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0289

查看

106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397#
发表于 2014-7-1 00:07:17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张图是网上下载的,我自己的两张品相残破得多,盘面划痕严重,播放起来炒豆声断断续续。然而用单声道唱头,听到了比CD还真切的钢琴声。虽然CD声音纯净得多,但与这套LP一对比就觉得有些假,有些干,有些瘦。这次听不同以往,动态出来了,色彩出来了,力量出来了,现在终于觉得当年下决心买这么残的碟不愧是英明的决定,因为价格实在是贴地皮。炒豆声嘛,听惯了,也就适应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是啊,只有在黑胶的得当调整中,才能尽显吉泽金美妙的音色和动态。  发表于 2014-7-1 06:56

使用道具 TOP

398#
发表于 2014-7-1 00:36:4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喜欢富特文格勒,所以对托斯卡尼尼一直不太感冒。但慑于他的威名,各种唱片也收了一些。他的贝三赫赫有名,我老早就买了RCA托氏系列CD的一盘,后来又淘到HMV ALP金标黑胶。今天用单声道唱头重新听一遍黑胶,不住地感慨,这才是暴君手下的贝三啊!Listen to the thump and beat! The trumpet, the bright and piercing trumpet! 力量!力量!滚滚向前的力量!就连第二乐章也充满力量,没有任何自怨自艾的所谓葬礼气息,而是沉着坚定的巨人步伐。以前不明白为何托氏的乐句要结束得那么决然,没有延宕,也不拖拍,更没有煽情。这次感受到NBC乐队巨大的声音能量,明白了托氏这样听上去恪守乐谱,是为了能够营造乐声的压迫感和紧凑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实际上,托斯卡尼尼的音乐深有听头,仔细探究,无论他的任何演绎都有道理:快有快的道理,力透纸背的道理,张力万钧的道理。但他的绝大多数录音受累于H8,即便是头版黑胶也无奈动态显现不出来。  发表于 2014-7-1 06:59

使用道具 TOP

399#
发表于 2014-7-1 23:4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2 00:43 编辑

      
      狗狗去了学校,虽然有些想念,但每天回家可以把平日用来溜狗的时间听音乐,也是不小的收益。对不起了,小狗子,过几天再去接你。

      听黑胶比听CD费功夫,单是将唱机调水平,就要花不少时间,特别是像我用的LINN和LENCO这类老家伙,歪歪扭扭是难免的。所以挪一次地儿要下很大的决心,做好两三个小时的准备。大热天的,更是累人。

      一旦调好了位置,把胆机点着,放上一张碟,把唱针挪上去,坐回到陷出屁股坑的沙发里,,,嘿嘿,一切就都好了。

      今晚北京大雨,雷声滚滚不息。关上门窗,拉上窗帘,任它电闪雷鸣,风狂雨躁,我的面前只有奥伊斯特拉赫和贝多芬。

      邻居贴子里讨论着贝小协,不少乐友推崇奥氏与克鲁伊腾在COLUMBIA的录音。我买不起SAX地球版,只有一张EMI FRANCE 70年代的再版,一张德国HORZU的再版。前几天听过HORZU版,今天听EMI版,觉得还是这版声音均衡些,小提琴声音少了些“钢丝”味,有我偏爱的暖意和丝质感。确实是名录音,虽然是头版发行多年后的再版,但声音依然是高质量的,主奏与乐队各自的份量处理得很恰当,小提琴比现场要突出些,琴声听得更真切些,同时乐队的气势和包围感依旧强烈有力。奥氏一贯地浩然正气,俯仰天地,悲天悯人,从容挥洒,听起来真是过瘾,不用挖心思去琢磨这里表现什么,那里说明什么,只要静心聆听,心灵已得充盈。
      因为这两天正烧包单声道,便拿出奥氏与EHRLING及斯德哥尔摩乐团合作的COLUMBIA 33CX单声道唱片来对比一下。还有一张FCX法国版。其实两张买来后都未听过,总想着等到单声道系统搞好后再专心听,否则在立体声唱头下听总觉得是轻轻尝一口,没能真正领略当年大师卓绝的风采。今天就没理由不听一下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张录音中乐队声音的比重并不算小,虽比不上今天立体声录音的效果,但也没像早期协奏曲唱片那样,乐队只是蒙蒙地在背景里体现一下存在。相应地,小提琴声音也不像此前其他单声道唱片中那样突出,音场愣是向后退,几乎与乐队融合在一起了。这一版演奏,奥氏听上去似乎比与克鲁伊腾合作时内敛些,拍子和轻重的自由度稍微有所控制。尽管如此,单声道唱片还是免不了有唱“独角戏”的效果,不由得听者将注意力尽数放在奥氏的琴上。

