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2459

查看

16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metamophore

25#
发表于 2011-11-3 09:09:19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我去旅游还没买过唱片,倒是回家乡居然买到几张老版碟,就是太贵了。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11-4 08:52:39 | 只看该作者

头顶布袋,左肩布袋,右肩布袋,放下布袋,自由自在!

拖鞋拿来,老夫去也!哈哈。。。。。。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11-3 10:20:36 | 只看该作者
深圳的买碟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广州要好很多。现在基本上淘宝了,下单,第二天就到了。买碟是方便了,似乎少了点什么,少了一种逛唱片的闲情,少了一种情怀,少了一种’妙眼偶得‘的惊喜。
还是很羡慕能在国外淘碟的。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11-3 10:3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1-11-3 10:38 编辑
我走世界,但不喜欢用旅游二字,总觉得“它”肤浅,没有代表了我“走”的一切,我喜欢用“旅行”来表达“走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3 07:58

看来metamophore兄是有感而发。我同意“旅行不是淘碟”,只是话简单了些。
音乐论坛上,要旅行的人打听目的地淘碟的信息,并不是把淘碟作为"唯一或至要目的“而“皮囊空空”,这是误解了这些朋友的意思了!不要一棍子扫去,打翻了所有到外地的淘碟人的旅行意义。
相信一般音乐爱好者到外地,想找碟是一定的,起码有这个想法,不然怎么叫音乐发烧呢?但也只是把淘碟作为旅行的内容之一,就像旅行时,我们会去逛逛书店、看看展览、听听音乐、坐在路边的凳子上看人、到餐厅吧间尝食物、买点喜欢的小手工艺品、在风景区发呆、观察当地人的生活、参加当地的娱乐活动,甚至跑到别人的家里做客。。。等等一样,淘碟也是旅行的体验。
举例,我这次去俄罗斯15天。行前在坛子里打听淘碟的信息,一来二去说得很多,为了好玩而已。实际我在圣彼得堡两次买碟,一共用了几十分钟,似乎谈不上成为旅行的“唯一目的”,玩得欢呐!淘了几十张碟,我本来行囊空空(不是皮囊空空),带着也无累赘,无聊时拿出来看看上面的音乐信息,也算旅行的乐趣吧。无论从时间到精力,比较来说,也就是相当于一次等车的时间,或者看到一个美女,我们躲在旁边偷看一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说,把在论坛上打听淘碟和实际淘碟,以为当作旅行的“目的和任务”,言重了。把淘碟看成是“看文化、看风景、看人文,思考文化、思考风景、思考人文”的反面更是值得商榷了,应该是旅行的一个元素。至于“旅行就是看文化、看风景、看人文,思考文化、思考风景、思考人文”,这是个人化的,应该的,很好。但如果有人说排除了差异化的旅行,旅行就空泛得紧;或者说不要把旅行搞到“思考”的高度层面,我们也认为应该的,也很好。
呵呵,应该是轻松的话题,搞得沉重了,还是去听旅行时淘的碟。。。暂时不“文化”!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11-3 10:4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1-3 10:41 编辑

淘碟不旅行,旅行不淘碟的路过。

和心、情有关,旅行需要“入世”的心,淘碟喜欢“出世”的情:等待,或者预约,在熟悉俺喜好的店家那里喝杯绿茶,然后慢慢听、拣...;

