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27918

查看

21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73#
发表于 2012-11-29 17:21:55 | 只看该作者
注明:是为转贴。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   姚淦铭

三、第二境界的历练下面,王国维是怎么进行第二个境界历练的?第二个境界是这样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王国维确定了这个方向以后,他就坚定不移地走,再走,往前走,一走到底,不回头,不后悔。王国维曾经有这样一首诗:“……玉女粲然笑,照我读奇书。嗟汝矜智巧,坐此还自屠……”(《偶成二首》之一)我把这个意思讲一下,王国维说,啊,天上的月亮啊,太美了,就好像一个美女展露着她美好的笑容,在照着我读书呢,我在书房里读书,天上有个美女陪着我,就是月亮。啊,发出灿烂的笑容照着我,啊,月亮照着我读奇书!我经常感叹,我自己是多么地聪明啊!是多么地有智慧啊!是多么巧妙的一个人!太可惜了,我预料到,将要自己拿一把刀,把自己给杀了。他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这样刻苦地读下去,最后没有了,人没有了,读死了,太辛苦!你看看,那么美好的夜光,美女的夜光照耀着我,辜负了她。什么意思?王国维就是说,我要走这条路,走到底,不回头,“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叫“衣带渐宽”?人越来越瘦,所以腰带越来越宽了。所以他说,我要追求真理到什么地步?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都不后悔。这是何等地尽职!所以王国维这个人,是情商、智商特别高的人,这么一个大学者。你看看,他可以聪明到什么程度?他是绝顶聪明,你看他外表很丑陋,他是绝顶地聪明。所以他把自己看成是天才。一点不错,是天才。他怎么样的呢?他做大学问家的眼光,就跟人家不一样,看到纸面上的字,大学问家的眼光叫“直透纸背”,他看到纸背的后面。王国维就是这样。

    王国维有一天在研究甲骨片的时候,甲骨片,我们都晓得一片一片的,聪明的王国维,灵感的王国维,突然有灵感了,为什么这片甲骨片我读不通啊?为什么那片甲骨片,我也读不通啊?那是不是原来它们是一片啊?在出土的时候,因为弄断,崩裂,把它打破了,等到拿出来的时候,这里一片,那里一片。如果把两片能够拼合起来,那不就是一个完整的甲骨片了吗?那上面原来不可读通的,现在不读通了吗!就这个灵感,开出了甲骨学的一个方向,叫做“甲骨学的缀合”。你看,多聪明啊!他不仅看到这个上面,而且透过了纸背,透过了甲骨片。聪明,绝顶聪明!

    所以大学问家胡适晚年经常要说到王国维,在台湾的时候,他对他的学生说:“王先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还说:“绝顶聪明的人,不是在卖弄聪明,而是肯下苦工夫、笨工夫。”所以王国维就是这样,既绝顶聪明,又能够下苦工夫、笨工夫的人。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怎么下苦工夫的?

    王国维在日本的时候,跟着罗振玉,罗振玉这个书库不得了,家里有50万册藏书,私人藏书。王国维一本一本,大部分,当然很多都翻过,你看,朝夕相处。王国维自己手校手批的,精读之精读,手校手批,还保存在北京图书馆里。你一看上面,肯定会感动,各种颜色的字写满了,都用过了。所以,王国维平时什么呢?手中不离开书的。在日本的时候,他的夫人要跟他商量点事情,家里总有事情,要商量点事情,王国维拿着书本只当不听见,我要看书呢,不理会夫人。潘夫人恨得不得了!恨不得把他这个书夺过来,丢在火炉里。所以,王国维是一个非常刻苦、非常用功的人。