      是否单声道唱片真如有些乐友所说,更适合听单件乐器,或是小型室内乐呢?我不敢枉断,还得再多听几天,再给自己寻个结论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00#
发表于 2014-7-2 00:1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2 00:44 编辑



      有了单声道唱头,就得物尽其用,多挖出几张单声道唱片来听听。翻看藏单,发现居然有一张VEGH四重奏与ETIENNE合作的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和五重奏。厂版是DF2,标签上写着LES DISCOPHILES FRANCAIS,不知道是什么来头。片况一般,有少量的杂音。

      这首五重奏我非常喜欢,常令我回想起法比幽静的乡村,以及当年自己独居幽室听乐的情形。演奏只能说中规中矩,节奏十分地平衡和稳定,没有什么夸张的地方,但也没有不到位的地方,基本上是让乐句自动流淌,不添加什么人工味道。其实也不容易噢。声音嘛,除了几件乐器全部堆在音场正中央外,乐器的真实感和清晰度无可挑剔,尤其是单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单独演奏旋律时,悠然、坦荡、不疾不徐,浮若眼前,,,大提琴低音下沉也很够力。关键是,自然生动的声音与自然生动的演绎,相得益彰,相互支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01#
发表于 2014-7-2 11:22:17 | 只看该作者
向石兄学习。

使用道具 TOP

402#
发表于 2014-7-3 22:5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3 23:43 编辑


      这两天魔障了,没有办法,天天拿各个厂牌的单声道唱片试听。西敏寺WESTMINSTER的一张海顿八重奏不是很理想,些微郁闷了一下。

      换上这片CAPITOL的米尔斯坦,一下子又开心了。刚读了台湾苏友瑞先生关于从“音”与“乐”两个不同层面欣赏古典音乐的文章,再听这张唱片,颇有感触。以前听米尔斯坦的CD和LP,总觉得他老人家的琴声有些纤细,这位海菲兹的师兄琴拉得似乎没有师弟凿实。用单声道唱头听这张唱片,米氏的声音稳健、敦实,有些地方凝厚、朴拙。他在CAPITOL的录音都比较早,正值中年,是否晚年变得纤巧,还需再对比着听几张,再下结论。这张片子还有一点突出的地方,就是乐队声势庞大,如果不再皇帝位听,不一定能辨出这是单声道录音。



      这张弗朗切斯卡蒂就更有意思了。以前我多次用其中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招待前来听乐的朋友,因为弗氏的演奏非常特别,虽然没有斯拉夫提琴手的那股野劲儿,但如泣如诉的情绪表现得很到位。特别是中间弱音的一段,他比其他人拉得更文弱,十分哀婉动人,接近哨音的效果了。这一段多次遭到访友的咋舌称赞。

       但是因为片况不好,盘面上有一条长划痕,每转一圈都会“嘎拉”一声,有点破坏情绪。据说单声道唱头对垂直于音槽的划痕不那么敏感,这次得到了证实。“嘎啦”声变得了轻轻的“啵”声,响度也有所降低。背景噪音减少了,小提琴的浮突感更加强烈了,仿佛站在乐队前面,越过了音箱前沿线。琴弦磨擦这样的细节交待得更清楚,音量起伏更明显,但是那段哨音却没有从前那么诱人了,不像以往那么招摇,感觉上稍稍温和朴实了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Capital的米尔斯坦的录音大都是mono的,都非常出色  发表于 2014-7-3 23:38

