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516231

查看

136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ikushi

637#
发表于 2013-7-17 14:16:4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怎样尽量精确测量VTA?目测?或是辅助工具?
是什么唱头?看唱头基本贴近唱片了,唱针是突前出来的吗?

点评

工具加目测。TW唱臂提供的附件也可以满足测试VTA的要求。微调是根据唱片厚薄不同结合自己的听感进行,TW唱臂专门的调谐器可在聆听中进行。本唱头是Kondo IO-M,唱针高度较一般的低很多。是有点“炫”!  发表于 2013-7-17 14:48

TOP

638#
发表于 2013-7-18 07:55:21 | 只看该作者
说说 jason转盘

点评

很多年前用过的一款好转盘!按照目前的二手价格,很值得拥有。前提是你喜欢欧洲风格。  发表于 2013-7-18 11:32

TOP

639#
发表于 2013-7-21 14:3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3-7-21 14:54 编辑

   人生五十
    在昏庸忙碌间匆匆迈入了五十门坎。
    这种感觉犹如鼻涕爱往开裆裤擦的屁孩儿被准许换穿正式裤子一样隆重而彷徨。
    静静的与家人度过了这个神圣的时刻,温馨而安心。圣人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如今知起了天命,感觉自己开始成熟。余下的人生可以自觉,应有可为。
    于这短暂的人生,五十应该是一座分水岭吧。
    真的要感谢上帝,让我平平安安的攀越了这座峰峦,能站在峰顶泰然遥望彼岸的景色。默默的告诫自己,下山的路,其实可以多一点宽心。不妨重拾一下未泯的童心吧,或者去寻找一棵记忆中熟悉的大树,轻轻的卸下繁杂的行装还有平日里戴惯的厚厚面具。悉心欣赏一路以来被你遗忘的穿越四季顽强生存的小花野草。或趁着沐浴黄昏凉爽的秋风,看看落日。
    落日,原来也可以那么的辉煌从容。落日是白昼最后的馈赠,预告长夜的宁静来临。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撼。”比起以五十为人生终极的织田信长(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1日),活在当下的我更有理由宽慰自己:五十才是人生的开始呢。
    五十应算是季节里的仲夏初秋,可以有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般的浪漫诗意。就是这位才华横溢养尊处优的早熟的银行家之子,17岁就毫不犹豫地续写了莎士比亚的浪漫之梦。只可惜在他的梦里仅仅点缀了三十六个春秋呀!
    与很多生活在大都会的朋友相比,很庆幸我生活的小城,时间可以用分钟来计算。久居至知了天命的自己对于时间竟然变本加厉的吝啬。最近,竟然连坚持了10多年的会所健身也会觉得时间太过浪费,想改在小区内散步取代。
    一天晚上,回家打开音响系统开始热机后,戴上耳机奔向楼下的绿茵小径。用Iphone5,如痴似醉的欣赏着DG版法国帅哥Jean Marc Luisada演绎的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夜色中低头疾步的自己忘乎所以的随Luisada手指间流泻出的优美节奏自由起步。忽然,感受到一束注目礼从迎面走来的一位身着枣红色V领紧身衣的妙龄女郎处强烈射来。抬起头,我的思绪重又被拽回这幽暗的夏夜。这一刻,有无名小虫的啁鸣与咕咕的蛙声对位般在依稀的夜空中悠扬交汇,为这白昼的梦欢歌。
    结束散步,沏上一杯朋友赠送的开化龙顶,迫不及待在音响系统中再次聆听这张CD。不由感叹这首不朽的作品带给35岁舒曼以幸福的爱情。生命虽短暂无常,而伟大的音乐却万寿无疆。
    应该再次感谢上帝。想起46岁匆匆谢世的舒曼,我便很幸福。当然,我的人生目标是西贝柳斯的92岁!上帝,请原谅我的贪婪吧。
    因为活着就是快乐。如能健康的活着更是一种奢侈的幸福了。

    快乐,是一小碗地道可口的鲜虾馄饨面;是格里格A小调钢协第二乐章开始时充满冥想的舒心慢板;是深更半夜忽然接到眉飞色舞的朋友倾诉系统好声的一通电话。
    快乐就是一种细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夜深。每一扇紧闭的窗户里,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正在演绎。。。。。。
    收到了内人在微信的祝福和女儿给我的礼物:《20世纪西方音乐学名著译丛》中的几本书、还有萨义德音乐随笔《音乐极境》等。今后的日子,可以拥着喜欢的音乐,躺在舒适的椅子上随心读书。还有一副可爱的不可或缺的老花镜。
    而这一刻,我心爱的系统正在播着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第四乐章《波西米亚的田野和森林》。1874年重病失聪的斯美塔那踏入了50岁。四年后面世的这首不朽之作在向我诉说,捷克在他心中是一座怎样的永远丰碑!
    幽幽的灯光下,凝视着缓缓转动的唱针,我再一次肯定的告诉自己:五十,人生才刚刚开始!

