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488

查看

3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5#
发表于 2013-11-7 08:52:49 | 只看该作者
今点音乐——感悟格伦.古尔德演绎的J.S.巴赫音乐  

格伦·古尔德为我打开了通往巴赫音乐圣殿的大门。

曾记得1999年底,我在昆明买的DG台湾版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由于听起来十分吃力,竟送给了对音乐更是一点都无法理解的邹女士,当时,她的美国网友来电子邮件告诉她,要想定居美国,第一件事,就是要听懂巴赫的音乐,现在想起来,巴赫与我天地之别,无法企及。

       今年,买了大量的CD,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格伦·古尔德的巴赫,原来巴赫几百年来,一直就与我们在一起,只是我们没有感悟到罢了。

       贝多芬音乐深刻的戏剧冲突,勃拉姆斯细致入微的感情起伏,莫扎特天使般的欢乐,舒伯特真挚的情感抒发,这一切原本是我的最爱,但在巴赫的音乐面前,他们都愈加遥远和渺小,正如上帝和人,完全无法同日而语,宗教力量的伟大,大自然法力的无边,在巴赫音乐中潺潺流出,每一个音符看似简单,甚至“单调”,象一些简单的音阶,其实内中的精密与奥妙,音符间的和谐与交织,决非人的智慧所能全及,感情起荡所能撼动。有人把巴赫的音乐比做音乐王国中的“旧约”,是很恰如其分的,但又远远没有涵盖其全部的内涵,在我看来,巴赫的音乐要表达的已远非音乐本身的音符所能胜任的了。巴赫的音符就象《启示录》中的符咒,揭开了大千世界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交融变化的“冰山一角”。

       《音乐圣经》上的一段对巴赫的评价是比较正确的:J.S.巴赫的音乐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与信仰,世间的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是在上帝的光辉的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上帝之光的仰望。音乐是通往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的表达,是通过“隐性的理性之方式”,使人感觉到上帝的存在。

       音乐作曲家的作品,必须通过演绎来与现世的人们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演奏家的人生阅历,自身的修养,对音乐作品的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深刻寓意的认识,理解与感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毛里齐奥·波里尼,霍罗维茨等一代大师,用他们的才华,热情,征服了热爱音乐的人们的心扉。但是这一切,却完全是与巴赫无关的。巴赫要告诉我们的,格伦·古尔德告诉了我们,虽然也一定不是全部,但格伦·古尔德确实的告诉了我们别的音乐家很少能够告诉我们的巴赫。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3-11-7 08:53:5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来谈一下钢琴大师格伦·古尔德的巴赫给我带来的全新的感悟:

       1、音乐完全超越了人的自身的情感。我必须承认,正是情感让我对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贝多芬D大调作品61号第1,3乐章,舒伯特C大调大提琴弦乐五重奏的第2乐章,勃拉姆斯的大量室内乐,莫扎特钢协20号和作品516(弦五之4),都多次让我心醉神迷。巴赫的音乐从来没有给过我这样的感受,他让我从音乐中进入了一种冥想与反思,让我更加静下心来,对世界,人生,宇宙,时间,生与死,生存与轮回......对哲学,艺术,科学,宗教,民族,对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进行不断的回顾与探索,不断的启示,引导,把跨越地域时空的想象,现实与过去和未来关联串接起来,在思想层面不断地深入,对周围世界的深层次地感悟与认识,超越感性,进入到理性的回归。

       2、音乐的完整性。以前的音乐要听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主部,副部,关心主题的扩展与变化,乐章与乐章之间的关系,主题的再现,音乐结构的特点,如何展开,情感随音乐的发展而发展。而巴赫的音乐要告诉你的并不是这些,比如古组曲帕提塔中的几个舞曲,序曲,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加沃特,吉格。一切只是音乐要表达的载体,音乐的灵魂在于不同速度下的均衡的节奏中音符之间交织成的一幅和谐的动感的画面。音乐中的每一小段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格伦·古尔德的音乐在时间上比别的音乐家的要短许多,一方面,他的演奏稍快,二方面,他把无需要的重复部分(他所认为的)删掉了,看似不完整,对我们听惯了“完整结构”音乐的人来说,很不习惯,但这正是格伦·古尔德对巴赫的音乐真谛的准确理解,因为他所演奏的音乐,已经非常完整了,这种完整,体现在他对音符间各个声部准确协调,我后来发现,随便听他演奏的任何一段,如萨拉班德或吉格等,不停地重复,一个个完整的宇宙世界,从古往到未来,就在我的眼前。不同的舞曲,展示的是宇宙世界(音乐上称之为层次)的不同侧面而已。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11-7 17:12:42 | 只看该作者
robinwood  发表于 1 小时前 删除
metamophore兄真是一针见血,一剑封喉,一语道破,一言九鼎啊!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10-22 12:10 删除
Gould的巴赫不是关闭的巴赫,而是开放的巴赫,是Pop巴赫,二十世纪的Pop元素占尽的60年代的巴赫。
=====================================================
不是很同意两位兄台的观点。古尔德的巴赫我认为不是流行音乐。
古尔德的巴赫观念性很强,在技术上具有很强的多声部控制能力。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11-8 13:38:07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高清版古尔德 哥德堡变奏曲 1981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11-10 16:04:04 | 只看该作者
多伦多,古尔德的塑像,在CBC前面
stratus 发表于 2013-10-22 22:54

