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8062

查看

3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49#
发表于 2012-10-24 09:34:56 | 只看该作者
乡愁

[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选自《白玉苦瓜》,台湾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

【转贴】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新诗鉴赏词典》李元洛评析)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2-10-24 10:45:33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5 分钟前
那更简单,只需说:想我了?那快来看我吧,我请你吃饭!这就是友情。
雨版主神人啊,此番会面,分手之后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就只有两个字。然后就看到了"悲喜剧"。只是这死丫头喜欢玩失踪,第一次消失了10年,第二次4年。她不找我,我是怎么都联系不上她的。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2-10-24 11:0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10-24 14:30 编辑
回复

两位版主文采非凡,你们来演一定精彩。

甲米版主的桃花源美不胜收,暗恋该怎么演呢?
hohoho 发表于 2012-10-24 09:23

《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的作品,讲的是“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在此彩排的合约,遂发生了对舞台的争夺,最后决定两出戏共用一个舞台同时排练,从开始的矛盾百出到后来渐渐融合。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桃花源”是一出古装喜剧(实则更悲)。武陵人渔夫老陶,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缘溪行,发现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还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悦的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

前者讲的是男女主人公相识于美丽的邂逅而最终不得不错过的一个凄美的故事,因错过而不得不回归现实而不能再等,所以只能将往昔的遗憾定格为永远的思念。而后者老陶负气出走桃花源,终日捕捉蝴蝶为乐,但过去怎能说忘就忘?回去,妻子已和别人一对,尽管一个爱唠叨一个好赌,仍不愿回到他的身边。看来即便在桃花源里,人生也充满无奈。两出戏同时穿插上演严肃中不断闹出笑话,打闹中又引出许多严肃的主题,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起哀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在可笑可闹的情节中感受可怜可悲,“暗恋‘也好,“桃花源”也好,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环境。

而我对这个贴子所定义的《暗恋.桃花源》其实已经是跳出字面的表意和赖声川作品的内容情节。我的意思是:暗恋和桃花源都是一种说出来就让人感觉很安静的词。“桃花源”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它是让我们能够感到温暖的归属。桃花源甚至也不是一个地方,它只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故乡亦如此。“暗恋”喻意为每个人心中的“云之凡”,那朵心中下凡的云。是人本性中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心的率真性情,天性本真的流露,是历经岁月和沧桑磨洗不掉的至真至纯的性情。爱情如此,友情如此,对生活也如此。今天我们在一起追忆往事,怀念故乡,不就是一出我们自己的《暗恋.桃花源》吗?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2-10-24 11:31:22 | 只看该作者
甲米  发表于 1 小时前
老兄可以写点和大家分享,岭南的乡村(记忆中的)肯定别有风情
==============================================
好的,码字需要一点时间。就怕“酸”。哈哈。。。

点评

不怕“酸”,无情未必真豪杰么  发表于 2012-10-24 12:16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2-10-24 11:33:02 | 只看该作者
母亲

打开尘封的回忆匣子,母亲的音容笑貌马上就浮现眼前。她的善良已深深烙在我的内心深处,陪着我一起走过人生的山山水水,尽管她的肉身归宿已是山清水秀的孤冢。每逢下雨的日子,斜风细雨或暴风雨,都会想到母亲坟前的竹林,竹叶声声,一定是异常的动听。回忆是一脉相承,血浓于水。她在那头,我在这头,温暖已经超越了阴阳,天地。每年都相约在细雨纷飞的日子,我从不会爽约。这是前世今生的缘分。无法再伤悲,还是珍惜活着的人吧,别让遗憾延续。

点评

这是自然规律,我们都要面对的。缅怀过去,也珍惜今天的生活。  发表于 2012-10-24 12:56
太令人感动了!  发表于 2012-10-24 12:01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2-10-24 11:47:46 | 只看该作者


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伴随着我一起成长。农民依赖牛来耕种,每家每户都有。而牛是我小时候的好朋友,是出于内心的纯感情。李可染笔下的牛,范曾的乡趣,都能勾起我儿时的亲切。

记得第一次去放牛,五岁不到。我甚是紧张,因为认不到自己家里的牛,怕走失了。妈妈“聪明”地在牛角上系了一根红绳子。牛喜欢打架,也在泥巴里玩耍,弄一身的泥巴,可以隔热和防蚊虫。红绳子几下就弄没了。还好,村里一起去放牛的还有很多老人,他们在我放牛的开始阶段,给了我很多的帮忙。

于是,放牛便成了我节假日必不可少的活。也是其中最为轻松的活(家里的活,地里的活,割草打柴都要干),只是耗时间,起码需要半天。在这半天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父亲很喜欢看武打小说,我也喜欢。哈哈,一本金庸或古龙或梁雨生的书一定是少不了。还有一台红灯牌的中波收音机,当时经常听的是珠江人民广播电台。超喜欢听嘉因/郑达/赵艳红/黄海/黄英/洪标/一旧云等等的节目,如痴如醉,还带着一点崇拜。当然,听楷叔和梁锦辉讲故事(武打小说),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了解流行音乐,也从此开始。当时红极一时的,谭校长和张国荣,正是港台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后没来者,现在还在深深的怀念那个时代。放牛里面还有很多的趣事,美美的在树下睡上一觉,游泳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一泡起码两小时。同村一起的很多小孩,打水仗,抓鱼,甚是热闹。两小无猜,亲密无间,嘻笑打闹,儿时单纯的感情就是在那些不起眼的事情中建议起的。夕阳西下,骑着牛背上回家,洒下一路的牧歌。到了现在,回味起来,哈哈,够喝一壶的了。

