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83700

查看

325

回复
返回列表

289#
发表于 2018-9-25 10:0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9-27 08:30 编辑

小结一下:
    拿到音响,你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钉,垫,板,线,十八般武艺加汗流浃背,再如和尚般凝神静气,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调整到自己想象中的美丽声音,在这看似非常宁静的表面却不知你已慢慢自然而然的深陷发烧的旋涡之中。
    关于怎么调整音响,书中,网上,走访,交流都可以得到资讯,于是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请问想找一条高频漂亮的线材?”,“什么东东可以增加中频?”,“什么神钉表现宁静”,“什么房间处理是吸还是扩散?”等等,,,,,,,,
   刚开始你的头还在水面上,还能环顾四周,随着换的东西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自己的方向感也开始越来越迷糊,但自己对自己依然信心满满,喜欢听故事,喜欢YY,而发烧友们基本属于损友,进门说好,出门调侃,在自我陶醉当中,你的头已在旋涡中了。

    旋涡中的种种表现:
    第一,极度相信自己的电子学问,说来头头是道,侃侃而谈,每每都能找到理论依据,这些人一般的声音基本都是奇奇怪怪的,不健康居多,与其沟通极度困难;
   第二,极度喜欢听故事的人,凭自己的想象与故事来调整音响,乐在其中,声音个人色彩明显,表面与其沟通非常融洽,事后还在故事中;
   第三,极度喜欢买器材的人,每次购买新东西的时候会极度亢奋,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与这种人沟通是最最开心的,他们一定是把“新声当好声”,一般没有个性,随性,随心;
   第四,极度相信线材可以改变一切的人,不管自己换什么器材,随机线全部不用,立马换上以前认为好的线材,绝对相信会有更佳的表现。声音一般会不太平衡,某几个频段会非常突出;
   第五,极度喜欢听甜美声音的人,如果他只听甜美的女声与小提琴,那就是一种玩法,没问题。可是,很多人还偏偏喜欢钢琴,歌剧,能放好吗?;
   第六,极度喜欢超低频的人,他们认为低频下潜越深越好,指标也要越低越好,听钢琴的低频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深,与钢琴琴体会有脱离感,你不知这低频从何而来,听听现场,哪有那么下潜深的低频?把控不好,整个系统像AV;
   第七,极度喜欢浓郁中频的人,中频,只要玩音响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追求极致的中频者,没有高音无所谓,没有低频也可接受,超大型喇叭,听着就是个大的收音机,喜欢这样一定没问题,问题同时他们一般还好爵士这一口,无比不解;
   第八,极度喜欢古董器材的人,相信谁都不敢说古董机不好,因为它们太有个性,曾经都是非常辉煌的东西,名噪一时,因为它的特点明显,个性强烈,而且带有年代的烙印,玩好它们也难度不小,可是看到很多的人把它与现代的数码系统放在了一起,怪怪的声音就会出现,借用村上春树的话----“ 对于播放USB音乐的电子留声机,我不希望唱片(LP) 与那种东西扯上关系,就跟不希望友情与性纠缠在一起一样”。反之也相同.
    发烧越是追求唯一越是不能自拔,越来越完美,你就是螺旋式上升,特点明显的系统就必须满足自己的特别爱好,这才是真正的玩道,反之,你永远会在旋涡之中,迷失方向,没有了自我也就没有了声音的特性,不怪才怪!我绝对有理由相信,所有发烧友的本意肯定或初衷一定不是这样的,而百分百是为了可以听到美好声音去玩音响的,玩着玩着就不自觉的进入发烧旋涡之中了。

    想出旋涡,那就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1,各大厂商的器材都是好器材,只是特点不同,  问题是,你能够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吗?你具备了发现这些特点的耳朵吗?你有保持这些特点的能力吗?
   2,各大唱片厂商的唱片都是好的,你承认吗?没有唱片是垃圾,老录音它有老的特点?新录音有新的特点,DG,飞利浦,DECCA, 水星也各是风格不同,录音绝对有好与不好之分,平庸一点,HIHF一点,但音准一定是在的。你的系统必须要有听得出各自录音特点的能力。(有一定数量的发烧友会说DG的唱片不好).
      
