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8774

查看

428

回复
返回列表

go

陆续来一些珍贵的收藏(君特·拉敏和他的录音遗产)

1#
发表于 2011-8-27 16:32:3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6-4-24 21:37 编辑

珍贵的黑胶收藏目录
1.键盘狮王巴克豪斯和指挥大师伯姆双签名珍贵唱盘(第1页1楼)
2.Scotto、Cossotto、Bergonzi亲笔签名版《弄臣》(第1页3楼)
3.吉泽金亲笔签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首版限量版(第1页4楼)
4.李帕蒂贝桑松最后音乐会的故事(第1页11楼)
5.谢霖1954年首套巴赫《小六无》亲笔签名版(第2页13楼)
6.1965年阿格里希肖邦钢琴大赛决赛现场录音(第3页28楼)
7.RCA阿卡多1962年首套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3页32楼)
8.冈波利、海菲茨、施内德汉等不世出贝多芬小协的录音(第4页40楼)
9.1939年门格尔贝格-巴赫《马太受难曲》录音(第4页44楼)
10.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女大祭司----莉莉·克劳斯(第5页57楼)
11.米凯兰杰利现场录音(第7页73楼)
12.歌唱女王Adelina Patti的32首录音全集(第7页78楼)
13.1942年Walter指挥大都会《唐璜》现场录音(第7页81楼)
14.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9年首演录音(第8页87楼)
15.费里尔-克廉佩勒1948年7月6日《复活交响曲》)(第9页98楼)
16.唱片中的故事--范·克莱本的1958年莫斯科大奖赛(第9页102楼)
17.当大师遇到大师时----凯瑟琳·费里尔唱片欣赏(第11页124楼)
18.《1956年DG公司莫扎特限量纪念专辑》(第12页133楼)
19.《“乌拉尼亚”英雄》的故事(第12页135楼)
20.《肯普夫1953年贝多芬钢协全集亲笔签名限量版》(第13页155楼)
21.格吕米约的最后录音室录音----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第15页178楼)
22.小提琴大师舒姆斯基Shumsky的类比录音(第19页219楼)
23.史上第一套《唐·卡洛》录音(第20页237楼)
24.EMI 历史上唯一一套豪华精装----卡拉斯的《卡门》(第21页244楼)
25.小提琴珍品《吉普赛之歌》Zigeunerweisen(第22页259楼)
26.艾尔曼亲笔签名唱片(第23页268楼)
27.发烧录音----《天方夜谭》(第24页282楼)
28.发烧录音----《火鸟》(第24页287楼)
29.史上第一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施纳贝尔(第25页293楼)
30.众多拜罗伊特现场的《帕西法尔》----克纳佩茨布许的扛鼎之作(第25页294楼)
31.藉由一张唱片留名青史的小提琴家----埃里希•罗恩(第25页299楼)

32.《阿佩乔尼》群芳谱(第27页324楼)
33.谢霖三张碟(第28页327楼)
34.黄金小号---Mario del Monaco唱片(第28页334楼)
35.德彪西《海》录音欣赏(第29页339楼)

36.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RCA的一张录音(第29页343楼)
37.米沙·埃尔曼的早期录音(第31页366楼)
38.拜罗伊特巡礼----瓦格纳歌剧在绿丘(第32页375楼)
39.美声歌后--苔芭尔迪唱片集萃(第32页383楼)
40.斯特拉文斯基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第32页384楼)


41.回眸1936年旧金山《女武神》第二幕现场录音(第32页383楼)
42.傅聪在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大赛(第34页398楼)
43.小记安妮·费雪伦敦录音室录音全集(第35页409楼)
44.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唱片典藏(第35页415楼)

45.君特·拉敏和他的录音遗产(第35页418楼)
键盘狮王巴克豪斯和指挥大师伯姆双签名珍贵唱盘
这张唱片,首版德国压片橘金标,240g。封面正面是“键盘雄狮”巴克豪斯的亲笔签名,用的是50年代很稀奇的“原子笔”,如今看来用来签名效果很不好,但巴克豪斯的签名行笔一笔一划认真到近乎古板,毫无他在键盘上雄健豪迈的万钧之势。背面是指挥大师伯姆的亲笔签名,也用的是原子笔,伯姆的签名和他的为人一样内敛、柔和,真是见字识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8-27 18:27:3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巴克豪斯的签名很严谨啊,行笔间没有丝毫阻滞,很流畅。
好奇m兄是因为这签名还是因为“首版德国压片橘金标”而下手的呢?是在国外淘回来的吧?确实很珍贵的收藏。

