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7622

查看

2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joyjscz

13#
发表于 2018-9-13 13:32:21 | 只看该作者
博眼球,赚知名度,挣点钱。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8-9-14 00:2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爱莫扎特 于 2018-9-14 00:28 编辑

从九四年创刊,一本不落买到十年,后来从开始改成作曲家专刊,就再也不买了。文字多是注水肉,无病呻吟,看它做甚。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8-9-20 20:53:24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保持一份教养,不要爆粗口。
这个论坛应该是清洁的。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8-9-26 15:19:3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觉最好的中文音乐杂志是《留声机》与《人民音乐》合作发行中文版,可惜后来停刊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9-8-1 20:18:31 | 只看该作者
听过段昭旭的-古典音乐鉴赏。听好的,尤其对我这样刚开始学习聆听古典的人来说非常好。通俗易懂。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9-8-2 13:5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9-8-2 14:42 编辑

@metamophore  M兄,《爱乐》张可驹就是微博和豆瓣上的Kempff946吧?

看过不少他的乐评,举个例子,比如这篇《昔日传奇与当代传奇——略谈朱晓玫与几位名家的“哥德堡”》,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700705147/

张生有这么一段:

“综观上述这些演奏家,几位前辈大师(指兰老太、图雷克和古尔德)皆在泰斗之列,他们的“哥德堡”也都是现象级的演出;与朱晓玫平辈的两位钢琴家中,席夫的录音曾属于旗帜性的版本,加沃里洛夫虽不依常理出牌,他的演奏还是拥护者众,就凭它在DG的目录中十多年不下架也足见其魅力。比照这些唱片,朱晓玫的《哥德堡变奏曲》还能处于“顶尖”的行列吗?我还是不得不维持先前的意见,它就是顶尖的。”

我觉得是不是张先生并没有真正听懂兰朵夫斯卡、图雷克和古尔德的哥德堡变奏?在我听来,如果说这三位大师是现象级,那席夫他们最多算勉强及格或不及格。而朱老师的哥德堡变奏,尽管我很尊重朱老师,也和她本人在上海见面交谈过,但仅从艺术境界而言,不认为她的录音或上海现场可以算哥德堡里的“顶尖”,如果非要在当代演奏家里找一个“顶尖”的哥德堡变奏,录音我没遇到过,现场有一次,那就是Rudolf Serkin的儿子,Peter Serkin在上海现场的加演(只弹了开头几个变奏)。

中文乐评,包括乐评界的名人比如Y院长和T老师以及L会长,看到现在,唯一会推荐给他人的,只有一本郑延益《春风风人》(但对其中对切利的评价持保留意见)

之前我在本贴子问的那篇张可驹的文字,有多少超级大师可以浪费?——从凯格尔指挥《英雄交响曲》的唱片谈起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67154450044903

奇妙的是,很多中文乐评和乐迷喜欢以凯格尔为代表的东德派,和以反卡出名的切利,喜欢把这两位和富特文格勒放在一起,曰皆伟大。我很不能理解,为何富特会和这等平庸之辈(凯格尔节奏可以音色平庸,切利音色不错节奏平庸)放在一起?上回看到一篇众人评卡拉扬的文字才知,原来仅仅因为富特对小卡的恨。

顶尖的音乐家应该会惺惺相惜,如果没有如富特对卡拉扬抢夺位子那样的仇恨,那么评价通常会比较中肯,因为他们真正能了解到对方的境界。比如扬颂斯对卡拉扬,“常听见在排演时,卡拉扬并不指挥。这位艺术家让乐团自鸣自放。评论家也常轻蔑他,但就音乐家而言,他确实接近了奇迹。” 很棒,两位各自时代最顶尖的指挥大师!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9-8-2 14:5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9-8-2 14:51 编辑