我有更好的图片,不信?请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东施效颦  发表于 2013-11-19 23:02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11-11 11:44: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rbighead 于 2013-11-11 11:45 编辑


加拿大为古尔德出过不止一次邮票。郎朗还没这个待遇。当然,中国是个大得多的国家,不过,对艺术文化的重视,可能也不是一个水平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FIM
朗朗这些年的表现还称不上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发表于 2013-11-25 11:15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11-12 13:29:58 | 只看该作者
格伦·古尔德谈音乐会及自己与钢琴的关系  

我很少开音乐演奏会,即使在我曾经登台演奏的那些年月里,我演出的次数也极少。事实上,我最后一次登台演奏是1967年。正因为如此,我就不适合开诚布公地告诉你,这种形式在今天已不再有效。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音乐是某种应该在私下里听的东西。我不认为它应该被人当作一种群体治疗,或被人当作某种共同体验。我认为音乐应该把听者——当然也包括弹奏者——引入一种冥想或沉思的状态,但当你坐在其他2999人中间的时候,你不可能进入这种状态。因此,我反对音乐演奏会的最基本理由与其说是音乐上的,不如说是道德上的。说到独奏音乐会,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整个一晚上都是同一个乐器在发出音响,尤其不喜欢这些音响是由钢琴这种乐器单独发出来的。你当然知道,世间有许多钢琴迷、钢琴痴,但我有幸不是这些狂嗜钢琴的怪物中的一个。事实上,我并不十分喜欢钢琴音乐。

我确实并不对钢琴本身着迷或上瘾,也不对任何乐器着迷或上瘾。我想我属于对乐器比较冷淡的人。当然,如果我听了才华横溢的演奏,我会从中获得极大的快感,所以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要涉及钢琴,我就难以从聆听其演奏中获得快感,但我确实难以仅仅因为其涉及的是钢琴,就能从其演奏中获得快感。我认为这确实始终符合我的真实情形。我从来就不是一个钢琴迷或钢琴痴。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11-13 00: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11-13 00:20 编辑

S版的巴赫虔诚实在令人激赏。所以,我觉得自己是显得多么的有罪。
我如果可以的话,就准备粉碎GG的神话。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11-13 05:01:1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音乐应该把听者——当然也包括弹奏者——引入一种冥想或沉思的状态”
昨天听切利的布四,觉得接近古尔德期望的状态。不过切利是最反对录音的,也许是因为他不是坐在100多人中间,就是坐在两、三千人中间,没什么区别吧。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11-14 13:43:19 | 只看该作者
冬夜听古尔德

对我来说,听古尔德的欲望如某种电脑病毒,一直潜伏在身体里,平常跟我相安无事,专等种种条件合适时发作。当天气,温度,心情,生活压力等等恰好到达预定的参数值的时候,我知道该听古尔德了。偏不在炎热的夏天听凉爽的古尔德,而要在严冬的时候,让他给骇人的苦寒再添一分孤迥,这时候我就知道寒冷的尽头是什么了,就会从心底挖出温暖。把巴赫平均律或赋格的艺术放进音响,手插在裤袋里在屋里遛达着,听到得意处,不禁拔出手,在空中打个清脆的响指。

小城拉勒米给人的记忆永远是严冬和雪。在这个下着鹅毛的岁末的夜晚,隐隐从窗内看到院里的黄草被雪无情地掩埋,一股莫明的忧郁和盼望就涌上心头,积累成几分凄惶。也许是古尔德快来了。那就听听他的巴赫歌德堡变奏曲吧。CD封面上的他,依然是个清瘦的小帅哥,只穿着衬衫,从遥远的北方赶来,绕过我们门口的风铃,金光闪闪的圣诞树和背对背坐着的雪白玩具熊,绕过人间所有的温柔和繁华,带着冷风坐下来。