    王国维第二次到日本以后,他告别了前面的学问,美学、哲学我都告别了,我要弄传统的国学。为什么?他要投身到新的学问甲骨学,金石学等等当中。他说,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看《十三经注疏》,那这个东西怎么看啊?太枯燥了,现在他不了。为了向新学问应战,王国维把《十三经注疏》每天都看,精心地看,这是何等地勤奋!每天早晨在日本的京都,一个朝气蓬勃的王国维,年轻王国维,踏着露水,朝气蓬勃地,背面是一轮太阳,到罗振玉家里打工。一做下来,那是何等地艰苦!有一次,罗振玉给他两千份拓本,说,国维你帮我整理。他说,怎么整理?每一个拓片,你要找出来它有几个器物,因为有的,它一个拓片有不同的器物名称,同样一个器物,古人有不同的名称。他说,你要把它查出来,这份拓片有几个器物名称。倒过来讲,一个器物有几个铭文?那太艰苦了!这里有两千份要一一查对。所以,王国维形容当时怎么艰苦呢?每天早晨一到工作室,桌子上堆满了拓本。在夏天,日本的夏天太热了!常常地困,常常地汗流满面,身上全部湿透了。然后查一个铭文,要查十几个,那么一天下来,只能弄十几个铭文,十几张纸,非常非常地艰苦。所以早晨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王国维,到罗振玉家里去了,晚上一个疲惫不堪的王国维回家了。明天早晨又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王国维,明天晚上又是一个疲惫不堪的王国维,这样轮流地操作。同志们注意,这就叫做“下地狱式”的功夫,没有这个就没有后来更大的成功。王国维就在京都这么几年的刻苦锻炼,最后走到北京就不一样了,成为一个国际著名的大学者。这就是他的秘密,这就是他的境界。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2-11-29 17:25:24 | 只看该作者
注明:是为转贴。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   姚淦铭

四、第三境界的历练下面我要讲的是,第三境界的历练。第三个境界是什么呢?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什么抒发呢?经过炼狱式的磨炼和追求,千百次的劳作,最后必定取得成功,这是有回报的,必定取得成功,一旦找到了这个真理,那就把自己的发现,汇入了真理的长河。王国维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个境界?把它作为第三境界呢?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本来是写元宵佳节。元宵佳节太美妙了,家家上了灯笼,观灯,男女老少拥挤在街头,鲜花盛开,鲜花、人脸、灯笼,如此美妙!那么同志们想想看,知道心上的人,但是没有跟她约好在什么地方,不是在大栅栏,不知在什么地方,这么多人,你怎么找?所以,叫什么?“众里寻他千百度”,找不到啊!你在哪里啊?来了,蓦然回首,我找了一千次、一万次,有一次偶然回头,看见了,啊!我理想的佳人就在那里对着我笑呢,笑得那么地甜蜜。同志们注意,“阑珊处”是什么?不是在一片灯火的地方,而是在稀稀落落的灯火的地方;不是在通亮的地方,而在比较阴暗的,没有几颗灯的地方找到。你想想看,突然找到了,人山人海当中,突然找到这样一个美丽的佳人,你是何等地激动!何等的愉快!所以,这是一种特别胜利的、成功的境界,富有诗意。

    这种情况是什么呢?就知道,必然会找到,但是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找到,是一种必然当中的偶然,偶然当中的必然,是处于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在意料当中,又在意料之外。王国维是这样说的,当一个人的研究,长年累月,累月长年地研究,一旦当你找到了这个东西,找到了答案,那种心中的快活,是无法形容的。这是一种快活。还有一种快活呢,心中一直有这个意思,心中就一直有这个意境,但是找不到恰当的东西把它表达出来。有一天,当我找到了,把它表达出来的话,那种快活是无法形容的。所以,这种快活是真正的大学者,他才能体会到。梁启超称赞王国维,他这样说:“我们看王先生的《观堂集林》,几乎篇篇都有新发明,只因他能用最科学而合理的方法,所以他的成就极大。此外的著作,亦无不能找出新问题,而得好结果。其辩证最准确而态度最温和,完全是大学者的气象。他为学的方法和道德,实在有过人之地方。”(梁启超《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这些成果都是王国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结果。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2-11-29 17:27:49 | 只看该作者
注明:是为转贴。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   姚淦铭

