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1-10-31 06:37 编辑
十月三十日,西方的万圣节,这个本与我无关的节日因小儿在读的英语学校举办活动也潮了一回。我一直认为小孩子的成长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非常愿意和我的孩子一起成长。活动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精彩,不过让我激动的是却是多功能厅播放的动画电影《幻想曲》。这是一部为古典音乐服务的动画片,形式创新,绝对可载入史册。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是孩子的爸爸妈妈,那么请你一定要找来这部电影,因为它肯定是你们最温馨的亲子时光。
《幻想曲》1940年,迪斯尼出品,至今没有国语版本。时隔七十年,这部极品级的动画电影在2008年8月被迪斯尼列入蓝光节目的计划,在历经了整整两年之后,这套《幻想曲/幻想曲2000》的蓝光碟终于在人们的注目中如期问世了,一如封面上它的始作俑者——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本人所说的:“幻想曲是永恒之作。”(Fantasia is Timeless.)
美国现代严肃音乐领域的泰斗级人物集作曲家、乐评家及作家于一身的狄姆斯泰勒担任了《幻想曲》中的主持人,介绍每段古典名段及围绕着它编配的动画短片之间的创作联系,即便是对古典音乐完全一窍不通的人,听完他的介绍再看每段动画短片都能从灵魂深处体验到这些音乐作品的精妙所在。迪斯尼梦寐以求通过此片传递表达的一种动画创作态度,动画并不完全是给小孩子看的,它也可以是一种深刻的艺术形式,甚至能用最简单的手段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古典音乐以最直接的方式深深打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除了蒂姆斯泰勒,英国指挥家兼古典音乐改编家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受迪斯尼创作热情的感召也亲自站上了指挥台,指挥管弦乐团为《幻想曲》奉上了一连串精妙的古典绝章。
整个《幻想曲》是由几个不同章节的动画短片组合而成的,其中实验色彩最浓的莫过于率先登场的第一章,巴赫(Bach)这段家喻户晓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第二章的《胡桃夹子组曲》(Nutcracker Suite),动画师们并没有直接去临摹歌剧,而是根据不同段落的旋律特点创作了一组自然界生物拟人化场面,看后让人感觉格外轻松惬意。
《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斯(Paul Dukas)以歌德的同名诗歌为灵感创作的交响曲,迪斯尼的动画家们巧妙地将他们的宝贝——米老鼠变成了学徒,音乐与动画这两种艺术完美融合、交相辉映是全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段落,米老鼠其趣味十足的演出足令众多的真人表演都相形失色。
谁能想到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这段激情澎湃的作品,成为了恐龙消失的挽歌,更有趣的是霸王龙张牙舞爪的动作是模仿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指挥动作。
在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创作的《F大调田园交响曲》(Pastoral Symphony)中,动画师们形象地展示了一段希腊神话。它的色彩表现是整个《幻想曲》最为五彩斑斓的,由衷地惊叹迪斯尼动画片出色的画面品质,要知道迪斯尼七十年前做出来的画面就已经达到的如此精致细腻的水平,怎能不在业界独领风骚?!
阿米尔卡尔庞切(Amilcare Ponchielli)的《祭神舞》(Dance of the Hours)中,充满喜感的鳄鱼、鸵鸟、大象以及河马的芭蕾舞是那样可爱趣致,令人忍俊不禁。
你能听得出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这段《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的弦音之义吗?让片中的魔王来告诉你吧……
早在70年前,迪斯尼的动画师们已经懂得用多层次透视摄影法解决动画片的视觉真实感问题,将二维动画制作出有层层叠叠层次立体感的画面来。这幅来自《幻想曲》的尾声——舒伯特的《圣母颂》(Ave Maria)中的画面,就让普通的二维画面呈现出具有层次纵深感的立体效果。
《幻想曲2000》采用了35毫米IMAX胶片,在视觉观感上更加恢宏壮丽,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的辅助也让动态更加细腻真实,但是这些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弥补不了艺术表现上没有什么鲜明突破的遗憾,这也是《幻想曲2000》落后于《幻想曲》的地方,这种技术强而艺术弱的窘境明显也是时下绝大多数影视作品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某种角度说,《幻想曲2000》走的《幻想曲》的路线,更多的是一种技术飞跃的展示影片也找来了一位古典音乐指挥家站台,他就是钢琴神童出身、33岁已经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的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
开头篇《命运交响曲》(Symphony NO. 5)依旧是通过线条、图形、光影与颜色的变化,来阐释音乐情绪的起伏与变化,与《幻想曲》开篇那段《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完全是一个模子的创作思路。
较之于狄姆斯泰勒一个讲解整个《幻想曲》的每个段落,《幻想曲2000》的串场主持可谓人多势众。第一个登场的是好莱坞著名的“白头笑匠”斯蒂夫马丁(Steve Martin),用自我调侃的方式带出了真正的音乐讲解人——以色列小提琴演奏家伊沙克帕尔曼(Itzhak)...