点评

就是因为两位大师的签名啊,集齐一张唱片上两位大师都签了名很不容易啊,50欧。瑞士巴塞尔一位收藏家的珍藏。  发表于 2011-8-27 20:21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8-27 20:5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6-1-2 23:35 编辑

DG上世纪60年代发行了一系列斯卡拉歌剧院、弗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录音的意大利歌剧,我们耳熟能详的有Votto指挥的《茶花女》、《艺术家的生涯》、嘎瓦泽尼指挥的《假面舞会》、桑蒂尼指挥的《堂卡洛》、塞拉芬指挥的《游吟诗人》等。唯一一位不是意大利大师的就是库贝利克指挥的《弄臣》,这个录音尽管由德国唱片公司录制,但所有演职人员包括乐队、合唱队均来自于意大利,由捷克的指挥大师库贝利克指挥。我们可以看到卡士集中了6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当红明星歌唱家:斯科托、柯索托、贝尔贡齐,也有德国歌唱家中少数活跃在意大利歌剧舞台的男中音费谢尔·迪斯考。难能可贵的是,先前的这位收藏家一定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辛苦地等在剧院的后台,请唱片中出现过的这些明星一一签名。现在可以辨认的有:左面最上是柯索托的签名,下面是伊沃·温克的签名,中间绿色笔写的是贝尔贡齐,右上蓝笔签的应该是斯科托,右下应该是皮埃罗·迪·帕尔玛。虽然收藏家签过名的这套是小花的版本,但其价值远远比早先的大禾花版不知要大多少。对于这位收藏家痴迷艺术、热心收藏、恒久的毅力,不得不致以最高敬意。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套珍贵的唱片来到遥远的东方,继续她的收藏之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8-27 21:50:32 | 只看该作者
瓦尔特·吉泽金作为两栖德奥与法兰西音乐的钢琴大师,留下过一套非常完整的莫扎特钢琴独奏作品全集,虽然是单声道录音,但由于非常完整而且是历史上第一套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完整录音,吉泽金对于莫扎特的演绎理念和处理手法光照了半个世纪不曾磨灭。这套限量版全集出版于大师生前的1954年,这时的大师正迎来他战后的第二次演奏生涯的高峰。具体的限量数是多少不得而知,但从编号223可以知道,这是非常靠前的号码。缎盒豪华包装,里面的11张唱片每张都有独立的外套和内胆,虽然由法国EMI发行,但盘标告诉我们这是由英国压片的红标天使版,属于非常早期的制作,和说明书上标明的1954年是符合的。说明书中有一份吉泽金亲笔写的莫扎特钢琴作品评述影印件,更珍贵的是在说明书中有吉泽金的亲笔签名赫然在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8-28 01:25:1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仰慕!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8-28 05:57:29 | 只看该作者
季泽金那套只能仰望了。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8-28 08:10:22 | 只看该作者
好!请继续。。。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8-28 10:05:01 | 只看该作者
端得是好东西!可惜不能收入囊中,只有流口水的份。

PS 巴克豪斯和伯姆的签名确实颇令人玩味。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8-28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季雪金的莫扎特,还是应该收33cx版,声音要好很多。

点评

单张的收集齐难度更大,而且这是限量纪念版,出版年份是1954年,英国压片,我和自己有限的几张蓝金标相比较的结果是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且,收藏价值绝对是全集来得罕见。  发表于 2011-8-28 17:45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8-28 18:3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10-9 20:42 编辑

这篇文章是根据168资深乐友felixcat的文章改写编辑的:


李帕蒂贝桑松最后的独奏音乐会的故事

回顾李帕蒂的一生,李帕蒂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导致这句话的原因相信大家都不难猜到:他伟大的艺术成就与多舛的命运之间的巨大反差。


