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6461

查看

9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229#
发表于 2016-7-19 22:50:18 | 只看该作者
Chesky当年那批复刻靠谱儿,是因为David Chesky在创立公司前,花了几年时间遍访美国东海岸各种录音专家专门请教技术(包括威尔金森、莱顿和CBS的巴德.格拉汉等大神本尊),还跑大学专门进修了录音专业。他自己又与当时GRP、Sheffield Lab那几位创厂大拿本身就是多年的Jazz钢琴演奏同行兼哥们儿,自身积累的技术和业务资源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现在新起的公司有几个能有他当年那条件。

点评

是兄弟两。  发表于 2016-7-19 22:51

使用道具 TOP

230#
发表于 2016-7-19 23:0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6-7-19 23:16 编辑

弟弟Norman不管技术和上游资源,只负责营销那部分。他们这公司说白了就是大哥领着小弟弟玩儿。最早David与Brecker 兄弟、Bob James他们在纽约一块儿组乐队时,弟弟Norman就跟边上充当经纪人的角色。

点评

我只有依稀记得一些,佩服B老师出口成章!  发表于 2016-7-20 05:38

使用道具 TOP

231#
发表于 2016-7-20 15:42:34 | 只看该作者
也掺和一下复刻那点事,复刻黑胶已经从贵价名盘到便宜名盘再到便宜的一般唱片了,很多品相如新的二手黑胶头版也只不过是百几十元,但是每一张复刻黑胶必定200多以上,那些头版几千几万的黑胶,买张复刻版回来听听也未尝不可,但是本来头版就不贵的黑胶还买什么复刻呢?可以说天下最贵的黑胶就是复刻版,为何这么说?因为听复刻黑胶找不到归宿感,就声音来说,你可以说声音很HIFI,但是声音被调得乱七八糟,根本不是原来的味道。物料是新的,没有历史感。可以说,玩黑胶初期听头版还是复刻,很多音响发烧友内心都会有过这样的挣扎,而音乐发烧友却很少会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几乎都是直奔原版去的。很多土豪一下子买了一大堆复刻版,过了好多年去看竟还有大部分没有开封。


        

使用道具 TOP

232#
发表于 2016-7-20 15:5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0353 于 2016-7-20 15:54 编辑

复刻黑胶公认做得好的,数来数去无非那一小部分。就算是其中做得最好的早期RCA180克复刻版,跟原版比,也是动态大,而声音粗。交响曲那些自然有可爱之处,很多二手也卖到400-600元,但是一到海菲兹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复刻版就不能听了,跟头版比小提琴又粗又硬,所以那些真正的发烧友“老猫”可以去碰180克的管弦乐,但是绝对不碰180克的弦乐。

使用道具 TOP

233#
发表于 2016-7-20 18:30:2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真的是变了。风物,建筑,人情,味道。哼,还有天气。

       大概十五六岁的时候,冒着雷电走进滂沱大雨中,感受一下毛主席年轻时的痛快。事实是,很痛快!

       但也挺难受。不能够畅快地大口呼吸,水太冲,会进到鼻子里。雨浇不像淋浴,水流没有规律,时密时稀。

       但还是很痛快!!!

       因为三十年前的北京,到了七八月必定要闷上几天,逼得人要犯心脏病,然后憋出一大摊雨,凉快上一两晚,让没有空调的人们睡上一两夜好觉。这样反反复复,过了八月中旬,夏天就过去了。忧伤的秋天就一点点地侵入心肺了。

       三十年前,不记得大雨一下就是一天。记得最清楚的是翻卷的黑云和提神的闪电,小朋友们会聚在房檐下痴迷地看。雨水么,哩哩拉拉是有的,但不像今天这般,老天爷张开嘴一呕呕个没完没了。

       依稀仿佛好像某位大“先”说过,湿润的空气有助于提高音响效果。不管有没有道理,今天谢霖和舒姆斯基的克莱斯勒演奏得很好,小提琴立体感很强,弦音很柔美,琴腔共鸣很自然,堂音恰到好处。

       也许是久违的WESTMALLE TRAPPIST帮忙。幸有黄飞红在伴。

       雨声替代了空调声。

       窗外空调机上站着无奈的鸽子,歪头歪脑,打量眼前无尽的水瀑。

       克莱斯勒居然改编过那么多熟曲,数量超过他自己的旋律原创。为什么会觉得早就认识?早在那个走进大雨的少年时代就认识了。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啊。那个穷小子,那时候知道啥?

