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840

查看

20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37#
发表于 2010-6-21 13:57:40 | 只看该作者
識音者希,孰能珍兮。
能盡雅琴,唯至人兮。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6-21 07:40


两千年来这个局面从未改变,个人认为也无需改变。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0-6-21 16:03:14 | 只看该作者
嵇康抚琴: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6-21 07:40

兄台取ID名“广陵散”,与喜爱嵇康有深意啊。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0-6-21 16:04:47 | 只看该作者
记得老八张是八张单碟装的,广陵兄贴的是后来再版的吧。

想问下:广陵兄收集的古琴音乐中,有没有黑胶唱片的,烦请贴出来欣赏欣赏。
zy2017 发表于 2010-6-21 13:49

回zy2017兄,所贴确实是再版,为两大盒装,初版为8张单碟

两者现在都还能买到。
由于在下不玩LP, 所以抱歉不能贴图,市面上古琴LP较少见,不过现在中唱有大出LP的趋势,估计还是能找到一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0-6-21 16:08:26 | 只看该作者
兄台取ID名“广陵散”,与喜爱嵇康有深意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0-6-21 16:03

如果能穿越的话,一睹嵇康广陵绝响是我心愿。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0-6-21 16:24:3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能穿越的话,一睹嵇康广陵绝响是我心愿。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6-21 16:08


呵呵,要打进他们那个圈子可得先学会服食砒霜,大冬天的一席白袍,那才有神仙风范。哈哈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0-6-21 16:26:4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要打进他们那个圈子可得先学会服食砒霜,大冬天的一席白袍,那才有神仙风范。哈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6-21 16:24

听说嵇康还喜欢打铁,干脆跟他做学徒算了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0-6-24 19:56:30 | 只看该作者
中唱的古琴老八张留下了老一辈琴家的天鹅之歌,为不可多得的瑰宝,然而制作却相当粗糙,没有任何琴人和流派的介绍,也未见录音方面的信息,实在是愧对这些国之珍宝,在网上搜集到一些信息可弥补此缺憾。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0-6-24 19:57:20 | 只看该作者
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老八张)琴家介绍及琴曲释意

中文名称: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8CD
英文名称: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时间:1994年
CD编号从CCD-94/342到CCD-94/348,CD
制作方式:AAD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0-6-24 19:5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25 14:37 编辑

卷一
1、碣石调幽兰《古逸丛书》管平湖10'30
2、离骚《神奇秘谱》管平湖10'10
3、广陵散《神奇秘谱》管平湖22'15
卷二
1、阳春《松弦馆琴谱》吴景略6'58
2、墨子悲丝《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吴景略8'46
2、潇湘水云《五知斋琴谱》吴景略8'10
3、梧叶舞秋风《琴学入门》吴景略3'26
4、忆故人《今虞琴刊》吴景略6'56
5、秋塞吟《五知斋琴谱》吴景略6'54
6、渔樵问答《琴学入门》吴景略6'57
卷三
1、洞庭秋思《琴书大全》查阜西3'20
2、长门怨《梅庵琴谱》查阜西5'44
3、渔歌《自远堂琴谱》查阜西16'08
4、梅花三弄《蕉庵琴谱》张子谦8'02
5、龙翔操《蕉庵琴谱》张子谦4'56
6、樵歌《蕉庵琴谱》刘景韶9'14
7、听泉引《大还阁琴谱》詹澄秋1'30
卷四 1、流水《天闻阁琴谱》管平湖7'30
2、欸乃《天闻阁琴谱》管平湖12'30
3、胡笳十八拍《五知斋琴谱》管平湖19'48
卷五
1、高山《琴学入门》姚炳炎7'56
2、华胥引《神奇秘谱》姚炳炎2'07
3、酒狂《神奇秘谱》姚炳炎2'16
4、大胡笳《神奇秘谱》姚炳炎12'50
5、楚歌《神奇秘谱》姚炳炎4'08
6、良宵引《五知斋琴谱》溥雪斋2'10
7、鸥鹭忘机《自远堂琴谱》溥雪斋4'06
8、梅花三弄《琴箫合谱》溥雪斋7'32
9、普庵咒《抄本琴谱》溥雪斋7'14
卷六
1、韦编三绝《抄本琴谱》乐瑛2'50
2、沧海龙吟《琴谱谐声》乐瑛5'26
3、岳阳三醉《琴学入门》乐瑛8'52
4、列子御风《抄本琴谱》乐瑛6'50
5、鹿鸣《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2'46
6、伐檀《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2'24
7、归去来辞《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4'10
8、平沙落雁《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7'25
9、静观吟《抄本琴谱》夏一峰3'14
10、秋江夜泊《梅庵琴谱》程午加3'08
卷七
1、搔首问天《五知斋琴谱》吴兆基9'40
2、渔歌《五知斋琴谱》吴兆基14'24
3、石上流4、忆故人《今虞琴刊》吴兆基7'52
5、流水《天闻阁琴谱》顾梅羹7'15
6、捣衣《梅庵琴谱》徐立荪5'24
卷八
1、乌夜啼《琴说》杨新伦6'42
2、平沙落雁《琴学丛书琴谱》沈草农4'26
3、捣衣《梅庵琴谱》龙琴舫6'36
4、高山流水《天闻阁琴谱》侯作吾7'56
5、佩兰《春草堂琴谱》喻绍泽8'04
6、渔樵问答《琴学丛书琴谱》关仲航7'45
7、醉渔唱晚《李子昭传谱》卫仲乐3'35
8、流水《琴学入门》卫仲乐5'42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0-6-24 20:0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25 19:24 编辑

