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1748

查看

106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253#
发表于 2013-11-13 07:52:38 | 只看该作者
发了两次回复都不能显示内容,很久不回帖了,点评都不会了。

在此多谢石南根兄抬爱!
本人的听音室实在太过局促,声音能入石兄法耳荣幸之至,上下折腾了二十年,现在这堆不太贵的老玩意倒是最能坐得住、听得进的,老关的2A3单端功不可没。hifi指标已经不是追求方向,被音乐感动是目前唯一标准。回想当年在客厅里大摆阵仗,声音稍大就被女人叫停,现在的幸福指数高了许多,所以玩音响听音乐还是要学会些妥协。

使用道具 TOP

254#
发表于 2013-11-13 13:37:06 | 只看该作者
2A3功率虽小,但却有结实的低频,饱满的音色,搭配到适合的高灵敏度音箱,可以收到意外惊喜。此前用一对105db古董大箱,在40几平的房间里听交响曲和歌剧都可以从容的充满整个房间,不敢相信只有3W功率。
跑题了,期待石南根兄继续精彩的听乐随笔,让我有吸毒的快感,石兄可不能断货时间太长呀!

使用道具 TOP

255#
发表于 2013-11-13 13:5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1-13 14:08 编辑

  回复陆兄:兄是尘埃落定,无比淡定 其实不仅是音响,音乐上那晚也极有收获,只是这两天又忙开了,时间和心情上都不足以作好的记录。

  还是那句话,这不是每个人都玩得来的。我有位同事说,“老烧们是洗尽铅华,我连铅华的样还没见过呢”。确是如此,若非二十年风雨交集,哪里会有兄沉着的境界。

  但也不该剥夺新入门者身历、体验、探索的权利不是。这个过程本身也很美好。话说回来,一下子蹦到兄的台阶上,未必适应。弟落后兄许多层级,感谢兄抬爱,拉扯我亲临体会兄营造的美好音乐世界。

  那天同您讲起步入中年、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种种烦恼。我想,可能同摆弄音响、欣赏音乐大概是一个道理,没经历过,怎么也不肯全盘接受过来人的指点。走一趟路,即使是弯路,也是必须的。明智的人和群体,愿意多跟过来人交流,多听些过来人的话,弯子绕得小一些,亏吃得少一些。如果主观地执拗,把耳朵堵上,或如我前几年那样没条件,被动地自己玩,瞎撞,就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还要感谢一下那碗卤煮,回来仔细一算,上次吃是八年前了。

使用道具 TOP

256#
发表于 2013-11-13 14:20:11 | 只看该作者
石兄不要再忙于谦虚、客气,赶紧整理好心情继续放毒吧。

使用道具 TOP

257#
发表于 2013-11-13 18:4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1-13 18:49 编辑

点评

想来Gitlis演奏这些帕格尼尼魔鬼附身中写就的音乐时,撒旦的冷仄之气跃然纸上?我没听过他的任何一张唱片,有待补上。  发表于 2013-11-13 20:38

使用道具 TOP

258#
发表于 2013-11-13 18:5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1-13 19:41 编辑

  上图是一张红银标PHILIPS,声音很好,能够清楚地反应GITLIS这位曾于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大师十分特别的琴声。



  我很晚才知道这位小提琴家,他的唱片似乎不是特别流行。生于1922年的GITLIS今天仍健在,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庆祝他九十岁生日的音乐会,上台演出的有文格洛夫、阿格里奇、伊瑟利斯等名家。当天的门票早已售磬,按说在门口等也有机会,但最终偷了个小懒,没能一睹大师最后的风采。估计我是再没机会了。祝老人家长寿。

  他是卡尔~费莱什、埃乃斯库、蒂博的学生,估计是他那一代硕果仅存的演奏家了,而且从师承上讲融德奥、法比、东欧三个流派于一身,演奏史上亦难得一见。为什么老先生没有特别火?我不得而知。听这张录音,仿佛东欧的印迹更重一些,也有像胡贝尔曼一样的犹太风格,运弓颇有柯冈之风,凌厉洒脱,幅度大,顿弓如疾风骤雨,快马急行,节奏慢的地方如泣如诉,有点悲腔,音符的头尾有时稍稍跑点音。这似乎又是埃乃斯库的影响,埃氏的小提琴奏鸣曲乍听上去就是吉普赛人不讲音准的游吟。从音色上讲,是较为刚硬、生涩的一派,柔板绝不会出现弗朗切斯卡蒂那地中海的曼妙柔媚。

