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3863

查看

101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721#
发表于 2015-10-20 00:17:02 | 只看该作者
此处之酸,不是文人之酸,而是迷乐之酸,当也有国外奔波谋生之酸,酸中有美好的回忆,酸亦馨萦......

使用道具 TOP

722#
发表于 2015-10-20 07:42:35 | 只看该作者
马兄的经历令人感慨。爱乐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放下”的。有了音乐,才有希望。

所幸马夫人亦是如此贴心。似乎朋友们都有一位贤内助的,帮生活,帮事业,也帮音乐。

漂泊,不论海内外,有好处。更多看世界,更多新开始,更多深刻的感悟。不好的地方就是难以积累物资,特别对有收藏癖的人是个折磨。

然而,身外的收藏还是次要的吧,重要的是内心的收藏。有了大丰之心,无论身处何地,总能打造一片美丽的天地。

使用道具 TOP

723#
发表于 2015-10-20 09:43:17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2015-10-20 07:42
马兄的经历令人感慨。爱乐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放下”的。有了音乐,才有希望。

所幸马夫人亦是如此贴心。 ...

最后一句话说得甚是。听音乐本来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但我们音乐爱好者不免会把自己收藏的软硬件慢慢当成了音乐本身,反而受它们拖累而不得自由。知易行难,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只好先继续拖着这些累赘漂泊吧!

使用道具 TOP

724#
发表于 2015-10-20 15:05:45 | 只看该作者
谈到听古典音乐,总是不断听着,听着,音乐就象变成了你的生命的一部分。音乐和艺术都是可以使人超越现实的世俗生活而达到一种永恒精神的平静和安宁。

陈佐煌曾经说过一件往事,他在下乡的艰难岁月里,有一次他在山顶听到远处传来广播体操的音乐,他不禁抱起头痛哭起来。他已经很久没听过音乐了,因此当他听到广播体操这样的音乐,他也失去了自控。

点评

陈佐湟那一代人命运多舛,但对音乐表现不无益处。弟在北京第一场有记忆的音乐会就是陈佐湟指挥的贝多芬第三。当时好像是高一,对这种大部头作品还懞懞医懂懂地。。。  发表于 2015-10-21 08:48

使用道具 TOP

725#
发表于 2015-10-20 15:3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5-10-20 15:48 编辑

~恭喜石兄乔迁之喜
乐迷搬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海量唱片的打包和重新分门别类安置。一共搬过两回,第一次时几千张打了17个纸箱已然累得够呛。一开始没经验,每箱打包了四百来张,实在难为了搬家公司扛活的工人师傅,心下过意不去,每人多付了些小费。第二次时,总量已然过万,打了五十來箱,250张/箱为限,打包时每个箱子外标明类别和原位置,搬运和重新安置时都方便了许多。饶是如此,终究是一宗费时费力的活计。不过到了新宅重新归置,总能理出一大摞被冷落多时的旧爱,开机后那一番温故知新很是受用;再者,随着听音环境的改善,系统调试摆位带来的纯音响性乐趣又足够自己且偷着乐呵一阵子呢……




点评

明年俺恐怕也得搬家了,两万多张!再加五六千册书!想起来头就大,俺准备采取蚂蚁搬食的手段慢慢来了,这二三十年每一次搬家对我来说基本就是搬唱片搬书!  发表于 2015-10-25 00:55
搬家公司的师傅们遇到我们,确实要辛苦许多。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唱片。  发表于 2015-10-21 08:45
万多张唱片!兄单单是整理、归类、放到架子上恐怕就要累折了腰:@)  发表于 2015-10-21 08:38

使用道具 TOP

726#
发表于 2015-10-21 09:36:06 | 只看该作者
忙里偸闲,断断续续听了三本不同的现场演奏。一是JOSEF HOFMANN在CASIMIR HALL演奏会上的贝多芬“华尔德斯坦”,二是ERNO DONANYI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场的莫扎特331,三是索夫朗尼斯基演奏的肖邦前奏曲。

霍夫曼的速度一上来快得有点难以接受,而且行进中的自由速度变化也相当大,充分展现他“随心所欲”、“性之所至”的特点。据说,他的现场演奏比录音室演奏自由度更大,单听这一曲目所言不虚。但如果不去同记忆中的BACKHAUS, KEMPFF, ARRAU等人比较的话,静心冥气地聆听,也很容易融入霍夫曼急急匆匆的音乐涌动,仿佛裹身于山中溪流,忽尔浪花四濺,直冲涧底,忽尔汩汩汤汤,沿坡奔流,忽尔深潭不惊,暗流沉涌,,,这在现场一定有更加摄人的效果。听惯了四平八稳的录音,包装良好的工业音乐制成品,再听这个录音,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多纳伊的莫扎特更加独特。读到过对季雪金演奏莫扎特的评论,说其不同于当时浪漫多彩的风格,独走内敛清新之路云云,而且此前听到的海布勒、佩莱西亚、齐默曼等俱都是沉稳、清爽的表现,因而多氏这种对莫扎特大开大阖的演绎着实令人吃惊,而且一定程度上不大接受。有些段落听上去像是贝多芬了,多氏“砸”琴的手很重。转回头想,既然巴赫之大无可以有卡萨尔斯与曼纳迪这样两个极端不同风格的解读,莫扎特为什么不行呢?现场掌声雷动,大概观众总是需要些额外的刺激。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心理上不大期待那种和缓平静的风格吧。至少那个年代不是这样。

