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7713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253#
发表于 2013-11-1 07:3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1 07:52 编辑

为了把问题弄清,我再次做了个实验。这次我是用真的唱头来做,可是MC的,阿杰认为MM沒存在的必要,呵呵!从我个人来讲,这个实验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前面的实验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了超距不导致侧滑力,线速不改变侧滑力。

但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实验结果,还是不能说服某些人。这样,我再来做个实验,而且用实际的唱头来做。没有用补偿角。由于这唱针比较软,我用了1.5克针压。

在公布这个实验前,我先对下面三点作点说明。

1.针尖的负距必须要1,5cm以上了

这点我在现在还不能做。这是因为阿杰在前面说过。超距导致向内的侧滑力,负距导致向外圈移动的侧滑力。从逻辑上说,如果我就是在负距为1毫米处证明了也有向内的侧滑力,这也推翻了他的讲法。如果阿杰认为他的说法的不正确,我可以做大于1cm负距的实验以便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多的正确的认识。

2.针尖的压强关系,

这条纯粹是无稽之谈。但没有关系我满足你们,我用了实际的唱头,这种无稽之谈就不攻而破了。见下照。




3.不能设置抗侧滑力,

从逻辑上说,带有抗侧滑力有利于你们的观点。但是你们要做,没问题。VPI的臂上是没有抗侧滑装置的,但是其引线会有一些作用力,特别是在用实际的唱头做实验时,唱头比较敏感,其作用就比较大。为了完全摆脱这个作用力,我把引线拨出而固定在臂中心上部。你们从视频中可看见。

另一个我想说明的是,为了堵绝无所谓谓的说法。我在空白唱片的中心画了一红圈,这红圈的线和唱片中心的距离为1cm。在视频中大家可看到我是从中心把臂提出到外圈再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表明针尖是在负距大致为1cm处。

下面请看视频




大家可以看到,在实际唱头的状况下,负距处仍有向中心移动的侧滑力。结论是:

超距不导致侧滑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54#
发表于 2013-11-1 08:29:58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原因在蒋鹏的视频已经很清楚了,你要挑战的也只有你自己。
耍赖嘛,欺骗的也是你自己。
既然大部分唱臂的超距都在1.5cm以上,负距为什么不可以????!!!

使用道具 TOP

255#
发表于 2013-11-1 08:37:11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太绝对、太机械、太指标、太商品化了,说的是鸟!!!

使用道具 TOP

256#
发表于 2013-11-1 20:59:40 | 只看该作者
张兄也别误解J版,因为负距在支点的设置是极不合理,除了在实验里,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你从落针点的切线的方向来看,中点以外是处于向内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超距。
只有中点以内的切线方向,才会向外,所以才事先提醒他落针点要在中间和内圈。
我本来以为J版发现这个问题后会提出疑问,然后我会再次提醒他切线的方向。
没想到他竟然会隐藏了中间到内圈的落点,只给我们看到在外圈时向内侧滑的片段。
这是否叫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使用道具 TOP

257#
发表于 2013-11-1 09:23:0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想告诉大家,合理选择并且调整得当的MC系统,MM唱头连尘都没得吃。
至于价格上的差异,电工用的花线绝对可以替代所有昂贵的喇叭线,也肯定有人会听不出来,但我相信这个论坛上没有人会用吧?

使用道具 TOP

258#
发表于 2013-11-1 09:3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1 09:59 编辑

本来打算在最后在不同的有效长度下做下实验,给有兴趣的朋友了解下。看来阿杰兄等不及。好,我满足你。

先来看这照片。我用了稍稍短于2cm的负距。


再看视频。今天土豆特给力(新学到的网上土语)




2cm的状况下,臂仍向中心移动,也就是说仍然存在向中心的侧滑力。这也是我完全预料到的。但我提醒大家要注意到臂在盘的中间部分停止移动。而这个从外圈到盘中部的距离要短于负距为1cm的条件下。这里我先不讲。

阿杰兄在开始部分讲负距导致向外的侧滑力。这个讲法也是不正确的。

总而言之,负距2cm下仍然存在向内的侧滑力。

超距不导致向内的侧滑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59#
发表于 2013-11-1 09:48:51 | 只看该作者
对比我在实验前所提出的要求,是谁耍赖了,我相信大家不会看不出来吧?
如果连蒋鹏那几段这么清晰的视频都 ...
阿杰 发表于 2013-11-1 06:13

在你发这帖和我做了2cm下的实验,拍成视频,上传,写点说明文字。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个多点小时。不会有人代手吧!

使用道具 TOP

260#
发表于 2013-11-1 10:1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1-1 11:33 编辑

关于蒋兄那个视频,我不想多讲。这是因为他本人不在,估计蒋兄不愿加入讨论。我尊重他的意愿。这样大家可以以自己的判断力来看。我只提醒大家看谁的实验条件来的精确更接近实际。实际上蒋兄这个实验并不一定和我的矛盾。

使用道具 TOP

261#
发表于 2013-11-1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唱臂是往外走的,落针点应是中间和内圈。
阿杰 发表于 2013-10-28 17:23


J版为什么不把中间和内圈的落针点的视频也放上来???!!!
这是我4天前提出的要求,你不会视而不见吧?!(我相信你绝对是有试过的!)
不懂的话可以慢慢探讨,如果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话......(外圈会向里走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弄懂的------落针点的状态)
蒋鹏视频的论点非常清晰,当时他是凭着自身的优势,作为中间人按照大家的论点才做的实验。
所以会看到负距、无补偿角超距和有补偿角超距等一系列完整的实验,而且还包含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移动方向,让大家更清楚切线方向变化时唱针会跟随变化,这可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蒋兄不加入探讨,或许是碍于身份,或许是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不肖加入无谓争论。


使用道具 TOP

262#
发表于 2013-11-1 18:43:1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大多数主流唱臂的抗侧滑装置采用的是动态抗侧滑这个事实不去探讨,偏偏要坚持自己错误的认识,无知者无畏啊。

使用道具 TOP

263#
发表于 2013-11-1 22:37:29 | 只看该作者
张兄,你啊什么都不懂,但还非要装成什么都懂。你不但缺乏思考能力,而且缺乏讨论问题时应有的道徳准则。

看看这张我在前面上传的照片,看中心纸标签上的英文字:

This side blank. Do not play.



还有什么可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4#
发表于 2013-11-1 22:53:14 | 只看该作者
到目前我想事实已经清楚,但还有人在强词夺理, 实在看不下去了!

点评

你指的是谁……。  发表于 2013-11-1 23:46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6:45, Processed in 0.103555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