李帕蒂绝对没有朗朗、李云迪幸运。首先尽管当时他的唱片很热销,但在公众所知的范围内他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收入;就算他有丰厚的收入,他也没机会从中享受到富裕给他带来的便利;他要把钱用在挽救自己的生命之上,要用来治病;他不能像李云迪那样,花300万港币买一辆跑车来爽,并跟记者说开跑车有助于练琴之余放松精神(这里并无评论李云迪之意);更不幸的是李帕蒂自己没有能力负担治病的沉重花费,以致一度准备要靠巡回演出来赚钱治病;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多里,稍微能缓解他病情和疼痛的新药物cortisone(可的松,如今已经便宜到白菜都比它来得贵一些),他都没办法自己完全负担(的确当时这种新药价格很贵,幸亏梅纽因、明希、斯特拉文斯基等好友帮忙垫了一笔钱)。

其实最终夺取李帕蒂生命,直接的凶手不是白血病,而是他的肺部感染(或者说,白血病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因为白血病以及治疗白血病的抗癌药物几乎摧毁了李帕蒂正常的免疫力)。我并不知道确切的详情,但这是事实:李帕蒂在40年代末的时候,体内只有一边的肺是能工作的(另一侧肺叶可能是长期感染毁损了或萎缩了?),因此肺部感染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钢琴家虽然演奏时并不像歌唱家那样需要极大的肺部活动,但钢琴家的演奏绝对是极端耗费体力的工作,当然也需要有一颗工作正常的心脏和机能健全的肺的支撑。所以,可想而知,只有一侧肺叶功能健全的李帕蒂,常年坚持公开演奏和录音工作,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才能完成啊!

还真没见过有这么拼命的艺术家的:他在贝桑松举行的最后那场音乐会,是在不顾医生警告的前提下使出极顽强的意志去完成的(其实没有完成,在演奏完节目单上倒数第二首肖邦的圆舞曲之后就因极度疼痛和虚弱当场晕倒,因此还剩一首肖邦的圆舞曲没能演出,不过休息苏醒过来后作为一个补偿,李帕蒂改演了一首体力需求稍小的巴赫“Jesu Bleibet meine Freude”作为结束)。当时演出的时候观众都看到了李帕蒂脸上痛楚的表情,但他的演奏听上去却仍然那么富有魅力。可见此时李帕蒂带给听众的,是比我们通常意义下的艺术所高一个层次的“艺术”了。那场音乐会录音里他演奏的舒伯特的两首《即兴曲》,是唯一让我听得惊心动魄的一个钢琴录音——我自己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听我心里都是不由自主的紧张。

在那场最后的音乐会中,中场休息之前最后的曲目正是这两首舒伯特的作品。在演完这两曲之后,由于李帕蒂觉得异常疼痛,因此在后台休息的时候让医生补打了一针止痛药,可惜这一针止痛药不足以维持他演完下半场的肖邦14首圆舞曲。

但是李帕蒂却又是幸运的,他演奏的独特风格和气质,据记载连音乐界各位大师们都佩服之至。例如,科尔托对他的评价是:“不管是莫扎特或是巴赫,贝多芬还是肖邦,他都能超越单纯的音符,表现出作品精神意味的正确理解力。”还有卡拉扬、托斯卡尼尼等人的赞誉这里就不提了。

我相信现在我们从李帕蒂留下来的录音里,是不能完全感受到他演奏的真正魅力的,因为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录音水平不足以百分百传递钢琴的音色。甚至我觉得假如来一个盲听测试,也未必人人都能够分辨得出哪一个是李帕蒂的录音。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他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录音里面一窥他的风采。

