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7404

查看

4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dickhu

25#
发表于 2010-7-29 14:2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2:02 编辑

《一曲难忘》(1945)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法国的肖邦为着事业和爱情、个人与祖国,经历了爱与恨、灵与肉的心灵冲突。尔后肖邦决心以巡回演出募捐筹资援助浴血奋战的爱国志士们,直至因劳累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此片别出心裁动用了浓艳的色彩,富丽堂皇的布景、考究的画面和各种蒙奇手法,被人誉之为“五彩缤纷的狂想曲',极富娱乐性,总之它的格调是一流的。

本片描写肖邦晚年的生活,尤其是他跟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爱情。

片中音乐由荷西·伊图尔比(Jose Iturbi)演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7-29 15:1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2:00 编辑


             《红磨坊》(2001)

克里斯蒂安(伊万-麦戈雷格饰)是个有着极高艺术天分的青年诗人,由于无法忍受庸庸碌碌的父亲而离开了家前往巴黎,在社会低层的波希米亚人聚居区蒙马特(Montmartre)落脚。不久,克里斯蒂安结识了一个整天苦艾酒不离手的艺术家图卢斯-劳特瑞克(约翰-莱奎扎莫饰),而这个艺术家的生活圈子是以“红磨坊”夜总会为中心的,这是一个充满性、毒品、狂热和疯狂康康舞的世界。在这里,克里斯蒂安疯狂地爱上了“红磨坊”的明星萨汀(妮可-基德曼饰),她是一颗"闪亮的钻石",是“红磨坊”乃至巴黎最漂亮的妓女。克里斯蒂安陷入了这场注定最终没有好结果的爱情。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近期推出的澳大利亚知名导演巴兹-鲁赫曼执导的歌舞片《红磨坊》,讲述的是19世纪巴黎夜总会的腐华生活。好莱坞当红影星尼科尔-基德曼和伊万-麦戈雷格分别在片中担任男女主角。《红磨坊》在制片建造的一个真实的红磨坊中拍摄。鲁赫曼的这部最新力作,亦歌亦舞,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下层社会人民的那种欢快、迷人的情调。巴黎的这个“红磨坊”,是一个华丽的聚会场所,不管是上层名流还是下层平民常常在这聚会。"红磨坊"将贫民和名流与工人、艺术家、波希尼亚人、女演员(或者说是妓女)连结在一起。

此片获得2002年度,第74届 奥斯卡金像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7-29 15:21:45 | 只看该作者
《巴黎红磨坊歌舞厅》

到过法国的旅游者,一般都知道巴黎有两个著名的歌舞表演厅,一个是位于市中心香榭丽舍大道的丽都,一个是位于城北蒙马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的红磨坊。如果说丽都具有美国百老汇风格,那么,屋顶上装着长长的、闪烁着红光的大叶轮的红磨坊则是较为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印象派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的名作《红磨坊》使这个歌舞厅蜚声世界。还有三部电影以红磨坊为主题,一部是法国大导演让·雷诺阿的《法国康康舞》,此外就是两版不同时期的同名电影《红磨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7-29 17:08:2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啊!老兄要坚持下去啊。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7-29 17:12:0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鼓励,大家一起努力,希望做成一个小小的指南。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7-29 19:10:24 | 只看该作者
苏菲.玛索的《安娜.卡列尼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7-29 19:22: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1:58 编辑

       《海上钢琴师》(1998)

《海上钢琴师》,意大利电影,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

为影片操刀配乐的是世界电影界著名和资深的意大利最具风格的作曲家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从处女作《法西斯分子》到1997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了,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 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其中随性的爵士音符随处可见,出彩的配乐表现出决不流俗的态度。影片请来 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 等钢琴独奏家,演绎 Jelly Roll Morton 及 Scott Joplin 等散拍乐名家的代表作品。1900在滑动的钢琴的上弹奏、与爵士乐大师斗法机巧跳脱,精妙无比,尤其是他透过舷窗看到暗恋情人即兴创作的那一曲《Playing Love》,更是温婉细腻如喁喁私语,被公推为全片最动人乐章。影片配乐最具吸引力的当属 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 与前 Pink Floyd 乐队大将 Rogers Waters 以及重摇滚乐队 Van Helen 的当家吉他手 Edward Van Helen,三巨头首度合作的电影主题曲《Lost Boys Calling 失去的呼唤》,悠远飘渺,增添几许传奇深度。世纪末回首世纪初叶最动人的海洋传奇巨作已经诞生。   

