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202418

查看

98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zwmm

373#
发表于 2011-3-1 13:25:40 | 只看该作者
对的,你们杭州同城要多走动,下次到杭州除了到zwmm兄家学习,也要到罗宾兄家练练叉腰肌

使用道具 TOP

374#
发表于 2011-3-1 16:33:16 | 只看该作者
九十年代德国dg公司为了录制更高品质的唱片,专们建造了一个4d录音棚,事实上这个录音棚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声录音室,而是一个声学效果出色、混响饱满清晰、声部残响丰富的地地道道的音乐厅!非常适合大型交响乐团演奏录音。因此,国外一些大唱片公司的立体声唱片产品,如dg、eml、菲利蒲、迪卡等,他们与国际一流交响乐团及知名指挥家合作的音乐产品,我们没有理由和必要无端地去怀疑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相反用古典音乐,特别是大型交响乐作品来检验、调整我们的试听空间,通过正确方法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调整出平衡、宽松、自然的好声空间!

使用道具 TOP

375#
发表于 2011-3-1 16:53:32 | 只看该作者
美声派的哲学是无论录音本身好坏,重播的时候势必要得到好的听感。

求真派的哲学是重现录音本身的好坏,好的录音重播好听,坏的录音重播就该难听。
scfan 发表于 2011-3-1 09:19

美声派属于婚纱照,求真派?也许新闻照?哈哈,开个玩笑。


使用道具 TOP

376#
发表于 2011-3-1 16:5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3-1 17:25 编辑
本来小弟我是求真派的,被尘客兄这么一点,有点醒悟。。。
scfan 发表于 2011-3-1 10:31

呵呵,你被尘客兄那充满尘间一客风采和气势的头像唬住了吧?你恐怕暂时还醒不了。
某种意义上,求真派也是一种美声派。

使用道具 TOP

377#
发表于 2011-3-1 17:31:52 | 只看该作者
ZWMM教授住杭州哪里啊,下次登门拜访啊!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3-1 13:16

好,有机会多交流!

使用道具 TOP

378#
发表于 2011-3-1 19:38:05 | 只看该作者
对的,你们杭州同城要多走动,下次到杭州除了到zwmm兄家学习,也要到罗宾兄家练练叉腰肌
scfan 发表于 2011-3-1 13:25


版主见笑啊!


使用道具 TOP

379#
发表于 2011-3-1 21:29:0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你被尘客兄那充满尘间一客风采和气势的头像唬住了吧?你恐怕暂时还醒不了。
某种意义上,求真派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1 16:55


还是老念狠,一把就掐住俺的七寸,揭露了俺的本质


使用道具 TOP

380#
发表于 2011-3-2 22:44:51 | 只看该作者
现实中,我们烧友口中所指的现场往往是指经过良好声学处理的音乐厅,那么我轻声的问一句:你家听音室的长、 ...
zwmm 发表于 2011-3-1 09:43


Z兄误解了我的意思。

正是因为我家的听音室(虽然也有80多平)完全不能和经过良好声学处理的音乐厅相比,所以才有了我上面的感慨和悲观。所以我才怀疑凭我们的区区陋室,到底能还原几成录音?





使用道具 TOP

381#
发表于 2011-3-2 23:3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水 于 2011-3-2 23:51 编辑
九十年代德国dg公司为了录制更高品质的唱片,专们建造了一个4d录音棚,事实上这个录音棚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 ...
zwmm 发表于 2011-3-1 16:33


Z兄,也正因为录音如此,我更加觉得我们的听音环境的设计理念相对于录音方式(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进去”的方式)开始就是错误的,至少在理论上来讲是不合理的。

我自始至终没有说德国dg公司等录音的质量问题,我指的是方式问题。您也已经提到了他们的录音是来自“一个声学效果出色、混响饱满清晰、声部残响丰富的地地道道的音乐厅”,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

我想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既然我们的录制的声音里已经包含了混响,残响等丰富的音乐厅元素,那么我们后期还原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复加”这些元素

这个原理就非常明确的表明:我们后期的声音还原环境(听音室)必须是全吸收式的,甚至在空旷的野外。而且左右喇叭的声音必须明确而无任何复加的各自直达对应的耳朵。

从这一点上来讲,频响好的耳机是最好的选择。1。无房间的干扰。2。几乎无相互干涉。3。左右对应性极强。

同时也是最能说明上面问题的东西。耳机里面重播的声音元素并无房间的干扰,等同于全吸收房间或空旷的野外。但他照样能而且更正确的重播录音(原来录音里包含的丰富混响堂音一点不少)。

当然耳机也有其他缺点,比较不能接受的是,削弱了人耳对声音定位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耳廓效应,听起来往往觉得声音不是来自前面而是头顶。另外一个就是只能独乐乐!

所以我还是这句话,虽然我们努力了,但声音的还原还是那么难,无论多好的录音,无论天价的器材,只能做到电声信号转换这个环节。尽此而已!

大家不要骂我泼冷水,其实我也一样烧!我们在烧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舍本求末会很累的!

使用道具 TOP

cwz

382#
发表于 2011-3-3 10:43:5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既然我们的录制的声音里已经包含了混响,残响等丰富的音乐厅元素,那么我们后期还原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复加”这些元素。

这个原理就非常明确的表明:我们后期的声音还原环境(听音室)必须是全吸收式的,甚至在空旷的野外。而且左右喇叭的声音必须明确而无任何复加的各自直达对应的耳朵。"

哈哈,还应当把喇叭摆到和录音时的麦克风一样的位置吧?如果录制的麦克风用两个以上就麻烦啦,赫赫,唱片里不但有信号强度还有位置啊!

在下赞成如水兄的观点:虽然我们努力了,但声音的还原还是那么难,无论多好的录音,无论天价的器材,只能做到电声信号转换这个环节。尽此而已!

虽然如此,也不妨碍我们的追求吧,我们追求高保真,并不要求全保真。如果出来的声音鼓像鼓、号像号,乐队位置不乱套,赫赫~~

使用道具 TOP

383#
发表于 2011-3-3 09:5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3-3 09:53 编辑
我想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既然我们的录制的声音里已经包含了混响,残响等丰富的音乐厅元素,那么我们后期还原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复加”这些元素。

这个原理就非常明确的表明:我们后期的声音还原环境(听音室)必须是全吸收式的...
如水 发表于 2011-3-2 23:34


很有道理,但吸收也要平衡,如果多使用同类吸音材料,可能会只吸收部分频段声音,造成频响曲线的凹陷,和声音的不平衡。

另外,适当的扩散还是需要的。

zwmm兄房间内喇叭侧后方的两块扩散版,我很好奇,在四面墙壁上(不包括天花板),zwmm兄只在这两个部位使用扩散,是如何摸索出来的?Jim Smith在Get Better Sound一书里也推荐这个位置。


使用道具 TOP

384#
发表于 2011-3-3 09:02:22 | 只看该作者
Z兄,也正因为录音如此,我更加觉得我们的听音环境的设计理念相对于录音方式(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进去” ...
如水 发表于 2011-3-2 23:34


如水兄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的听音室不可能做到全吸收,让我们的听音环境尽可能与来自“一个声学效果出色、混响饱满清晰、声部残响丰富的地地道道的音乐厅" 的录音产生加法效应,应该是我们最现实的追求....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16:05, Processed in 0.03130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