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544

查看

18

回复
12
返回列表
楼主: 清兵

13#
发表于 2010-7-29 14:30:56 | 只看该作者
我前面提到艺术规律,这其实和艺术思潮有关。艺术新的思潮的产生一般是敢于和老派艺术竞争的。新的艺术思潮会提出尖锐的对老一派艺术的批判和否定。很多志同道合的新艺术家就结成一个团体,最终形成流派,一个时代往往有许多流派,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反对和批评老一代的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兵的这个帖子的标题有一定道理。艺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根源。但艺术思潮是一种艺术现象,它是艺术自身内部的规律性运动和发展。当代新艺术就是建立在新的艺术思潮基础上的。所以历史上的不同流派都和艺术思潮有关。而今天我们研究新的艺术规律,艺术由其独特的内部规律。至于为什么会产生新的艺术思潮,这可能是艺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想根源。其结果是形成新的艺术潮流。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0-7-30 02:21:26 | 只看该作者
alma大师有个观点,大概是说最近100年的音乐成就高过过去1000年的,我觉得如果从音乐宣传普及的角度来说是有道理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的更新速度感觉上更加快了起来。当然也就造成所谓快餐音乐。这是不是就导致 ...
清兵 发表于 2010-7-29 14:01


请容我解释一下我的那个被人诟病的观点:“最近100年的音乐成就高过过去1000年”。我说的是量的成就,至少从量方面来看,最近100年的成就可以说超过过去1000年的10倍不止。音乐类型层出不穷。从质方面来看,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当代音乐的流传年限是要在后面几十年可以开始评判的。但至少可以这样说,英国音乐的旗帜以前是埃尔加和他之前的普塞尔,但是很明显,甲壳虫的地位将和他们并列甚至更甚。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0-7-30 06:43:47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深度的讨论,继续下去啊!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0-7-30 08:4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7-30 08:52 编辑
另外我注意到有老师说到,现在流行音乐是“通俗音乐”,但我想,其实我们现在听的古典,当初也就是“通俗音乐”而已。不过流传的时间长,生命力已经得到历史性的认可,所以成了“经典音乐”。我可惜不听爵士,但是从 ...
清兵 发表于 2010-7-29 13:27

“我们称之为古典的,两、三百年前便是流行”。
是流行,不等于通俗。“上流社会”的沙龙音乐。

——突然有感,有时候我们喜欢古典,是不是多少因为它的沙龙味?对通俗(...世俗?)的反叛。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0-7-30 09:07:5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称之为古典的,两、三百年前便是流行”。
是流行,不等于通俗。“上流社会”的沙龙音乐。

——突然有感,有时候我们喜欢古典,是不是多少因为它的沙龙味?对通俗(...世俗?)的反叛。
尘客 发表于 2010-7-30 08:43


尘客兄的想法我一直也在思考。在我的帖子里面,我提到一个人文艺术的“好古”问题。其实中国历史上文艺的进步,有很多都是打着“好古”的旗号,而发改革之倪端。所谓发思古之幽情,实际上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随意的行为,反而我觉得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不从属与俗流的一种提升行为!尤其对于古典音乐古典文艺的专门主动地学习,更是有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古典音乐是一个经过时间淘汰下来的一个巨大宝库,在这个经过淘汰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欣赏和学习,本身就有对于人类文化宝库崇敬的因素在里面。我们平时所指的附庸风雅,也正是在暗中推崇古典文化是一种价值的提升,即所谓“风雅”。

人的精神家园千百年以来其实不见得有什么十分重大的变化,所变化的其实只是容纳人类精神家园的形式。这个形式可以变旧,可以落后,但是那些用这些形式而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类精神归宿感的优秀作品是大家一直在珍视的好作品。

我也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不过我现在向大家提倡多去接受或者发现,在新形式之下,表达出来的令我们精神有愉悦感和归宿感的好作品而已。说得总是很复杂而啰嗦,请各位见谅了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0-7-30 14:5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7-30 15:03 编辑

相关的话题和帖子最近不少,本人跟帖也有过类似表达,但俺是观点颇多,就没法象清兵、念经等老兄那样头头是道、娓娓言来,至少开不了帖。不如借宝地再抛出几点,也许能引发出清兵、念经兄或各路高手什么东西来也说不定。

——关于清兵兄提到“好古”,我觉得不如称之为“怀旧”。这便是人类一种较普遍的精神诉求了,很容易分析来龙去脉的。
——音乐因人性的两类诉求而生、而发:生理的愉悦和心理的共鸣。前者有许多个性化的表现,从欣赏者主体的个体差异,到音乐产生的系统条件,但规律却是共性的,适合用理性、客观的规律甚或“标准”来描述和分析,我从(仅从)这个角度理解舒存等老师们的观点。后者从形式到内容其实古往今来有非常多的共性或相似之处,但却更适合于感性或个性化的语言来分析和表达,在这方面师法自己来图改变(指积累、升华)是最有价值的,不必要太多知识、信息、道理。
——流行音乐,看上去多采用共性的形式,生理诉求趋同,但心理方面更多反映的是个性化的需要,宣泄为主。我简单归它为“入世”,其本质情结是积极的,张扬而进取。即便是颓废,也是一种积极之后的、精疲力竭的宣泄,其实还是好(四声)事。
——古典音乐,非流行的、有点沙龙化的音乐,面向任何时代都普遍存在的怀旧情结,借了更加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生理诉求满足方式(更丰富、变化更多),为这个时代从不缺少但也为数不多的特定人群,提供了一种非常有魅力和存活力的慰藉方式,满足了我们的这类心理诉求。其本质情结是消极的,我简单称它为“出世”,略带点昏黄的色调。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点象老照片和彩照,各有各的“江湖”,各有各的味道。
——我们现在用来“出世”的古典音乐,当初它们也被用来“入世”,是那时候的流行。两三百年以后呢,那时候人们用什么样的音乐来“出世”?现在有人已经用张国荣、奚秀兰们来出世了。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0-7-30 15:36:52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的发现非常有意思。
其实确实是这样。文化载体,在趋时的时候,有新潮的人爱;在过时的时候,有怀旧的人爱。其实这大概也就是一个人性的多元化呈现的过程吧——大家都用自己认为的不同之处来标识自己的存在。话扯远点,维特根斯坦在《罗逻辑哲学论》里提出说没有独立的物,只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因为实际上没有物能在独立的情况下被我们认识,我们总要在综合体当中,才能认识物的存在。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有这样更高的要求呢,用不同的文化标识来标识自己……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8 00:19, Processed in 0.022442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