      其关键是那什么片子来作为评判的度量?名人有20要,杂志有好多好多的好文章,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测试碟,相信大家一定都会看,都会想,都会去调整,我对专家的看法是:如果有利益在其中,就请你好好思考思考,要学会从他们的细小地方找到关键词,因为他们身不由己。“一定要有弃伪从真的能力”。否则就一定是会---- 不让你整明白就让你整糊涂的!
     如何判断自己还在旋涡中,我的体会,简单而实用,你只需要准备两张唱片(CD) 就好,基本就可以检验出85%的问题所在。
    第一张是邓丽君的岛国情歌,邓丽君的CD出版是1989年,为头版CD, 但录音是74--77年之间,她的年龄为21--25岁左右,乐队也是70年代的。
测试碟用人声是最最可以说明问题的,而邓丽君的嗓音却是独一无二的,凡是她唱过的任何一首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接下来看看她的唱片在各个系统中的表现吧。
   第二张是DG或DECCA的男的美声,男高音,男中音都可以,只是求证播放邓丽君的不足而已。
          1,        播放邓丽君的声音非常'嗲’,那就是你的系统非常甜美,如果再放仿邓丽君女声那一定是嗲到发腻,这时候让女人去听,她们一般会受不了,汗毛竖起。在这个系统中拿第二张一测,男人一定是娘娘腔。
         2,        播放邓丽君的声音非常年轻,那就是你系统高频多了,可能放人声有齿音,再放第二张金属声会非常强烈。
         3,        播放邓丽君的声音变成熟了,那你的系统是中频过多了,再放第二张可能声音不错,其他也不会有什么大毛病,但放爵士的灵动性会差一些。
         4,        播放邓丽君吵了,不像邓丽君了,那你的系统就是有严重的失真造成的,放什么都不像什么。这时候期待LP来救你?结果还是一样的,我曾经说过,CD放不好LP也不会出彩就是这个道理。
     邓丽君就是个照妖镜,她会让你的系统一目了然,问题是,你发现了吗?你又为什么没有发现?发现了又为什么调整不到位?等等等等。
后期出版的邓丽君问题多多,加了不该加的东西,“纯 ” ---  没有了,邓丽君的东西离开了纯,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电视机放音乐,怎么样?肯定不错,
      四喇叭放音乐,怎么样?很迷人,
      半导体放音乐,怎么样?也可以,
      套装机放音乐,怎么样?挺不错。
     为什么?又凭什么反而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器材,被有些发烧友却搞的是奇奇怪怪,声音还不如一台电视机那么的健康。还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吗?
     要放好邓丽君,你的器材也要足够的纯。任何的材料变化一定会改变邓丽君的音色,喇叭的材料决定了喇叭的音色,线材的材料也决定了线材的音色,功放,CD机 等任何东西,都会决定你最后的播放音色。
       在我看来两个不同牌子的前级与功放搭配 ---- 就是不纯,
       前胆后石----就是不纯,
       系统中线材有金,有银,有铜-----就是不纯,
     音响没有互补一说,互补害了多少发烧英雄尽折腰。道理非常非常简单,只是当局人迷。那线材做比喻,更换线材一定会改变声音,除非器材极差。你今天感觉高频不够换条银线,明天发现中频又不饱满其他地方再换一条,一条一条又一条,你的系统中可以说是穿金戴银了,你能走出旋涡?鬼才信!
说到这里,相信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了,正常正常,因为没有人这么说到过,而且还明明白白的说过。
   
       音响各个牌子,各种型号,一定各有特点,也就是风格不同,每个型号都是设计者爱好,个性的充分表现。人也是万种风情,家教,环境,性格,爱好都会决定了他选择音响的风格。而且一直在变,不可能稳定。问题是你应该怎么选?很多人一定会回答:自己喜欢的声音,你到底是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下决心,把薛宝钗买了,回家感觉非常好,时间推移,想想还是林黛玉比较好,把薛宝钗卖了?有点舍不得•,整吧,换这个换那个,自己感觉有点林黛玉的味道了,殊不知在旁人看来,她已变成了刘姥姥。

