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0516

查看

7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61#
发表于 2010-3-28 10:3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0-3-28 10:32:22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1838-1920)是德国作曲家。他特别喜欢德国民歌,对其有很深的研究,并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他的作品虽然很浪漫,其实却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传统。他的作品曲调悠扬,满怀热情,曲式具有德国式的严谨而又奔放自然的效果,既遵循传统又美丽淳朴。他留下的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作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

《苏格兰幻想曲》创作于1879至1880年,德国柏林。布鲁赫在这部作品加入了很多苏格兰民歌,是一首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抒情幻想曲。题献给伟大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小提琴忧郁地歌唱,满怀思乡之愁。小提琴唱出怀念故乡的苏格兰旋律《老罗宾莫里斯》。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小提琴奏起活泼欢畅的主题,主旋律是《嘿,浑身尘土的磨坊主》。第三乐章:行板。《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是这慢乐章的基础。这个乐章与第二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她是伤感悲怀的。第四乐章:快板。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战歌《胜利的苏格兰人》决定了末乐章充满活力的基调。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怀有深深的乡愁,如果你有一颗感性而敏感的心灵,你一定会深深迷恋上这首曲子……..下面是海菲兹的名版:

这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终极版本!海菲兹在《苏格兰幻想曲》中的特点是音色绝对均衡,音准绝对可靠,强调演奏的整体性把握。对于乐章主题之间的一些经过乐句,他采用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个录音音色极美,海飞兹保持了20-30年代的天鹅绒般的音色。据说在海菲兹拉完这首作品时,伴奏的小提琴手都说不想再拉琴了。而小提琴大师祖克曼一直不录《苏格兰幻想曲》,他说这首曲子只属于海菲兹!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0-3-28 10:35:0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卫的版本。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这个伟大录音录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三及十四日,伴奏的是伦敦交响乐团,指挥为Jascha Horenstein。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绎端庄质朴,琴声甜美,浑厚而不乏幼细。大卫充满温情。很多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不象海菲兹那样快速凌厉。该快则快,该慢就慢,张驰有度,更加强调抒情性和歌唱性。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0-3-28 10:3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0-3-28 10:3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0-3-28 10:38:34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兄介绍著名的,好久我来个不著名的凑凑热闹,哈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3-27 18:41

好啊,狗兄总是出手不凡的。哈哈,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0-3-28 10:39:2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看得很过瘾...
rock 发表于 2010-3-27 21:42

R兄:不客气。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0-3-28 10:43:41 | 只看该作者
海菲兹有代表性的一些唱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0-3-28 10:4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0-3-28 10:4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0-3-28 10:4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0-3-28 11:01:16 | 只看该作者
弗里兹.克莱斯勒

弗里兹.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875年生于维也纳,从小就显现出来的音乐天赋,4岁就能在钢琴上选配出了奥地利的国歌。由父亲启蒙,后从师J. 奥柏学习小提琴。7岁时被维也纳音乐学院破格录取为正式学生,并打破纪录以最小年龄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读,主科教师是J.赫尔梅斯贝格,同时学习作曲。9岁公演,10岁便获得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维尼亚夫斯基之师、法比小提琴学派的著名教授——比利时小提琴家马萨尔学习小提琴、并师从德利伯学习作曲。两年后,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赢得著名的小提琴比赛的罗马大奖。
   
1888-1889年与钢琴家罗森塔尔联合访美。1888年11月9日,他在波士顿举行了访问美国的首演。归国后他进入维也纳大学附属医科学校学习了两年医学,然后又去巴黎和罗马学习语言、美术、雕塑和艺术史,力图在各个方面充实自己。1895-1896年服兵役,直到21岁才真正展开音乐生涯。1896年报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但以掘于视奏而未被录取。2年后他受到著名指挥家汉斯.李希特的邀请,作为独奏家与曾把他拒之门外的维也纳爱乐合作演出,高超的技巧,丰厚的内涵让人们为之震动。1899年11月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与阿图尔?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了柏林首演。从此,克莱斯勒作为小提琴家的地位才得到牢固确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克莱斯勒应征入伍,在前线作战受伤,退伍后移居美国。1919年在美国重新演出。1924-1934年定居柏林,并周游世界各国频繁演出,成为极受欢迎的小提琴家,获得了小提琴家之王的美誉。他曾经还创下过在30天时间内连续演奏32场的纪录。
   
