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3838

查看

9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709#
发表于 2017-5-19 23:29:53 | 只看该作者


        皇家气派加上田园冥想

使用道具 TOP

710#
发表于 2017-5-20 15:44:43 | 只看该作者
       前两周基本在工作状态,偶有间歇听一两张唱片,写几行心得,也都是界在临睡状态下的挣扎。以致于前两天实在挣扎不下去,草草几个字了事。

       周五早八点有任务,怕迟到起一大早。晚上十点出办公室,正是万家欢庆周末疯狂吃喝派对的时刻,居然半小时打不到车。背上工作电脑包和文件一如当天的工作,压肩洇气,却又无法卸下。看到身旁路灯下车来车往,红男绿女,倏尔想起老舍《我这一辈子》改编电影里那最后一个风雪画面。

       周六早七点仍有任务,五点便需起身做准备。好在事情简单,时间不长,上午便可收工。但连续十几天的工作已有身心透支的感觉,北京偏又闹起早暑,便有了钻入地阴洞穴兀自鼠眠一秋的心愿。

       比秋鼠幸运的是,除了藏粮,还有音乐。

       老康指挥布商演奏布鲁克纳,上次第七听了半部,睡了半部,这次希望可以全本清醒地听完第五。

       这套eurodisc 唱片包括布鲁克纳第四、第五、第七共三部交响曲,但录音版本信息未在资料册中说明。理论上说,应该来自东德ETERNA公司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的录音。

       ETERNA 公司自己的唱片只查到第七的单声道版本,而这套eurodisc是立体声的。但是从声音效果看,音场十分狭窄,弦乐部的质感和份量都不大好,令人怀疑是某种噱头的单声道再加工。第五、第四则声音很好,开扬、明亮、结实而有气度,与老康录的那张著名的舒曼第一“春天”交响曲风格相同。

       老康这版第七特点不那么突出,有些地方显得草率。也许是受富特文格勒、沃尔特等苦血风格影响,总觉得演奏布鲁克纳,特别是他的晚期作品,不能那么方正,应该在过程中有些即兴发挥,比较强调段落 间的戏剧性变化,节奏弹性大一点,这样才过瘾。老康这版相对就规矩些,或说呆板些。

       话说回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东德,怎么可能像战时的老富那样演绎布七?有了1945年4月30日那一幕,能在苏联控制下的民主德国上演希特勒的悼乐,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东部各州的德意志民众,并不因为政权的变化就会忘记十年前回荡在广播和PA系统中的乐声。文艺作品的呈现不可能独立于时局。前两天耳闻目睹亦是如此。无所谓优劣,无所谓强制,历史和人性使然,是合理的存在。

       第五的命运会好许多。作品本身世俗性、田园性就比最后三部要突出得多。听上去,老康也放手许多,音乐流程中蕴藏着不少精妙的处理,生机盎然,从容洒脱。足以展现老康对老布的音乐把握精到。加上由宽阔音场、精准定位和适度堂音构建起的良好立体声氛围,实在是一个值得优先聆听的好版本。eurodisc 也算用心,为尽量不让音槽接近内圈,还把第二乐章分割到两面上。

使用道具 TOP

711#
发表于 2017-5-20 20:29:22 | 只看该作者



       前一张《火鸟》几乎所有的唱片和音响指南都在推荐。转为CD版后大约也是列在推荐首位。多拉蒂以一种毫不妥协的冲击力,将这组视觉化极强的短曲一气呵成,特别是在后半部高潮部分形成强有力的声响气势。MERCURY录音的趋前定位更能有效地释放音乐动能,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烘托这个童话故事中热烈的舞蹈气氛。

       后一张《火鸟》大概只有老烧会下手,头版价格目前超过2000元人民币。新近的唱片指南将其归入历史录音(1955年也算有历史了),发行CD后推荐排位相当靠后。安塞美的招牌芭蕾风一览无余,特别是那些抒情乐段甜美精巧,乐器组之间的配合娴熟到位。他注重的是这部舞剧的童话气质。像大多数DECCA早期录音一样,中近场的定位创造了一定的厅堂感,但不及80年代以后那样强调录音的空间感。然而,不论从乐器的质感来讲,还是对于乐队的整体性而言,DECCA录音的自然度都要好于MERCURY。不可或缺的低频,只在该出现的地方如潮喷涌,即收即放。这里面有录音技术问题,也是安塞美对乐曲安排的效果。这版总体上清新瑰丽,也许黑色元素的厚重感不如多拉蒂那版,但音乐层次的丰富性、色彩的多样性、戏剧的 叙事生,都可作为指挥及演奏的教学范例。