    现在我回到“纯”的问题上面来,理解了纯,你就知道该如何去调整系统了。我看了不少的杂志,书籍好像都没有提起纯字,菅野一句话是发烧友们必须牢记的,他说;发烧友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是唱片演奏家”,那100%还原唱片里的信息是永恒的目标。所以器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调整系统也一样。那可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哦!哈哈哈哈
        多少发烧友为了潜意识中的纯与兴趣跑进了各种音乐厅,可现场也没有最好,乐队,指挥,音乐厅以及你座位的各自不同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音响是一个集文化,修养,爱好,性格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拿来主义没有用,搞不定。折腾也是为了听到唱片中更好的声音,调整更是为了接近唱片的本身,追求好的东西是本能,是进步,问题是跑偏了,那就不好听了呗。不奇怪也不矛盾。
      要想追求纯,那器材就要白,录音级的器材就是白,问题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白的器材,因为器材是人做的,人有个性,爱好,区域文化,所以器材一定多多少少是带有个性的,无非明显一些,平淡一些而已。既然纯粹的纯我们做不到,那么纯又代表了什么内涵呢?搞清了这一点,也就可以跑出旋涡了。大家不要以为纯是很难很难的事情,请不要忘了这么一个前提,就是---玩!
        我说的纯是指----- 保持一种系统的特点,它就是纯!!!电视机,套装机,甚至半导体声音会怪怪的吗?不可能,声音好到超过HIFI吗?不可能。但它们却是放什么像什么,你不会去关注它们的声音上的缺陷。因为它们是一体机。而HIFI呢? 因为它们贵重,又可以分开买,想什么风格的东西都有,你有本事保持它们的相对一致性吗? 我看没有人可以说能吧!!除了文化,修养,爱好,性格等等,其实其中还真有运气的成分在。

      我们该如何选择器材并尽可能保持它们的特性与风格?
     发烧友的口味是个变数,经常变,甚至到付钱的最后一刻还在变,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所以在调整的时候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路数,声音出来稀奇古怪也就正常不过了。
           1;选择你喜欢的喇叭是第一重要的,简单看它,它就是个发声器,它有特点,有个性,像人的嗓音一样,每个人都不同的。多听听你喜欢的音乐类型是否满足你现在的口味,多听,多走慢下手。难点是,同样的喇叭在任何一家的声音一定是不同的,如何区别,老实说要靠你功力了。
       2,        功放,绝对不应该是喇叭的互补,喇叭缺少什么用功放的特性去补是个旋涡,简单举例,喇叭的高频是很漂亮的,声音也是你喜欢的,千万不要去配灵动性比较差的功放(中频比较厚的功放),要让功放充分发挥出喇叭的特性。
有钱有房的超级发烧友可以搞上几套,少钱少房的发烧友只能选择其一了。
      3,        连接线,最少的三条,最多无数条,每一条都发出它们自己的特性,发烧线是绝对绝对有用的,因为我也在用,问题是绝大多数的发烧友用的时机不对,
       来描述下面的场景:喇叭特性漂亮,功放声底厚实,前级电子管,电源线插头合金,线身金银,信号线或银或铜,喇叭线银,银加铜。它们都会在喇叭中带给你的声音,汇成了系统声。纯吗?
       如何保持声音特性的一致性,老实说,难,有时候很难。相反,随便玩玩的人是开心的。我估计全世界的商家,制造商,资深评论家以及资深发烧友没有一个敢说----- 什么喇叭配什么功放是最好的!推荐都是相对的,世界小姐的评判靠什么?还是人,但还是有个评判标准的,只是评判的人必须资深一些罢了。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的,相对的,怎么把控,看自己的造化了。钻牛角尖的发烧友声音也相对是有牛味的。