特别耐人寻味的,王国维还有一个极大的智慧。他知道,我聪明,我能干,我可以下笨工夫,我能够超越别人,我能够超越前人。但是,他像一个蜜蜂一样,他不是叮在一颗花上。他的智慧,我有这个能力,我就不像一个人,一辈子研究一个窄小的问题,我研究一个作家,就研究到最后,最后挖挖挖……这种是什么呢?就找了一个地方,挖一口井,挖挖挖,挖下去了。所以,你看呢,我们有些学者,就是研究一个领域,而且一个领域很窄的一个面,然后一辈子就这个地方,他不跳出去了。王国维不是这样,他研究文学,他研究美学,他研究哲学,他研究史学,他研究敦煌学、甲骨学……他一个一个跳,这叫“智慧的流转”,像水一样,大智慧,这个智慧更是高级的智慧。为什么?我们再打个比方,王国维是十分潇洒的学者,他跑到这个山头,勘察了一番说,大家注意了,学术家,大家注意了,在这个山里面有学术的金矿,我挖一桶给你们看看。然后他挖下去,挖出一桶来,你们看,这座山里有学术的金矿,金矿金灿灿,多美妙!你们挖吧,大家来挖吧,中国的学者来挖吧,世界的学者来挖吧,大家都来挖吧,我们挖吧,我们的后代也来挖吧。然后说,我走了。他到哪里去?他换了一座山了。他又跑到一个甲骨学的山上去,我挖,挖给你们看。他又挖出一桶金来,淘出一桶金来,你们看,这里还有一桶金,下面还有无数金,我挖了,你们挖吧,大家都来挖吧,一代一代挖下去。他又不干了,他又跑到另一个山头去,你们都说戏曲没有用,都是看看些,唱唱些,我来挖一桶金给你们看看,挖了一桶金,你们看戏曲里面大有研究,我这一桶金就是榜样,你们挖吧,好多人跟着挖,一直挖到现在还没有挖完。他就非常潇洒,你看看,带着一个“竹竿”,跑到这种青山指点一下,这里有金子,你们挖吧。跑到那山,这里有金子,你们挖吧。他跑了好多好多的学术的高山说,这里有金子,你们挖。他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开山者。这是何等的气魄、胸襟、气度!

    五、境界的关键在人格境界的关键在人格。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境界。你的人格很低,你怎么会有高境界出来?你要有一个高的境界,必须有一个崇高的人格,崇高的灵魂。当时清华研究院有四大名导师:一个,梁启超;一个,王国维;一个,陈寅恪;一个,赵元任。那么,同学不仅是跟他们学学问,更学到四名大导师的那种人格的熏陶,每天每月,几年当中,那种人格的熏陶太重要了。你看看,梁启超这么有名,这么有学问,学生问梁启超问题的时候,梁启超是那样地谦虚。他说,这个问题我懂,我来回答你,那个问题我不懂,请你去请教王国维先生。你看看,多谦虚!

    而王国维也非常谦虚。你看,同学来向他问问题,王国维话不多的,他就坐在办公室。那么研究生来问他问题,他说,这个问题我知道的,一遍一遍地跟他讲,懂否?你懂了吗?懂了,好。要是不懂,我再给你讲,一遍一遍讲,懂了吗?懂了,行了。那么有的问题,学生问,王国维一看,不大清楚,他就用海宁话,海宁话有点像上海话:“阿拉弗晓得”——我不知道。多谦虚呀!他从不不懂装懂:“……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一)》)他说,我这个人,他当然不是说,自己天才,我这个人比较愚笨,当然谦虚的说法,我这个人比较昏暗。你看人家读了几千年的《尚书》,十分之五,我还读不懂。大家一吃惊,你这么大一个有名的国学大师,《尚书》怎么十分之五不懂?他说《诗经》,人人基本上都读得懂,我还有十分之一二读不懂。心灵的震动!这些研究生心灵震动!我们的老师这么伟大,还这样谦虚地说,《尚书》还有十分之五读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读不懂,那我们更不要不懂装懂,不知装知。所谓这个不得了,就告诉这些人,不知为不知,不知就是不知,不知才能变为真正的知,这就是大师的人格的熏陶。

