在于宫廷,至于交响化阵仗的民乐趋势后面大概还得和某种主义话语联系在一起,可这已经不是中华道统了,一般都是和“彰显”二字有着某种暧昧关系。所以我只听古琴,唐代以后引进的“胡乐”相关之类的我都打不起兴趣。仅限个人,与他人无关。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6-28 08:40:11 | 只看该作者
尊重牛仔兄的观点。我想这涉及到民乐在当今如何发展的问题,任何音乐传统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关键是看你朝哪一方向发展。中国民乐历来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核心包含中庸“哀而不伤”的儒家思想,又受崇尚自然,洒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6-27 15:33

指正到不敢啊,我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爱乐者。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当其冲地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6-28 10:04:53 | 只看该作者
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中国民乐走西洋交响化的道路只能是歧途。新的东西搞了不少了,留下的有些什么?

问题就出在背离了音乐规律。这个问题的分歧,可以从音乐的特质来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只从声音的特性上来说,中国民乐的特点是什么,西方交响乐的特点又是什么?换个角度说,民乐件件乐器都是独具特色的声音,交响乐呢?把特色过于凸显的乐器,统统都驱逐出了交响乐常规军团。

中国民乐的尴尬,不仅是走西洋交响化的歧途,而是本身已经没有多少纯正地道的东西。所以,老老实实搞好传承,才是第一位的,不是胡搞什么创新发展。至于合奏类的作品,可以借鉴的只是西方室内乐的小编制道路,如民乐二重奏、三重奏或五重奏这些。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6-28 13:37:3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不赞成中国民乐全盘西洋交响化。
要说传承,真的这么容易吗?
我们的老祖宗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大量的没有谱的诗词,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歌词。
再看西洋乐,人家留给后人的是什么?是曲谱,而没有歌词。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就能让人想半天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6-28 18:36:32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现代民乐不仅在形式方面盲目崇拜西洋的“交响”“协奏”,在乐器改革方面也是“与时俱进”,初了古琴还顽强保留一小部分丝弦外,其它琵琶、二胡等无一幸免得“改革”成了钢丝弦,发音洪亮清脆,目的何在?都是为了交响化,传统乐器普遍采用丝竹,声音太轻,一起合奏明显比不过西洋乐队。没想到在音乐里也是“谁嗓门大谁有理”。
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普罗大众,甚至一些大家也未能幸免,古琴大师吴景略不仅积极参与古琴钢丝弦的研制,而且在晚年改用钢丝弦,受人尊敬而低调的管平湖弟子王迪,在编辑管老古琴专辑时,真诚的说:“。。。管先生遗留下来的琴曲录音大部分为五十年代或更早期灌制,限于当时的条件,既无立体声设备,又无当今用的尼龙钢丝弦。。。”,她在为管老用丝弦弹奏而感到遗憾!
对此我真的很无言。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6-29 16:01:05 | 只看该作者
舒存兄居然说了这么多,佩服。前面我也算是含蓄地说出了其间缘由,我认为那才是症结所在。

曾经看过保加利亚民乐团的大合奏,老实说我也同样不相信那会是这个民族音乐之常态,那种形式无非都是要表达和弘扬某种东西,如此而已,跟真正地道、民间的纯粹音乐无关。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6-29 19:37:30 | 只看该作者
舒存兄写的很好!
你所陈述的很多观点我是赞同的。
但我想请您再认真看看前文,同时如果有时间或有机会听听这两张唱片。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7-1 06:05:5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讨论得最精彩。有辩论但没有争吵,我更喜欢用“讨论”一词。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7-1 12:4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 13:04 编辑

仔细拜读了各位的精彩发言,感受颇深,特别是舒存兄的长篇大论,分析深入,观点独到,其中对中国传统器乐发展的回顾和西方古乐的联系分析,显示了深厚的功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大胆揣测,由于这里是音乐论坛,所以舒兄等各位皆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谈,而未引申开去(包括念经兄的点到为止),造成民乐从编制、乐器、表现形式完全西洋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中国民乐全面倒向西方,而不是西洋音乐向中国学习?我想这和为什么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不是反之莎翁作为“英国的汤显祖”的原因如出一辙。这当然涉及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再展开。

从个人喜好和情趣上完全赞同舒兄的意见,我本人宁愿穿越到汉唐听原汁原味的华夏正音,也不愿坐在当今高档的剧院,听所谓的民乐改革作品。但如果从“音乐表现时代性”来理性的思考,民乐的改革也是必须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完全西化的社会中,汉唐正音只能引起我们对民族辉煌历史的记忆,或者是在某些场合展示一种高尚的情调,而与我们现在穿西装,开汽车、住高楼的现代西化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民乐的改革必须在最大程度的传承古典的精髓和更贴近地表现现代社会生活情感之间进行艰苦的磨合和妥协。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7-2 16:41:2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局面是:凡不能立马变现的就没人重视,传统的?越正宗就越不能变现(古玩字画除外),这就是现状!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7-5 11:44: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张碟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单件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组成的交响(管弦)乐团的协奏,作品是根据中国历史故事创作的。这样能在交响(管弦)乐队营造的音乐环境衬托中,突出单件乐器的优美音色,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意思。
这样的作品是否还属于真正义意上的民乐?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正如前文“中西乐器具有非常迥异的特质,所以这个做法牵涉到如何保留传统乐器的优良特色,并适当与西洋乐器的优点结合,以产生新的音乐与声响。”所叙。
因此,这种做法与前面所说的用全部民族乐器组成管弦(交响)乐团,去演奏西洋风格的中国乐曲是完全不同的。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7-5 14:49:23 | 只看该作者
抱歉,说的多了点,扯的远了点。不大习惯把什么话都说完,现在也只好说完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2:56, Processed in 0.03025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