后来,去城里上高中了,周末回家,还是要去放牛,我觉得是很开心的事。到了高三,家里要搬到城里,不种田了。当母亲告诉我将要把家里的牛出卖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惆怅和不舍。和家里的牛相处了两代,十几年的感情了,心里很是复杂。我专门从学校赶回家里,就是想看它最后一次。当时,我在牛棚里,抱着牛头,真的哭啊,而且酣畅淋漓。这是带给自己许多欢乐的精灵呵,我也在向自己一段美好的岁月告别。

都说“老马识途”,其实“老牛也识途”,这是我接触过的。父亲告诉我,牛是有灵性的动物,当它走进屠场的时候,马上就会往回走,同时会流眼泪的。我没去过屠场,也就没有见过。

点评

以前我养观赏鱼,有一位也酷爱养鱼的朋友告诉我:不要把鱼缸摆在房门旁边,因为开,关门会把鱼儿吓着的。  发表于 2012-10-24 13:06
很多动物是有灵性的,与它(们)相处久了,就有了感情。  发表于 2012-10-24 12:06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2-10-24 12:07:14 | 只看该作者
和兄写得情真意切,很让人感动,请继续。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2-10-24 14:37:57 | 只看该作者
甲米  发表于 2 小时前
不怕“酸”,无情未必真豪杰么

=============================================
好的,继续再码点。慢慢来吧,想起了就码点。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2-10-24 14:39:17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  发表于 1 小时前
这是自然规律,我们都要面对的。缅怀过去,也珍惜今天的生活。
================================================
谨记兄的开导。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2-10-24 14:41:40 | 只看该作者
聊聊放牛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牛发飙
家里的牛性情温和,相处日久,感情日深。年少调皮,爱不走寻常路。一次在牛吃草时,硬要从它的牛角上爬上去。结果触到了牛的底线,它一怒,低着牛角朝我一拔,牛角尖刚好从我的裤筒里穿进去,然后一用力,我的裤筒就被撕开了两边。NND,好在里面还有裤头。我真的被吓了一下子,再上去一点,问题就严重了,我的祖宗十八代会饶不了它。以后我就乖乖的“以和为贵”了。

点评

哈哈哈,再上去一点穿金缕裤估计也无济于事。  发表于 2012-10-24 18:21
哈哈哈。。。  发表于 2012-10-24 14:45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2-10-24 14:45:21 | 只看该作者
捉田鼠

在我们这里,一年两季水稻。主要是这样。但是,也有过一年三季的情形,在十月稻(第二季)收割完之后,种上一点小麦,用来做点面粉。

有田的地方,一定有田鼠。捉田鼠最好的季节,应该是十月稻收割完之后,那时的田鼠还没有完全往家里钻成为家鼠。我们在放牛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来捉鼠。地里到处都是鼠洞。一般鼠洞很少是单通的,几乎都是有好几个出口,不过顶多也是四五个。把它所有的洞口都找到是前提,最重要的。我们条件简陋,一般是火攻和水攻两种方法。火攻的话,只留一进一出两洞口,其它所有洞口都要软泥封死。进口放草,烟熏;出口人守着,老鼠一出来就逮个正着。水攻的话,则只留一个洞口,其它所有都要封死。用水灌进去,老鼠在坚持一会儿之后,就会乖乖的从唯一的洞口里出来,也逮个正着。捉到的田鼠,我们不会吃(起码我不吃),一般是玩,下场不会很好。罪过,罪过。

点评

我们小时候是抓青蛙来玩,什么活埋、烧烤都干过。  发表于 2012-10-24 14:59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2-10-24 14:53:46 | 只看该作者
放牛中的食物

在放牛中,夏天会有最丰富的食物。山上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山果,地里有花生和红薯;秋天山上没有吃的了,只有地里的花生和红薯。春天和冬天就比较寒碜了,没有吃的,还要受雨淋和挨冷。

不得不说,对于小孩子,正规渠道拿来的东西,是不过瘾的,没劲。必须得“偷”才带劲。要发挥群体作战,有放风的,有下手的。一般选在离河流比较近的作物下手。两举其美,一是可以游泳来掩护,二是得手后马上可以洗干净吃掉,剩下的“作案”痕迹还可以让河水冲走,人不知鬼不觉。

至于这“偷”,真是作案累累。村里的水果:花石榴,枇杷,龙眼,黄皮,巴蕉,柿子。都留下矫健的身影,和团体作案的经历。嘿嘿,要忏悔啊。

点评

我有一回,大清早天刚蒙蒙亮,和弟弟出去外村地里偷过一次西瓜,得手后拿着瓜撤退到安全地带,打开一啃,什么味道也没有,奇怪了,仔细一看,原来偷回来的是葫芦瓜,好丢人啊!  发表于 2012-10-24 15:24
静怡兄,你的忆往事让我泪中带笑。  发表于 2012-10-24 14:59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2 16:49, Processed in 0.033470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