       听哪一版都是极大的享受。

       在这套英国唱机、英国音箱的系统上,DECCA的录音听上去更加熨帖,每个段落的表现力更加突出一些,整体上相对轻松舒展。同上面几楼说起莱斯庇基录音一样,也有一个更加贴近现场感觉的问题。演奏录音,经过适当加工,会成为另一种音乐产品,带有录音师印迹的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乐曲的原始状态,强调作品的某些特征。像MERCURY那版,处理得很成功,令听者更加直觉地感受《火鸟》的音乐力量。而DECCA这版,也许更加贴近现场听的感觉。取向不同,无所谓优劣。

点评

头版唱片确实是物有所值的。  发表于 2017-5-21 22:48

使用道具 TOP

712#
发表于 2017-5-21 12:57:00 | 只看该作者
有段时间俺对拉威尔颇感兴趣,仔细琢磨了一番这个人和他的一些作品,发现拉威尔未必像以往某些乐史权威所说的“尤其晚期作品中缺乏深层的精神信仰”,而是他在相关作品中太善于隐藏其真实用意了。

至于所谓“争议与误解”最集中的《大圆舞曲》,个人分析认为其创作目的只是在于对现实与某种不便明言的个人信仰幻灭的揭示与呈现,并没到“深刻批判”的层面。拉威尔真正的“批判”(也许是唯一的一次)恐怕来自他最后那部作品“波莱罗”。这个分析过程相当复杂,若完整论证叙述起来够篇论文了。这里暂存此一说,哪天有额外精力再细聊吧。

上周末恰逢母亲节,晚上回俺娘家陪着二老也撩了几眼“一带一路”的文艺汇演,确如石兄诟病之种种。古、今、中、外……啥都想表现,啥都表现得不到位。形式感上甚至还不及去年杭州峰会西湖上那场呢,看得俺尴尬症又快犯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您来一《丝路花雨》芭蕾舞剧专场呢,题材应景儿,艺术质量也有口皆碑,去年他们不是刚排了一版全新的嘛。不闲麻烦重新组织创作一全新题材的舞剧《郑和下西洋》~那算您本事!

对了,以后底下要是坐着来自“战斗民族”的统领,咱台上能不来《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这类戏码吗?那玩意儿都是当年中原汉族被异族欺负得不要不要的,民间气不过编排出来“骂人”的!这种场合下好说不好听呀,咱相关部门以后长长心成不?

使用道具 TOP

713#
发表于 2017-5-21 19:34:26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这张FONTANA曾被用作试音唱片。谢霖拉的克莱斯勒光洁、鲜丽、稳重、流畅,堪称现代演绎的教学标杆。当然这不会是上世纪下半叶唯一的克莱斯勒标准版,但谢霖的演奏从各方面来说都较中性,运弓平稳,揉弦规矩,琴单清澈兼有份量,力度对比不过份,炫技部分不过度显摆,情绪平和不夸张,等等。也许有人觉得没有什么特色,哪方面都不过瘾,但对于初听克莱斯勒的新手,这样中正守拙的版本未尝不是最合适的进阶,而对于挖掘过历史沉迹的老饕来说,经过酸甜苦辣百味薰蒸后,这样的清水白灼未尝不是清新隽永的代言人。

       FONTANA这版是从MERCURY转录的立体声版本,效果是不错的,小提琴表现得清晰饱满。钢琴的厚度稍微差些,致使厅堂感相对缺失,不像谢霖与海布勒的莫小奏那般现场感强烈。大约原始录音就是强调小提琴吧。

       因为MERCURY LIVING STEREO的SR系列太过高价,所以花10美元淘张单声道MG版充充数。在立体声系统上,声音居然显得粗放,仿佛谢大师拉得过份卖力了,钢弦的金属味有些突出,不甚入耳。换到单声道系统上,整个琴声柔和下来,但质感更加凿实,细节展现得更为丰富,同时并未牺牲小提琴钢弦近场录音时必要的bite感。单声道唱片音槽与单声道唱头唱针结构在最初设计时就相互搭配,十足契合,恐怕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替代方案了。不足之处是钢琴则更加孱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单声道系统上回放单声道唱片,最理想的还是表现单件发声体,可以是乐器,也可以是人声。


