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1058

查看

5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mzyr

37#
发表于 2014-3-14 19:59:1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爭議點在於金字塔型
尤其是現場音樂是否以金字塔的型態呈現
個人從事唱片代理、演唱會活動
長久以來 ...
loou 发表于 2014-3-14 11:28


"金字塔" 形是形容词, 总体讲是要有稳健的中低频声音才健康....其实讲得也不错. 现场的声音与音响器材出来的风格差异很大是必然..。

但为什么说现场没有 "直上雲霄的高頻 飽滿擴散的中頻 雄渾有力又凝聚的低頻" 呢.?  这措词虽有点夸张,但我觉得现场有类似的音效啊!还有声音的厚度,找台稍好的YAMAHA 钢琴听听,就知道实际的声音是多么雄壮有力,极具“厚”度。

点评

版主观点非常正确。现场乐器的声音其实是全频的(还有多次倍频谐波),既具动态也颇具厚度,可能只是我们不经意。或没有象聚精会神刻意去听音响时感觉的“埋身感"。我觉得完整的重现出全频的声音是所有音乐的基础。  发表于 2014-5-8 15:20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4-3-14 20:3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14-3-14 20:35 编辑

音乐是用来听的,现在要语言描述,就非常麻烦,用语言描述的就会导致理解不一致。这是引起争论的主要原因。
比如我到现在都不理解声音“软”和“硬”的差别。是否“软”的声音是指器材的瞬态跟不上音乐信号的快速变化。播放的音乐丢失部分高频细节,感觉变化较慢。而“硬”就是器材的瞬态极好,不会丢失高频细节,音乐的任何细节都完整播放出来,声音非常干净。按照这个理解,“硬”的器材播放的音乐是高保真的。而“软”是一种失真的声音。
如果真是这样,还不如用专业词汇。用瞬态的好坏描述器材播放的声音,用“软”和“硬”是很难理解的。

点评

简单地说, 胆机的声音较 "软" , 晶体管机器的声音 较"硬" ...  发表于 2014-3-15 14:07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4-3-15 00:2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3-15 00:53 编辑

回复 老K 的帖子

声音的软硬很容易体验,随便找把吉他,在音孔前面靠近指板位置拨弦就能听到柔软的声音,而在音孔后面拨弦就能听到硬声。

软的声音音头出来不觉得突兀,衰减慢,尾音长,而硬的声音音头来得猛,衰减快,尾音短。


用钉垫很容易调整声音的软硬。刚性尖钉线条感强,声音变硬,柔性钉垫线条感弱,声音变软。


点评

有道理  发表于 2014-5-8 15:23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4-3-15 00:4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ock 的帖子
这个有同感。


听现场,绝大多数的情况,空间要比听音室要大很多倍的,所以声音密度和厚度都被稀释了,loou先生说的可能是指这种情况。如果把歌手请到自己的听音室演唱,自然能听到而且会喜欢有厚度的声音。这种经验很多人都会有——例如和嗓子好的同事去kalaok包房,关掉话筒也能听到好声音,尤其对于民族或美声唱法来说。


我之前的发言,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听音室调声很难像“现场”,但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超越“现场”。

点评

对  发表于 2014-5-8 15:25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4-3-15 01:0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fanhn 的帖子


    其实那叫“定”,举重若轻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4-3-15 12:03:42 | 只看该作者
多去现场听听还是最健康的感受!不同的音乐家、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乐器表达差异巨大,但是音乐的金字塔型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自然界事实和人的生理和审美观决定的,高频过多或与中低频一样多的时候是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的。形象点,万绿丛中一点红都是很多画家采用的手法,万红丛中一点绿少见,绿多红少的对比是比较赢得人的和谐感吧!许多欧洲的文艺复兴画作也是有点灰暗的共性,鲜艳颜色用的不多。用高频比喻鲜艳颜色,低频比喻暗黑颜色应该不算离谱吧!今早,听着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翻翻画册的感觉,呵呵!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4-3-15 12:20:12 | 只看该作者
弦乐四重奏的乐器搭配也体现了金字塔的架构美!

点评

如果四个人一个声音(用相同乐器),那就不是四重奏了,是齐奏  发表于 2014-3-15 13:42
你这个看法绝对是错误的……四个人,四个声音。呵呵  发表于 2014-3-15 12:29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4-3-15 13:5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百线生 于 2014-3-15 13:57 编辑

哎!一个小提琴和一个大提琴谁的能量大?一齐发声谁的比例大?是金字塔比喻靠谱还是金箍棒靠谱?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4-3-15 14:12:20 | 只看该作者
跳不这框框你永远都不可能进步。定位好并不等于金箍棒,位置的存在更说明“金字塔”是虚构的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4-3-15 14:41:15 | 只看该作者
牛仔兄可以给大家见识一下跳出框架以外的声音!让我等末学后进有学习的机会!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4-3-15 21:0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14-3-15 21:12 编辑

谢谢各位!听了各位的解释,我理解声音的“软”或“硬”有两个方面:
(1)环境导致的“软”或“硬”。应该是环境对声音的衰减效应。这是一个环境参数。
(2)器材导致的“软”或“硬”。应该是器材对音频信号处理能力。这个是播放系统(信号源开始到最后的喇叭驱动)对瞬态信号的处理能力。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4-3-17 14:3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zyr 于 2014-3-17 15:25 编辑

现场听四重奏,那是标准的金字塔效果。演奏的是蓝色多瑙河。
提琴从左向右,一把比一把大 ,音量也是。
远看琴身上的虎皮纹,估计每把琴的身价都不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9 00:24, Processed in 0.031036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