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6267

查看

9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445#
发表于 2016-11-5 20:1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6-11-7 10:47 编辑




         通感!通感!机缘!机缘!

         手机上看到张望先生的佛教主题图片,与正在播放的ARVO PART唱片如此契合。小有震撼!

         张先生作品中的佛性不全然是自然的空寂,僧众、俗众的影像经过精巧的处理,给观者以更加深刻的启示。

         ARVO PART 作品中不时浮现出人欲的震颤,唱片封面上“空山鸟飞绝”的意象只是对他一部分段落的一方面理解。

         张望的影像中似乎都有PART音乐中的钟声。

         幸亏在旧金山唱片店顺手拿了这张黑胶唱片。也许是器材的问题,此前听CD不在状态。声音与意象不能串通。而今天不仅耳界打开了,张望先生的照片更有引领作用,将那些音符化作视象以及视象之外的感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46#
发表于 2016-11-6 18:39:07 | 只看该作者
前面三个图片不能显示。。。。
要上传才可以的。

点评

家里电脑有点问题,明天再想想办法。  发表于 2016-11-6 19:50

使用道具 TOP

447#
发表于 2016-11-6 20:27:51 | 只看该作者


       平时听到的都是基于复调理论创作的音乐作品,就连流行歌曲也运用伴唱增添和声变化。

       回到形式最为简明的主调单音圣咏,本应有回归本源的感觉,但事实上却仿佛进入一个新开辟的天地。

       就如同平时人们最为烦恼的是人际关系,一切制度的设计、确立、执行、调整、推翻、倾覆都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行的。

       而决定人的现实存在的基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个人及人群应当如何看待、面对和把握风、水、土、火的问题。将手高高举向天空,深深插入地面、水面,获得的是为人的初始感觉。

       很多看上去是人与人之间出现的问题,其根源实际上在于这个人群对待自然的态度。将这种态度概念化,便有了宗教、哲学、信仰。不同态度之音的争斗,与由建诸态度的利益争夺交织在一起,使人越来越无法辩清哪个是本源,哪个是枝蔓。

       既便当下观察本源问题,也已无助于拆解各种纠缠已久的迷团。但观察本源,能够呼唤人类心灵中最底层的良知,藉着这良知的浮现暂时获得脱离现实的安慰。

       圣咏,因此仍然得到聆听。


      

点评

此段颇有哲理!  发表于 2016-11-6 21:38

使用道具 TOP

448#
发表于 2016-11-7 08:3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6-11-7 08:38 编辑

石南根445楼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多谢施兄  发表于 2016-11-7 10:47

使用道具 TOP

449#
发表于 2016-11-8 21:14:11 | 只看该作者


       哥伦比亚公司1961年的录音,典型的美国风格,直白、热情、近场、大颗粒,让马勒九丢掉了些神秘的色彩。

       Walter老爷子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原本就十分温厚的他更不会搞出什么神秘兮兮的噱头来,音流是平缓的,节奏是稳定的,色彩是饱满的,情绪是沉静的。也许进入生命尾声的他反倒视这部交响曲的主题-死亡为无物了,用不着以惊悚的音乐效果来撼动听众的敏感神经。

       死亡,真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话题。但它时时萦绕在我们周围,不管我们看见与否,感知与否。作为一种终结,死亡原本是个中性的概念。如果死亡是可怕的,那么它的对立面-生长同样可怕。只是由于可知维度的流向不可逆,我们无法站在终点的另一端回看、判断。

       马勒是个辛辣的存在。它仅仅动用了“死亡”的概念、意象、幻想,就刺痛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懦弱。而刺痛后的畅快,又仿佛发出强烈诱惑的毒品,令人欲罢不能。那些声称透过马勒看穿、看扁了死亡的人,那些自认为依靠马勒变得通达、豁然的灵魂,是否能够像Bruno Walter那样在终点线前坚守艺术节操,平静地迈过这道门槛呢?

点评

瓦尔特算是真对得起他那位师父了。竭尽所能地美化马老师面对死亡时内心的各种不甘与放不下。依马老师自己实际写法儿,末乐章那一通欲去还留的磨叽劲儿哟…马老师一生都在作品里纠结于生死,从来没放下过。  发表于 2016-11-9 09:20
极端自我的聆听感受,突破音流,沉淀思想......  发表于 2016-11-9 07:12

使用道具 TOP

450#
发表于 2016-11-9 08:34:02 | 只看该作者
石兄拍的真好啊!

点评

不是啊!是网上的张望先生的作品。这些是了不起的作品。  发表于 2016-11-9 17:21

使用道具 TOP

451#
发表于 2016-11-9 21:41: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有两件大事发生,都与音乐有关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解读的最多是倒不是红营战胜绿营,而是美国政治出现了农村包围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末落阶层造了得益于全球化大发其财的大城市人的反。当然这些大城市人不都是富人,但大多是生存状态向上攀升的人,包括少数族裔。此外议论的最多的是,新媒体战胜了传统媒体,草根传播凭借扎克伯格的技术革命掀翻了西方社会中的伪监政。他们是已经被制度和利益归化、腐化了的第四权力。

       柏林墙倒塌纪念,众人嘲笑特朗普要在美墨边境修墙,倒行逆施。某些人嘲笑另某些人还在修各种墙。里根当年在柏林墙下演讲时说的那句“戈尔巴乔夫先生,请你拆掉这堵墙”受到大家追捧。