                                                                                                                                        2013
720日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五十,人生才刚刚开始!” 同 感!  发表于 2014-8-12 21:31
老兄今天的境界令人羡慕不已啊。您是越活越年轻的。西贝柳斯嘛,一定可以超越的,不仅是时间的长度,还有生命的质量哩!  发表于 2013-7-22 18:28
忘掉年龄吧,好日子长着呢!祝ikushi 兄五十以后更精彩。  发表于 2013-7-21 16:58

TOP

640#
发表于 2013-7-21 16:0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ikushi 的帖子


    悠着点!慢慢来!往后的路还长着呢!无论生活还是事业,加油!

TOP

641#
发表于 2013-7-21 17:01:36 | 只看该作者
五十知天命。50岁,真正明明白白的生活元年、可以最少约束生活元年、多少事可以重来元年。

点评

谢兄弟们的祝愿。正在与小女一起看总谱听天方夜谭。她从乐理原著,我从音响演绎,交流心得。这叫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哈!  发表于 2013-7-21 17:39

TOP

642#
发表于 2013-7-22 17:16:48 | 只看该作者
enjoy life.看着多愁善感呢,五十才人生的真正精彩年华的开始。

点评

八十就别听肥婆了,早木耳朵了,哈哈。  发表于 2013-7-24 15:27
确实有点多啦。让我们相约一直玩到八十?!想起了一句英语:Enjoy this moment,this moment is yourlife.  发表于 2013-7-24 11:50

TOP

643#
发表于 2013-7-25 13:07:10 | 只看该作者
enjoy life.看着多愁善感呢,五十才人生的真正精彩年华的开始。
NHB-DTZ 发表于 2013-7-22 17:16

我觉得还有戏,耳朵越练越精,要敢于打破陈律。

点评

老邓身体好,19洞还能干活啊!  发表于 2013-7-25 13:34

TOP

644#
发表于 2013-7-25 18:06:44 | 只看该作者
你比我厉害,哈哈。。

TOP

645#
发表于 2014-9-25 17:14:09 | 只看该作者
应朋友之要求,贴上《音响技术》9月号有关Kondo Kagura后级的试听文章。详细请自行参阅杂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TOP

646#
发表于 2013-7-26 15:23:02 | 只看该作者
温度随着这夏天在上升。。。。。。

自从新装了TW Acusitic Raven AC/3之后,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
目 ...
ikushi 发表于 2013-7-5 11:16

郁兄 这个平衡尺得要一把, 其他的尺都扯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口水中啊!!。  发表于 2013-7-29 20:31
口水中啊!!。  发表于 2013-7-29 20:28

TOP

647#
发表于 2013-7-26 22:44:23 | 只看该作者
缘分---Symposium ISIS机架上崗杂記
一、缘起    去年11月份趁着搬新听音室的热情劲儿毫不犹豫的向声望音响 ...
ikushi 发表于 2013-3-26 16:25

信号线好喇叭线一图中的喇叭线是KONDO的吗?

点评

2.5米的Kondo SPz双倍版(左右声道各一对),喇叭一头套上Oyaide白金Y插,靓声、实用!  发表于 2013-7-27 08:17

TOP

648#
发表于 2014-9-25 16:3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4-9-25 16:37 编辑

