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扬帆远航 于 2014-7-12 18:19 编辑
巴洛克名曲集锦
巴洛克(baroque)原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初始用于嘲笑新奇、怪异和不自然的建筑风格。在音乐方面,亦明显带有贬义色彩。1746年,法国哲学家普鲁赫(Pluche)用巴洛克嘲讽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称其演奏炫耀新奇,如同潜入海底费力寻找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而钻石在地面上便可轻易找到。说巴洛克音乐充满新奇、大胆、快速和喧闹。卢梭也认为巴洛克音乐和声混乱,充满转调和不协和音,旋律刺耳,不自然,音调难唱,节拍僵硬。在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推动下,巴洛克音乐与当时的造型艺术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强调情感(affection)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注重装性。同时,巴洛克音乐为宗教改革派的新教和反改革的顽固派争相利用,集传统与革新于一身。表现之一是两种音乐风格的并存:古老风格和现代风格(装饰风格)。以帕莱斯特利那为代表,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对二度、七度音等音程加以严格限制;而巴洛克音乐家们广泛采用无预备的不协和音,扩展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更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其强调两端的声部,即低音声部和高音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因有一个独立的低音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和位于上方的高音部形成强烈对比:高音部华丽和富于装饰性。在这张集子里,通奏低音最好的体现是Albinoni的这个柔版,有一个清晰可辨的低音贯穿全曲,说实话有些僵硬,想起心脏停止跳动后心电仪上那条直线。私下以为,通奏低音这种织体有两层含义:较少或几乎没有变化的低音延续的是传统音乐的宗教性、思辨性,产生庄严肃穆感;而瑰丽多变的高音部则意在传递“人”的情感的丰富性,是突破原有清规戒律的创新。由此引出巴洛克音乐的另一特征:音乐的情感性。源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文明的热衷,巴洛克音乐家们希望音乐唤起、打动听者的情绪和情感。第三轨,选自巴赫第二管弦乐组曲的波罗奈兹,跳跃的旋律,听来不会漠然而无动于衷;第八轨科雷利的嬉戏曲与吉格舞曲,第十一轨拉莫的长鼓舞曲,似乎是在热情招呼亲爱的小伙伴们撒欢狂奔在沙滩或者草原上。
以现代人眼光看,巴洛克音乐似一幅幅风景画,恬淡、平和、悠长,绝无所谓“新奇、不自然”之感。或许是因为这张专辑选曲集中柔版和行板。未被工业革命的洪流裹挟熏染的农耕生活下,人们的生命哲学本就是和大自然彼此和谐。历史的脚步总在前进前进前进进,堂吉诃德式的固守虽有几分可爱,我们不可能完全停滞在历史的过往里。但是,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挣命前奔的间隙,不妨回头,向传统汲取一些营养,也不致迷失方向。
(历史资料参考《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