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3725

查看

8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wdf9808

61#
发表于 2014-8-9 17:29:3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唱片的制作是“以还原现场为己任”的话,那么音场的标准就是现场。问题是:唱片真是极力还原现场吗?

点评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想问问 "现场的音场" 如何定义? 坐一排和坐十五排, 一楼和二楼 听到的音场规模完全不同.  发表于 2014-8-9 17:32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4-8-9 17:47:23 | 只看该作者
rock兄,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在一排拾音,我们听到的是一排的音场,二楼拾音听到的是二楼的。系统有这能耐么?或者我们真能够调出来么?

点评

各声部主拾音器不可能放在一排,更不可能放到二楼去。众多的辅助拾音器可以,教堂里甚至会放在墙的角落拾取各种残响,然后交由混音师统一处理。但整个音场和各声部的定位是由主拾音器决定的,混音师不会也不能改变的  发表于 2014-8-9 23:31
系统的任务是不是这样: 能让人听出一排拾音的音场和二楼拾音的音场的差异...  发表于 2014-8-9 20:05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4-8-9 20:2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4-8-9 21:44 编辑

谈到音场,我们基本上可以忘掉眼睛所看到的那个音乐厅堂形状,因为麦克风所“看到”的那个音场才有可能成为CD里的声音素材。

人只有两只眼睛,而多轨录音假设用16支麦克风,就相当于有16只眼睛从不同位置角度看这个音场,而且麦克风通常距离某件乐器较近,所以录音可以做到比现场观众所听到的更加清晰N倍的声音效果。

单支麦克风收录到其周围360度的所有声音,但由于麦克风存在指向性,其收录到的声音信息,尤其是音场形状尺寸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

假设16轨录音将其中8支咪分给左路,另外8支咪分给右路,立体声的其中一边音箱是还原这边8支咪所有录到的混合声音,至于录音师在混音时是如何努力再现现场,因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在此暂且不作讨论。

正如一只眼睛看到的只是平面,两只眼睛才能分辨出立体和远近。但假设音箱是接近点音源,单靠2个点音源的音箱发声又如何再现立体音场呢?立体声音箱在室内重播所形成的音场可以达到穿越后墙宽过对街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1、我们假设在背墙或侧墙放一面镜子,从镜子看到音箱的镜像是在墙外而不在室内,就算音箱后背景墙面和左右侧墙平均吸音量达到25%,仍有75%的反射或散射声能,从音箱到背墙然后再从背墙反射回来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延时,再加上录音时较远的乐器到麦克风有一定的距离时间,相当于有个声音从室外远处传到室内的时间。

2、后置式音箱倒相孔、后置式高音或低音喇叭单元、MBL大葫芦式的360度发声音箱、电视屏幕的反射、音响器材及其反射、音箱背面侧面的反射、装修材料及灯具的反射,等等因素都会给从音箱到后墙这部分空间增加了确实存在的声能。
3、眼睛只能看到照片的图像,而辨别照片中的美女到底是自己的女朋友还是别人的女朋友,是靠大脑的经验记忆与分析,尽管一亿个美女都有眼睛鼻子嘴巴,大脑无需数数这位美女有多少条眉毛,就可以很快以直觉的速度辨认出来。同理,耳朵只能接收到声音,而大脑中储存着一支长号从多远传到耳朵的经验,当听到音箱加上周边环境反射声所合成的声音特征时,大脑分析后会告诉直觉这个声音是从那个具体位置传过来的。

室内音响重播再现的音场不存在正确与否,也没有最好,但会有更好。

参与重播的所有音响器材、线材、配件、垫材、机架、托板等等,以及室内声学装修环境,每一项都参与了再现音场定位的作用,当调整以上任一环节时,都或多或少的对音场定位产生改变,尤其是音箱的摆位。

我认为关于音场调试的关键项目在于以下两点:
1、高中低频具有整齐划一的、较快的速度感,同时音头音尾收放自如,高中低频频率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峰和谷,低频具有分析力而不是光有量感和散不去的尾音。
2、室内声能分布均匀,左右音箱以外区域及音箱之间的中间区域声音密度均匀,音箱距后墙距离适当,使后场声能分布及声音密度均匀适当,不会密度过大或稀疏松散。