(前接74页)
第五篇
玩音响体验过感动的人,他一定会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玩音响最极致的境界就是,面对唱片通过系统的重播能激发出源源不绝的感动。我心目中的发烧友应该就是能达至如此的境界,向音乐敞开心扉。热爱音乐的烧友理应如此。这与我之前讲到过的异曲同工:发烧的意义并非全在于你聆听的器材系统,更应重视聆听者本身的心态。
    有过一次感动体验的人,他才会认识到“原来还有如此精彩的世界”。渐渐的,他还会意识到音响会因喇叭的不同,得到的重播相差甚远。为了获得更深的体验,他又会去寻求不同的喇叭,此时的他已经是全新的心态:再也不会边嚼口香糖、喋喋不休。他会带着虔诚的心面对音乐带来的感动。如此这般的良性循环,让发烧友通过音响体验到更深层次的乐趣。
    通过前面五篇连载,表达了我心目中玩音响的本质乐趣。那就是音响是一种无形无色的抽象乐趣。因此,其中聆听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他获得的感动可以是无限广阔和深远的。它与作为具象世界的绘画和影视领域不同,后者的抽象性浅显,难具感动。绘画作品谁都能看懂。在此,我还想补充一点有关欣赏绘画作品。其实作为具象的绘画,站在艺术欣赏的角度,它也可抽象来看待。抽象化欣赏绘画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绘画作品其表现是凝固的,并不会随时间而流逝,因而信息量也相应会少些。如果只是随眼浏览,那就更加简单,甚至你会说照片比它具有更高的像真度。所谓鉴赏画作,就是一个从脑海中将画作抽象化,将它化为为无限的信息。所谓名画,它能让人更加轻易的实现这种变化过程。一幅画如果让你无动于衷,说真的确实还不如一张照片呢。
    人类的想象力和心本来就是抽象的。因此,就算是欣赏具象的物体时,也必须是一样的过程。电影和影视更是一个具象的世界,以时间经纬来解说,一一描述事情的经过。人们只要看着就完全能明白的。但是有人能运用抽象世界来欣赏这种影视作品。这种人是真正的电影鉴赏者、影视鉴赏者。也可以说如果具象世界不能用抽象打动人们的心,就不配称为艺术的。不过事实上,具象的影视作品由于谁都能看懂其表象,滥竽充数的作品大量存在。与此相比,音乐世界几乎都是抽象的。例如一个自己喜欢的美人偶像,就算歌唱得实在一般般,但起码能接受作为具象的歌者本身。因为她实在可爱!但是如果只闻其声时又会如何呢?这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音响本质魅力之所在。
    从下回开始,我想详细讲讲有关影音世界的乐趣。
第六篇
“那些遇见了音响感动的日子”之一
逃难归来聆听音乐时那种无可名状的喜悦
    从本篇开始分几次,我想讲述自己当年与音响相遇而感动的体验和往事。此前在其他很多场合都有提及过的,因此如有重复请大家见谅。
    我父亲的工作与出版印刷有关。当年家里有一台留声机、几十张唱片和一台钢琴。算不上音乐世家,也许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家庭。从幼稚园开始,机器比音乐对我更有吸引力。我的兴趣是那台留声机,猜想里面“肯定有一个会唱歌的小人”。因为当时的我对于留声机出来的声音、播出来的音乐实在感到不可思议!
    讲到唱片,最初大人让我听的是一些歌谣。后来,我偷偷的开始播弄留声机。父亲知道后,就规定未经容许不能听。因为对于一切机械都感兴趣的我已经干出拆散时钟之类的事情,因此父亲担心早晚我会把他的留声机给拆了。当时的童谣唱片是小小的7寸盘。有一次听12寸的SP盘时大吃一惊。虽然听不懂是啥音乐,但是感觉到声音非常恐怖。现在回想起来是舒伯特的《未完成》开头部分。总而言之,是一种非常恐惧的感觉。这就是我第一次体验唱片音乐。进入1930年后,手摇留声机开始进入一般家庭,有钱人家已经开始用电动的留声机。这是一种昂贵的家电,成了有钱人家的标志。电风扇也是。但电动留声机远比电风扇高级(这是我的看法)。
    上小学时,我已经是一名音乐迷。记得当时我们家也有电动留声机,经常听舒曼的合唱曲《流浪的人们》。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放我彻底成为一名音乐与音响迷。小学六年纪时,东京陷入战火之中岌岌可危,东京的公立小学全部停课,六年级学生就这样匆匆全体毕业。有亲戚朋友的投靠其中,没有的人就只能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疏散。我决定投靠亲戚逃难到了新泻县的佐渡。佐渡没有通电无法使用留声机,当然,为了逃命只求轻装上路,由此与音乐分离。可以说就是因为当时对于音乐的渴望、如饥似渴的煎熬心情决定了今后我的命运。
    在佐渡能听到只是一些民谣和歌谣。说是歌谣也尽是些与时势有关的、军歌类。之前在东京,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尤其是贝多芬。音乐迷的我不问种类如饥似渴的加以吸收。佐渡将我与古典音乐隔绝,只能听唱一些民谣、歌谣和军歌,但总算还能听到声音。这一体验造就后来的我不仅是古典,也能接受其他种类的音乐。
    佐渡的逃难经历了一年半。战争结束后,与古典音乐隔绝了很久如饥似渴的我回到了东京。当我打开电动留声机,聆听唱片时的那种感动简直是无法忘怀。当时的那种令心灵颤抖的感动和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全身心的爱上了音响。感动之余,我也渐渐发现那些唱片的声音似乎与之前不同了,但听广播时的重播又与之前一模一样的。后来判断是安装出现了故障,准备送去修理。这些事情影响到我今后的人生对音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未完待续)
备注:本文译自《analog》2014年SUMMER Vol.44的188页,重申一次:这是一篇纯粹的译文。文责自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继续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14-9-27 23:56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5-10 16:16, Processed in 0.036809 second(s), 2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