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56873

查看

37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wv2

301#
发表于 2012-3-8 13:29:09 | 只看该作者
那海菲兹岂不沦为第二个冈波利?二十世纪伟大艺术家中有几位没到新大陆发展(过)?

使用道具 TOP

302#
发表于 2012-3-8 13:41:13 | 只看该作者
海菲兹很好听对系统也是个考验,当然RCA有几张海菲兹录音也的确不尽人意,不过一旦系统健康后,那么听到的可能就是一个飞翔的海菲兹而且还是在夏日午后5,6点飞翔的海菲兹,不但不冷还暖暖的

使用道具 TOP

303#
发表于 2012-3-8 13:53:17 | 只看该作者
被诟病的海飞茨的主要原因,个人以为更多的问题在于指挥和乐队的不足。浅见。


使用道具 TOP

304#
发表于 2012-3-8 14:19:3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喜欢看评论后再来听音乐,我认为音乐是直入人心的,应该以最纯净的直觉来接触,就如庄子说的“以神遇之 ...
steveh 发表于 2012-3-7 22:50

很久很久以前也觉的海菲兹冷峻快速不大习惯。。。。现在系统播放出来海菲兹完全改变了这个印象,其实一点都都不冷(相比大卫还是冷些,不一样的音色)快还是很快,交代却是很清楚。。。特别是他快攻高潮非常过瘾

使用道具 TOP

305#
发表于 2012-3-8 18:20:43 | 只看该作者
海菲茨的音色被形容为“天鹅绒”,而且为他所专属,不是空穴来风,的确,身历声的录音对系统的重播要求还是很高的。

使用道具 TOP

306#
发表于 2012-3-8 23:02:35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一位超世卓绝的演奏家,不应该仅仅以“音色”传世。
海菲茨琴下的西贝柳斯、贝多芬、布鲁赫、门德尔松等,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我只听到一个“海菲茨”,这也是我认为他非常“自负”的地方。他把所有的作曲家的作品都贴上一个非常显著的“海菲茨”标签。

再拿霍洛维茨做例子,霍洛维茨琴下的斯卡拉蒂,让我感觉这就是斯卡拉蒂,莫扎特就是莫扎特,李斯特就是李斯特,肖邦就是肖邦,斯克里亚宾就是斯克里亚宾。这些之中又笼罩着一层“霍洛维茨”特有的“绚丽和浪漫”。

再举个例子,84版的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就像我们看小说之后想象中的林黛玉,贾宝玉就像我们想象中的贾宝玉。不像现在新版的偏差的这么远。

莫扎特、李斯特、肖邦,他们写的那些旋律给我们的想象中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大约这就是莫扎特、李斯特、肖邦。。。吧。而霍洛维茨,把他们都表现出来了,这就叫“心手俱到”。

这是到了一种不执着于“自我”的境界,按禅宗来说,叫“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也是我认为的所有艺术门类大师级水准的境界。

使用道具 TOP

307#
发表于 2012-3-8 23:36:00 | 只看该作者
海菲茨被描述为“欺负”作曲家(西贝柳斯、贝多芬、门德尔松、布鲁赫等),还是有史以来第一遭。这样的评论,也仅仅只能一家之言。毫无共鸣。

使用道具 TOP

308#
发表于 2012-3-8 23:4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到主题,还是说mono录音吧,呵呵。

当年mono时代的录音是否就用一支话筒录音?还是记录方面的技术不能有效纪录下立体空间声音呢?

使用道具 TOP

309#
发表于 2012-3-8 23:53:50 | 只看该作者
各家唱片公司开发的录音技术不尽相同。迪卡公司招牌的录音树当然采取了三支咪,而水星公司只采用单咪,这是立体声时代的事。所以,立体声录音和几支麦克风无关。主要是和记录讯号的方式有关。在单声道录音的晚期,迪卡已经采用双咪,所以今天听来这些录音颇有立体声的味道。

使用道具 TOP

310#
发表于 2012-3-9 00:25:5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一位超世卓绝的演奏家,不应该仅仅以“音色”传世。
海菲茨琴下的西贝柳斯、贝多芬、布鲁赫、门德尔 ...
steveh 发表于 2012-3-8 23:02


steveh兄,你听到海菲兹这就对了,海菲兹在传递西贝柳斯,贝多芬,布鲁赫等作曲家的同时让你感受到了海菲兹的存在这是多么的了不起。而特别的音色更加是每个真正大师的标签,所以才有灿烂的海菲兹音色,浓厚如蚕丝般的克莱斯勒音色,以及大名鼎鼎的艾尔曼音等等。
其次听音乐不就是为了听到不同演奏者对作曲家作品不同的诠释吗?正如兄爱听霍洛维兹,假如老霍演奏的和其他人毫无分别兄还要听老霍吗那还是霍洛维兹吗?

使用道具 TOP

311#
发表于 2012-3-9 01:2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2-3-9 01:31 编辑
我认为一位超世卓绝的演奏家,不应该仅仅以“音色”传世。
海菲茨琴下的西贝柳斯、贝多芬、布鲁赫、门德尔 ...
steveh 发表于 2012-3-8 23:02

steveh兄的感受简直跟我大相径庭,我至今对老霍不感冒,就是因为他弹啥都掩盖不住自己;弹啥都刻意“设计”不同作曲家的“风格”,但这就是老霍的风格,也许恰好也是兄认为的弹啥是啥吧。

艺术可以具有至高禅定之境,但不完全是,因为禅定更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能够自如地跃然画布之上(或音乐演奏乃至任何艺术门类),都还要建立在艺术家娴熟的技术手段之上,哪怕那是一种已经达致极简的单纯手段,就像马蒂斯晚年的剪纸和素描一般,除了他自己,没人能自以为是地模仿得来。所以,古往今来,困惑每一代艺术家的头号障碍就是如何超越前人。只有能真正找到自我,找到真正能够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才可能最终成为大师,莫不如此。

在这个意义上,海菲茨是当之无愧的绝顶高手——音色、音准、速度、控制力等都冠绝睥睨天下!

使用道具 TOP

wv2

312#
发表于 2012-3-10 07:1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v2 于 2012-3-10 07:13 编辑

审美不同,各抒己见,很精彩!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19:32, Processed in 0.025657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