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AGES RECORDS公司今年有超级大手笔!
我要说的是两点,第一他49年才拜在ENESCU门下,其时他已经薄有名声了,以他当时年纪来说技巧已经完全定型,不可能有多少改变,再说ENESCU的技术自己也够戗。所以说他的技巧和ENESCU没有一点渊源,最多ENESCU只是指导一些理解作品的方法(我看这也是唯一原因,因为要是想补足技巧当时比ENESCU牛的人多了去了)。第二,这个家伙82年9月14号晚上在灌下N多威士忌后从楼上一跃而下,一会就翘掉了。事实上他晚年生活一直很郁闷,好象和感情有关系.最后几年更是抵制录音,抵制演出。而这个77年12月21号的无伴奏演出是他在消失录音室几年后的唯一一次录音。我们可以想象,6首无伴奏在一天之类录完,这样的情况在录音史上我看找不到第二个了,好象也是说经济比较拮据,为了赚钱就在法国一家小公司卖艺了(这点和他老师的无伴奏很象,不过他老师是在美国卖艺,而且同样也是最后一次在录音室录音)演奏这次无伴奏的时候他用的是一把1728年制的"Dragonetti, Milanollo" Stradivari名琴。这把琴是VIOTTI赠给他的,而赠给VIOTTI的人就不知道了,反正PAGANINI用过一段时间。从70年82年,他极少录音,而这部无伴奏算是最大部头的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在艺术生涯最晚期录下这套经典曲目,对自己对后人也算是一个告慰了。这套LP现在已是天价,而且一直没有CD化过,看有日本网友有幸听过的说是一种“微熏了的BACH”。这次我们也能一闻他琴声中的“淡淡威士忌香味了”.
32.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版本:
大卫没录小无全集据说是技术问题。只有一首,很遗憾,其实听起来还是不错的。
33.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胡鲍伊的得意门生,1917-1924年继马尔托任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1925年,应斯托科夫斯基之邀,到美国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同年又应邀赴伦敦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巨大成功.西盖蒂的演奏,是一种充满情感倾诉,内里又隐藏着极强的热力的演奏,他善于将各种方法巧妙配合,强调各种层次的情感,被称为"小提琴中的思想家",他演奏的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其表现的深度至今令人赞叹.西盖蒂演奏的黄金时段是三四十年代,50年代晚期的作品,技巧已见衰退.他的小无拉得很慢,但很有味道,琴声有点干涩,但非常耐听。很古朴的风格,速度处理比较自由,饱含了演奏家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情感。
34.Ilya Gringolts Plays Bach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之1002;1003;1006
他是帕尔曼的学生,试图尝试标新立异,结果适得其反。很多段落处理得很快,很多地方含糊其辞。也不知道他是否在追求本真?连第二帕蒂塔都没录,可见信心不足。比较令人失望的一版。
35.穆洛娃,195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郊外。3岁开始学琴,聪颖的天资和她对小提琴的早熟,使她9岁便进入了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命运给予了她最好的机遇:得以在柯岗和布朗宁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深造,使她的演奏趋于成熟。1976年16岁时便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1981年和1982年又连续在芬兰西贝柳斯和苏联柴可夫斯基两项世界顶尖级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穆罗娃的名字轰动了世界乐坛。体现了俄罗斯小提琴教学体系,仍处世界领先的地位。穆洛娃的巴赫表面常常藏而不露、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乐句,但仔细听去,却让人可以触摸到内心深处不可抑制的激动。冷漠的外表与炽热的情感不期而遇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她与众不同的演奏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