scfan兄,你提到了张可驹的数篇乐评。我前一阵一连读了他多篇乐评(以前看《爱乐》因多半跳过了他的文章而忽视了),有两个感觉:一觉得这位乐评(家)实在太勤奋了,他在豆瓣几乎是日均一文;二是觉得读他的文章会中途头晕目眩。
这位上海的仁兄文风存在问题,大段的长句子、大量堆砌的华丽词句,讲一件事情时堆砌海量的信息而主旨不明,往往发散性思维太过而对本该讲清楚的问题反而让人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或许资深乐迷还间或能费力看懂一些,一般读者恐怕看这些文字就不会有任何收获。
这位仁兄有一篇写梵志登的文章,赞颂梵志登是当代如塞尔那样伟大的乐队调教师,但他得出这个结论仅仅通过听了一场梵志登在上交的音乐会后得出的。这就不能不让我对他的治学严谨性产生疑问了。
既然立志成为、也靠写音乐评论为生了,那就要对读者负责,写文章发表也要讲良心,不要好大喜功。也许用像哈罗尔德·勋伯格那样伟大的乐评家的标准要求这位老兄有些太高了,但至少写的东西也要言之有物啊,不浪费读者买了这期杂志的银子,也不浪费读者的时间吧。
所以,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跟他探讨,他不回应我,估计得罪人了。

点评

嗯,感觉和另一个公众号文风有点像  发表于 2019-8-2 15:02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9-8-2 15:08:27 | 只看该作者
wx公众号文风,一个曲目动辄十几个几十个版本对比,每个版本都有大段的背景和乐理描述,不厌其烦不分主次,甚至让人感觉是从哪个百科或词典“借”来的,“大案牍术”也未必。

或许,稿费按字数计酬?

点评

大案牍术?我要笑喷了!  发表于 2019-8-2 15:19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9-8-2 15:15:21 | 只看该作者
找到了M兄这篇文章

略论音乐评论的要旨

https://www.douban.com/note/724764956/

呵呵,有意思

点评

哈哈!文中所说的那位写得出“骈文”的就是本坛的石楠根大侠!  发表于 2019-8-2 15:25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9-8-5 11:2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9-8-5 11:37 编辑

看到M兄在张可驹某篇有关卡拉扬的文字下留的两段话

“卡拉扬之与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的综合,确实不是一句范范之言。而且卡拉扬也绝没有摈弃德奥诸先师的节奏韵律的Rubato,而是在更加宽广宏大的视野上建立了Rubato系统工程,这是他对富特的超越,而不是摈弃。卡拉扬的Rubato不仅仅是速度、节奏层面上的变化,也不仅仅是乐句张力上的Rubato(譬如克伦佩勒),而融合进了乐队色彩、亮度、乐句响度等诸多方面的有序统一变化。所以,卡拉扬建立了他标志性的乐队音色,建立了他标志性的节奏特点,建立了他标志性的呼吸韵律。而这一切绝不是对德奥传统的反动,而是对德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的继承和开拓,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全新的,但根基绝对还是德奥传统。


卡拉扬的悲剧在于,愈到后期,他愈觉得原先他的那些强力手法还不足以表达出它所要呈现的Rubato,所以借助于新的录音技术手段而加以人为修饰、堆砌,造成一种非人的虚假和璨烂,这是被许多人不能接受的。也许,德国人(希特勒也是奥地利人啊)天生就是这样绝对自我而非理性吧。


基本上,第一段话赞同,第二段值得商榷

卡拉扬超越富特,很少人这么提,但我同意。卡拉扬在布鲁克纳的高度完全超越了富特(贝多芬未必),尤其是其晚年的维也纳爱乐布七布八,境界之高,无人能及(包括富特)。

卡的艺术境界在晚年是有极大升华的,这种艺术深度是指挥和乐团共同的状态激发,不太可能通过录音技术得到提升。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用来和卡拉扬对比艺术境界的,大都是一些单声道录音,比如富特的拜罗伊特贝九(里格“剪刀”版),富特和Edwin Fischer合作的皇帝钢协、Schwarzkopf和Edwin Fischer合作的舒伯特艺术歌曲、Artur Schnabel的贝多芬、舒伯特钢琴作品、科托的肖邦、兰朵夫斯卡和图雷克、格伦古尔德的巴赫。卡的晚年录音,比如马勒、布鲁克纳、R.斯特劳斯等,虽然很多大型管弦乐作品,但在艺术感染力(我喜欢称为艺术节奏感或气息)上,和前辈同辈独奏家们的小型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到达了相同或相近的艺术境界。