帕尔曼对第二段《罗马之松》的讲解可谓言简意赅,通过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理解上的分歧上,传递一种开放思维的观点……这也是音乐的本意所在。迪斯尼的动画师们并没有循着奥托里诺雷斯庇基(Ottorino Respighi)在《罗马之松》中原本所表现的意象进行创作,而是结合了二维手绘动画和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谱写了一首鲸群龙腾虎跃的赞美诗,优美的画面几乎可以和动物世界或探索频道那些真实的自然纪录片相媲美。
众多古典乐章中,让人一听就在脑海中出现“美国味”的,非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的那首《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莫属。所以,当那熟悉的曲调从爵士钢琴演奏家拉尔夫格瑞尔森(Ralph Grierson)的指尖流出,另一位爵士乐大师昆西琼斯(Quincy Delight Jones II)开始讲解时,还有比他俩更适合介绍这一幕的人选吗?同样具有“美同味”的插画家阿尔海尔斯费尔德(Al Hirschfeld)也被制作成动漫人物出现在狂想曲中。
歌影双栖、多才多艺的贝蒂米勒(Bette Midler)以足够的资质解读了由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板》(Piano Concerto NO. 2, Allegro, Opus 102)衬托的安徒生童话《坚毅的锡兵》。
以声音出众而著称的资深演员——詹姆斯厄尔琼斯(James Earl Jones),除了《狮子王》,他在《星球大战》系列片中为大反派“黑武士”达斯维达(Darth Vader)贡献的声音,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大名。这位具有儒雅风度的表演艺术家,介绍的竟然是全片中效果最讨喜的一段——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脍炙人口的《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
作为《幻想曲》全片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性段落,这段《魔法师的学徒》经过全新的修复,被再度安置在《幻想曲2000》之中,显示出它那难以被逾越的艺术高度。佩恩和特勒(Penn & Teller)这对活宝儿以插科打诨、看起来没个正经的表演方式来引出,不能不说是一处别出心裁。
谁这么大胆敢骚扰大师詹姆斯莱文讲解?原来是早该登场的唐老鸭,啊哈!艾尔加(Edward William Elgar)的《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从传统古典音乐的理念上来说,无论曲目的选择,还是改编的幅度,以及整体的效果,《幻想曲》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除了《蓝色狂想曲》,《幻想曲2000》再没有任何突破《幻想曲》框架的段落。结尾的这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亦如此,由为《美女与野兽》中的茶煲太太(Mrs. Potts)配音的安吉拉兰斯伯瑞(Angela Lansbury),为这部《幻想曲2000》的结束曲担任解说。
《幻想曲 /幻想曲2000》是一部可以用来听的动画,更是一部可以用来看的古典音乐作品。对于少年儿童以及至成年人认识古典音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直被世人视为小朋友的动画竟然能与高高在上的古典音乐殿堂接壤,片中的动画形象和音符节拍融合得如此的天衣无缝,不得不说是动画片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应了一句话:敢于颠覆传统,才能创造成功。
《幻想曲2000》 动物狂想曲
世上令人最崩溃的事情莫过于我花了两个小时建的楼在要开盘的那刻,网页提示出错,然后什么也没有了,真的是“杯具”呀!只好又花了两小时重新建了这一楼,哎,“认真”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非常感谢小儿的外教老师Daisy提供的蓝光动画截图和音乐资料。也非常感谢狗狗兄给予的鼓励。现在已是凌晨三点五十三分,睡觉去了,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