点评

我听过见过很多烧友有个理论:一部分mono碟使用立体声唱头听好声过用mono头,可是自己从未领教过。对此理论表示相当怀疑。  发表于 2017-5-22 09:09

使用道具 TOP

714#
发表于 2017-5-22 10: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J兄:那些朋友可能说的是晚期立体声时代重新发行的单声道唱片。比如DACAPO出品的卡萨尔斯的大无,用立体声听比较流畅,用单声道听比较致密,各有特长,但总体上不影响欣赏演奏。如果是单声道时代出的唱片,哪怕是1960年代同时出立体声、单声道的唱片,比如DECCA的LXT,RCA的LM,MERCURY的MG,从此前经验看,还是用单声道唱头更能表现其特色。

      以上仅是个人经历,供参考吧。

点评

石兄以上表达非常精准全面,我的耳朵对密度能量比较敏感,有机会还需好好品味。  发表于 2017-5-22 11:08

使用道具 TOP

715#
发表于 2017-5-23 21:38:32 | 只看该作者


       在钢琴艺术的世界里,至今有那么两个精灵,不太把握得住。一位是阿尔坎,另一位是布索尼。

       阿尔坎那一大堆音符,得用相当多次的聆听来消化,神经质的音乐语言也需要不少耐心。

       布索尼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演奏家,但他在鸿篇巨制《钢琴协奏曲》(虽然实际的曲名是 Concerto per un Pianoforte principale a diversi strumenti ad arco fiato ed a percussione. Aggiuntovi un coro finale per voci d'uomini a ser parti. Le parole alemanne de poeta Oehlenschlaeger, danse. La Musica di Ferruccio Busoni da Empoli. Anno MCMIV. Opera XXXIX ) 里居然忍心把钢琴活生生地融化在乐队和合唱声中,完全不具备领军乐器的气魄。虽然在奥格东这样的演奏者手下,这部协奏曲里的钢琴并不缺乏英雄气概。

       据说贝多芬的“锤子”奏鸣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既挑战演奏者技巧、又挑战演奏者体力的作品。而这部作品长达70分钟,尽管钢琴份量占比不如勃二、拉三那么足,但从其辉煌的立柱和弦以及连续不断的琶音来看,应该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

       布索尼的创作手法并不循规蹈矩,但还没达到另辟蹊径、新开洞天的程度。说白了,就是有点“大杂烩”的感觉,所以至今也不是音乐会常演曲目。他老人家自己并不在乎,声称“all art is aristocratic",所有艺术都是贵族的。那意思,就是你爱听不听,不听、不懂、不喜欢那是因为你不够档次。

       但是一晚上听下来,确实没觉得这部作品有什么高上的档次。论音乐新语汇,赶不上勋伯格;论钢琴技巧展现,赶不上拉威尔;论合唱效果,赶不上布里顿;论情感渲泻,赶不上马勒。当然布索尼比这些对比对象出道早些,在当时也算是创新实验了,但今天放在音乐大河里一起漂洗的时候,就不大显得出优势了。



      

使用道具 TOP

716#
发表于 2017-5-27 17:4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7-5-27 17:48 编辑





Kuntsevo Dacha

      斯大林自1934年起至1953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这座位于莫斯科近郊森林里的别墅中,因此这座建筑得名“斯大林别墅”。这座建筑当然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包括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上图远处左侧那个沙发上),还有毛主席1949年冬首次访问苏联两个月率代表团居住于斯。