    我们再来看看,王国维的生命一刻,最后的一刻他是怎么样子展露他的人格魅力。王国维这种死非常地镇定。毕业生毕业了,他照样去参加毕业生的告别宴会,那天回到家里,明天要去自杀了、投河了。那天晚上,他在家里干什么?照样接待一批一批来访的学生,同学们来请教问题啊,王国维照样微笑着,和颜悦色,一丝不慌地回答这些学生的问题,回答完,送走了。送走了以后,冷静地在灯光下写了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    一点匆忙都没有,是那么地从容不迫!但是他不跟家里人讲的,他就把遗书揣在兜里面。

    那天晚上他还干什么呢?他就把学生的试卷全部批完,他把这些学生,试卷上的成绩,一一登在成绩本上,然后安然入睡。第二天早晨,他照样到清华园办公室,第一,和别人讨论今年招生问题,一届毕业了,下一届招生了,招生问题;第二,是什么呢?他说,我成绩单搞好了,你们有空的话,到我家里去拿。讲完了以后,他跟人家借了几元钱,就雇了个车到颐和园去自杀。那么他的人格美妙在什么呢?美妙在一个细节上。他有一个学生叫谢国桢,是一个他培养出的一位大学者。这个大学者,他晚年,五十年以后回忆,非常地感动。他说,我的老师明天要去自杀了,自沉了,早晨他还到清华园办公室去上班。上班的时候呢,他说,前几天给他写了一个扇面,扇子,写了个扇面;写了两个,一个给谢国桢,一个给朋友的。他说,他已经走出办公室,到颐和园去了,在路上,他突然想起来了,我写的扇面上,谢国桢他名字下面,他写了一个兄弟的兄,多写了一个兄弟的兄。王国维一想,不妥当,不能叫兄,应该叫弟,所以王先生重新回来,拿了笔把这个兄字涂掉,再改了一个弟,然后再踏出清华园,到颐和园去自杀了。五十年以后,谢国桢回忆到这个往事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于是可见,先生强毅坚忍之志,镇定安详,临事不苟的态度。”

(完)

点评

好,王静庵先生的书只粗读过《宋元戏曲史》和《人间词话》以及一些小文章。《观堂集林》淘来几年了,一直束之高阁,水平不够,不敢开卷。王先生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家。  发表于 2012-11-29 20:21
好贴,谢谢静怡兄分享。不过要罚你再多发贴子五篇,因为你插队,哈哈!  发表于 2012-11-29 17:35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2-11-29 17:39:03 | 只看该作者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贾岛   

请继续往下接:“处”字,只要句子中的“处”字即可。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2-11-29 18:44:43 | 只看该作者
看错规则,不好意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这句有名点,就是柳永的词铺陈太过,格调有点低,个人不太喜欢。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2-11-29 19:27:13 | 只看该作者
大S兄,是以前碰巧在央视“我们”栏目,看过范老的几期访谈节目。后来,就从网络上下载的这些视频。对范 ...
和.静.怡.真 发表于 2012-11-29 17:09
范曾的作品有一个大问题,他的风格一成不变,出名了仍然吃老本,缺乏创新。而真正的艺术大师:象张大千、毕加索、巴赫、贝多芬等等,他们的作品风格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的创作很多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的。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2-11-29 19:28:12 | 只看该作者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2-11-29 20:12:52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好雅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山居秋暝
这首不错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2-11-29 20:22:05 | 只看该作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范仲淹

一直很喜欢这首词,来个全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2-11-29 20:28:10 | 只看该作者
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梅圣俞,《苏幕遮》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2-11-29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姜夔 疏影
这个合点规则,否则我那句老杜也能算。

点评

“宿”字了?  发表于 2012-11-29 20:39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2-11-29 20:36:16 | 只看该作者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2 16:16, Processed in 0.029730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