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4178

查看

101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529#
发表于 2015-1-27 22:2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1-27 22:54 编辑

Stephen Bishop Kovacevich 与 Colin Davis 的组合,在我印象中十分出色。贝多芬、格里格、舒曼,这些协奏曲演录俱佳。科瓦切维奇抒情、流畅、略带阴柔的演奏不以感官刺激取胜,赢在长河碧空、清流远风的意境。

但是,这个组合的勃拉姆斯真是有点令人失望。听惯了Gilels,Serkin,Backhaus 这些或如钢铁、或如磐石、或如苍松的演绎,科氏琴声中似乎缺了一丝英雄气慨。也许是因为PHILIPS 9500系列音效比不上红银标,Colins棒下的乐队略显蒙松,低音肥了些,撕扯心肺的冲击力打了折扣。

现在真是“耳朵里不能揉沙子”,遇到自己不甚满意的唱片就无法听到完。从第二乐章换上Weissenberg和Karajan在EMI的录音,虽说仍比那些经典版本略逊一筹,但总体上感觉好多了。怀森伯格像个梁山好汉,大杀大砍,飞流直下,听上去畅快淋漓,但用来表现勃拉姆斯这么个满肚子弯弯绕的家伙,还是显得太过直白了些。法国版EMI的录音确实透亮一些,难怪有些台湾老烧十分地推崇。

顺手记下一段刚读到的话:艰难给个人造成的最大伤害,是忘记什么是美好:认为美好是不存在的,进而站在了施虐的一方;或者把艰难视为美好,开始热爱受虐。。。。。。摆脱这种困境的方式是在艰难中保有美好。当艰难唤起的不是恶,而是美好,恶就失败了。

这段话描述当下的生存状态,再贴切不过了。上个周末本来是听音乐、看电影、带狗狗爬山的美好时光,却被一趟来回飞行20多小时的外差所侵占。而这趟差中有意义的工作时间不过一两个小时,有实效的与外人交往仅仅是三分钟而已。更多的是无情地等候。

所以,当今晚用音乐补贴几天前损失的美好时,自然不能迁就。

点评

科瓦塞维奇与萨瓦利什大师的勃拉姆斯一钢录音三星带花并非浪得虚名,最近听过之后大呼过瘾,乐队与钢琴非常均衡,竞奏而无压力,可惜没有发行黑胶。  发表于 2015-1-28 01:35
好贴,我说怎么周末没有连载呢。建议买个好的封闭式耳机,和一个随身播放器,也好不让旅途的时间完全浪费。  发表于 2015-1-28 00:55

使用道具 TOP

530#
发表于 2015-1-30 00:3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1-30 00:32 编辑

烧包,是器材党的特点。唱片党也不例外。

Nat King Cole 有谁能不喜欢呢?听多了也许会腻一阵子,但过不多久拣起来,依旧是那么怡人。尤其是晚上10点以后,如果灯光、咖啡、沙发都到位,他会把人拉回到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电子书、没有后现代的黄金年代,不管那时你是否已经存在于世。

但是,一定得把声音搞对了,才行。

我的Nat King Cole始于下面这张当年杂志推荐的发烧CD,曲目选得好,音效也精彩。有机会收黑胶后,便毫无原则地胡乱买了许多片,以Capitol的居多,一部分是立体声专辑、五彩标,一部分是后来出的合集或精选。还有EMI兼并Capitol以后的压片,以及一些小厂的出品,甚至有一辑双张Festival的,全是他的现场录音。



下班到家晚,放上这张CD,家务就不那么烦人了,一边拖地板,一边心里跟着唱。可一坐进沙发,老毛病就犯了,开始注意声音的质量。CD嘛,总是有种说不出的特点,每个字节的边缘很清晰,拖腔干净、光滑,就是不那么“肉“,感觉就像个大理石头像在唱歌。推挽功放之过,还是落伍的CD机之过?