当每一件器材和配件都具备优良水准,每一步调试手法到位并没有明显错误时,就可以做到声场穿越后墙宽过对街,同时达到音乐性与音响性都较好、音乐既感人又能让人手舞足蹈的状态。



点评

“室内音响重播再现的音场不存在正确与否,也没有最好,但会有更好。” 这一句是最关键的,因为录音、制作、播放、环境环节太多主观的因素,因此不要拘泥于谁正确,搞对其它方面还更重要!  发表于 2014-8-10 10:43
你遮住只眼,用一只眼看物体,也还是3D的并有远近的。  发表于 2014-8-10 09:41
呵呵,我这里补充一句,其实我们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都是平面的(生理学上的概念),经过大脑这“第三只眼”才会成为一个立体3维的图像。  发表于 2014-8-9 23:16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4-8-9 22:22:20 | 只看该作者
rock  发表于 14 分钟前
你是说哪个现场和音乐厅?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绝对不会夸张,但是哪个音乐厅的 ...
169 发表于 2014-8-8 13:53

169兄,这有点钻牛角尖了!现场是个参考罢了,现场听多了以后应该从诸多的现场中归纳一个自己头脑里理想化的现场概念来。这个理想化的现场应该跟哪一个具体的现场都不一样,但是它却奠定了每个人对现场感的理解基础!以这个理想化并驻留于头脑中的,经过自我审美判断积淀的现场为基准去调整自己的系统才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我个人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一种宽松,弥漫,层次感丰富又润泽的"现场声",这样的声音也许好过你听过的很多具体现场的声音,也许差得远,看个人功力和悟性了。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4-8-10 00:1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10 00:19 编辑

同意念经兄的说法,音场的正确概念只有依靠“多听”!所以,调音的话如果身边有资深的烧友帮一下将是事半功倍的幸事。

另外提一句,古典交响乐的双管编制,各声部的数量和位置还是比较固定的,虽然有时中提琴和大提琴会互换位置,倍大一般在最右,场地原因有可能放在最后。烧友只有听多了才会有自己的“音场”判断,比如各声部之间的高低和间距。如楼上讲的穿越后墙宽过对街只能是我们烧友之间的夸张之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的话,交响乐的前面弦乐组和最后排打击乐组离得太开了,室内乐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倍大之间的起连绵伏的呼应感也会消失殆尽,荡然无存

家庭听音室一个完整的音场应该在喇叭到后墙,以及喇叭后的两侧墙之间。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4-8-10 00:5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0 02:38 编辑

lwwlewis  发表于 昨天 23:31
各声部主拾音器不可能放在一排,更不可能放到二楼去。众多的辅助拾音器可以,教堂里甚至会放在墙的角落拾取各种残响,然后交由混音师统一处理。但整个音场和各声部的定位是由主拾音器决定的,混音师不会也不能改变的





”整个音场和各声部的定位是由主拾音器决定的,混音师不会也不能改变的”,但是各声部声音电平的大小变化会否影响音场的定位?


点评

这样讲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王老师对于家庭听音室的声音还原,首先考虑的是“平衡”和“音场”这两条!  发表于 2014-8-10 08:31
反过来,电平的大小变化是为了模拟唱盘、CD整体声音的平衡和各声部定位的准确还原。  发表于 2014-8-10 08:25
录音师考虑到CD还原的整体平衡和准确定位,各声部会有电平大小的变化,但不会大到改变声场的定位,这也是优秀录音师和优秀CD碟的关系,也是刘汉盛老师推荐的古典CD碟时总是会提到几个世界知名录音师的原因  发表于 2014-8-10 08:10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4-8-10 01:2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0 02:41 编辑

俺从来不反对以现场为标准,然而,综观网上的观点,国内大多数音乐厅甚少有建声令人满意的案例,如果一个连最基本的正确或者好的声音和音场的音乐厅都未真正领教过的发烧友,凭什么参照物得出正确的现场标准?