一套无可替代的东方瑰宝(代序)

有人问我“如何欣赏古琴音乐?”如果以中国人的立场来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立即就联想到另一个比较功利现实的问题:“古琴音乐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如果是更年轻的朋友,更会理直气壮的询问:“我为什么要花身上有限的金钱,去买这一套古琴音乐?”要回答这般的质问,才有可能理清问题设问的头绪。
大凡购买者都是为了“需要”才愿意以金钱作为交换,交换的心态自然是所能换得的东西越珍贵,价值越高越好,越能满足以物易物图利自己的潜意识欲望。于是,用有限的金钱如何能够换取最大的交换价值,成了现今市场买卖上最需要争取的心理焦点,从“交换”的角度而言,如果您是选择中国音乐产品作为交换的对象,那我可以很大胆的说,这一套八张的古琴音乐就是你用有限的支出所能换得的最珍贵交换品。理由有数点:
    1、学中国音乐,欣赏中国音乐的人,是不能不懂古琴音乐的。
这句话似乎有些武断的意味,但如果仔细的翻检中国音乐史,你会惊讶的发现中国音乐大流中,古琴音乐从先秦到现代,它一直是中国人抒情寄性,吟咏生命,嗟叹无常的音符,更是许多人视为中国人高贵德行的象征。一个热爱中国音乐的乐迷或研究者,如果和一般的世人一样听到琴乐的低沉缓慢,就立刻心生排斥,发出索然无味之想,这就犯了主观的妄断,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欣赏心情完全切断,产生排斥并避免接触古琴音乐,最后是永远在不理解中国古琴音乐情况下,做个有偏见的音乐逃兵而已。
    2、古琴音乐,是一种认识中国精致文化很有效的艺术产品。
中国音乐虽有三千年历史,但是能一脉承传而且系统俨然的乐种并不多,古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在长期历史更革中,形成了一套美学、乐律、弹奏法、思维模式和场合仪式等文化,它不但融合儒道二家的思想,也融进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山野樵夫、宫闺民妇等的忧喜心情。古琴音乐已是中国精致文化的另一种“语言”,懂此语言的人能够领略到琴音的真情真意,仿佛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有心深入中国音乐的朋友,为何不试图的进入这一个音乐语言的系统,做一个能与古人心意相通的人。
    3、听音乐是有选择性的,这一套古琴录音是无可取代的珍品。
在金针、蜡般唱片时代虽然也曾经录音出版过几张的古琴唱片,但是音质和音色的再现似乎是不能满足现代高质机器的播放。这套录音在50年代。刚好是人类录音技术开始有“专业化”机器的时代,经过系统的录音,所留下的古琴演奏曲。在这个时期的古琴所能表现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正迈向现代化中,由于社会仍保持农业文明,因此,所有演奏家都在一种相当惯性的中国生活模式下,自然发出的音乐。这些录音没有一首是经过“文革”后的产品,所以,它可以说是中国自有文明开始,第一套有系统性古琴音乐录音专辑,也是传统古琴思维方式和琴人生命情态在一种相当自然的环境中录下的音乐。文革中琴人大批死亡、凋谢,琴艺退步,因此它是无可取代的珍品。
    4、古琴音乐,在全世界人心目中,其珍贵性已列为亚洲音乐的首席代表。
美国太空总署将管平湖先生所弹的一首古琴曲《流水》,当做亚洲音乐的最高精神代表,送上太空以做为和外层空间其它星球接触时,代表人类艺术文明的象征。像美国人这一个举动,难道无法唤醒喜爱中国音乐的人,应该积极进入古琴音乐的核心领域,去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会将中国古琴曲做为东方文化的精神象征,古琴音乐的内涵究竟有何迷人之处?也许就是真正开拓欣赏中国音乐的大门。
    5、这是一套由古琴专家精挑细选,含盖流派最广的琴曲音乐产品。
这套古琴出版品是名琴家查阜西先生和王迪、许建等人在一九五六年赴中国二十一省市,调查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了二百七十多首琴曲中的精品。这些精品包括了九大琴派: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邻南派。然后,再从其中选出二十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这几位琴家可以说都是各派的高手,目前已有二十位作古,仅余卫仲乐与吴兆基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已卧病在床,不能抚琴。因此这套古琴音乐可以说代表了清末到民国四十年之间中国古琴音乐之精华,是无可取代的珍宝。
    6、制作艰辛,费尽心力。
这一套音乐出版品在大陆出版时是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全名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以激光唱片八张形式出版。在制作上除了序言和王迪教授的“编者的话”以外,只有简单的曲目说明,对于每一位弹琴者的照片都没有登载,对购买者而言,使用起来实在是相当的不便。录音中甚至有张冠李戴者。台湾的学鼎出版有限公司购下此套琴曲的版权后,交由我做文字编辑工作,为了这套资料我亲自去了北京访问王迪教授,承她同意帮助我们找寻琴人的照片,及相关资料,她的耐心协助,使得这套出版品有了起死回生的功效,当购买者欣赏琴曲时,能够见到每五种琴人的照片,能够读到他的小傅,能够了解他的琴派、师承和琴风,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这些已故去的琴人,能够藉此出版品,将他们的神彩流传在出版品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方式。
承蒙几位琴界师友刘楚华、梁铭越、林谷芳为这套出版品撰写专文,使得这套出版品更为增色,也直接拓展欣赏者在聆赏古琴音乐以外对古琴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这也是制作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曲意说明和琴家小传是我个人所写的,虽然说搜罗了台、港、大陆三地之琴曲资料很多,但毕竟可用者少,如有错误是个人的责任,笔者虽亦曾学琴,但为时不长,这次的制作,本着从头学习的态度来进行,虽然困难度很高,但诸琴界师友皆全力助我,才能有此简单位的规模出现。对于这套出版品我已尽了全力去制作,由于时间所限,亦不能够要求尽善尽美,只好向催套产品的杜洁祥先生致歉,并致最大的敬意了。
最后的结语,仍是一句话:“这是一套最珍贵,最值得购买的中国音乐产品。”(周纯一)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0-6-24 20:01:09 | 只看该作者
卷一
管平湖
   