《海上钢琴师》绝对是最不容错过的与音乐有关的电影之一,Ennio Morricone 埃尼奥·莫里康内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

影片获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最佳艺术指导等5项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7-29 19:3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1:55 编辑

     
        《生活的颤音》(1979)

 "1976年清明前夕,郑长河因到天安门追悼周总理而遭到"四人帮"的爪牙、文化部某处副处长韦立的追捕,徐珊珊将他救下,并认出他就是在天安门广场帮自己抄录诗词的青年。郑无惧“四人帮”的威胁,深情演奏自己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提琴曲《一月的哀思》,使珊珊更加敬佩,两人情意相投。韦立正在追求珊珊,便向其父母反映郑的"反革命罪行",珊珊的母亲不许女儿再与郑来往,徐父却理解并同情二人。在珊珊舅舅章国梁的教导下,他们认识到要学会善于斗争。珊珊痛斥韦立的无耻,坚决要与郑在一起。郑长河在民众的呐喊声的启示下,把《一月的哀思》改成小提琴协奏曲。清明十分,徐家举行了一场小型音乐会,以悼念总理、声讨"四人帮"。韦立带领党羽赶来,欲置郑于死地。四人帮终于被粉碎,郑以青年小提琴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演奏怀念总理的音乐,铿锵的旋律回荡于每个人的心中。"

影片以1976年“四五”事件为背景,围绕郑长河、徐珊珊与“四人帮”爪牙做斗争的主线,穿插两人纯洁美好的爱情,表现当时那个年代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渴望正义到来的呼声。影片将剧情与小提琴协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更好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

该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7-29 19:5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1:50 编辑

     
       《钢琴课》(1993)

 简·坎皮恩的《钢琴课》(又名:钢琴别恋)是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所谓女性电影是指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再是女人世俗意义上与男人的对抗,而是一个内心独立、能够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在经过挣扎之后,与现实达成和解的过程。
 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成长电影。这里所说的成长,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从少年世界到成人世界的青春成长,而是一个已然成熟的人,成熟的女性,如何在生存环境和精神世界的冲突中寻求平衡,以获得内心平静的过程。
 影片把环境设置为一个幽闭荒芜的海岛,就是为了要让一切沉淀下来。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没有声音,只有旋律,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饱受煎熬,然而把挣扎变做无奈之后,却又沉醉其中的舞蹈。
 生命是一场无休止的挣扎,男人将之化为战争,女人将之化为舞蹈。

本片配乐为英国简约派(极少派)作曲家MichaelNyman。贝多芬失去了听觉还能谱写出抗争命运的篇章,如果一个聋哑人失去了弹奏钢琴的手指,她还能演出优美的乐章吗?毫无疑问,导演告诉我们这是可能的,尽管那是无声的乐曲,却绝对是最永恒辉煌的,她用别样的方式阐释了音乐的美妙。

片中大多数钢琴曲都是主演霍利·亨特自己弹的。
简·康平凭此片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大奖,但是她由于在家生产而不能亲自领奖。

由Michael Nyman为该片创作的音乐为影片增色不少,其主题音乐被香港音乐人改编成《暗涌》,林夕作词,王菲演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7-29 21:0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1:49 编辑

     《音乐之声》(1965)

《音乐之声》是由美国音乐剧的泰斗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据玛丽亚·冯·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传:《冯·特拉普家的歌手们》(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写而成的。 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美国剧作家勒曼。   
《音乐之声》于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汇的鲁德-方特恩剧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为50年代百老汇公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1965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电影版《音乐之声》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数百万观众的喜爱。人类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好莱坞音乐歌舞片中经典中的经典,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之笔。

电影版的拍摄地点也是在原著中提到的奥地利萨尔兹堡等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7-29 22:0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3:01 编辑