使用道具 TOP

403#
发表于 2014-7-3 23:4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33兄,您可真勤奋,都快12点了。

使用道具 TOP

404#
发表于 2014-7-4 00:4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4 01:01 编辑



      得,MM33兄一句话,烧劲儿更浓了。再拿出Milstein在Capitol录的门德尔松,过把瘾吧。

      先接上CD系统,听一下他1970年代同维也纳爱乐和Abbado录的另一版本。十五年前,刚开始收CD的时候,看不少文章对此版本大赞,有人甚至将其作为门德尔松小协的首先推荐版本。当时买来听后,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心里还奇怪为什么受到如此高的评价。

      这回听CD,依旧没有什么强烈感受,虽然对米氏中正平和的演绎比从前更加能够接受了。以前更中意浪漫、夸张、悲情的小调调。

      换回黑胶单声道系统,立体声CD宽出音箱两沿的音场消失了,乐队里的低音齐奏也没那么有冲击力了,然而那把小提琴,那把小提琴哟,,,真如MM33兄所言,演绎与音效俱佳矣。听听第二乐章吧,那把琴就在面前倾诉,,,那双弦和声,一弦旋律,一弦颤音,精湛无比的技巧,毫无疏漏,,,那鼓声在后场远远地、轻轻地震动着,难怪有老烧认为单声道亦能营造现场感,,,主题再现时,米氏竟能够换了一个声音,仿佛另一个人再次重复前面那段忧怨的诉说。第三乐章,米氏拉得不疾不徐,也不过份煽情,青春的悸动和内心的喜悦都在流畅平稳的旋律中层层剥现。如此说来,米氏担当门小协的首选推荐版本,应是当之无愧。

      二十年前,在山东军营里军训,远离家门,远离文明,为了临时战友们有更多机会出去寻开心,把所有外出机会让给班里其他人,自己憋了两个月未能迈出营门,一天天数着回到北京、回到文明世界的日子。周日不训练的时候,在蒿草丛生的训练场边,找一棵遮阳蔽日的大树,伏在树根上读几页青春时代该读的闲书,听微风送来的鸟鸣啁啾。打开walkman,听帕尔曼拉门德尔松。到第二乐章,小提琴与双簧管一唱一和,演奏者愁肠百转,聆听者百感交集,禁不住潸然泪下。

      此后二十年,在各类音响上听过许多版本的演奏,这首小协对我而言变得越来越熟悉,同时也就越来越无趣,心里跟着旋律不停唱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对作品和演绎认真揣摩欣赏的能力。然而,这个子夜,米尔斯坦为我重新讲了一遍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但聆听他声情并茂的讲述却是一番崭新的经历,这故事也便有了一层新鲜的涵意。噢,感谢大师,感谢斯坦贝格和匹兹堡乐团,感谢Capitol的录音师,感谢Lenco和Denon的工程师,感谢已远赴欧洲的老关,感谢MM33兄深夜飞来的一句鼓励,感谢晚餐时小学同学埋单的一瓶澳洲红酒,感谢忙忙碌碌的生活造成的巨大心理反差,感谢同好们矢志不渝对音乐及音响艺术的坚守与信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Capital的录音特点是浓郁多汁,不暴戾、不飘逸,也不水灵。它把米尔斯坦的中年记录得非常传神。但说实话,那时的米尔斯坦没有灵动,有些迟滞。相反,米尔斯坦是老当益壮,他的绽放是在进入50岁以后。  发表于 2014-7-4 01:46

使用道具 TOP

405#
发表于 2014-7-4 05:2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4 05:33 编辑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难道M开头的方家都是夜猫子?夜里2点还在网上溜达?

      请问Meta兄,米尔斯坦50岁以后的录音在哪家公司比较多?我只有几张EMI的。不知道是早期录音的翻版,还是后期的录音?

