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8284

查看

4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5#
发表于 2010-1-16 06: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1-16 06:0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1-16 06: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1-16 06:1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1-16 11:39:5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在维也纳和德国,如果伯姆和卡拉扬PK。
在资深的乐迷心中,
败走麦城的还不一定是伯姆呢。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1-16 12:58:48 | 只看该作者
我交响曲听得不是太多,很久以前听过一些,
大部分都听过。几乎没有太多记忆。
但也有一些印象深刻的。
比如卡拉扬红头大花版贝五(也就是头版),
听这张LP,感觉卡拉扬是在一路狂奔,速度极快,节奏没有太多变化。
当时还觉得不错。
后来我听了福特文革勒的贝五,还是德国版。
虽然是MONO,但我觉得福特明显优于老卡,
老卡的版本是横冲直撞,听得令人缓不过气来。
但我觉得这个曲目富特明显胜出,起码在自由速度的运用,
富特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抑扬顿挫,非常耐听。
但我也比较过老卡的田园和拉图尔的版本,
我觉得老卡要比拉图尔明显胜出。
有时真的怀疑:老一辈音乐家是否比现代指挥家要强?
交响曲最近很少听,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但我谈某部作品,一般都要认真听过、PK过才下结论。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1-16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西方古典音乐对于中国人而言, 本身就是种文化的冲击。其实,无论哪个指挥、哪个乐队,在诠释贝多芬或者别的,都比我们理解的要深刻,宛如我们对于昆曲、京剧、粤剧的理解一样。

由此而言,任何意义上的PK、对比,其实都是无聊的很,只能说是中国听者自我的选择而言。

当然,对于卡拉扬在DGG的晚期录音的看法不一,其实也很正常。

但卡拉扬真的就不如福尔特文格勒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凡事还是都不能太绝对。

不可否认,福尔特文格勒也是非常伟大的指挥家,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卡拉扬早期在EMI录制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虽说是也单声道的,却让我更多的感受到贝多芬在第九种孕育着的那种蓬勃热情下的纯洁憧憬、无法无天的暴力美学以及坚定无疑的信念和决心。

福尔特文格勒的拜鲁伊特的那版,曾被称之为经典,也是不假,但静心沉思、回顾的味道更多,对于冲击力而言,缺乏吹枯拉朽的激情,与他1942年在柏林的那场现场,宛若二人。

所谓物是人非的道理可能就是这个吧。

所谓古典,顾名思义,可能说的就是老的比现在的好吧,呵呵。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1-16 20:55:1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日本的交响乐团能搞好,而我们却不能?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1-17 11:06:4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日本的交响乐团能搞好,而我们却不能?
shinelb 发表于 2010-1-16 20:55



讨论一下。

日本的交响乐队似乎也很难演绎出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西方古典情怀,东京弦乐四重奏团早期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似乎比较接近了,著名的小泽随师从卡拉扬多年,巅峰时期带领着维也纳、波士顿等西方乐团的演绎,还是非常不错的。

从中日两国的文化层面,关于差异性的文章如过江之鲫,不敢妄言。文化上的博览群收并消化为自身特点的,首推我们这块土地。小小倭寇地处弹丸之地,只能认真学习舶来的东西,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认真学习,从而改变了其自身的一些想法,这个现象还是非常普遍存在与岛国的的。

但从玩音响、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方面,自以为我们与倭寇差距甚远。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1-17 11:39:0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指挥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大提琴家,还有什么铃木家族还可以的。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1-24 21:42:3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不想学楷书,不想临碑,就想着写草书,就想着独创流派。从音乐来说,自蔡元培他们那时开始,就一直想用西乐改造中乐,改变民乐。在这种洋为中用的大旗下,一直搞到现在,现实中,民乐是不中不洋,四不像。相反,日本人搞音乐,是老老实实学根本。我们看不起日本人,认为他们搞西方古典音乐没有活力,没有激情。这个可以看看余隆指挥东京爱乐的乐评。其实,我们是滥情、煽情。我比喻是,路还不会走,就老想着跑;楷书还不懂是什么,就想创立草书门派。

斋藤秀雄是小泽的老师。他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已经发现日本人和亚洲人,因为身体原因,拉中低音弦乐器缺乏应有的声音。他在那时,就琢磨适合日本人发声的弓法指法。他从小孩开始重新培养。后来,日本忠于在世界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弦乐家。我们的乐团,到现在还是没有中低音的,或者说,缺乏中低音。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1-24 21:53:45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人搞音响,早就知道数据很重要,但听觉更重要。他们并没有自恃伟大,还是在坚持和学习中搞音响。他们的音响,还是坚持数据第一,不是听觉第一。因为过分夸大听觉,过分自信听觉,完全忽视数据,就没有客观性。但不以数据好来说明一切。他们似乎是老老实实做音响,证明自己。或者说,日本音响从业者,是用发烧的精神做音响。

日本人在音响方面的希望与追求,是听觉和数据的统一。当然,他们坚持的观点是,听觉好数据不好,是检测方法不当;数据好听觉不好,终归还是不好。我们总是割裂二者的关系,听觉不好,却总爱夸大听觉能力;数据不好,又老是喜欢拿数据说事,最终什么都不是。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3 22:26, Processed in 0.02831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