  
           《萨尔兹堡》        

位于奥地利西北边萨尔札克Salzach(又名茵河)河畔的萨尔兹堡原来属于侯爵大主教的领地,直至一八O五年才并入奥地利版图,是典型继承并且在现代生活中延续着传统的欧洲中型城市,矗立在山丘上的古堡与湍急环绕的河流交织着属于中世纪的影像,就像被下咒而永远停留在十六世纪的城市,美丽的近乎不真实。
莫扎特于1756年诞生在萨尔斯堡。

是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拍摄地。

作为伟大音乐家莫扎特和指挥家卡拉扬的出生地,萨尔茨堡是音乐领域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每年有4000多场文化活动在此举行,其中最重要的是萨尔茨堡艺术节,这个每年夏季为期六个星期的文化盛事,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指挥家和乐团来到萨尔茨堡,将这个小城市变成世界的舞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7-30 09:0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7-30 11:48 编辑

      《歌剧魅影》(2004)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汇音乐剧。又译:歌声魅影、剧院魅影或歌剧院的幽灵。改编自加斯通·勒鲁著《歌剧幽灵》。 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特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
《歌剧魅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870年的巴黎的故事。一个卡西莫多似的苦命人游荡在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年少的不幸让人们同情他的身世,但丑陋的面容更使人们对他恐惧与排斥,不知道他来了歌剧院多少年,但他安于成为人们心中的魔鬼,成为歌剧院的幽灵。  

《歌剧魅影》可以说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既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又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尤其是追逐幽灵的那一场戏,整个剧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响起了幽灵的声音,使观众置身其中,因为那句“我在这里”似乎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隔壁的包厢,而那幕吊灯突然坠落的戏也着实令气氛紧张刺激到极点,前排观众的惊叫与台上演员的呼声连成一片,在这方面,舞台设计玛莉亚·布琼森自然功不可没。   在全剧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复出现,罗尔与幽灵对这首歌的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于女主角克莉丝汀不同的爱情,最后这一主题在管弦乐中浮现,显示了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


电影版《歌剧魅影》2004年由乔·舒马赫导演,杰拉德·巴特勒、埃米·罗森、帕特里克·威尔森、米兰达·理查森等主演。   剧情同舞台剧版基本一致,只在个别背景和细节上有所改动。电影的最后一幕,年迈的Raoul买下八音盒,献在已逝的Christine的墓前,而在墓前,他又发现了应该是由Phantom献上的系有黑缎带的玫瑰花,花茎上赫然套着当年Christine最后还给Phantom的戒指。在40年后,人们已忘却了那段往事的时候,玫瑰花绚烂又孤单的开放着,留给观众无限的感叹与遐想……

早在1988年,音乐剧的创作者安德鲁·洛伊·韦伯就想用原班人马将其拍摄成电影,由华纳兄弟买下了它的版权。但在1989年韦伯与妻子莎拉布莱曼产生感情危机并于1990年离婚,莎拉布莱曼辞演女主角使此片的拍摄一再耽搁。直到十几年后,韦伯才又重新拾起了这个藏在心中多年的梦想,但此时原来的许多演员都已老了,尤其是近60岁的克劳福德婉拒了魅影这一角色使魅影迷们大失所望。因选角上的困难,华纳兄弟并不看好〈歌剧魅影〉的前景,只出了5500万美元。这让导演也很为难,他说:“如果我们请约翰屈伏塔或者班德烈亚至少要花8000万美元。”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剧组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演员。没有大腕明星的支持,但导演依然自信的说:“只要原来看过这部音乐剧的人有一半来看电影,我们就能有3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虽然音乐剧和电影本质不相同,但韦伯却对自己的新尝试,等了18年才拍成电影的作品,感到特别的满意。韦伯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每年要回到伦敦或纽约的剧院里看这部音乐剧。有的人甚至已经看过二三十遍。”不过,当电影版要上映时,他倒提出了最佳的“观影守则”:“不要去比较剧场与电影的版本,只要纯享受电影院里的《歌剧魅影》即可。”此外,除原音乐剧内的知名乐曲外,《歌剧魅影》的电影配乐也由安德鲁·洛伊·韦伯亲自操刀谱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3 23:39, Processed in 0.02465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