不要问为什么他一脸冰霜,也不要问他为什么不停低唱。还有谁比他更象天使。

古尔德弹得真快,居然连反复都取消掉。我连翻谱都来不及。一股子带点“蛮气”的青春劲道披头盖脑咆哮而来,好象驱使千军万马追赶着远不见踪影的巴赫。月浪横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主题孤单清冷至此。不过,它的每一个小节都被后面的变奏照耀呼应,间或有卡农幽灵般往来,旋律在其中长成山峰,海浪,田园。他自小弹管风琴,还在教堂弹过赞美诗,自然通晓“呼吸”的秘密。如今他在钢琴上的分句往往不脱管风琴奏法的痕迹, 三个声部恭让怡然,以从容不迫的句读引导着听觉。常常,由左右手大指铺就的中声部吟啸行止之际,右手四五指轻唱着牧歌,而左手低声部则如管风琴的脚键盘,远远低吟着主题。远远地。远远地。孤独的赤子就这样执拗地拓出一个世界。怪不得古尔德后来只爱录音室,它由于静谧虚空而广大得令人惊骇。在塞满人的音乐厅里,也许不足铺开巴赫的天空吧。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巴赫哪管我们在其中困惑,迷失,只顾一古脑地变着魔术。作为尾声的第30变奏是我的心爱,它多么华丽饱满,秋风扫落叶一般,以自信和热烈漫卷滚滚红尘。可是我总是在它之后就戛然结束音乐,不要听主题在结尾的重复。那雪影离离的悄寂时刻,难免让人神伤。从头到尾,我脑子里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远看,古尔德的双手兴奋地弹跳着,一幅古怪任性的样子,象是以骄傲和疯狂回应着浪漫的巴赫。近看,他的眼神却专注得痴情,为一个抽象的黑白世界默然而忠诚地以心相许。而歌德堡的主题既然在头尾出现,这音乐是可以循环下去的,从阿尔法到欧米加。孤独的古尔德秘密地为我们推动着永动机一样的巴赫。

不听后面的创意曲了。音乐止住,门上的风铃声丁当透进来,房门口挂着的彩灯把雪照成微黄,寂寞的黑狗卧在炉火旁的沙发上不动。我一向害怕雪里行车和雪中严寒,可雪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听到了琉璃世界里的古尔德,繁星般的旋律在屋顶上树枝上的银光里四处开花。下次再听你的暮年的歌德堡好不好。今晚我们接着听英国组曲。

此时的他其实已经老了,CD封面上依旧是一张不笑的脸。这个古尔德跟那个古尔德隔雪相望。“古尔德牌”分句仍在,让足够的“空气”把句子支撑成立体;仍然喜欢“不倒翁”式的节奏,把小节的第一拍敲得很响,好象冲锋陷阵着要撞破节拍的藩篱,可是马上又戛然收紧脚步。他少时的刚勇亦在, 但多了些沉静和宽柔。《英国组曲》的技术难度比歌德堡低得多,连孩子都可以弹。不过谁能象他, 从巴赫一组组排得整整齐齐的十六分音符中捉出万种风情。萨拉班德,小步舞曲,库郎特。这些刻在琴童记忆里的名字此刻如冰晶般闪着诡谲的光芒,照着我们眼睛里的疑惑。在《马太受难》里低首悲吟的巴赫,在钢琴管风琴里亦典雅而克制的巴赫,也有这般飞扬高蹈的时刻吗?

没有人这样弹巴赫,除了古尔德。他是一个热爱严寒的人,不会害怕我们这边的深雪。想听古尔德的时候,我真的可以把别的都放下,准备好足够的寂寞等他。寒冷的尽头是寂寞,那寂寞伸到多远?那个沿着寂寞走向天堂的人,早已与人间烟火和解。在这圣诞将至的时刻,他的孤独亦是尘世里一段繁华。(管风琴)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11-14 17:17:05 | 只看该作者
不就是马慧元的笔迹嘛!我也喜欢古尔德在巴赫中带来的温情和些许冲动。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11-16 19:25:42 | 只看该作者
不就是马慧元的笔迹嘛!我也喜欢古尔德在巴赫中带来的温情和些许冲动。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11-14 17:17
是的,那篇是马慧元的文章,她笔名叫管风琴,文章有署名的。对古尔德的认识,我也是经过多次反复的,每一次反复感觉都有新的认识。我曾经很喜欢图雷克、席夫这些人的巴赫。可能是因为审美疲劳了,又慢慢转向里赫特和古尔德,将来再回到图雷克和席夫那里也有可能的。艺术不变的,变的是我自己。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艺术会有不同认识和感悟的。


点评

里赫特晚年的巴赫很高妙啊。  发表于 2013-11-16 19:43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18:01, Processed in 0.040621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