同时,我觉得不应该用钢琴家弹钢琴的方式去看李帕蒂,因为实际上在之前一些评论者的文章就指出过:李帕蒂是以作曲家的眼光去理解并演奏钢琴作品的。事实上,李帕蒂在法国深造的时候除了跟科尔托学习钢琴演奏之外,还跟杜卡(Dukas)学习作曲,还有跟明希学习指挥。并且在李帕蒂成长过程中的教师有不少都是有作曲家身份的:比如说李帕蒂的教父埃内斯库(Georges Enescu)本身就是罗马尼亚杰出的民族作曲家和小提琴家。李帕蒂有自己的作曲作品:他的作品风格属于新古典主义,有浓厚的罗马尼亚民族风格。比如他1941年的作品《奏鸣曲》,就是取材于罗马尼亚民歌的三乐章作品。法国作曲家普朗克评价李帕蒂为:一位有非凡灵性的艺术家
有人还指出,假如李帕蒂没有得上白血病的话,他将会发展成一位作曲家——不管此说是否有充分依据,但不可否认的是白血病中断了李帕蒂的作曲生涯。但是假如要找出为何李帕蒂的演奏能让如此多的大师都折服的话,那他的以作曲家的眼光来解析作品的演奏风格肯定是原因之一——也正是这一点,就足以使得李帕蒂在众多的钢琴家中独树一帜了。

假如看回李帕蒂的演奏,现在一种错误的印象是:觉得李帕蒂是擅长演奏肖邦、莫扎特作品的那类钢琴家。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李帕蒂的性格和他病恹恹的外表是完全两个样的。李帕蒂是一个很现代、很有革新精神、演奏范围广的艺术家,他的演奏包括了从巴赫到巴托克、从斯卡拉蒂到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李帕蒂还负责了巴托克第三钢协在瑞士的首演(安塞梅指挥,有录音留存)。李帕蒂在现场音乐会里演奏的曲目范围要比他留下的录音里广阔得多,只是由于对录制的精益求精和身体状况的限制,李帕蒂在一天内只能录很少的东西,并且也不能持续地录音,所以他留下的独奏录音里巴赫、莫扎特、肖邦的作品是重点,而协奏曲的录音里舒曼、格里格、莫扎特的钢协几乎就是我们从录音中能够获得的第一印象了(要知道,据不完全统计:李帕蒂在音乐会里一共演出过共23首钢协!而且现在我们知道,李帕蒂生前为公开演奏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做了很多准备,而且已经与Legge商量好在1949年录制这部协奏曲,但由于李帕蒂的健康恶化,我们没有足够的幸运听到李帕蒂的《皇帝》了!)。因此,假如我们光从录音来判断他的演奏范围,很容易被误导。不过人死不能复生,我们现在想要去了解李帕蒂,唯一能做的就只能听他留下的录音了。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容易被误导的还有另外一方面:唱片对演奏者和乐团的错误标注。对于李帕蒂的录音,听CD的朋友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倒是以LP为音源的朋友要留心了,由于WalterLegge有时比较健忘(有人指责说Legge实际上是故意撒谎),使得有些不是Lipatti演奏的录音,被错误地认为是李帕蒂的录音——够恐怖吧!例如,很著名的一个例子便是1981年之前EMI出版的所谓的李帕蒂演奏的肖邦第一钢协的录音(当时CD仍未面世),后来被证实是其实是波兰女钢琴家Halina Czerny-Stefanska(有车尔尼血统的后裔)的录音。后来EMI在出版参考系列的CD的时候在说明书上解释,以前造成这个谬误的原因是因为管理上的错误,但问题是:之前出版的LP,是Legge本人和李帕蒂的夫人Madeleine Lipatti一起检查、确认母带的,所以出了问题责任在谁?——并且再加上,Legge不单只亲自听过李帕蒂的演奏,并且李帕蒂的所有录音室录音都是Legge负责监制的,所以Legge有什么可能分辨不出一盘母带里演奏的人是不是李帕蒂本人呢?——可能的解释就只能是他故意这么做,或者便是太粗心了;可能合理但却很难让人信服的还有一个可能性:由于录音效果不佳导致体现不出演奏家的风格。