  这让我想起录音技术的出现对演奏风格的影响。关于这个题目有不少说法和争论。如果没有录音,大家只是听现场,音乐的感染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不准的地方一晃就过了,无伤大雅。说到底,情感的表达是音乐存在的根基。有了录音,演奏者从小时候开始学习起就要考虑如何减少出错,要在机器般的精准基础上建立传情达意的能力。这是否一定程度上影响对表达力的训练,或说使音乐表现走了一条不大相同的道路呢?

  如今的演奏家们都是技术与表现兼修兼得,录音自是没问题,上台表演也十二分裕如。只是如今的现场演奏又陷入一种程式化的模型,无论从曲目、场地、灯光、礼仪哪方面讲,都有一套规矩。有这么一套规矩,音乐表现的自由度和思想性就必然要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赛义德说古尔德会放弃现场演奏,只以录音示乐于世人。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提到的家庭演奏会,尽管乐器质量、音响环境、乐手状态都比不上音乐厅,却有一种摄人的魅力,有一种回归音乐自身的本真感染力。
 

使用道具 TOP

259#
发表于 2013-11-13 19:10:06 | 只看该作者
捷克配对,约瑟夫 苏克与帕能卡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一版本关注点在:其一是这把斯特拉迪瓦里是我在录音里听过的音质之佳,属于前三甲行列(和录音水准非必然关系);其二是演奏风格纯朴,幻想性带出细腻刻画点到即止,少于煽情因素和宣泄成分;其三,苏克的运弓,以轻巧为主,但乐曲中重音部分非常注重弓子那些部位压弦,请听弓子重压弦时瞬间的摩擦走弓,二者咬合力几乎没有控制不佳时的破音产生,在某些行板(慢板)乐章中宣叙性短句,左手不用揉弦,看似不圆润,细想更能体现乐句固有的思想情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0#
发表于 2013-11-18 22:04:35 | 只看该作者
      周末两天大风,秋叶落了一地。晴空下阳光的灿烂不再有地面上生命的应和。

      这个时节,再听一次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无论是谁弹演的,都免不了一阵阵悲凉的寒意。

      闭上眼,看到的就是窗外正在发生的,大把大把的黄叶被无形的力量拖曳着,明晃晃地披着亮金的光彩,倔强而又凄宛地,舞他们这一年最后的一程。几片叶子跳入池塘,随着缓缓荡开去的涟漪慢慢流走,宛如第三乐章大提琴的独唱。

      四十年的循环往复,让人早已忘却了悲秋的忧伤,因为总还是有希望。先是等着雪花飘落,将世界银装素裹,然后便是那万物复苏,青绿再沾满枝头。

      一分一秒地等待。。。。

点评

石兄文才当属一流。同膜拜!  发表于 2013-11-19 21:39
大好的诗一般的咏叹肃杀将之,石兄文情才华在本坛当属翘楚,膜拜兄!  发表于 2013-11-19 13:02
读到石兄的这一段独白,身心犹如被电击一般。南北的冬景大相径庭,但流逝的生命以及生命对于明天的孜孜追求却颇多异曲同工之处的。最近爱听肖邦。也因为季节与生命交集之故?  发表于 2013-11-19 10:40
若是“四十年的循环往复”,正夏呢,悲秋尚早。偶尔的也许是匆匆而过的一丝秋感。  发表于 2013-11-19 09:18
触景听乐,大好。  发表于 2013-11-19 09:09

使用道具 TOP

261#
发表于 2013-11-19 13:04:30 | 只看该作者
兄这一段,结合“在音乐中虚度一生”的标题,实在是将整个帖子、以及本来死水微澜的论坛推向高峰!心生敬仰。

使用道具 TOP

262#
发表于 2013-11-19 22:26:47 | 只看该作者
诸兄抬爱,搞得我真不好意思了。愚弟性难刚毅,值此乱世,无力外争,抚心内问,胡乱拽几句。承蒙各位赐言,想来也是诸兄心性厚积至此,弟幸有同感,心有戚戚。千里之外,弟不感孤独,被受恩暖,此乃坛中爱乐人莫大的德行啊!弟揖首躬拜。