       铺底了那么多,前戏有点长,最后聊聊怎样才能走出旋涡,走出系统调整的一些误区。
     越是好的器材个性越小,全面性也越好,太贵。越是一般的器材反而会比较有特点,因为有局限所以必须要有特色才会好卖,而我们获取器材的渠道又非常有限,所以走访是我们最多的机会,可以听,可以玩。可以争,最后可以吃与喝,在玩乐之间积累经验,乐在其中。
       要走出旋涡我们就要在得失之间做出选择,不是我们买到的器材不好,而是我们太贪了,我们要了太多了,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内涵,它承载不了了,它就开始奔溃,才会发出不该发出的声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超级发烧友除外)

     我的体会:
     走出旋涡第一步:在音响没有进门之前,入墙的电源线必不可少,必须单支铜线6平方,起码4路,墙插也要铜的,空气开关也必须要铜的,(千万不要紫铜奥),原因很简单,尽量少带音染,而且声底要硬朗,以保障大电流的顺利通过。保持最最前面的纯度;
      第二步:房间处理,我玩了30年音响,一直没有实现专用听音室的梦想,所以我都是以厅来作为听音室,我想绝大部分的发烧友应该都是和我差不多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听音室,房间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做大的处理,更不需要做任何吸音处理,有条件可以放一些扩散板,吸的东西靠放家居之类的就可以了,还有不要忘了,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吸音体;
     第三步:买器材从喇叭开始,它决定了你要的声底,然后是功放前级,是为了推好你的喇叭,最后是音源,是为了你喜欢的音色;
     第四步:调整你的系统,(为了走出旋涡我可是花了差不多20多年的时间,当然也是乐在其中的);
a, 拆箱器材放到位,用原装的钉,脚,自己的所有东西先放一边;
b, 全部使用随机线,从电源线到信号线,发烧线一根都不要用,一般随机线均是铜线,因为相对其他线而言铜线是音染比较小的,这一步的所有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喇叭和功放的特性与特点;
c, 现在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就是播放播放还是播放!!!!!!目的也是一个字,煲!!煲系统,煲电源,煲你的房间;
     第五步:听上一个月之后,可以开始摆位了,强调一点,就是纯粹的摆位喔。尽管表面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可能很多发烧友会认为以后换线之后还是要调整的,这一步有点多余,可是我认为却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还非常重要!因为好的喇叭每移动一厘米它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好的喇叭一毫米就会有变化)。你需要在尽可能比较原始的状态下去调整你的系统。还系统的本来面目。这段时间我认为两个月最最起码,你要不断的摆位,让器材适应房间,也让房间接纳器材。已经用了大量发烧线的朋友该怎么搞,很简单,退回去,重来一次,绝对相信你体会多多。而且没有任何的损失;
     第六步:换线。毕竟随机线素质会差一些,声音尽管比较平衡,但也毕竟音色比较平庸,有些音色有人可能还很不喜欢,所以用发烧线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问题是从哪里入手?该怎么换?绝对绝对是难度极高的活,关键是要看你的功力了。
       前级到后级,后级到喇叭建议用统一牌子统一材质的线材,依然是为了相对的纯,特别是后级到喇叭尽量用铜线,把个性降到最低,至于cd到前级,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发烧线。每一次换线起码要认认真真听上一个星期,以免发生冤假错案,当然,其中免不了还是要摆位,摆位,再摆位。
走到这一步也不能忘了还有多多少少的运气成分在,因为喇叭与功放我们永远不知道在你家是否搭配成功!