点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场" ,无论去没去过现场..  发表于 2014-8-10 08:54
我还没去去过北极,但我看到北极熊,我还是心里清楚这玩意长的就是这样子的,呵呵  发表于 2014-8-10 08:16
音乐厅的建声与音场的定位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国内录音的(广电)标准就是2条,所以出来的CD会明显偏干净,稍不耐听些,但他的声音 也是平衡的,各声部的定位也是准确不会变动的  发表于 2014-8-10 08:01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4-8-10 08:08:07 | 只看该作者
169兄,这有点钻牛角尖了!现场是个参考罢了,现场听多了以后应该从诸多的现场中归纳一个自己头脑里理想化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8-9 22:22


顶念经大佬,最终系统把金牌留给谁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4-8-10 10:19:31 | 只看该作者
lwwlewis  发表于 1 小时前
反过来,电平的大小变化是为了模拟唱盘、CD整体声音的平衡和各声部定位的准确还原。

lwwlewis  发表于 1 小时前
录音师考虑到CD还原的整体平衡和准确定位,各声部会有电平大小的变化,但不会大到改变声场的定位,这也是优秀录音师和优秀CD碟的关系,也是刘汉盛老师推荐的古典CD碟时总是会提到几个世界知名录音师的原因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中,小提琴独奏的声部如果维持在拾音状态的声压,估计会被其他声部覆盖,独奏声部的定位必然会产生靠后的错觉。

点评

早前王老师曾聊起过音乐厅,录音室,家庭听音室建声的区别过,当时听得如醍醐灌顶,时间长了也淡忘了,只是记住了王老师反复强调的家庭听音室调声最要紧的这两条,不好意思哈  发表于 2014-8-10 10:45
32168兄说的在理。我只是按CD还原声场和定位的“应该”来讨论,如同我知道北极熊是这样的,但为什么是这样的得请教生物学家。如果论坛里有专业录音师并对家庭听音室有研究的烧友来详细解惑下就好了  发表于 2014-8-10 10:41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4-8-10 11:04:04 | 只看该作者
谈到音场,我们基本上可以忘掉眼睛所看到的那个音乐厅堂形状,因为麦克风所“看到”的那个音场才有可能成为 ...
小舞台 发表于 2014-8-9 20:24

“室内音响重播再现的音场不存在正确与否,也没有最好,但会有更好。” 这一句是最关键的,因为录音、制作、播放、环境环节太多主观的因素,录音师、混音后期制作师、播放者都有主观认识和再创作,因此不要拘泥于谁正确,搞对其它方面还更重要!

点评

大家知道听音室的处理,残响值是个关键,但同一个房间听交响,和听爵士两者最好还原的残响值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多声道的电影更是了。大多时候还是得“中庸”一下  发表于 2014-8-10 11:48
是的,R版说的在理。平衡和以音场还原为目标也只是个参照而已,过于较真就有念经兄说的“钻牛角尖”了  发表于 2014-8-10 11:35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4-8-10 11:13:08 | 只看该作者
rock  发表于 2 小时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场" ,无论去没去过现场..





是的,这亦是我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人类的进化,听觉已经是与生俱来的功能,从智力的启蒙阶段至心智成熟的阶段,通过语言交流、领略自然界声音或者透过书本知识,潜移默化之下形成对声音的认识和审美,参与现场音乐会只会提升对声音的进一步认识与辨别正确与否的能力。
一个从未到过南极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影像、文字间接认识到南极的风貌,当某一天真正到达南极,他可能感叹比想像更美,亦可能感叹没有想像这样美,这个视角的例子同样适合听觉。每个人掌据的知识,相当一部份是透过学堂、课本得来,未必每样都要通过自己实践验证,况且亦不具备这种能力。

点评

32168兄,说的好啊  发表于 2014-8-10 11:38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4-8-10 14:21:07 | 只看该作者
我等普罗发烧友,平常只在20平的空间里玩,普遍又爱古典,想想这小房间里放的下整个乐队吗?听的出二管还是四管编制吗?乐器形体会历历在目吗?有不动如山的定位吗?这些又真的是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吗?

点评

WDF9808兄,有兴趣的话,可搜看下石井申一郎的相关文章  发表于 2014-8-11 07:21
是啊,喇叭后面那么点音场,不要说整个乐队,就是58把提琴都够呛。音场本就“是幻非真”,兄弟是我说胡话了,别见怪哈。  发表于 2014-8-10 15:33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10:11, Processed in 0.043222 second(s), 2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