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7-22 06:55 编辑
不要把一切声波相遇的情形都和驻波扯上关系. 声波除了驻波的行为,还有干涉 衍射 叠加 削减 等等各种情形. 空荡的房间里面声音的回响和驻波没有多大关系, 可能有驻波,但主要不是驻波所导致.
你讲的很对,声波干扰有很多种,驻波只是多种干扰中的特例。我上面只是在讲驻波。
1, 如果是驻波的关系, 即使有一面平整的墙,也会引起驻波.而实际上, 一个屋子里面,如果一面墙是空荡荡的, 另外一面墙堆积了很多物品,就不会出现声音嗡嗡响的情形;
单是一面墙不会引起驻波。两面墙,一面堆了物品,驻波还是可以产生的,只不过是比较复杂了。我不愿意讲什么嗡嗡,隆隆,这是因为这都不是科学的概念,没法讨论。
2, 有许多演示驻波理论的物理试验模型.例如百度中音叉加滑轮的模型---不管是在哪个模型,只要施加相同频率 相同大小的外力, 驻波会一直持续下去,驻波的波形中, 质点会维持固定的频率振动, 质点的频率驻波前后没有变化-----这点是肯定的,因为如果驻波后频率发生改变,则驻波的条件会马上被打破.
一直加个外力,比如你一直放个形成驻波频率的信号,驻波当然不会停,这毫无疑问。产生驻波后,频率绝对没有改变。这也不可能改变的。
所以, 驻波后, 声波的频率没有发生改变,不会导致听感上的突兀. 嗡嗡响声,明显是不同于音源 不同于音乐录音中的频率,声波的频率已经发生改变,是噪声,不是乐声,非驻波所导致.
这是根本性错误。就是你说产生嗡嗡声,也并不说明频率改变了。噪声乐声是和频率无关的。比如粉红噪声可为一个100Hz的信号。同样,一个乐声也可为一个100Hz的信号。就是对不同的乐器来讲,你可听到不同的声音,但不意味着频率是改变了的。频率绝对不可能改变的。再说一句,嗡嗡隆隆不是科学的论据。你讲嗡嗡,我讲隆隆,他讲当当,我们没法讨论的。再说感到象是听到嗡嗡声,这里涉及了一个人耳听力的生理机制,没必要在这里加以讨论。
3,驻波的概念要严格遵守. 驻波形成的条件很苛刻,另外,驻波形成以后的后果是,(百度) 由于节点静止不动,所以波形没有传播。
百度的讲法绝对是不正确的。驻波中的波仍是在运动的。节点不是波形的一部分,波形仍在运动的。不运动的话,你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只有在同一频率下,相位相反的信号才会互相抵消。这里也不是个静止的概念。在驻波中,同一频率下,原始的声波和反射的声波的相位是相同的,故是个相加的概念。
空旷房间中的声波,形成嗡嗡声的原因是,声波多重发射后 同向叠加或者反向激荡(碰撞,或不确切,是这个意思), 正对面的两面墙反射后反向激荡的声波,频率曲线趋向被削平 (频率降低) ,能量积聚,就出现过多 异于声源频率的高能量 偏低频 声波 出现, 这些声波在听感上是嗡嗡声, 条件是,至少有两面空荡荡的墙,并且屋子里面没有堆积物品,只要有一面墙具备吸声能力,或者屋子里面堆积足够多的物品, 空间回响就很难出现. 而按照各位驻波的原理,只要有一面空荡荡的墙,驻波就可以形成.
这段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也从来没有讲过一面墙可形成驻波。
驻波形成,能量也无法传播, 音源中需要声波的传播延迟, 导致听感上异常,刘汉盛说得是对的; 但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没有形成噪音,和嗡嗡声等没有关系.
驻波形成,其能量即声波仍在在空气这个媒介中运动的。如不运动,你就听不见了。这不是能量集中而导致静止,而是能量集中而导致在一个空间里某一地位上某个频率下的声压或讲能量的提升。根本不存在“驻波形成,能量也无法传播”这种讲法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这里为了不引起概念上的混乱,很多小的方面我没有展开。但我强调两点。
1,驻波产生后,一个信号的频率不会改变。
2,驻波中的声波仍是在运动的。
我想你把这两点想通了,你就想通了大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