换上单端胆机+黑胶,听几张立体声唱片,NKC的声音马上昏暗了许多,字节的边缘变成了没骨法的油画。但更有点像苏拉的点彩画,模模糊糊,缺少了CD的bite。整个画面的舞台感强了,但人声的感染力、冲击力减弱了不少。

换上下面这张Pickwick的单声道唱片,用单声道唱头拾音,用单端胆机推LS3/5A。所有的声音都压缩在面前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原本这些歌曲的配器就不复杂,因此并不影响欣赏NKC的嗓音。当老纳的声音一冒出来,别的就都不重要了。这时就不愿意关机或是换唱片了。一面五六首歌,一口气听完,一动也不动。只是快到子夜了,没办法,关机睡觉吧,明天再说。

谁说单声道唱片只能当垃圾了?用适当的方法回放,它们表现人声的功力不输甚至优于立体声录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Nat King Cole以一人之力建成了capitol唱片公司大楼,据说  发表于 2015-1-30 18:53

使用道具 TOP

531#
发表于 2015-1-31 20:5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1-31 21:41 编辑

顺着Nat King Cole 听到 Pat Boone,是DOT公司出版的一张合集,尽是些曲调和味道耳熟能详的老歌。不知道是50年代麦克风的拾音特点,还是后期制作的有意调整,Pat 的低音部分特别沉厚,共鸣声极强。


用单端2A3推LS35A 听这些古早的人声,真是沉醉已极。而且伴奏中的吉他、弦乐、贝司都交待得很清楚,不觉得有什么妥协之处。

放上一张以前听过的奥伊斯特拉赫的“克鲁采”,突然觉得不够劲儿了。格局和气势似乎都缩了水。下面这张英国SAGA公司出版的吉塞金演奏的《大卫同盟舞曲》,钢琴的“钢”味儿也显得不足。




换回老天朗,小提琴和钢琴都张扬了许多,虽然没有立体的音场和定位,但乐器的“场”的确是被撑阔了。

看来音箱高音的延展性和低音的膨松度对于乐器的表现还是十分重要的。人声,尤其是男声,高音区域一般才300赫兹左右,而小提琴是3000赫兹左右,如果音箱本身的赫兹分布平衡,重点放在150-1000赫兹这段人声区域中,那么表现包括小提琴在内的各种乐器肯定会打些折扣。

用老天朗听吉塞金,他手下力度和音色的变化令人赞叹不已。这里面有触键,有踏板,有弱音,有手腕动作等等技巧,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不是大师难以启及,琴不好也表现不出来。录音后期制作,是不能改变演奏的表现力的。现场听钢琴家演奏,一人一个声儿。当然有的大师能够根据作品调整声音特点,令我难忘的是Brendel从贝多芬到舒柏特的变化, Sokolov从拉缪到勃拉姆斯的变化。Rupu,Schiff本身就很有特色,因为当时听的音乐会曲目多样性不足,没能听出他们变化的能力来。

李赫特的旋律和结构是绝技,能把任何作品表现得入耳耐听。但是法国佬的音色塑造能力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对于弹德彪西、拉威尔、萨蒂等至关重要,演奏肖邦、舒曼、莫扎特甚至巴赫也有裨益,但表现贝多芬、舒伯特等哲人音乐家的作品,助益似乎不那么明显。

当然,回放系统得够意思,要不然如何欣赏这些大师几十年积累下的艺术心得和手上功夫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32#
发表于 2015-2-2 22:0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家的路上,车里收音机播放一个节目,其中提到邓拓的女儿前几年回到解放前革命时期她小时候曾与邓老勾留过的河北富平县马兰村(根据拼音,未核正),教村子里的小学生演奏乐器,包括小提琴、手风琴、电子琴等等。这个贫穷、封闭的小村庄,自此有了明媚的音乐瞬间。

      节目播放了一段音频,是学生小乐队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小提琴还很嘶哑,似乎也没有什么和弦,主要是孩子们齐奏主旋律。对我而言,听这段录音的音乐感受,只能靠想象了。