       因为赫鲁晓夫不同意,这个地方未能成为正式的博物馆,如今大致保留1953年原状,有些文物已经遗失。别墅内部显得相当简朴,从历史照片看也大致如此,苏联领导人似乎不大在意表面的奢华。大客厅里一大块波斯手工地毯倒是气势逼人,但上面这副桌椅看不出什么名堂。图中未显示的一侧有一架丘吉尔送给斯大林的立式留声机,至今还能正常使用。旁边放了一些78转唱片,却都是斯大林自己的讲话,因为不懂俄文没法知晓内容。斯大林小时候参加过唱诗班,据说耳音很准,乐感也不错,所以有这么一架音乐装置并不奇怪。但如果当年他没事儿就放这些他自己讲话的唱片,就有些奇怪甚至搞笑了。不好意思在那叠唱片里翻找,但还是仔细去辨认了一下目力所及范围内其他唱片上的俄文字母,希望能找到尤第娜那首著名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未果。

      角落里还有一台斯坦威钢琴。据说斯大林本人不弹,而是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演奏。没敢动手。想起普京在钓鱼台的遭遇,顿时更觉难堪。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音乐就象面包,是生活的必需品。斯大林也不例外。

      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小广场上播放的居然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作品,高潮时突然插进若干小节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旋律,默哀时又戛然而止,与仪式配合得天衣无缝,营造出庄严肃穆却又勇猛精进的气氛。老毛子的哀乐也有浪漫和自然的精神。

使用道具 TOP

717#
发表于 2017-5-28 22:08:4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带勇敢去山里入土,房东大哥竟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大家走到勇敢最后一次爬山的小路上。4月22日那天,虽然气喘得厉害,勇敢还是顽强地走上他最喜欢、最熟悉的山坡,完成他最后一次自由行。那天也如同今天这般炎热,小家伙实在是体力不济了,才爬了小半个坡,便躲到一条平时没怎么走过的偏路上,在树荫下喘息。那个眼神,永远也不会忘记。既然房东大哥莫名其妙地沿着勇敢最后上山的路线走上去,找了一个向阳开阔、树荫风爽的所在,便让阿敢在这里安顿好了。离村里的家不过三五分钟的路,勇敢认识路,不会害怕,不会走丢。就在这里好好睡吧。

       可是夜晚到来,还是想他。他平时傻大胆,到处乱闻乱跑,但必定还是离不开人。跑丢了还是会慌。时间长了还是想回家。

       离开家前,弹一遍肖邦前奏曲第四首送他。他走的那天早上,最后听到的便是这首。这一个月,听了很多的版本,已经无所谓喜欢不喜欢,是想听明白这曲子里面到底说的是什么。在 一直反复在琴上练习,但左手的和弦总是处理不好。几乎所有的演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速度、力度、弹性、延音,都不一样,不知道该学哪个,似乎哪种都无法表现心里的感受,无法实现与勇敢的对话。

       傍晚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再弹一遍这曲子,让远在百里之外的勇敢能循着音乐找到家。不知道为什么,自然而然地把速度放得很慢,也不再去追求左手的变化,而是像肖邦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那样,以葬礼进行曲的速度和感觉推着乐句向前走。这样弹,一点儿都不浪漫,可能也不怎么好听,没有legato,没有起伏,只是在后半段高潮部分的三小节加些力,并略微加一点速。但是觉得勇敢能够听懂,今晚能够安心地去睡了。

使用道具 TOP

nld

718#
发表于 2017-5-28 23:4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ld 于 2023-1-9 07:57 编辑

使用道具 TOP

719#
发表于 2017-5-29 00:11:0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N兄提示。那一片地是房东大哥的产业,已经种了很多果树。勇敢就在一棵杏树下安身。

       下午在院中小睡,飞来一只喜鹊,落在院子里朝着山路方向的香椿树上,嘎嘎地叫了许久。当时睡得懵懂,浑身懈怠,抬眼望去,竟然只闻其声,未见其影。还是妻勤劳又细心,一边收拾院子,一边望见那只放单的鹊儿。

       勇敢,自由地飞翔!



点评

既已树下安身,便是肉身的延续,石兄可以放手了。待到什么时候,想起勇敢时,隔空会心一笑,真正与生离死别和解,您会发现勇敢从来没有离开过!  发表于 2017-5-30 22:29
既已树下安身,便是肉身的延续,石兄可以放手了。待到什么时候,想起勇敢时,隔空会心一笑,真正与生离死别和解,您会发现勇敢从来没有离开过!  发表于 2017-5-30 22:29

使用道具 TOP

nld

720#
发表于 2017-5-29 00: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ld 于 2023-1-9 07:55 编辑

.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0-7 00:22, Processed in 0.037460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