       可是这些旋律,这些弦音,这些顿挫,这些腔调,这些亲昵的搔弄,这些温柔的爱抚,这些甜蜜的亲吻,这些雨打风吹的袭扰,这些幻影明灭的灯火,,,,,,早就知道了。

使用道具 TOP

234#
发表于 2016-7-21 09:34:56 | 只看该作者
《12金牌精选》非常不错的。

使用道具 TOP

235#
发表于 2016-7-22 21:34:52 | 只看该作者
几位前辈讨论Walter指挥费城演奏的贝多芬第六。前几年在跳市捡了一张Columbia法国版单声道FCX,都忘了听没听过。今天拿出来一听,虽然盘面的划痕造成连续不断的噪音,但呈现出来的音乐性格完全否定了此前对Walter老先生温良恭俭让的老好人印象。田园是抒情的,Walter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立体声录音更是舒展惬意。但这版费城的演绎是如此地洒脱、飘逸,紧张感十足,很多乐句有内在的加速加力,甚至一些地方出现有意的抢拍,丝毫没有W氏晚年的少许滞塞,那股子流畅劲儿像是盛年时期的小克莱伯。这些大师们真是有绝活儿,总能带来惊喜。

使用道具 TOP

236#
发表于 2016-7-23 22:1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37#
发表于 2016-7-24 11:03: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6-7-24 11:17 编辑

他那是向当时斯托科夫斯基/费城传奇般的“田园”演绎致敬,“玩儿了把帅的”。并非他自己一贯的风格理念。41~53年间他在东岸与紐爱几乎录了一整套贝交,其中唯独田园却偏偏选择了跟费城一块儿玩儿,意图多明显啊。。。也算是老头儿一时心血来潮过把子瘾吧。

点评

其中的《命运》颇值玩味。  发表于 2016-7-24 13:03

使用道具 TOP

238#
发表于 2016-7-24 11:45:4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音乐有这么多的轶事。真是不竭的源泉啊!

使用道具 TOP

239#
发表于 2016-7-24 14:5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40#
发表于 2016-7-25 22:5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6-7-26 07:25 编辑

       能够看到西山,是幸福的时光。特别是连续数日大雨滂沱之后,西天突然放了晴,落日前泛出些许稀薄的晚霞。

       还没有音乐的年月,西山曾经是音乐。只是目不转睛地凝望,就可以消耗掉大半晌时间。有很多奇妙的节拍在胸中涌动,一阵阵令人心跳加快。没有音符,却是音乐。是青春,是诗意,是未知之奇妙所在。

       曾几何时,北三环是个看山的便宜地方,随处一站,青黢黢的山影就直逼压到眼前。时时提醒着城里人,自以为是的界限在哪里。

       如今在北三环上随处一站,满眼望去都是水泥屋顶。人没有了边界。

       所幸总有些高地,能够超越楼群对视线的阻碍。但是,雾和霾构成了新的阻碍。

       所以,今天要在各种条件都齐备的情况下,才能偶尔望到西山。于是,这便成了一时的惊艳,成了一刻的幸运。暮色西山,更是惊鸿一瞥。

       冬天晴日里爬到八大处山顶,原是能将北京城区尽收眼底的。凡是能望见西山的地方,想必从山顶也能回望。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高倍望远镜。

       而当音乐齐整、唾手可得的时候,西山又成了一幅宁静的图画。流云和飞霞只能映衬山的沉着。

       当夜遮蔽了一切,阻碍了一切,镇压了一切,音乐流淌,歌声飞扬,却又在眼前绘就了一片赤焰中的西山。

       对着音乐凝望,有许许多多的阻碍,并不是声音在,音乐就在。心里有雾,胸中有霾。不敢奢望从音乐的山巅回望。

       然而,往往某个瞬间,周边的一切消散了,留下清澈澄明的世界,宛若冬日的冰冷晴空,宛若晚霞逝去后脆生生的黎明。西山又有了青春的颜色,等待着人去徜徉、去攀登。满世界里都是音符,声音的世界里看到自己的心。我听音乐,音乐听我。

      

      

点评

记忆中十多年前在工体也是能惊鸿一瞥地偶在大雨初晴时分望得见西山的。还记得“奥运蓝”,蓝得那么不真实,但就是那么明晃晃的悬在天际。望京,望京,京城还是有那么些事可以望着的......  发表于 2016-7-26 03:31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7 17:31, Processed in 0.030005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