点评

才华就是才华,毋庸置疑,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得出来的,看似随性天成,实则内力深厚。  发表于 2013-11-20 11:46

使用道具 TOP

263#
发表于 2013-11-19 23: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1-20 00:11 编辑



      大概没有人会天生喜欢古典音乐吧。我永远忘不了,十五岁不到的时候,那天下午放学没到处乱跑疯玩,到家就刚刚四点多。家里没人,筒子楼里邻居们也都没下班回来,屋里出奇地安静。打开还不如一块砖头大的半导体收音机,随手扔在父母的大床上。黄昏前温和、明艳的阳光,从窗外直直照进来,一片片落在大方格床单上,棉布的香味一下子就被晒了出来。半导体老老实实地卧在窗棂窄窄的阴影上,缓缓地播放出一支管弦乐队的慢板合奏。我无从知晓那曲子的名字和作者,乐曲结束时并没有播音员报名,我此前听过十分有限的几段古典音乐也无从让我了解所谓风格、曲式、体裁等等,致使我如今仍然无法确定那首曲子究竟是什么。但那段音乐,在那情境中,绽放出我从未见识的优美与舒展,令我无法移动脚步,呆呆地站在床前,听到曲终。这便是我与古典音乐首次面对面地邂逅,自此开始了我与她河流般曲折迂回的相爱相亲历程。

     像所有的少年人,流行歌曲是那时的主要音乐消遣。港台的爱情歌曲自是逃不开,邓丽君、刘文正亦曾令我着迷。因为学前就被爸妈逼着学英语,也对英文歌感一点点兴趣。除了业余英语教材上那几首老歌,John Denver 竟成了我英文歌的启蒙,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快被我唱烂了, Carpenters也好,发音特别清楚,学英语的都会唱几句。高二的时候,一所美国中学师生来访,我用几句结结巴巴的英语给副校长翻译,笑话百出。一位胖胖的留着小胡子的美国老师送给我一盘自己灌录的磁带,用圆珠笔写着80‘s Pop Songs,是他喜欢的歌曲杂集,其中就有上面照片中这位 Jim Croce 唱的 Time in a Bottle 和 Operator。Jim的生平和音乐有很多的网络资源,比如http://www.jimcrocefans.com/croce.htm, 我就不多费口舌了。提到他,是因为我正在听他的唱片,和当初walkman中的声音很不一样了。当时一位美国犹太同学 John Goldstein和我聊了半天,回美国后寄给我一盘 The Best of John Denver,今天还能听。

      说回那盘磁带,被我翻来倒去听了无数遍,虽然有的生词总听不懂,但旋律和腔调已深深印入脑海。因为常听英文歌,对四大天王的兴趣和了解就远远逊于同辈们,到后来上大学注意力大部已转向古典音乐,港台歌曲就难得进入耳界和软件收藏了。人青少年时代听什么音乐,大概这辈子都会被拴在上面。大我十来岁、引我上听歌道的舅舅现在年近六十,只听邓丽君,家中各类小邓的录音塞满书架。因为有这一段,我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偏好定格在 Jim Croce 所属的或相近的风格,慢摇滚、乡村、民谣,歌手声音要有特点,伴奏配器不能太复杂,鼓点不能太强烈。重金属、世界风及后来的Rap、嘻哈都没能成为我的菜。及至前两年在国外收唱片,开始查阅网上关于西方流行乐的资料和唱片推荐榜单,才发现流行乐的世界是如此博大而有趣,流行乐中也是“严肃”和“娱乐”的品类之分。克服偏见、按图索冀、搜集流行乐经典唱片的同时,也有意寻找故交,少年时代那些常听不厌的歌曲。Jim 的唱片便是偶遇,是直到发现唱片封底上写着那两首歌的名字,才知道这两首歌的演唱者叫 Jim Croce,是个一头卷发、其貌不样、少年老成的小伙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4#
发表于 2013-11-20 08:39:06 | 只看该作者
John Denver 竟成了我英文歌的启蒙,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快被我唱烂了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11-19 23:09

很喜欢这首《乡村路带我回家》,约翰丹佛的歌曲很流行,但录音其实不发烧的。


点评

是的,非常不发烧,呵呵。  发表于 2013-11-20 21:07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6 04:56, Processed in 0.052897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