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481

查看

10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甲米

25#
发表于 2011-8-30 22:29:20 | 只看该作者
院士,我的本意是当音乐从音乐厅的表演变为书房中的反复欣赏时,音乐的体裁、演艺和品位会服从怎么样的需求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20

我想从体裁、演艺方面说,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时代风尚很复杂,书房的影响力会有但不是全部。但对于书房中的我们而言,欣赏更直接了,这要放在一两百年前,书房中的我们想要欣赏音乐,不是个准专业人士,只能靠读谱来解馋,那是不可想象地。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8-30 22:36:20 | 只看该作者
俺认为专业人士单纯研究音乐,一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音”--代表技术层面的研究,二是“乐”--代表“思想等更高文化内涵”。。。
extrema 发表于 2011-8-30 22:02

extrema兄高见,对这“音”的研究,西方有独到的早已成完善体系的坚实根基。某种意义上,国乐自古以来确是“文人”的,民间的,很难说是专业的,文化使然吧?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8-30 22:3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8-30 22:49 编辑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乐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许多交响曲协奏曲本身就是为了在大庭广众下表演而作的,室内乐到往往是内心的表白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8-30 22:53:01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38

当然,甲米兄说的是书房听音的另一层关系了,中间多了第三者后的状态。我再加一条:主动性更大了,我们想听什么就可以听什么,因为软件的丰富。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8-30 22:56:4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在书房中可以反复聆听,这和偶尔在音乐厅中听一次还是很不相同的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8-30 22:59:16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在书房中可以反复聆听,这和偶尔在音乐厅中听一次还是很不相同的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56

当然,你还可以自己来几下,玩玩指挥,有时候仿佛真那么回事一般。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8-30 23:00:11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过瘾啊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8-30 23:34: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30 23:36 编辑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38

书房换作听音室,基本上,这些就是俺自许“非现场派”的主要理由。

90%时间放室内乐。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8-30 23:35:0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过瘾啊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3:00

虽然我喜欢的指挥很多,但自己来时一般都是老卡似的动作,比较流畅。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8-31 21:12:1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举例说明,肖邦《第一叙事曲》。要了解这部作品那个“传奇”的故事,要了解这首《叙事曲》的结构,这部作品为什么是倒装再现,要告诉学生如何演奏这部作品等。
分析:巴赫的《平均律》,要知道是几声部的赋格,要知道那里是主题那是答题,密接在哪里等。
聆听:让音乐触摸我。卡拉斯《为艺术,为爱情》。
浏览:为各种目的做铺垫。
猎奇:世界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当代音乐
发泄:情感需要,马勒的部分作品,有时会选择马二。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8-31 21:17:41 | 只看该作者
B老师讲课,真知灼见。是啊,演奏音乐,并不等于了解了什么是“音乐”。记得郑延益老先生就对上音的一些学生有这方面的谆谆教诲。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8-31 21:27:24 | 只看该作者
电影"活着”的音乐是赵季平老师作曲的吧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0:47


是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9:41, Processed in 0.02267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