线线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你器材特性的东西,千万不要期待它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任何企图想靠线材改变器材特性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因为,稀奇古怪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第七步:机架。其实机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应该把它放在第二步的,可现实中人人知道,但却是几乎99,9%的发烧友或超级发烧友都是把它作为最后的选项,因此我也就把它放在了第七步。我发烧30年,回想自己换过的机架大概有6---7 个,实木,大理石,防弹玻璃等等,每个机架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当换到FE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早知道机架有那么大的作用,我是应该先买好的机架,然后再在机架上完成系统的调整”。可惜领悟了有点晚。可能误杀了一些好的器材与线材。    当然现在还有更多更好的机架出现。换机架的工程不亚于老房子装修,是发烧中的大项目,好看但更要好听,难度系数9,8 。花钱系数不明;
    第八步:钉钉垫垫板板。系统一定要在大致完成度搞好的前提下你才可以开始玩玩此类小道具,我见了太多的这种情况----- 在试某一器材的时候,就是拿下之前的器材,放上要试的机器,插上原来的发烧线材,放上原来的钉钉脚脚,开始试机。大错特错的习惯!!!因为你根本不是很清楚这台新机器的特点,只是你听到了新的声音而已,说说钉,我们为什么要用钉? 绝大部分是为了想要有更好的结像力,另外一部分是为了控制一下过多的低音。使凝聚力好一些,背景也似乎宁静一些。在我看来,很多人使用钉的方法却值得探讨。钉,是百花齐放的,各自材料都有,其中还有小碗,小酒盅。放置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锥朝上,朝下,前俩后一,前一后俩,CD上也放上一枚。做法想法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系统不要吵。
最最让我吃不消的就是喇叭下放置FE的大钉。我直接晕倒。(我也干过这种蠢事,在天朗奥托下面放置FE中钉)。在器材下面直接放置钉,那会让器材的声音收紧,从而使器材的宽松度大打折扣,自然度也会变差。也就是完成度会丢失不少,我认为准确的使用钉应该是把它们放置在板下,然后再板上放置机器,效果会更好。其实钉的东西就是个小玩意,随便玩玩就好;
    第九步:LP .你的系统完成度越高,CD放的越好,LP也就会很好,LP机器的风格不同,其声音的变化也非常之大,小作品更容易一些,大作品还是要靠你系统才能得以完成。老实说,调整好的系统LP的声音会非常接近CD 的声音,但还是永远比CD要来的好,反之,如果你简单的认为自己的系统CD放不好LP就可以放好,我绝对不会相信,道理我前面已讲过了。因为音响是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就LP本身怎么搞我想专家很多,关于LP的线材也简单就好,没有必要特别发烧的线;
    第十步:数码流。明天继续,估计反对我想法的不会少,但我还是要说,说得有理那么就听听,说的不对我也听听大家的观点,也没什么不好。
继续第十步谈谈数码流,关于数码流本身自文兄已有很高的造诣了,我没有玩,只是听了不少,所以不多说了,也说不出。我只是数码流在音响中是一个什么地位?给怎么玩它来说说我的想法。数码流绝对都是高规格的文件,播放的密度极高,场面撑的很开,上天入地的音效明显,深得年轻发烧友的喜爱,目前很多年老发烧友也开始加入,大家反反复复与CD进行比较,华山论剑气氛浓郁。 说来奇怪,我一直不那么喜欢数码流的东西。
道理一,表面感觉密度很高,其实内涵感觉空与假;
道理二,左右场面很大,却永远没有纵深的层次感;
道理三,感觉不到互动性,距离感强烈。
归根到底就是三个字 ———  假,大,空!
(等待砖头   抓轨越高细节越多,没有错,但是,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数字而已,模拟部分怎么办?靠几块芯片?那么高的规格,模拟要多少强大才能还原原来的声音?看看现在的数码流机器,内部有什么呀。因此声音有强烈的数码声也不足为怪。如果你同意了我的观点,你就知道该如何在你的系统中去正确的对待它,数码流最大的好处就是曲目多,几乎不要钱,对了解音乐,乐队,曲目等非常有帮助,是获取音乐信息的重要来源。可是要把它作为发烧元素,在目前我感觉早了点。因此,在数码流上花大的钱材划不来。

