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7660

查看

3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5#
发表于 2010-11-15 11:02:03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两种方案推荐:

一、由兄弟们各自开推荐贴,想开的兄弟每人开一个,长期更新,不时推荐自己中意的好录音,然后大家就有话题可聊。

二、统一开设主题贴,长期更新。比如“巴赫康塔塔讨论专用贴”、“贝多芬交响曲讨论专用贴”、“莫扎特歌剧讨论专用贴”等等。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0-11-15 11:13:5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第一个方案比较好,但要把大家的帖子都集中在一个帖子里。类似“一枚又一枚”。但是要有分享心得。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0-11-15 11:20:42 | 只看该作者
每人的口味和风格都不一样,何况还有黑胶爱好者、模拟爱好者、数码爱好者,我觉得每个兄弟需要有个展示自己爱好方便别人了解的机会,大S兄以为呢?类似wangwei兄开的开盘带贴,和八爷开的黑胶贴这样的。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0-11-15 11:24:4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样,我的观点是要使大家轻松上阵。
一枚又一枚就很好,只有一个要求:
就是要大家谈谈心得。推荐也要有个理由嘛。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0-11-15 11:26:54 | 只看该作者
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有言:“要多弹琴,少谈琴”,看来他是深谙音乐难以言说之道的。

我想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有它的理由,其中主要的还是表现了语言和其它形式难以表现的内容,试想如果我们能够用语言或其它形式来表现音乐的内容,达到同样的感人效果的话,音乐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举例说我们只能笼统地用“快乐”“忧郁”“悲伤”等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而这在各位音乐大师的的手中则可化为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作品,而对我们情感产生的共鸣是上述几个形容词望尘莫及的。

对于爱乐,然而缺乏乐理知识又不会器乐演奏的普通乐友来说,聆听音乐大师出自心灵的作品,以引起自己感情的共鸣恐怕是接近音乐的最好方式。把音乐诉诸笔端实际上是试图用语言最有缺陷的部分来描述音乐最强大的优势,是我们乐友表达对音乐热爱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0-11-15 11:38:52 | 只看该作者
古琴大师吴景略先生有言:“要多弹琴,少谈琴”,看来他是深谙音乐难以言说之道的。

我想音乐作为一种独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1-15 11:26
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要言说,那也是一个人在言说。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举个老土的例子:我们在观看《蒙娜丽莎》这幅画时,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她的微笑可以另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我的观点是,与其自己去体会别人的感想,不如自己亲自去体会一番作品。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0-11-15 11:50:38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要言说,那也是一个人在言说。一千个人中就有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1-15 11:38

事实确实如此,有时看乐友感情澎湃激荡大作,由于个人感受不同,也只能权当美文来欣赏。
如有日忽发同感,则又惺惺相吸。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0-11-15 11:55:02 | 只看该作者
事实确实如此,有时看乐友感情澎湃激荡大作,由于个人感受不同,也只能权当美文来欣赏。
如有日忽发同感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1-15 11:50
这就是共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作品产生共鸣。另一种是两个人的感受大致相同而惺惺相惜。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0-11-15 13: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1-15 13:31 编辑

谈音乐,一般分为两部分内容。
其实就是客观资料和主观感受。
我个人更看重客观资料。
至于主观感受,正如广陵散兄所言,
类似欣赏一篇美文。
如果您从这篇美文里找到共鸣,
并且经常和这位网友有趋于一致的感受。
那恭喜您,您遇上了一位好朋友,也是“知音”。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0-11-15 13:3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11-15 13:46 编辑

从混沌初开的大喜,到闻香识径的欣喜,再到随心所欲的若有所悟,路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感觉就这样成长也不错。
现在是不怎么言、听各种感受和信息了(指音乐而不是音响,后者倒是愿听愿言的),除开不足为他人道的羞怯而外,真的很想享受“随心所欲”这四个字,虽然它们被用得太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阶段和亲近音乐的目的,还有习性,难以一概而论。有些关于音乐的基本概念或常识也是我们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
现在还深信那个说法(大意):古典音乐通常有三次创作,作曲、演奏和聆听。言说太多就怕影响这最后一次,是创作而不是学习。

不着边际离开具体音乐内容的交流,又是另一回事。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0-11-15 13:47:20 | 只看该作者
作曲、演奏和聆听
尘客 发表于 2010-11-15 13:33
如果是聆听唱片,那演奏和聆听之间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录制唱片。专业不太懂。但录制唱片这个步骤也非常重要的。先不要说什么对录音进行的修补。以前看一篇关于海菲兹的文章。文章说海菲兹速度快是技术好,是真正货真价实的。但现代录音后期制作甚至可以把一个小提琴手拉琴的速度加快,非常匪夷所思的。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0-11-15 14:24: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聆听唱片,那演奏和聆听之间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录制唱片。专业不太懂。但录制唱片这个步骤也非常重要的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1-15 13:47

那算三个半创作吧。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1:57, Processed in 0.027612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