     但这令我又回想起80年代后期,在北京五中那一圈1928年建成的高危楼里,教室的窗大敞着,朝南的窗外是院子里的洋槐树,朝北的窗外是明晃晃的正午的天空。课桌是木头的,桌面刻满了不同时期学长的刀痕,地板是木头的,偶尔同学走过是吱吱作响。午餐后的半个小时,是个很奇妙的时刻。有人愿意趴在桌上小睡片刻,但这不妨碍不睡的同学窃窃私语。有人愿意赶紧做上午留下的作业,这样下学后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但这不妨碍不做作业的的同学看闲书、听广播,或是在纸上写写划划,做白日梦。

      这时节,忘了是谁轻轻吹起口哨,旋律就是《欢乐颂》。口哨声音很轻,有点怯生生的。但到第三句时,便有人跟上,或是口哨,或是鼻哼。我是口哨。到重复的时候,已经有约摸十来个人跟着合唱。这会儿的声音还不算大,但大家伙儿变得理直气壮,乐句开始有些抑扬顿挫。没有人转头张望,或是摇头晃脑,或是手舞足蹈,每个人仍在继续手中的活计,只是随着旋律用自己发出的声音应和着,跟随着,逍遥着。

      很快,第二遍还没完,大家觉得有些异样了,声音有些大了,而且这曲子似乎不那么合时宜。第一个人开始偷偷地笑,我记得是左边靠窗那位容貌很好看的女生,随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都笑了,音乐也就戛然而止。仍旧没有人动,没有人张望,没有人评论。这段贝多芬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这样轻轻地走了。

       这是多么神奇的十几秒钟啊!近三十年过去,高中时代很多事都已模糊,无法挽回,而这个短短的音乐瞬间,却永久地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不知道还有哪位同学能够记得?

      那是个充满希望的年龄,是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高尚的理想仍旧高尚,前进的步伐仍旧前进,美好的未来仍旧美好。所以每个北京城里的高中生都会知道有贝多芬的《欢乐颂》,都会认为《欢乐颂》是生命前行的方向,值得奋斗,值得憧憬,值得分享,值得应和。

      收音机里那档节目提到林妙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独唱《歌唱祖国》,讲起将一首合唱进行曲改成童声抒情曲,从艺术效果上是多么动人,多少人亲历或从电视广播中听到妙可的唱声,不禁潸然泪下。我当时身在海外,心中之感动可想而知。

       那是一个亿万人共享的、永生难忘的音乐瞬间,必将堂而皇之地载入公共的记忆空间。而我高中时代课间午休时分的《欢乐颂》,对我这个渺小的个体而言,是一个同样伟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加伟大的音乐瞬间。
      

点评

这是神奇的刻骨铭心的时刻,人类共同的声音,贝多芬就是人类大同的音乐梦想的实现者。  发表于 2015-2-2 22:15

使用道具 TOP

533#
发表于 2015-2-2 22:5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M兄就是个夜猫子

点评

彼此彼此  发表于 2015-2-3 01:21

使用道具 TOP

534#
发表于 2015-2-5 09:42:36 | 只看该作者
人生的爱好像楼主那样发挥的淋漓尽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使用道具 TOP

535#
发表于 2015-2-12 21:2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2-12 21:50 编辑

Duende,西班牙语,英文没有对应翻译词,中文更不大好讲。原本是指一种小怪物,后来常用在形容弗拉芒哥舞者进入一种进乎迷幻的状态。

这个词我曾在以前的贴子里用过,对照地形容演奏者进入艺术表现的佳境。这次十年后再到非洲,一应风物似乎变化不大,城市里多些高楼并不令人惊奇,而一队歌舞者全身心投入音乐的表演却令我十分感动。

在许多场合,我们看到应景的音乐表演,或是为了挣个生活,或是为了调动气氛,或是为了表现技能,大都有音乐之外的考虑或企图。即使是古典音乐的演出,很多情况下也不只是为了音乐本身,而且多数情况下需要冷静多过激情,否则,要么就出错,在当代演出中无法容忍,要么干脆挂掉,整个演奏结构塌陷,失去了古典音乐内在的美。