反而在卡拉扬身后,录音技术更加发达的时代,很难找到这样水准的独奏家和指挥家。我之前提到的葱丝(Mariss Jansons),另外还有作曲家兼指挥家布列兹,和卡拉扬柏林的接班人阿巴多,在少量录音上可以达到这类高度。


点评

我在那个简短的评论中并未进一步展开,我所指的卡拉扬利用录音技术对音乐表现力进行大幅度的修饰这段历史主要发生在70-80年代之交的EMI录音中,而且发生的面积很大,这一时期的EMI录音几乎被抛入冷宫的原因jiu'za...  发表于 2019-8-5 12:21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9-8-5 12:52:35 | 只看该作者
EMI七十年代的录音比如瓦格纳序曲及选段、布四、布七都不错啊,同时期的歌剧也都很好,只是境界稍不及晚期,同时期的DG录音也基本在这个水准,少数例外,如上了企鹅三星戴花那个布九

点评

EMI晚期的《布七》、理查音诗、绝大部分的室内录音歌剧都存在严重的后期音轨处理痕迹,有些处理现在看来过头而且没道理。  发表于 2019-8-5 13:34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9-8-5 22:20:0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过Kempff先生的微博一段时间,音乐评论文章絮絮叨叨旁征博引,中心思想实在难以领会,后来就不细读了。确有为了说话而使劲找话说之嫌。

在当下知识变现大潮下,音乐从业者迫于频次、字数、时长及博眼球的要求,艰难创作说实话也挺不容易。比如每日一博、每期一文、每天一播。
有些文章中有相当部分内容与观点经不起资深乐迷的推敲,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其中仍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尤其是他们的工作引领普通爱乐者入门是社会之福,只是希望读者与听众不要过份迷信,仅作参考更多自己去聆听比较体会才是。

把朱晓玫的歌德堡变奏曲置于兰老太图蕾克古尔德同级别顶尖地位,过誉了。不过作者似乎也没这么说,他的高明之处是让你自己形成这样的观点,所以经常需要绕着说。

关于张先生在爱乐杂志凯格尔贝三的那篇文章,说实话我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才知道并聆听凯格尔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深深地感谢音乐欣赏途中的诸位领路人:朱伟、田艺苗、刘雪枫…包括张可驹&段召旭先生。尽管我不一定能认可他们所有的观点。

我对贝三英雄的版本选择,首选富特,其次克伦佩勒,接下来有几个特色演绎,凯格尔版在内,卡拉扬却不在内。
细想一下,作为德奥乐队作品的主菜之贝交勃交,卡拉扬版让我喜欢不上的原因,一来当然是因为有富特版的高高在上。另一个原因,我始终觉得卡拉扬的指挥风格在此作品上的反映不能感动我。贝交勃交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卡老对乐队的严密精确掌控让我觉得音乐内在的自然流动性不够,音乐语言(也许是太熟悉了)的交代一板一眼的,最后的呈现是一辆德国坦克沿着预定的轨道行进到达目的地,我倒希望它象富特的把控一样,细部(包括休止)的速度自由一些,给乐队放任一些,途中行进的方向多些转折变化。
除此以外卡老有很多录音是我的优选版本,比如瓦格纳、理查,尤其在门德尔松与西贝柳斯交响曲,他尽在控制的风格得到很好的反映,相比于阿巴多的宽松自然,卡老牢牢的抓住你,这里的紧张感是加分的。
布鲁克纳作品似乎现在欧洲本土上演率也不很高,更不用说二战前后。

抱着观点鲜明并尽量全面的原则:
1.从专业的整体的角度,我不认为凯格尔的贝三已经超越了卡拉扬。我很感兴趣的是凯格尔来指挥BPO会是怎样,至少会是各有千秋吧。
2.卡拉扬的指挥技艺当然从富特、托斯卡尼尼处有传承与发扬,但是把他放到与富特同等甚至超越的地位,我持保留意见。撇开贝交勃交,听一下富特的舒九或者帕西法尔吧。

@Scfan兄:看了上面的对话现在才明白你贴出凯格尔文章的本意!
我认真赏乐才10个年头不到,下次有观点直接讲为好哈哈!





点评

哈哈,好的  发表于 2019-8-6 13:2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06:35, Processed in 0.020840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