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126

查看

3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oseknight_gao

13#
发表于 2010-6-27 04:55:31 | 只看该作者
读古龙的武侠推理小说是一大享受!
古龙也是一代奇才。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6-27 05:34:47 | 只看该作者
初夏入梅,细雨瑟瑟,凭它揉散发际。很有意境呀。

俳句这玩意儿,在大学的时候读过,句列是575,至今仍熟记其中著名的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的名作叫:古池(ふるいけ)
原文是:古池(ふる ...
ikushi 发表于 2010-6-26 18:43


我最喜欢的译文恰恰是这个看似最为平淡的译法:古池塘,青蛙跃入,水声响。

宁静而充满禅意,此时有声胜无声,并让我联想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是用最少的文字描绘出最深的意境!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6-27 05:44:07 | 只看该作者
海明威写作就是强调简洁、精炼、紧凑和有力的。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6-27 09: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27 09:13 编辑

各位大谈俳句,我也摘录两首仿俳句:

Ezra Pound: in the station of the Metro          庞德:在地铁车站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人流中几张鲜活面容隐现
Petals on the wet , black bough.                     阴暗潮湿枝头的花瓣 (拙译)

Max Weber: Night                                           麦克斯.威伯:夜
Fainter, dimmer, stiller each moment              一刻比一刻飘渺、晦暗、安宁
Now night.                                                      于是夜来临 (辜正坤译)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6-27 09:35:51 | 只看该作者
广陵散兄还会自己译,牛啊,哈哈!俺无此能耐,贴几首吧:

阿波利奈尔在狱中写的组诗《在桑特监狱》(共六首),出自诗集《烧酒集 》。
  
沈宝基先生曾经翻译过其中三首,摘抄如下:
  
之一(沈宝基译)
进入班房前
衣服必须先脱光
究竟什么在呼叫
威廉你为何这般狼狈相
  
一进坟墓出不来
我和圣拉撒尔不一样
别了别了歌与舞
年轻的姑娘啊美丽的春光
  
之四(沈宝基译)
真闷目中所见只是灰白色油漆
空空的四壁
一个苍蝇慢慢地爬过
纸上不整齐的字迹
  
我该怎样呢上帝啊你知道我的苦痛
这苦痛是你的赏赐
请可怜我这欲哭无泪的眼苍白的脸
被铁链锁住的作响的椅子
  
请可怜这些在狱中跳动的痛苦的心房
永远伴随我的爱情
特别是我柔弱的理性
和这侵袭理智的绝望
  
之六(沈宝基译)
我倾听传来的市喧
远处的景物囚徒看不见
能见的只有一角无情的天
和狱中空空的四壁
  
白日已过尽
狱中燃起灯
你我相对冷清清
美丽的灯光亲爱的理性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6-27 09:47:38 | 只看该作者
广陵散兄还会自己译,牛啊,哈哈!俺无此能耐,贴几首吧:

阿波利奈尔在狱中写的组诗《在桑特监狱》(共六首),出自诗集《烧酒集 》。
  
沈宝基先生曾经翻译过其中三首,摘抄如下:
  
之一(沈宝基译)  ...
shinelb 发表于 2010-6-27 09:35

献丑了,庞德的诗是我写大学论文的时候翻的,诗歌太难翻,又要考虑压韵又要表现意境。
很喜欢阿波利奈尔的诗歌,沈先生的翻译也很精到。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6-27 09:48:4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阿波利奈尔这几首诗,还有一个曲折、有趣的故事,与毕加索有关:

被卷进盗窃案的诗人与画家

马振骋

1907年毕加索用五十法郎买下两尊从卢浮宫偷出的伊比利亚石雕头像,作为研究原始主义的基础,在他开一代风气名作《亚威农少女》中右面圆嘴女子脸的变形就是受两尊石雕的启发。
     1911年,毕加索刚脱贫不久,在先锋派画坛已小有名气,画廊老板会推着小卞车到他的画室取画;他在一年前告别了墙上窟窿多于窗孔的“洗衣船”,搬进了两室两厅小公寓;身边有个漂亮健康的费尔南特,还可以雇上个小埃姆,美滋滋地过起了布尔乔亚的实习生活。
     那年夏天,毕加索到法国南方东比利牛斯省的一座加泰罗尼亚小镇度假,在葡萄园、老房子、树林之间生活写生,怡然自得。但是他的休假被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打断了。《巴黎日报》头条标题让毕加索大吃一惊,“《蒙娜丽莎》在卢浮宫失窃”!再过几天,8月29日同一张日报的追踪报道中,提到一个比利时冒险家,名叫杰里·比莱,承认曾偷过卢浮宫里的三尊小雕像。这下子毕加索赶快收拾行李,仓皇潜回巴黎。
     阿波利奈尔在银行工作编金融刊物时,杰里·比莱当过他的秘书;后来阿波利奈尔把他介绍给了毕加索;1907年3月,毕加索曾用五十法郎从他手里买下两尊伊比利亚石雕头像,是卢浮宫博物馆藏品。
     那时卢浮宫门卫的严密性犹如漏斗,而且还是双向性漏斗,什么东西进门容易出门也不难。小说家道尔杰莱惯会耍个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曾设计让驴子用尾巴“画”出一幅画,名字还非常诗意:《亚得里亚海上日落景象》,假托是意大利画家的作品,展出在独立艺术家画廊。他把一个雕塑家朋友的一尊胸像带进卢浮宫,放到希腊罗马艺术画廊展架上,好几个星期没被人发现是伪劣品。毕加索有一天对阿波利奈尔的缪斯洛郎桑说:“我去卢浮宫,你要我给你带些什么回来?”
     这些都是穷艺术家的穷开心,自然不能上纲上线。不幸的是杰里·比莱把第三尊头像卖给了《巴黎日报》社,报社为此写了一篇社论,批评博物馆管理不严,给自己做了一番高姿态的广告后,把头像还给了卢浮宫。如果警察局追究其余两尊下落,查到他们头上,此事非同小可,尤其毕加索和阿波利奈尔都是外国人身份,一个来自西班牙,一个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波兰人,不坐班房也要被驱逐出境。
     阿波利奈尔知道这件事包含的风险,急得到圣拉萨尔车站去等候毕加索和费尔南特下车。责怪毕加索当初不听他劝告,没把原物送回去。那时毕加索确实不愿意,强调东西已经损坏,其实他要用两尊头像作为研究原始主义的基础,在他开一代风气的名作《亚威农少女》里,右面那个女子的圆嘴,其中三个大耳朵,总体极不对称,就是受伊比利亚艺术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摆脱这两件贼赃。诗人责备自己疏忽大意,责备毕加索做事不知轻重,预见他们的结局是身败名裂;毕加索一筹莫展,费尔南特在以后的回忆录《毕加索和他的朋友》中说,“他俩像后悔受惊的孩子”团团转。商量了一个晚上,觉得最妥当的办法是把东西进近塞纳河里。费尔南特相当冷静,找出了一只口袋,装进雕像,把两个六神无主的人推出门外。当半夜两点半给他们开门时,只见两人脸色发青,还是提着那只口袋回来了。
     费尔南特问:“空了?”毕加索说:“满的。”怎么一回事?原来他们到了夜色沉沉的路上,步履沉重,稍有声音便心惊肉跳,后来看到一个人影直向他们走来,他们扭转身就往家里跑。他们坐下来再商量,决定借鉴小偷的脱套例子,把头像送往《巴黎日报》社。只让社长和一名朋友作家萨尔蒙知道。他们一早就提了袋子到报社门口等开门。报社答应保守秘密。而且第二天告诉他们卢浮宫已经收到雕像,似乎也不追究,诗人与画家才稍稍放心。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0-6-27 09:49:39 | 只看该作者
但是9月7日清晨送牛奶的时刻,阿波利奈尔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警察、然后是搜查、逮捕。是杰里·比莱说出了他的名字。罪名是窝藏罪犯,合谋偷窃,直接送到郊区的一所监狱。阿波利奈尔后来写道:“我觉得从此以后进入一个处于地球外的地方,我将在那里消亡。”他在收容室,领到一件衬衣、一条毛巾、床单和被子。
  