    管平湖(1897年—1967年),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祖籍江苏苏州,出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古琴演奏家。
    管平湖自幼从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他曾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昼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
    管平湖琴艺精湛,曾拜“九嶷派”杨宗稷为师。二十八岁回苏州游天平山时,巧遇了琴艺高超的“武夷派”悟澄和尚,经悟澄指教,琴艺大进。后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会了川派《流水》,从此名声大震。其演奏风格浑朴、刚健,音乐表现细腻,形象鲜明,颇具神韵。他能博取三派之长,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管派”。他所演奏的《流水》,曾被美国录入太空探测号的金唱片。
    1912年,管平湖参加了著名琴家杨宗稷在北平创办的“九嶷琴社”。1938年,他与北平琴家组织了“风声琴社”。1947年,他与张伯驹、王世襄、溥雪斋、杨葆之、郑珉中等琴家创办了“北平琴学社”(1954年改称“北京古琴研究会”)。他曾任北京汉学专修馆、国乐传习所、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古琴教师。1952年,管平湖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专门从事古琴音乐教学和发掘打谱研究工作。
    管平湖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古琴事业,不仅演技精湛,闻名于世,而且琴学造诣极深,特别在发掘古谱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广陵散》、《碣石调幽兰》、《离骚》、《大胡笳》、《小胡笳》、《秋鸿》、《欸乃》、《获麟操》、《乌夜啼》、《长清》、《短清》、《白雪》等许多著名古琴大曲经他打谱整理后又重放光彩。通过他的艰苦努力,使这些已成绝响的古琴曲得以重新恢复了艺术生命,对古琴工作有起潜振绝的雄伟功绩。
    管平湖的古琴演奏运指稳重刚健、刹有神韵,风格苍劲古朴、刚柔相济,处理乐曲富于深刻的哲理性。他留存的录音资料大部分为五十年代或更早期灌制,限于当时的条件,其音响效果显然不能与现在的录音相比。但正因如此,更使得这些流传于世的罕有录音弥足珍贵。他在古琴的演奏和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演奏的奠基人之一。
    管平湖不仅善于弹琴,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现故宫所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都经过他修整完好。
    管平湖在指法考订、乐曲演绎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后人的发掘整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撰有《古指法考》一书。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0-6-24 20:01:39 | 只看该作者
1、碣石调幽兰《古逸丛书》管平湖
此曲传自南朝梁代隐士丘明(公元494—59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文字琴曲谱。曲名之前冠以调名,这样的标题为琴曲中所仅见。据推断,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流行碣石舞,碣石调可能是当时碣石舞曲调。“幽兰”有多种传本,据《琴操》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因得不到重用,在自卫返鲁途中,看到山谷中兰花盛开却与杂草为伍,不禁触景生情,产生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因而创作出琴曲《猗兰》。后世多将此意附会于《幽兰》一曲,实则《幽兰》、《猗音乐上并无相似之处,乃是两首不同的琴曲。《碣石调•幽兰》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音调特征,谱序中指出“声微而志远”,格调幽怨、压抑。白居易有诗云:“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6:49, Processed in 0.02879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