索神。这样对比下来,索氏的演奏确实了不起。现场录音经得起推敲。这套前奏曲给演奏家极大的空间,24个大小段落可以随性发挥,之间的对比程度也由人丰俭。索氏弹得非常精致,音色控制得非常好,各个段落的色彩不同,各有特色,同时并没有十分夸张地进行对比,下一段落开始并不出乎听者预期,但常有新意迸发。总体上速度偏快,现场的特色吧,但是停顿、休止都把握到位了,所以说经得起作为录音资料的反复审视。

现在难得听现场,容易用录音棚的标准来衡量音乐的演绎。但是现场本应是音乐呈现的本真状态,现场录音本应成为评判演奏优劣的重要标准。现场是演奏者真性情的实现,也能反映出一个时代听众的倾向和特点。除音乐之外,很多事情还是应该重视现场以及人的自发反应,那是最能反映人的真实思想和心理状态的。经过所谓认真摆布和考验的东西,可能反而少了味道。想起朱晓梅在教堂里恬静地演奏,听众沉静地聆听,看来这个时代确实不同于上个世纪了。

使用道具 TOP

727#
发表于 2015-10-21 16: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5-10-21 16:29 编辑

点评
石南根
搬家公司的师傅们遇到我们,确实要辛苦许多。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唱片。  发表于 6 小时前
石南根
万多张唱片!兄单单是整理、归类、放到架子上恐怕就要累折了腰)  发表于 6 小时前


好么,别提了!
真是不比早年间了。上一回刚码了两千多张腰就直不起来了,满满一屋子纸箱还跟没动似的呢。瘫坐在地板上望着它们兀自相面…… 特没盼儿。绝望,真的感到一丝绝望。哩哩啦啦半个月才终于码完,腰酸腿疼又外加一多礼拜,噩梦呀~

使用道具 TOP

728#
发表于 2015-10-21 17:11: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我就是这样,非常绝望。最后发现架子反正不够用,放弃了,随便堆上去拉倒……

使用道具 TOP

729#
发表于 2015-10-23 16:33:11 | 只看该作者
乐海漫游,幸福啊!

使用道具 TOP

730#
发表于 2015-10-24 14:25:32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731#
发表于 2015-10-24 14:50:22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没搞清楚QUINTESSENCE“精髓”厂牌的来历,似乎都是从别的公司借来的录音。所以一直很忽视,曾有机会5欧元买下10张,却以为属于包子系列而放过了。

这次3.95美元拣到上面这张唱片,当时并未细看,今天拿出来听,才看到竟是Wilkinson的制作,1962年录音,母带再版,杜比降噪,GRAMOPHONE编辑EG1976年好评,HIGH FIDELITY、STEREO REVIEW以及纽约时报评论员优选,PICKWICK公司出品。

尽管新家的音响摆位尚未调好,但这片录音的宏大气势从一开始就直泻而出,主要是凿实的低音托底所致。然而HORENSTEIN非以营造气势和音响效果而博得盛名,他通篇的处理精准稳妥,不靠节拍的有意拉伸表现张力,而是凭借非常准确的加减速、增减响度以及对音色的绝对控制(尤其是弱音段落),把音乐的线条和气氛交待得清清楚楚。堪称教科书啊!他的这种演绎如果没有威尔金森的录音,是不容易讨好的。这里的演奏和录音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使用道具 TOP

732#
发表于 2015-10-24 20:41: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比较有运气的。另一张唱片也是演录俱佳。CURZON演奏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

这首曲子通常都被当作BLOCKBUSTER炫技节目看待,要求演奏家有十足把握的快速运指技巧和惊人的力度展现。柯曾比李赫特节奏更稳当些,乐思展现得周正,柔板段落有点接近Kentner的风格了。但激情四射的火热程度不让他人。

此处DECCA/LONDON良好的录音又帮了演奏家不少忙。中高音区的音粒交代得十分明确,而低音的颤弦感也同样清晰。因此立柱式和弦表现得立体丰富,快速乐句中重复音色彩斑斓炫丽,倏尔收回到慢板的轻触键,气氛一下子黑沉沉的,牵动得神经疼。李斯特的音乐就是这样,令听者心神不停地抽搐。

此刻身边的水泥森林灯火明丽,音响世界灿烂奔放。而这段音乐后,要带着小狗子出城。乡间应是一片漆黑,一片寂静。宛若这首奏鸣曲的倏然变幻。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4 00:54, Processed in 0.02631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