然而,非洲本地歌曲,似乎不必太在意那些古典音乐在意的因素,一只手鼓,一把拨弦乐器,四个女声,两个男声,简单的和声,摇摆的肢体,一点一点地,把激情释放出来,把听者带进一片生命的赞颂里。为首的男声悠扬、飘逸,舞姿富有动感、激情却又收放有度,舒展灵巧,不像美国黑人街舞那般程式化,且有些蛮俗。关键之关键,是他自我进入一片歌舞的阳光地带,由着自己与同伴的歌声点染火焰升腾的天空,在相互应和的身体扭动中浮出一派旺盛的生机,丝毫不考虑我们这些异域观众的木讷和内敛。音乐成了这些歌者自身,仿佛音乐不是因他们而存在,倒是他们的存在靠的是音乐。

这不仅令我感动,也令我重新审视自己的音乐观。回到那个年兄们讨论多次的那些问题:什么是音乐?为什么人类需要音乐?音乐的目的是什么?



点评

Duende, 中文之“鬼才”、“鬼斧神工”是也。  发表于 2015-2-22 20:18

使用道具 TOP

536#
发表于 2015-2-14 01:14:51 | 只看该作者
浑然快乐的音乐,来自北非地中海岸的音乐和乐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好图好图  发表于 2015-8-14 12:49
M兄,谢赏。这几天在地铁上翻看兄的长贴,今天重听一下兄推荐的米凯朗杰利的肖邦,果然精彩。  发表于 2015-2-14 22:32

使用道具 TOP

537#
发表于 2015-2-14 22:58:48 | 只看该作者
长贴要不成为臭豆腐贴,果然困难。让石兄见笑啦!北国的朋友,新春会是难得的休憩和赏月的时间。套一句大俗:新春快乐!

使用道具 TOP

538#
发表于 2015-2-16 00:3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5-2-16 05:19 编辑

遥闻陇上烽烟起  坐看城头大纛吟

龙虎胸前张剑戟  白丁峁下弄锄镔

平常岁月平常度  梵净山
梵净心

窃奉天爝烹老釜  孟臣梅雪碧茶窨



乙未年贺


点评

这么多不认识的字……给石兄拜年啦!  发表于 2015-2-19 01:43
大年29,静坐于办公室。啥都不想,却又啥想想。趁这会儿想起,就给石兄拜个年。祝愿:羊年吉祥!万事如意!!  发表于 2015-2-17 16:28
石兄是不折不扣的格林威治时间,弄古文字不是我的菜,难得中西兼习而悠游罅隙自如。居于北京湾之至圣宝地,得拢奇士雄才,南边的大家自愧弗如啊!再遥祝北国新春气象辉腾。  发表于 2015-2-16 02:03

使用道具 TOP

539#
发表于 2015-2-16 05:31:36 | 只看该作者
M兄也是夤夜神游啊。弟每年只搞这么一次,费了牛劲,从未流畅自然,差愧啊。只是为了纪念每年的新事心得,而不忍舍弃。今年开始泡茶,聊以记之。北京实际上居不易也,已不是弟细岁时那个充满温情的古城。既然这个民族进入市场经济,还是上海更加纯粹些,而纯粹的市场经济在商业以外也能够更加人文些,少些古板的政治色彩。感谢兄一直鼓励和教诲。祝兄羊年大吉,多写好文章以飨吾等。

点评

哈哈,羊年吾本命年啊,即将知天命。好文章难得一出,惭愧于慵懒本性。15年主要的项目是学英语,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发表于 2015-2-16 12:50

使用道具 TOP

tyr

540#
发表于 2015-2-19 00:18:36 | 只看该作者
不免俗的,来拜个年,令人温暖的贴,在自己喜欢中虚度,还需求何,谢谢。

点评

给T兄拜个晚年。节日在外旅行,回得晚了,见谅。这一年多音乐生活不够丰富,质量也下降了,这贴子里罗罗嗦嗦,真成了M兄说的“臭豆腐”了。  发表于 2015-2-23 01:1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4:02, Processed in 0.043444 second(s), 2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