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文姚大侠,及各位朋友你们好;
今天很有幸能与大家一起探讨空间处理及理念和听感,这真是一件快事.
一个独立比较好的家用hifi听音室,与专业和公众音乐厅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有效标准处理手段,对我们只能是参考和借鉴.那么家用hifi听音室它就应该有自身空间处理的规律和模式.
在我们的理论实践操作中,第一反射点是采取吸收包括第二第三点等具体是根据系统而定.这些点位是将过多的中高频和直接声吸收到,使皇帝位没有反射的干扰保证了整个声场清晰平衡,因此在此处增加扩散就不合适了.对于二次余数扩散板的运用,在我们的理论模式中是放在音响的侧后墙,它不仅仅把集聚在那里的中高频扩散掉,同时还把音场层次进行梳理增加了深度,而且适当的托起了整个音场,乐器的形体更真实,一个高宽深有层次的真正音场就展现出来了.
以上只是其中两个位置的操作法,要使声音具有生命力,具体操作时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发烧理念和很好的听感才能完成.
我建议大侠可能的话天花板上还是安装156扩散板(十块以上),它能让你获得更多更好高质量的残响和尾韵,扫除下压的压迫感,感觉层高已是7-8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