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5
106
版主
切利晚年的慢速演绎根源于他所信奉的音乐哲学:时间在音乐中只是一种介质,需要听到东西越多就越需要放慢速度,好让所有的元素都能清晰地展现出来。
比如,慢板乐章或慢速的乐章并不是一首曲子里最复杂的部分,但切利在演奏这些部分时却是最慢的,而与此相反,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往往在末乐章的结尾达到复杂性的顶点,在这些地方我们经常会看到前三个乐章的主题得到同时的重复或是呼应,而切利演奏这些段落时却又往往并没有放慢多少速度。
这样的缓慢速度还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首先就是流畅性问题
此外,构成古典音乐最小的单位是动机,这些动机通过各种变化组成音乐中更大维度的各个部分。作曲家创作这些动机的一个原则是必须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如果连初始动机都记不清,那么它们接下来的各种变化,听者就无法辨识了,而这就会导致整个的结构受到破坏,损害整个乐曲。而一个动机是否给人留下足够印象,既取决于作曲家的天才,也必须在一个有效的速度上演奏出来,起码必须得流畅,而切利演奏的速度破坏了这种流畅性,从而也就损害了乐曲的结构以及整体。
布鲁克纳在第8交响曲的结尾放入了4个乐章主题,让这四个主题在一个比较快的速度上同时进行。那么我们的结论必然是,布鲁克纳想要的不是让我们清清楚楚地听到每一个声部的声音,而是更注重这些声部组合之后造成的总体效果。
古乐演奏的发展也让我们越发的注重一个事实,即使巴赫笔下最复杂的复调音乐,其整体效果也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奉献中的六声部里切卡尔,如果在羽管键琴上弹出,我们根本不可能分辨出每一个声部,有的只是它们组合起来的声音洪流。
使用道具 TOP
教授级烧友
资深发烧友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他们说:在德语中,Celibidache 应该读作 切利比达克,而不是切利比达奇。而著名的钢琴家 Richter,应该读作 里希特,而不是 李赫特。 ypyp 发表于 2014-6-14 03:21
这俩都不是德国人,虽说Richter倒是个德语名字……Celibidache按罗马尼亚语的发音应该是切利比达剋。 Rozinante 发表于 2014-6-14 08:01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5-4-28 06:14, Processed in 0.02698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