进入牢房前
必须赤身裸体
什么声音怪里怪气
纪尧姆你怎么到了这里
  
     毕加索家里,谁都大气不敢出,小气不敢进。第天一早,有人按铃,一名穿便衣男子出示司法警察身份,要毕加索上法院走一趟。毕加索换下睡衣时四肢发抖,费尔南特帮他穿衣,从窗口看着他和司法警察走在大街上,乘上公共汽车而去。  
  
在预审室里,毕加索作为证人受到盘问。他再三说他毫不知情。法官说:“我们有情报。”“什么情报?”“有一名诗人说是你的朋友。”毕加索说他不认识什么诗人。法官叫诗人前来对质,诗人带了手铐进来,两眼发红,两天没刮胡子,低下头坐到给他指定的座位上。法官问毕加索认识这个人吗。毕加索还是说不认识。阿波利奈尔在椅子上打个嗝。毕加索还是一口咬定:“我不认识,我从没见过这位先生。”
     他不说话。接着又声辩,语无伦次,表情绝望,话说了反悔,反悔了又说,又是一口浓重西班牙口音的法语,说得法官在办公桌后也犯了傻,搞不清是什么意思。毕竟也没有多大证据,只得让画家先回家,让诗人再委屈留在拘留所里。
     这时在巴黎,一边是阿波利奈尔的朋友各方奔走,要求假释,一边是种族主义者的幸灾乐祸:“波兰黄色作家坐牢……”而阿波利奈尔在牢房里:
  
像跌入陷阱的狗熊
每天早晨迈着步子
转动转动转动转动……
  
     幸好他没有转动多久,经过朋友出力证明,澄清真相,《蒙娜丽莎》失窃案跟无关,也就在9月12日获释了。但是这件事在阿波利奈尔与毕加索的心里留下后遗症。画家的不仗义使诗人易受感动的心遭到伤害,他们是贫困之交,谁不知道毕加索、阿波利奈尔还有雅各布是蒙马特尔区提倡新艺术志同合的三剑客,到了危难时刻怎么可以当众装得不认识。
     阿波利奈尔感到伤心,但还是小心翼翼不把毕加索扯进这件事里。他要朋友也这样做,深知毕加索很容易遭到攻击。1965年,《七星丛书》出版阿波利奈尔诗集,写序言的安德烈·比里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提到这件事也不透露毕加索的身份,只说是某画家。
     而画家好长一段时期被朋友冷淡,上街不敢再走那天押他上法院的路,老是回头怕有人钉梢,听到有人按门铃就心惊肉跳。五十年后,《巴黎新闻》记者采访他时,提到当年卢浮宫一案,毕加索对记者直认不讳,他本人对那时的表现到不折不扣的羞耻。
     《蒙娜丽莎》在1913年失而复得,是一名在卢浮宫工作的意大利人干的,他要把达芬奇最有名的杰作还祖国。至此这件事水落石出,但是对阿波利奈尔还不算完。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已三十四岁,却到尼斯参加了军队。这么积极去保卫一个不是他的祖国的国家,朋友们怀疑这是他内心深处挥不去在巴黎坐牢的阴影,要用三色旗的荣誉去忘掉戴手铐的耻辱。1916年他在前线头部中弹受伤,治疗后退至后方工作。1918年又得流竟然不治身亡,那天是11月9日,两天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阿波利奈尔时年三十八岁。风华正茂。

http://forum.byr.edu.cn/wForum/pc/index.php?id=Rattle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0-6-27 10:09:48 | 只看该作者
这幅就是文中提到的《亚威农少女》。创作于1907年,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0-6-27 11:19:5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这转帖我是很耐心的读完了,好久没在网上看那么一大段字了,爽啊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0-6-27 11:25:01 | 只看该作者
无论如何,这转帖我是很耐心的读完了,好久没在网上看那么一大段字了,爽啊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6-27 11:19

像毕加索这样的大师也出卖朋友,再次说明艺术和人品没有关系。哈哈。
阿波利奈尔也太老实了。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0-6-27 11:52:58 | 只看该作者
嗯,阿波利奈尔太不幸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28 21:20, Processed in 0.02778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