1923年,克莱斯勒来到远东作了一次大规模的访问演出。1939年再度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1947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告别音乐。
   
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缔造了独创、新颖的演奏风格,并影响了同时代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艺术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是维也纳和法兰西两种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第一个采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来演奏的人正是克莱斯勒。他的运弓和发音方法也与众不同。现代弓法演奏所特有的“说话”和“演讲”般的发音,正是由克莱斯勒率先发展起来的。
   
作为演奏家和作曲家,克莱斯勒在小型作品的领域获得了艺术大师的声誉。他创作的主要部分是45首小提琴小型作品,主要作品有《美丽的罗丝玛琳》、《爱的喜悦》、《爱的忧伤》和《维也纳随想曲》等。另外,克莱斯勒还有60余首小提琴改编曲。主要作品有:帕格尼尼变奏曲《女巫》、科莱里的《福利亚》、塔尔蒂尼的《柯莱里主题变奏曲》等。
   
克莱斯勒在公众心目中是传奇般的人物。难怪布鲁诺?瓦尔特说:“克莱斯勒不是在演奏小提琴,他简直就是小提琴的化身。”

1、  爱的喜悦 Liebesfreud   -
此曲是作者于1905年根据一首古老的维也纳民歌曲调创作的小品,C大调,3/4拍子,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没有前奏。
   
第一部分主题非常流畅,用双弦演奏,充满着欢乐的情趣,正如这支曲子的标题,它是表达爱的欢乐。主题旋律反复一次后,进入了情意甜蜜、充满幸福感的乐段。它的每个乐句都从后半拍起,显得十分优美,表现获得爱情后的幸福和甜蜜。随后又再现主题旋律。
   
第二部分转到F大调上,它也是由单三部曲式构成。第一段旋律也非常优美,第二段旋律性格比较活泼,用断奏手法演奏,好似恋人在欢快地舞蹈。此段反复之后,再现此部分第一段主题旋律。
   
最后,接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并结束在这个主题上。

2、  爱的忧伤 Liebesleid   -
此曲与作者的另一首小品《爱的喜悦》Liebesleid 成为一对“姊妹篇”,两首小品的知名度不相上下。本曲同样是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为a小调,3/4拍子,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描写爱情上受到了挫折和打击之后产生的苦恼和悲哀,略带烦恼及伤感。
   
这首曲子没有前奏,第一部分前半段运用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发展旋律,吸收了奥地利“连德勒”民间舞曲的特色,主题旋律相当清丽。这里每一个乐句不断出现相同的音,而且是用了一些跨小节的切分音,好似声声悲泣,但旋律却又非常美妙动人。第一主题反复之后,后半段的主题是从前面发展而来,悲哀的情绪似乎有些控制,旋律比较抒情,好似回忆起和恋人相处的那些日子。当这种回忆继续下去时,思绪好似生了双翅,那些欢乐日子的幸福情景双重现在眼前。
   
第二部分乐曲转到了A大调上,非常巧妙地运用模进的手法,情意比较甜蜜,是对往日爱情幸福的回忆。接下去是第一部分前半段悲伤的主题再现,然后以变奏的形式又接第二部分主题旋律,将每一句里的倒数第三个音向上跳进,使得旋律更加婉转动人。
   
这种忧伤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乐曲终了。最后,一个长颤音轻而缓慢地滑高一个八度后结束全曲,使人回味无穷。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16 09:16, Processed in 0.02041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