    好了,该说的我都毫无保留的说了,整整30年的音响发烧史,从土炮开始,始终乐在其中。现在的我,可一直沉浸在音响所带来的高品质的音乐之中!基本不再折腾。
    得与失,决定成与败,敢于失,你可能得到的更多,声音也可能更加出彩!祝发烧友们快乐发烧!
一套调整到位的系统会远远胜出比它贵两倍价格的系统,不管你玩什么音源,健康的系统永远是根本,根基越深,枝叶才能茂盛,这就是我发此帖的初衷。


点评

折腾后的悟道,需要咀嚼消化,感谢肥妹!  发表于 2020-8-5 17:07
哥,给你个大大的赞,受教。  发表于 2019-10-6 17:28
鼓掌,热烈鼓掌  发表于 2018-9-26 21:38

使用道具 TOP

290#
发表于 2018-9-25 12:05:43 | 只看该作者
码字辛苦,不过言之有物。顶一个

使用道具 TOP

291#
发表于 2018-9-25 17:29:09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兄写的太好了。受益了

使用道具 TOP

292#
发表于 2018-9-25 20:21:34 | 只看该作者
我经常去听两三倍于我的器材价格的高端器材,目的是进行器材比较,如果贵价器材存在优越善的地方,那么我会进行器材的升级。逐渐地,我的器材越来越好,一直到听不出可以改善的地方为止。这个时候我就不要再花精力在器材上了,专心听音乐。

点评

若听到少几倍器材好听过自己的,会是怎样情景?  发表于 2018-9-26 21:03

使用道具 TOP

293#
发表于 2018-9-26 01:59:11 | 只看该作者
西湖肥妹8868 发表于 2018-9-25 10:07
小结一下:
    拿到音响,你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钉,垫,板,线,十八般武艺加汗流浃背,再如和尚般 ...

肥妹费心,写出如许老烧的经验教训,难得,必须尊重。

在此前提下,容俺慢慢消化。

现在能说的是,肥妹说的至少一半观点,例如第七、九、十步,我都赞同,自己体验过,其说有理。

使用道具 TOP

294#
发表于 2018-9-26 08:55:01 | 只看该作者
ypyp 发表于 2018-9-26 01:59
肥妹费心,写出如许老烧的经验教训,难得,必须尊重。

在此前提下,容俺慢慢消化。

哈哈,如果你全部都信了,我保证你的系统声音一流。我的帖子没有半点的水货。

使用道具 TOP

295#
发表于 2018-9-26 08:56:53 | 只看该作者
富裕月光族 发表于 2018-9-25 20:21
我经常去听两三倍于我的器材价格的高端器材,目的是进行器材比较,如果贵价器材存在优越善的地方,那么我会 ...


恭喜啦,凡是说可以安心听音乐的发烧友都是幸福的!我现在有时候都舍不得听了,哈哈

使用道具 TOP

296#
发表于 2018-9-26 08:57:18 | 只看该作者
起立, 鼓掌

使用道具 TOP

297#
发表于 2018-9-26 09: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9-26 09:14 编辑

我听音响的要求:平时家里没有音乐声,不开音响,听音响前煲机3小时,发烧友来煲机5小时,然后沐浴更衣,每一次只听两个小时,不多听,有音乐会的感觉。假如你的听音习惯只是喝喝茶,聊聊天,做做背景音乐,那不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与做法。不过没有关系,音响是你自己的,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

点评

每次只听两时,这个习惯好!  发表于 2018-10-2 10:40
既然是煲机,前面机器未热,未入状态,不够好听,干吗放音乐听呢?  发表于 2018-10-2 10:37
放音乐与不放来煲机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8-9-26 10:19
应该是开机预热!  发表于 2018-9-26 10:12
煲机开音乐吧?  发表于 2018-9-26 09:37

使用道具 TOP

298#
发表于 2018-9-26 10:11:09 | 只看该作者
西湖肥妹8868 发表于 2018-9-25 10:07
小结一下:
    拿到音响,你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钉,垫,板,线,十八般武艺加汗流浃背,再如和尚般 ...

“功放,绝对不应该是喇叭的互补,喇叭缺少什么用功放的特性去补是个旋涡,简单举例,喇叭的高频是很漂亮的,声音也是你喜欢的,千万不要去配灵动性比较差的功放(中频比较厚的功放),要让功放充分发挥出喇叭的特性。”
           这一点不知误导了多少人又害苦了多少人啊?

使用道具 TOP

299#
发表于 2018-9-26 10:26: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西湖兄,辛苦了

使用道具 TOP

300#
发表于 2018-9-26 20:10:20 | 只看该作者
少了一个环节:焚香。抽烟不算哈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3 08:49, Processed in 0.02807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