      另外,两兄,小弟友情提示一下:Capitol原意是古罗马七座山丘之一,是过去罗马早期城堡所在地,近代多指美国国会山及国会大厦,从唱片的标记能够看出指的是后者。Capital都知道,是首都的意思,当然也是个形容词,主要、首要的意思。

使用道具 TOP

406#
发表于 2014-7-4 17:58:21 | 只看该作者
米尔斯坦在Capitol的录音一直持续到1966年,实际上是并行时期的录音,但比较这一时期的诸多现场录音,会发现米尔斯坦也是音乐会型演奏家:现场录音中米尔斯坦的表现显示出技术上的游刃有余之外,情感表达方面是浓郁的,甚至是浓到化不开。相比较,录音室内的罐头制作,制约了米尔斯坦大开大阖的情感幅度。当然,现在能听得到的40s-60s年代的现场录音清一色来自于档案录音和私人录音,也几乎都是CD。

使用道具 TOP

407#
发表于 2014-7-4 21:5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5 12:25 编辑


      HMV ALP 1101,是1950年代单声道录音的发烧片。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演奏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的《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喷泉》。今天一开声,令我又吃一惊。听不出音域的妥协和压缩,倒是每逢单件乐器突出的段落,主奏乐器的质感十分逼真。最后的亚平安大道一节,高潮段落与一开始的弱奏动态比、以及全团合奏的气势要输给CD,但乐曲表现的意念上并不差。想想这张碟大约是1953年发行,60年了。60年后的CD会如何。

      注:看了MM33兄下面的点评,补充一下:上面说输给CD,是指其他乐团1990年代的立体声录音,并不是说这张唱片转成的CD。还有,我猜MM兄肯定是看世界杯法德大战来的,对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真不错!托斯卡尼尼的单声道唱片比cd强太多了。  发表于 2014-7-5 08:29

使用道具 TOP

408#
发表于 2014-7-5 12:0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7-5 12:35 编辑



      昨夜,德国1比0胜了法国。从场面上看,略微有点儿令人失望。相对而言,法国人踢得更积极些,进攻的配合上好看些,球员个人的技巧展现更加丰富多彩,就像他们的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和变化。但德国足球的美,一如他们的音乐,存在于整体的结构中。就说防守的队型,总是齐整有序,没让法国人打出过反击来,也没让法国人前场出现一次以多打少的情况,其严谨与沉着真是令人赞叹。这样的踢法很难获得现场的掌声,也不大激动人心,但是胜利的结果足以证明其先进性。看德国人踢球,欣赏德国足球的美,也得像听德国古典音乐一样,沉下心来,慢慢品味。没办法。

      违背“子时入睡”的祖训,是要付出代价的。我想今早晕头涨脑的不止我一个。至少MM33兄比我好不到哪儿去。

      周末还要加班,但总要完成家务作业,陪伴家务的是这张Eric Clapton的Slowhand。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是吉他和架子鼓似乎有助于鼓足干劲,大干快上。这张专辑史上有名,但录音效果并不发烧。虽然第二首You're Wonderful Tonight耳熟能详,但最有意思的是第一首Cocaine。这首唱出可卡因带给人奇妙感觉的歌曲最早来自J.J.Cale,却是Clapton将其唱红(Wiki说的,不对请指正,对流行音乐真是没什么研究)。Clapton自己说,这是一首反毒品的歌,但没有直接说毒品如何如何不好,而是中立地讲述自我感受,令听者自己去判断。想起我们的历史教育、道德宣言及各种口号,Clapton的小心眼儿是不是更有效呢?其实我认为这样做是理解人性和心理学,因此就是循着科学的路做事。今天嘛,有些喊口号的人是虔诚的信众,呼喊是激愤的表达,有些则根本就是伪君子,既不相信口号,也不想实现说服大众的目标。口号喊了,钱到手了,that's it, call it a day。

歌词如下,说实话,不太容易理解:


If you wanna hang out youve got to take her out; cocaine.
If you wanna get down, down on the ground; cocain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cocaine.

If you got bad news, you wanna kick them blues; cocaine.
When your day is done and you wanna run; cocain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cocaine.

If your thing is gone and you wanna ride on; cocaine.
Don't forget this fact, you can't get it back; cocain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cocain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she don't lie; cocain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16 18:37, Processed in 0.033894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