       看了一下老罗当年在柏林墙下演奏的片段,技术上有些粗糙,周围也是乱哄哄的,围观者并不多,法国电视台记者在一旁评论、直播,使得这短暂的现场艺术景象得以保存并流传,具有越来越强的历史符号价值。 当年除了12月25日伯恩斯坦那场著名的贝九音乐会外,巴伦波伊姆在开墙后三天的11月12日就专门为东德人在柏林爱乐大厅单独举办了一场免费音乐会,观众凭东德身份证最可以进入。很多人是第一次进入位于西柏林的爱乐大厅,第一次听到柏林爱乐的演奏。巴伦回忆道,有位妇人告诉他,她的儿子刚出生就因为东西德分裂被大墙分开,前一天这位年已29岁的青年来东柏林找到母亲,为了庆祝母子团聚,他们来听了这场音乐会。曲目是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七交响曲,指挥和乐团都沉浸在那种百年不遇的特殊气氛中,演出十分专注、火热。但从录像片段上看,音乐的铺陈还是有些问题。这就为什么巴伦波依姆还不是富特文格勒。富氏在多个有意义、有念想、有气氛的场合下录制的演奏都已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老大师具有极强的宏观意识,框架搭得好,瞬间的情绪沉浸不会将整体冲击得支离破碎。

使用道具 TOP

452#
发表于 2016-11-10 10:45:29 | 只看该作者
罗斯特罗波维奇在柏林墙演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0MjI5MjIw.html

使用道具 TOP

453#
发表于 2016-11-10 11:0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6-11-10 11:25 编辑
石南根 发表于 2016-11-9 21:41
今天有两件大事发生,都与音乐有关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解读的最多是倒不是红营战胜 ...


难道不是西方的丘吉尔和麦卡锡们先落下的铁幕吗?地表的柏林墙推倒了,心中的铁幕拉开了吗?华约早就解散了,北约反倒扩张了。最无耻的就是西方那帮“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伪君子们了。看,现在又轮到真小人开始粉墨登场了,不过是伪君子的一体两面罢了。那些整日游荡在好莱坞、纽约、伦敦还有巴黎的婊子、嫖客与窃贼们大可不必摆出一副始料未及、痛心疾首的样子。伪君子扯下面具后不就是真小人嘛!还他妈不好意思起来了。莫非面具带太久了,入戏太深,反倒被自己的真实嘴脸吓了一跳?

~空气在颤抖,仿佛大地在燃烧。
~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谁活着谁就能看得到。

昨天下午,地球那边儿一出“骗子与疯子”的政治活报劇正上演到最高潮时;地球这一边儿,一个面目憨直的西北汉子拿起一部白色的电话,用不急不缓的语调与空间站上的两位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而通话的内容与语调表情行礼如仪,甚至显得有些拘谨,远没有地球那边活报劇中两位男女主角那么台词生动、表演卖力。但是俺却被那个场景深深打动了。

天佑中华!

点评

西北汉子,有些拘谨!哈哈!在自己家都不能自在起来。  发表于 2016-11-10 16:31

使用道具 TOP

454#
发表于 2016-11-10 11:47:11 | 只看该作者
B兄当政治家的料啊。哈哈。

使用道具 TOP

455#
发表于 2016-11-10 21:01:45 | 只看该作者


       Ida Haendel,韩黛尔,印象里是个长得不好看的老太太,琴拉得很犀利。看关于她的纪录片,觉得她还有些仙气儿。这里有她的简介。http://www.xtqzf.com/4258.html


  
       后来听说了她的佚事,对这个终生未嫁的老人家有了几份同情。特别是据说她年轻时代单恋过切利比达克,最后不了了之,断送了乐史上的一段佳话。有一点点惋惜,那位老大师也是个仙儿。不过这两位都不是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

       早年的黑白影像显示,切利在被卡拉扬戗了柏林爱乐的工作前,意气风发,帅气逼人,前程似锦,难怪出道不久的小韩会迷上他。那时候小韩两颊还没那么多赘肉,脸上也没那么多皱纹。

       有了这段浪漫史,真也好,讹也罢,这两位当年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小协就有了音乐本身之外的特别意义。现在那张Columbia蓝金标头版唱片经常被标出天价。

       美国佬干了一件好事,RCA翻版了这个录音,而且请Andy Warhol 设计了这个唱片系列的封面。单声道录音有股特殊味道,尤其在表现弦乐器和管乐器时。

       最令人吃惊的,是小韩在慢板段落的表现。引子过后,那一串上行音符后,那几小节慢板能让人下巴掉下来。哪里有她在其它录音里那种花木兰式的飒爽英姿?尽是柔情蜜意,百转肠回,怅然若失。

        并不是因为事先知道了她的故事,就故意往那方面联想,而是她的音乐处理让听者不得不往那个方向琢磨。就仿佛小姑娘在情人面前紧张害羞,有好大的本事也不好意思使出来。

点评

这么大一座巨狗!  发表于 2016-11-11 23:45

使用道具 TOP

456#
发表于 2016-11-11 13:35:32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2016-11-10 21:01
Ida Haendel,韩黛尔,印象里是个长得不好看的老太太,琴拉得很犀利。看关于她的纪录片,觉得她 ...

石兄好帖。
写得幽默,不象我这么古板。

点评

施兄谦让了  发表于 2016-11-12 01:41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11:08, Processed in 0.165906 second(s), 2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