偶尔在途中也晃悠几张,行色匆匆之下,几乎没有什么好结局。

点评

尘客兄说得很有禅意呵。我是这样‘曲解’的:“入世”的心是纯净的,做什么事都以“入世”的心来对待,都会很快乐;“出世”的情,把淘碟提高到灵魂的高度,境界实在不一般。我很佩服。  发表于 2011-11-3 13:05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11-3 11:44:01 | 只看该作者
标题被我理解成旅行淘碟指南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11-3 12:46:04 | 只看该作者
有言在先,写这些确实是有感而发,但绝非对着廖兄(或妹?);几大论坛如此主题的问答确实很多。
此次,台湾一周,从上海出发的一刻,身边的团友就不断在购物的进行过程中:一站一站的机场免税店、几程航班飞机上、落地后的香港、台湾....,几乎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和必要不可逃避的学术活动外,团友们无时不刻不在购物中。去程一个旅行箱,回程变成三个旅行箱和肩背手提旅行袋。疯狂程度可以用一个字来归结:扫。时下很流行到XXXX扫货的说法,说明中国人眼下的意气风发实在豪迈到可以随处一扫而光的地步。所购商品大到奢侈品牌,小到便宜到家的海外二、三线品牌唇膏、面膜和土特产等。联想到,去欧洲旅行及中东旅行,品牌专卖店、免税店里,眼力所及,密密麻麻的国人,几到信用卡刷爆、现金付罄。行程中的景点,没听完导游的解说和未及细细浏览、品位,几张照片拍好人头笑脸,立刻眼光搜寻购物点......
时代确实在飞快的前行。前十年,国内刚开放海外旅游,大批国人还谨小慎微地数着票夹中的美元、欧币,那时欧洲还是多半把黄皮肤游客当作驾崩、廓瑞,调皮的小孩跟你打招呼开口就是“廓你契瓦”;但十年不到的时间,黄皮肤的游客除了嘈杂的高分贝没有丝毫改变之外,出手购物、高端奢侈品的速度和力度,已经不争地让全世界错愕,以至于今天全世界随处可以刷银联卡、“自由”兑换人民币。
而在卢浮宫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画廊、大都会博物馆、乌菲济画廊、台北故宫仍然没有比比皆是的黄皮肤,耳畔导游的解说仍然很少听到国语的。
风气之先,确实是应该与经济、文化的发达随行的。再有个十年,再去欧洲,能在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见到人头攒动的黄皮肤、在威尼斯的“玻璃岛”见到争先踊跃的购买纪念品的黄皮肤,那时我的这些言论就休止了。
说回唱片,是文化的载体,尤其黑胶密纹,却已经成为了文化奢侈品的一种,却也已经成为投资升值的“古董”一种了。国外唱片店幽静的氛围,偌大的空间,是没有几位顾客,卖不掉的唱片在角落里躺上十个月年把常见,老板卖的不是“钱”字,卖的是没有熙熙攘攘的“闲适”,所以也就见不到其他人来和你“抢”你眼光瞥及的唱片。“淘”碟的“淘”字,乐趣在于慢慢地晃、慢慢地逛,随机地淘。一扫而空和狂抓,没有了购碟的那种轻松。
在弗罗伦萨的小街小巷,那一家一家的小店铺、咖啡馆、餐馆鲜亮、别致的门楣、店饰、店招,无一不是旅行的乐趣,不经意间转角处露出一家门面不起眼的小唱片店,里面一面墙上插满的是密密麻麻的黑胶,怦然心动数秒后不好意思地抑制激动,细细浏览着,老板会和你简单地聊几句,会告诉你小店唱片大多来自于当地的几位大收藏家后人的出品,光顾店内的多半还是当地的老顾客,世界各地的游客倒是很少,近几年亚洲的顾客也时有踏足的,但还没有形成口口相传的人流;架上的唱片多半是意版,但意版的银地球、白天使和RCA比比皆是,老板介绍说意大利艺术家的很多录音往往都是首先发行的意大利版,然后再有国际版和美版、英版。居然见到吉利的四大盒全集,虽然先前家中已有好多吉利的唱片,但这套全集不谛诱惑力超强。只是手中提着这个大袋子,当天的行程就基本上泡汤了,好在老板人性化地说可以暂时寄存在他店中,等回程时再来取,不过小店6点就会打烊。
米兰的一家不起眼的古老小教堂,钻进昏暗的回廊后面是一座开阔的修道院,然而修道院内别有一番景象,内里竟然是一家手工高档皮具作坊,师傅们专心地制作着手中的女士高跟鞋和坤包,货架上和小店中出售的精致到玲珑可爱的小包没有品牌,但一个小小的钱包竟然售到400欧元,但对你的诱惑力仍然远远超越那些名字如雷贯耳却毫无个性的品牌包包,细细地观察艺术家一般的工匠们的每一道工序,还会有兼职的导游温馨地跟你讲解小修道院内这家作坊的历史。半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在这家原本只作行程中匆匆一站的小教堂中晃过。但过后,那个半天的美好时光时时会闪回到脑海里......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11-3 13:27:18 | 只看该作者
有言在先,写这些确实是有感而发,但绝非对着廖兄(或妹?);几大论坛如此主题的问答确实很多。
此次,台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3 12:46

大都会博物馆值得好好看看;老兄的文字很好,勾起了我往事的回忆......,呵呵。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11-3 16:22:47 | 只看该作者
米兰的一家不起眼的古老小教堂,钻进昏暗的回廊后面是一座开阔的修道院,然而修道院内别有一番景象,内里竟然是一家手工高档皮具作坊,师傅们专心地制作着手中的女士高跟鞋和坤包,货架上和小店中出售的精致到玲珑可爱的小包没有品牌,但一个小小的钱包竟然售到400欧元,但对你的诱惑力仍然远远超越那些名字如雷贯耳却毫无个性的品牌包包,细细地观察艺术家一般的工匠们的每一道工序,还会有兼职的导游温馨地跟你讲解小修道院内这家作坊的历史。半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在这家原本只作行程中匆匆一站的小教堂中晃过。但过后,那个半天的美好时光时时会闪回到脑海里......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3 12:46

M兄文章写得真好,我尤其喜欢这最后一段,充满着生活和艺术的哲理。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11-3 16:38:41 | 只看该作者
有言在先,写这些确实是有感而发,但绝非对着廖兄(或妹?);几大论坛如此主题的问答确实很多。
此次,台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3 12:46

好文!好话题!
说明一下:liao兄是兄弟,非姐妹,liao者,李敖是也,据说注册此ID是因为那当口他正看李敖的书。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11-3 18:38:23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李敖的犀利,得罪得罪!
以我绵里无针的文字,无心挑战人常。
有感:时代的匆匆,使得本该用心去体验的旅行变成不名一文的“到此一游”和奢侈品堆积;抑或孔子后代的文化,就是这样闹哄哄的蜂拥而至和行色匆匆。世博会上摩肩接踵,排队数小时而展厅滞留时间十几分钟;国立故宫博物院中林林总总的两宋绘画前乏人问津而“东坡肉”和“翠白菜螽斯”前黑压压的一片黑头发......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11-3 19:1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11-3 19:30 编辑

旅游,大家还能找到感动吗?还会感受到震撼吗?

在北京故宫,我深深受到震撼,雄伟的建筑,中国千年文化的沉淀。

感动的一刻:是我在四川青城山看到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

旅行看民居也是我喜欢的。有时还画一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20:33, Processed in 0.029257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