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努力搜集吉列尔斯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应该是有13张黑胶唱片(2+4, 3+15, 5+10+19+20, 6+23, 7+Eroica, 8+13+14, 11+Electoral, 12+16, 17+18, 21+28, 25+26+27, 29, 30+31),另外有一张21+23,他没录的有1,9,22,24,32。
很难收齐,实在是一个令人纠结不已的挑战。有几张价格高得出奇,成了稀物自贵的收藏品,实际上失去了为聆听音乐而纪录的原始意义。
但是每得到一张,又确实带来莫大的震撼和享受。“悲怆”、“月光”、“热情”这三大标牌曲,吉列尔斯的演绎极具个人特点,却不能说有什么超越意义。反倒是其他那些拿来听的曲目,他的表演可以令听众为之一振。
吉氏的触键清晰果断,音头十分干净,尾音结束交待得极好,延音利索地消失在下个音符出现时,不靠前也不拖后(除非是乐谱需要)。与吉氏不同,追求跳跃的极端例子是古尔德,刚听到时很不适应。而令音符前后遮盖、相互掩映的有鲁宾斯坦等人。
他的“钢铁”音色表现在各个声段,低音沉凝有如铁砧,中音明亮有如利刃,高音清爽有如风铃,每一个音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听觉美感,更令人信服所谓贝多芬“一个音符也不多余”的说法。
当然这样的演奏更像是铜版画,线条清晰,明暗对比强烈,缺少一些中间过渡,不像水彩或油彩画色彩多样,留些模糊处理的地方供观者想象。吉氏留下的空白就如同飞白,在慢乐句音符间的停顿,沉稳有度,有时压着踏板,有时就放开,留下绝对的宁静,让听者屏一下气,再接续下面的呼吸。
看到国内国外都有乐友争论吉氏演绎的权威性和普适性。多数认为这是卓越的演奏,但不宜作为听者首选。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布伦德尔、肯普夫、巴伦波伊姆等人都不足全面展现贝多芬,但对于初入道者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如果一上来就是吉列尔斯,有可能会过份依赖贝多芬的清冷刚硬,而瞧不上其他展现贝多芬丰富色彩的大师,反过来也无助于体味吉氏的难能可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