1950916这场最后的独奏音乐会的实况,当时是由瑞士的电台使用开盘录音机录制的,并且录音也作了广播。按理来说,这些录音的音质应该是和李帕蒂的录音室录音音效差别不大的。但是可惜得很:由于当时所谓的瑞士音乐家联盟制定的法规规定:现场演出并且用于广播的那些录音,录音母带一定要在广播节目播送完之后的三个星期内全部彻底销毁,不得留任何备份(现在看来,这真是一个遭天杀的规定,不知道当初是谁提出这么变态的规定!)。因此,李帕蒂的如此珍贵的最后的两场音乐会(包括先前的823与卡拉扬合作的莫扎特《第21钢琴协奏曲》那场演出)的录音母带,就这样被活生生地销毁,灰飞烟灭了。
但是EMI的制作人Legge并不死心,他想:你虽然把母带销毁了,但是当初这个录音是做了广播播出的,因此我就不信广播那天,全世界这么多音乐爱好者里没有人用自己的录音机把广播录下来。——于是李格和李帕蒂的夫人一起去广泛征集,后来还真让他们找到了由音乐爱好者用业余设备录下的广播信号的私人录音。
但是毕竟这已经是用收音机接收广播信号然后再录到磁带上的录音了,效果绝对比原始母带大打折扣。本来当时的广播就达不到开盘机的性能,再加上无线电传送途中还有很多干扰,最后还要用收音机来接收——因此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两场音乐会的收音机录音,你会发现音乐本身的效果糟糕之余,背噪还异常大,有的甚至还有很严重的嗡嗡声(收音机调频的时候听到的那种声音——这点在916号贝桑松这场独奏音乐会的唱片里尤其明显)。

到这里,喜欢李帕蒂演奏艺术的朋友肯定会为这两个现场录音的母带惨遭强行销毁而叹息不已。但这个不幸是已经发生了,是不可扭转的,人们可以做的(具体来讲是唱片公司)应该是要好好保存现存的李帕蒂的录音的所有母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8-29 13: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哇,巴克豪斯和卡尔伯姆的联合签名,珍贵!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8-29 17:17:43 |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的小提琴音乐爱好者对谢霖的认识,绝大多数是从1954年他在欧洲录制的那套抒情而富有洞察力的巴赫《小六无》在全世界发行之后的事。这一套录音被授予了金音叉奖,这也是金音叉奖在二战以后开始评奖以来的第一次评奖,当年一共有四个奖项被颁出,谢霖的这套录音属于其中之一。谢霖在1939年波兰沦陷之后作为波兰政府驻伦敦的流亡政府外交部的翻译(众所周知,谢霖通晓七门外语),也一并参加了盟军组织的劳军演出。二战之后,谢霖定居墨西哥,在那里以教授小提琴为生。在一次与钢琴家鲁宾斯坦的邂逅之后,鲁宾斯坦对谢霖的小提琴演奏大加赞赏,力邀他重新登台演出,并和谢霖为RCA灌制了好几张室内乐二重奏(当然这是后话)。这样,谢霖这块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璞玉得以重现世人,谢霖那熠熠生辉的小提琴艺术才不被埋没掉。在首次1954年的巴赫《小六无》录音之后,谢霖于1956-57年在美国旅行演出,他的这套巴赫录音却要迟到1959年才辗转由CBS在美国发行了这套录音(由于CBSEMI英国公司有着复杂的录音合作计划,而谢霖当初这套录音是由EMI在英国的子公司Odeon的法国分公司录制的)。这套录音在当年使谢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如今的音乐爱好者可能已经淡忘了这件事,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只听过或只知道谢霖那套在DG发行的后期录音的巴赫《无伴奏》。如今,我们回顾谢霖的这套巴赫《无伴奏》,耳边再次回想起鲁宾斯坦对谢霖演奏的评价:谢霖演奏的巴赫奏鸣曲使我热泪盈眶。谢霖为感谢墨西哥政府在二战中对波兰的支持以及战后收留他,加入了墨西哥籍,并担任了墨西哥的文化巡回大使,怀揣着一本墨西哥外交护照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具有这么高礼遇的音乐家,在全世界恐怕也绝无仅有了。谢霖一生热爱巴赫的音乐,在他的独奏音乐会上,他就经常演奏巴赫的那首著名的选自于g小调奏鸣(BWV 1001曲中的《赋格》。
眼前的这套唱片尽管不是那个名贵的Odeon首版,而是晚期的法版,但三张唱片封面上有着谢霖的亲笔签名。签名用的是黑色原子笔,由于唱片封面上有塑封涂层,可以看到谢霖用原子笔写起来很费劲,一笔一划,写得很不流畅,当然,谢霖的行笔就无法和其他那些签名龙飞凤舞的明星相比较了。签名写的是法语:致克劳德·费契克斯,留念。亨利克·谢霖,197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3 12:49, Processed in 0.037930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